您好,请 登录注册

[转帖]私人青春 私隐音乐-----------一个不称职教师的年度检讨

2005-04-12 04:59:35   来自: 李欣斯基 (北京)
  陈灿云/文
  
  1 一切从左小祖咒开始!
  2004年元旦快来临的时候,我和左小祖咒站在广州新年摇滚音乐节现场的空地上聊天,并自以为是的幸福着。我认为这个值得纪念的新年开始会给我日见脏腻的教育生活带来新鲜刺激的预想在9 个月零10天之后成为现实,教师节这一天,我终于又一次脱离教育岗位,在上海迎来了近半年的自由新生活。10 月6日,我与敬爱的左小祖咒在上海重逢。有备而来的我再也没有重复上次广州的遗憾,带上了我所有祖咒唱片的不同版本,如愿让它们盖上了祖咒简约的签名.
  2004年,作为左小祖咒唯一正式出版作品,新版《庙会之旅》果然如其文案言之“凶暴得令人怜爱”。内页的现代春宫图让人感到生猛刺激而不失荒谬乖张;歌词照奉“猛料”也算是馈与良心的幸福功德;而可赞为脱胎换骨的录音质量更褒显了祖咒歌唱的嘲讽与针砭之力量。《庙会之旅》是我本年度的唯一一张中文唱片,但它足以给我快意和信心:让自己和我们都没有了遗憾的左小祖咒告别了那个亲爱的小伙子,将继续去解释他自己的把戏了。期待2005年《我不能悲伤的坐在你身旁》早日出版!
  
  2 离唱片更近,我为什么离音乐更远?
  这已经是我第2次成为职业打口零售商了。来到上海,我迫切地想用自己多年的唱片收藏来实现与金钱的等价转换。而我一贯漠视行业规律,淡取受众嗜好,所以活该让我在这个颇有些“势利”的圈子中难以发达。
  虽然我一直认为饕餮收碟而无消化的时间和能力是一种暴殄天物的病态,但职业的习惯总不会放过任何一张有利润空间的唱片。这种市侩的习气催生着贪婪占有的欲望,犹可恶的是,一旦唱片在手,我竟然只是期待它们被人买走,更谈不上以前那种对音乐孜孜求索的认真了。
  也许,我现在就是要学会习惯,习惯原谅自己对那些音乐的不尊,习惯只以唱片进出间的差价来判定取舍优劣,习惯和一个真诚的乐迷讨价还价坚决不肯让步。朋友们,这一切作为,让我和音乐越来越远了!
  3 不止是朋友的他们......
  “想不到我们要为文化做点点贡献,咋都这样难呢?”我一直记得一位在FD大学门外卖盗版软件的小贩哥哥对我说的一句话。而我这个自以为是要为摇滚乐传播做贡献的外省青年,也还是没有冒险的勇气去破坏市容了,我改弦在互联网上拉扯生意来。这样,一些些顾客,也是一些些朋友,出现了......
  大把银子,女,杂志编辑,与我因《音乐天堂》征友相识于1994年,通信联系近6年后至她参加工作而失去联系。2004年10 月,她突然出现在我的QQ上。我利用她嗜乐成痴和对我的信任,把她转化为我的最大的一个顾客,3个月来,她把她工资的二分之一送给我交房租水电、吃盖交饭和生煎。她是那种感受力和情绪表达都十分敏锐的智识型乐迷,迷恋一个叫ERIC JOHNSON的吉他佬,而我却只给她找到过5张常人绝对不屑的TODD RUNDGREN。
  拙腹媚奔,男,工人,与我2002年相识于网上。这个热血忠贞的摇滚乐热爱者兼业余乐评人,一直以来最关心我的生命质量和生意动态,至今我收到他的祝福无数,货款若干。可能也只有他有机会看到我这篇检讨书,所以一定要在此对他致以十分的感谢和敬意:谢谢你!
  ZL,女,无业女性。如果我不是最近才从她短信中知道她从小就是一个言语功能障碍者,我不会试图去理解为什么一个在没有音乐文化浸染环境下长大的初中生女孩,会选择黑暗、厄运、歌特等极端金属作为她的最爱。在现实的命运中遭受了那样多的歧视和羞辱后,也许这种凶狠喧嚣的利刃和重锤才能为她封闭的心墙上轰出一片光明!
  ...... ......
  
  4 这张唱片我怎么知道它一定好听?
  我应该知道哪张唱片一定好卖,但是我不知道它是否会一定好听。------这是我对自己作为一个职业唱片商素质上的最低要求。但实际情况有时恰恰相反,我知道哪些唱片是好听的,但它们就是卖不出去。
  以下唱片均因为编辑匆匆催稿而选择上来介绍,距离我心目中的X大唱片有若干距离:
  NO SMOKING -- CHAT NOIR CHAT BLANC(BLACK CAT ,WHITE CAT)OST BARCLAY公司 1998
  《黑猫白猫》, 我的第一张库斯图里卡执导电影的原声唱片!这位南斯拉夫导演不但善于掌控镜头下那些魔幻荒诞疯狂的影象,而且是这支名为“NO SMOKING”的斯拉夫摇滚乐团的创始人之一及专职贝斯手,和疯疯癫癫的《地下》一样,,《黑猫白猫》的音乐充满了吉普赛人喧嚣奔放的管弦乐,混合着JAZZ和ROCK元素,一如电影的好玩和放肆。
  V.A. ---蓝色大门 OST ROCK公司 2003
  “在人生的河流里,有一个渡口,即使你已经驶离它很久很远,你仍然会随时想回到这个渡口看望,去流连探望它的风光和气味。这个渡口,就叫做青春。”2004年,如果我没有这部叫做《蓝色大门》的电影和这张青葱清涩的唱片,我会在而立之后突发少年愁,去寻找自己那扇封闭已久的斑驳大门吗?这张唱片的唯一遗憾是:它竟然没有收录电影中多次出现的可爱的FRENTE!的曲目ACCIDENTLY KELLY STREET!
  THE JESUS AND MARY CHAIN ---- 21 SINGLES WARNER公司 2002
  1984--1998!14年里,这对来自苏格兰的REID兄弟驾驭着“耶稣玛丽项链”乐队从早期迷幻糖(PSYCHOCANDY)封砌的吉他噪音声墙里冲出来,进入阴暗之地(DARKLAND)后,他们制造的噪音竟然越来越甜美,在自动机器(AUTOMATIC)和情人已死(HONEY’S DEAD)之后的兴奋与罢黜(STONED AND DETHRONED)快变成了一张原声吉他作品。幸亏1995年的我恨摇滚乐(I HATE ROCK N ROLL)为他们的吉他噪音宗师牌位修补了一下金身,1998年的散伙之做MUNKI又似乎言不由衷的吐露“I LOVE ROCK N ROLL”之心声,让人更对这支充满着矛盾与混乱的传奇团体之无政府口号及反明星制后的游戏心态一目了然。
  THE RAVEONETTES -- CHAIN GANG OF LOVE 2003
  这支无比神似JMAC的吉他噪音组合,即使他们的音乐不缺少独创的灵感和激情,却怎么能逃脱宗师辉煌下的巨大阴影?这张新作不红不绿,被媒体毁誉参半,但却让我这个“JMAC吉他声墙迷”很受用。
  NINA HAGEN ---- WAS DENN......HITS 74--95 1996
  当年一个叫杨波的人对这个女人的夸张介绍严重影响我NINA HAGEN的合理认识。这张21年精选选曲很有些随意敷衍的嫌疑,70年代中晚期的作品占了一大半,而真正属于我印象中的那些凌厉的实验性作品还是很少,既有BLUES、FOLK、PUNK、RAGGER、RAP,当然也少不了那种百老汇OPERA VOICE,不时也加入那些尖锐的无技巧高音、气急败坏的嘟囔、矫揉造作的自白、还有打喷嚏!(我最爱听的那种杀猪般的嚎叫却没有表现)
  DIAMANDA GALAS ---- DEFIXIONES WILL AND TESTAMENT MUTE公司 2003
  本次DIAMANDA GALAS立足在混乱的中东乱土,犹如一位女祭师吟诵着祖咒死亡的诗篇,为人类在上个世纪制造并亲受的各种屠杀和死亡中的亡灵唱响安魂之歌,也为人类自掘的坟墓上放上了一本沉重的遗嘱。亚美利安灭族屠杀,奥斯维辛集中营,卢旺达、科索沃的内战,艾滋病等等素材无不是这个令人敬畏的女歌唱家挖掘仇恨基因和鞭笞恶性道德所立的标靶。也许只有这样可怖的人声才真正适合去提醒那些健忘的头脑,这份遗嘱上已经血肉纵横,颅骸漫漫!
  SPACE MONKEYS ---- THE DADDY OF THEM ALL FACTORY公司 1997
  “ACID HOUSE KILLED ROCK AND ROLL!”MADE IN MANCHEATER的SPACE MONKEYS的这张专集第一首歌曲似乎就开宗明义提出了他们的口号:酸屋杀死摇滚乐!“I’M PILED UP AND I’M EVIL,I SHOT DEAD THE LAST BEATLE,IT’S GETTING BETTER,IT’S GETTING BETTER NOW。”这种良好的自我感觉最终没有抓住独立舞曲运动革命的尾巴把自己送入大师的殿堂,如今却只能让我这个努力追赶不上音乐潮流的第三世界乐迷乐不可支。
  KENT -- HAGNESTA HILL 2000
  继1998年开辟海外市场的专辑ISOLA在欧洲和日本热卖,来自瑞典的吉他流行乐队KENT立即和同胞CARDIGAN、WANNADIES一样饱尝了被媒体和乐迷热捧的滋味,后继作品HAGNESTA HILL果然又出奇的卖力,在英式吉他乐惯见的清爽中加重了风琴和钢琴等键盘乐器的灵动和飘逸效果,甚至加入大弦乐组和萨克斯号、法国圆号长号来为乐队铺陈伴奏,更添显北欧流行乐精致、冷峭的一面。
  BROOKVILLE --- WONDERFULLY NOTHING 2003
  ANDY CHASE既是风头正健的TAHITI 80的制作人,自己也是一位优秀的歌手,和一个全才的乐器演奏家兼程序设计师。在这张以他为主脑创作的WONDERFULLY NOTHING中,他给我的聆听带来未曾预料的惊喜,以致让我在这篇习作快要写完时候也不得不再补上对他的赞美!--------也许我该把这张唱片评为我的年度最佳?
  5 看电影,最要紧好玩!
  今年看碟肯定超过150部!但闷片居多,所以遥控器上的快进键磨损了不少,这里只选几个自己认为好玩的说说:
  SUPER 8 STORIES(巴尔干庞克) 导演 EMIR KUSTURICA
  这个世界上最会得奖的南斯拉夫导演已经有《爸爸出差时》《流浪者之歌》《地下》《黑猫白猫》四部风格独特的电影让影痴们苦搜了,而这部回顾由他主创并参与的NO SMOKING乐团成长经历和乐手心路历程的纪录片,把库斯图里卡植根于吉普赛音乐文化中热情、幽默、辛辣的民族神韵倾情倒出,被誉为东欧的《乐士浮生录》。
  BLUE GATE CROSSING(蓝色大门) 导演 易智言
  我看过的最好的台湾校园青春片。我想,任何有过青春记忆的人都无法抑制自己观影时的怦然心动的。我在想入非非中也在犹疑,那扇属于我的蓝色大门是否已上了锁再也无法开启了呢?影像的虚幻时刻调戏着我一本正经的现实,而我想要象泰迪罗宾唱过的那样,“我要永远活在青春期”。
  SLACKER(都市浪人)(真人饰演作品)
  WAKING LIFE (梦醒人生) (动画作品) 导演 RICHARD LINKLATER
  首先说明,我在看《都市浪人》大约5 分钟后,就决定要按照自己的思路和理念去误读这个电影了(真高兴自己还有这个能力)。电影第一次真正满足我迷恋细节的癖好,那还是《罗拉快跑》: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偶然的因缘造化而成,一个微小细节的差池或误读竟然足以改变你一生的命运!这是多么可爱而让人惊喜的世界啊!在《都市浪人》中,所有的情节和全部的人物都由偶然的点和指向无限虚无的线来做随意拼接。虽然我们认为跟着导演的指示走下去,看到的是一个个由导演主观设计好的极端典型的偶然事故,但如果我们站在上帝的高度来看这些众生的行止,莫非不象一个个被莫名意志力驱动的蝼蚁?
  而《梦醒人生》比《都市浪人》似乎多了一些深刻,但那也只是因为剧中的主人公一直活在梦中找不到苏醒的方法。他在四处飘荡中遇到一大堆莫名其妙的人,都煞有介事的和他讨论哲学、科学和玄学问题,从量子论、话语起源到转生再世、自由意志,个个如古希腊的大儒大哲。他也因此陷入一场场看似宿命而无法自拔的TALK SHOW之中,无法梦醒做回最初的那个真实自己。
  
  BREAD AND ALLEY(面包与小巷)
  THE TRAVELLER(过客) 导演 阿巴斯 基亚罗斯塔米
  《面包与小巷》为阿巴斯的首部短片,一个拿着面包回家的小男孩与一只饿狗在小巷相遇,饿狗拦住去路,小男孩想方设法也没有通过,于是掰了一块面包给饿狗换来了好感和善意,饿狗陪送着小男孩回到了家门口。10分钟内,人与动物由对峙到亲善的过程,直接反映出阿巴斯对小生命小人物的质朴的亲近和关怀。
  《过客》里的卡齐姆是一个厌恶学习酷爱足球的孩子,为了能去德黑兰看国家队的比赛,他偷东西,用坏照相机欺骗小孩来照相以赚取车费和门票钱。他千辛万苦来到德黑兰,花高价买到门票。他惬意的躺下来休息等待比赛开始,却进入了梦乡。等他醒来时候,比赛已经结束了。在阿巴斯的眼中,卡齐姆对理想狂热的追求是一种真诚与勇敢的品质,但天意刻薄的剥夺了卡齐姆经营的美梦,这是对他稚嫩心灵开的一次残酷玩笑。与《四百击》中的少年安托万一样,影片的结局他们都在思考一个“怎么办’的问题,这种利刃般的难题直指人心,让一颗颗弱小的心灵倚着痛苦和迷惘成长起来。
  SUPER SIZE ME(超码的我)导演 MORGAN SPURLOCK
  为了证明一种叫做MCDONALD’S的流行快餐是SHIT和POSION,这个美国人决定拿自己的健康做赌注去进行一场反麦的“文化”革命。镜头以纪实手法不厌其烦的追踪纪录MORGAN在全美各地麦当劳大快朵颐的场景,他抵住了来自各方的压力和阻挠,在其间插入大量来自各州的营养健康数据统计和真人访谈,30天后,MORGAN由一个各项身体指标极优秀的健康男子变成了脂肪肝、血稠度接近高血压病人、心脏功能下降、性能力衰退,腹围增大体重超标的病人。而在麦当劳的美味薯条与其他类型薯条对比实验中,麦当劳的薯条也因能在空气中暴露将近8个星期而不变色而荣膺“桂冠”。看来,美国人爱在这些问题上当真并拍成电影来警世谕人,我们国人就只管在安心等待人家降低防腐剂含量的同时不忘多去老麦接受几次文化熏陶吧。
  
  6 也许有一天,2005也同样要完蛋......
  写这一节的时候,我的手放在键盘上突然不知道怎么样动作。我想,是时候结束了,动听的音乐,美丽的影像,都不过是幻听幻象。记忆再多,也填不完满这个空空的2004年的。请原谅我,我的青春,我把自己剥削的这样没有一点诗意就留给你们了。也许有一天,我的2005同样也如此完蛋。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原论坛]现象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