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陈凯歌的人文情怀—— 有感于《荆轲刺秦王》

2003-07-06 14:33:56   来自: bluezorro (上海)
  在当代中国电影不景气的环境下,陈凯歌坚持拍自己的个性电影——人文情怀,值得我们钦佩。
   我个人比较喜欢看中国的一些解放老片,也许是由于蒙太奇的手法,总觉得有使我感动的东西,第五代导演的电影,我也觉得拍得不错,但看的比较多的还是欧美片,惊讶于他们的想象力,感动于他们的情感世界,娱乐于他们的幽默方式,可能是我受其思想的影响较大的缘故吧!我个人不喜欢中庸精神,对张艺谋等人表现国人落后的一面有些感冒,但我还是喜欢他们拍的片子,陈凯歌的哲人风度,我比较欣赏,对其的《菊豆》也有些感触。
   在陈凯歌的电影中洋溢着他的人文价值,他的外号“五千年文化”, 自觉把十字架背在背上,重视传统、重视电影传统,把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强烈渗透在作品之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他把人性放到历史的洪流中去洗练。
   在《荆轲刺秦王》中,陈凯歌以自己对历史人物的解释作为演绎方式,讲述了权力与人性的关系,有了权力时,人就有了可能腐朽。赢政从一个温文、孩子气的王,变为内心非常刚强,事情不做到底 不罢休,从有理由的暴力变成无理由的暴力,他成了战争的野兽——残酷的暴君,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不惜以违背赵女的誓言的代价,残忍地屠杀了手无寸铁的儿童,赢政为了结束550年延续的诸侯纷争、小国寡民的状态,对谁也不留情,甚至为了政治目的而杀死亲生父亲,从表象上看赢政是个冷面杀手,可是谁能体会到他心中的痛苦哪?为了一统天下,结束诸侯国分裂的状况,不仅要杀人无数,甚至要逼死自己的生父,与童年的好友为敌,气走心爱的恋人,他所承受的痛苦是难以想象的。
   陈凯歌的秦王有自己的特点:第一:他不是个高大威猛的人,不是个历史上的伟丈夫。
  第二:一定是个胸怀宽广的人,非常非常热情的人,有极其敏锐的历史眼光,他意识到:在大家习惯550年延续的诸侯纷争、小国寡民的状态下,统一是大势所趋。所谓“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他身上有一种非常丰厚的情感资源,才敢对天下大事有这种想像力。他存在那种“粪土王侯、挥斥方遒”的气质,非常健朗、强壮、直率、率真,李雪健对人物的把握非常好。 
   说起荆轲,我还记得陶渊明的《咏荆轲》: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陶渊明和司马迁都对荆轲含有褒扬之意,确实荆轲是一位英雄,他刺秦的行动是自发的、自觉的,荆轲在那样的历史潮流中去刺秦,不是出于一个概念,一种简单的民族大义,或者只是为燕国,为太子丹本人。他是自发、 自觉去刺秦的民族英雄。
   荆轲其人:定位是普通平民,以杀人为职业,在杀死盲女以后,灵魂受到了洗礼,突然觉得他过去所做的事情一点意义都没有,而且是很丑恶的,不再杀人,就算燕丹以生命威胁也无所畏惧,如他所说的:“我不杀人!”良知阻止他再去杀人,赵姬在使荆轲活过来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他决定刺秦不是为赵姬,他用自己的死证明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一种通过自我毁灭来证明生命价值的悲剧意味。张丰毅把那种舍生取义、义薄云天的气质表现得很到位。
   陈凯歌对场景和气氛的把握很是到家。为了更有真实效果,整个宫殿场景花了九个月才完成,真是大手笔!剧中的战斗画面相当恢弘,陈凯歌运用两极镜头把数以十万计的战车、士兵,整整齐齐,浩浩荡荡前进的场景,表现得壮观至极,难怪燕丹看后,又带兵回了邯郸,如丧家之犬,全无来时豪气。
   全剧以棕色调为主,充满了古朴的韵味,中间穿插着黑白镜头,暗示现实和幻觉的转换。每当荆轲产生幻觉,黑白镜头就会出现,暗示荆轲内心的矛盾,不知该怎样处理自己这个作为物质的生命。
   常言道“文章要有凤头、猪肚、豹尾”,其实电影也是这样。本片的字幕都有利刃般笔画,预示全剧腥风血雨,片首的铸剑也有同样的效果。反复手法的运用,全剧通过多种形式强调“秦王赢政,你忘了一统天下的大愿的吗?”,表现赢政矛盾的内心世界,同时连接全剧。全片为了古朴采取章回制,按人物分为五章。分别为:第一章,秦王。第二章,刺客。第三章,孩子们。第四章,赵夫人。第五章,秦王与刺客。可以说把这些人串在一起,就构成了整部《荆轲刺秦王》。全剧分两条线索展开,秦王一条线索,赵女一条线索,荆轲则是他们的交接点,全片始于荆轲,而又末于荆轲。结尾处再次强调“秦王赢政,你忘了一统天下的大愿的吗?”,表现秦王为了实现理想而作出的巨大牺牲。
   全剧采用动静交叉的方法。在吕不韦面见太后时采用静态画面,发人深思,更进一步突出吕不韦对醪毐的愤恨、不满;太后的淫荡;醪毐的阴险、狡诈。在韩使求和时,运用静态画面,表现吕不韦为保自己的地位而弃秦之利益于不顾,同时表现出秦王长大成人,能独立作出决定。动态画面也相当精彩,片首处,秦王坐马车飞奔,追赶敌人,通过镜头的转换,仰拍、俯拍,特写、全景,运用两极镜头,把激烈的战斗发挥得淋漓尽致。秦王与燕丹对话,采用动态画面,表现秦王实现一统天下的坚定决心。
   陈凯歌很擅长衬托手法,通过正面、反面来表现人物和场景。荆轲与赵女在田间谈话,以蓝天绿地为背景,表现荆轲开始敞开心灵。尤其在最后宫殿上刺杀的那场,有秦舞阳的铺垫,再加上陈凯歌的机关布景什么的,衬托手法发挥到了极致,更突出荆轲的大丈夫气概。
  全剧频繁运用两极镜头,在大全景和特写之间转换。在太子丹和刺客们谈话时运用,表现太子丹誓死与秦为敌,杀死赢政的坚定决心。在荆轲被抓后采用两极镜头,表现他不以死为惧。醪毐造反时运用,表现醪毐在计谋被识破时的惊慌,对称画面,突出秦王的残忍,无情地杀死手无寸铁之人。
   在赢政带赵女看“四海归一图”时,运用大写意与大纪实,表现赵女被秦王赐福百姓、一统天下的理想所感染,决定助秦平定天下。
   运用叠画镜头。在燕丹离秦时,采用叠画镜头和三级跳表现太子丹归燕的欢快心情。
   采用象征手法。樊无期自杀,头向着西面,象征他誓死不出卖秦王。
   陈凯歌的电影中运用了多种手法,它们交织在一起,互为影响,互为补助,加上优秀的演员助阵,自己又很有哲学观念,所有的一切造就这部《荆轲刺秦王》,可以说它是一部不错的作品,值得一看。
   陈凯歌说:“我没有固定的个人风格,也不希望自己形成一种一成不变的风格,但我有一个总的态度,可以叫人文态度,你看我片子中的全部人物,在精神上有同一性,不问他什么地区,什么职业,什么性别。”确实他所表现是人性中比较高尚的东西,是我们值得发扬的精神,一个民族有他的文化,一个民族就有他的尊严感,在当代世界一体化的趋势下,我们不仅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更要保持自己民族的愧丽气韵,毕竟我们都是中国人,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做一个“大写的人”!
  

2003-07-07 22:23:29  sanxj (上海)

  楼主倒也是性情中人。:)
  
   陈凯歌的电影总有着史诗般的庄严、流畅和大气。他总是以诗意的电影镜语阐释着他所理解的历史与人生、苦难与欢乐,并着意探讨着压抑与释放、逃脱与落网的二项对立式命题。陈凯歌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阐释者。他用着他个人的经历和学养,用他独有的理性和诗情,阐述着中国文化与历史的变迁和沉浮,浸染着他个人的爱与恨,意欲规避和无限依恋。
   非常喜欢《霸王别姬》。他是陈凯歌内心的最为深刻的表昭。除了宏大的叙事和精湛的技巧外,他宣扬了陈凯歌对于中国文化的发自内心的敬爱,及对中国文化矛盾的扭曲力的不吝批判。影调之华丽,故事之富有戏剧性,冲突之强烈,人物之饱满充盈,内涵之深刻不留余地,加上生动的传统京剧唱段和娴熟的场面调度,不能不令人叹服。
   张艺谋的电影中则浸染着蓬勃的生命力和令人惊叹的具有颠覆性的视觉冲击力。张艺谋是个异常聪明的导演。总观他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他的善变:善于在运用一种方式后转而求索于他样的方式;极其聪明的从带有神话寓言式的题材中转变为着眼于现实的故事;在畅意运用华丽的镜语和屏幕造型后(《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复归于质朴(《一个都不能少》)。这是张艺谋的洞悉和灵性。此外,张艺谋的早期电影作品与其说是在写历史,写原始的边缘的历史,不如说是把笔墨触及到民族的生命过程,在对蓬勃生命的张扬和对传统道德体系痼疾的无情批驳中,书写人的存在与意义。而这些作品在人之生命过程的演绎中,总让历史与情欲密切纠缠,甚至是由情欲主宰个人的历史。也许可以这样说,张艺谋是在用原始生命力(欲望)解构历史。同时,非常注重运用造型来彰显和凸现作品主旨和创作构思,制造惊奇。用一种特别有内涵的行而上的东西和独特的意象来表现各种抽象的观念及各种有形或无形的事物,以加深影片的道德及文化阐释价值。其后,他走朴实美学的道路,却仍迷恋着某些民族性仪式性的东西。随后张艺谋“进了城”,但“进了城”的张艺谋显然是不成功的。至于《英雄》就当一场华丽的视听盛宴好了。
   喜欢《大红灯笼高高挂》远比《红高粱》多“一些。因为喜欢冲突更加强烈更压抑的东西,更对身处于鲁迅先生之所谓“铁屋”中的女性有种从心底泛起的关悯。但我必须承认《红高粱》的电影技巧和镜语创新是我所看过的张艺谋电影中达至巅峰的。
  

2003-07-15 22:47:28  bluezorro (上海)

  这篇文章是我大二时一门选修课的期中作业,写的不好,请多多关照!谢谢!
  

2003-07-17 20:47:47  sanxj (上海)

  我的跟贴也是我论文的极小一部分,呵呵。
  好与不好是次要的。表达我们内心真实而简单的东西,这才是最重要的。存在,并去把握它!
  

2003-07-23 22:57:55  bluezorro (上海)

  说句不中听的话,现在中国电影界还是以第五代导演为主,似乎没有新鲜血液,有的也只是玩玩手法而已,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
  

2003-07-24 17:23:40  房囚 (北京海淀)

  更何况手法也玩的不到位!
  

2003-07-25 23:20:50  bluezorro (上海)

  所以中国电影没什么人看,多数人还是看好莱坞的,节奏快,欧洲的过于缓慢,看起来有点累,但也有不少好片,如《天使爱美丽》等等。
  

2003-07-26 23:18:39  房囚 (北京海淀)

  那中国到底现在需要什么样的电影或者是说需要什么样的血液呢?这个问题不妨拿出来讨论一下,我们纯粹从一个影迷的角度来说
  

2003-07-26 23:49:25  无焦果 (湖北武汉)

  我个人喜欢暴力和色情的
  

2003-07-27 22:46:31  bluezorro (上海)

  国人的意识不够,半杯水还要装深沉;技术不到位,特效出不来;手法单一,需要好好改进,个人认为现在的中国导演可以拍一些低成本的,和现实贴近的生活片。
  

2003-07-27 23:11:14  无焦果 (湖北武汉)

  我认为要拍高成本的,大量特技的,商业片。
  现在技术是不够,但不做永远也得不到磨练。
  低成本生活片太多了,在现在已经成了最“商业”的东西。
  

2003-07-28 09:08:26  房囚 (北京海淀)

  我觉得楼楼说的有道理,但要大投资又是怎样的难法啊?
  

2003-07-28 23:00:06  bluezorro (上海)

  大制作可以有很好的效果,小成本也可以有不错的效益,个人认为以中国的经济状况,还是以小成本为主好,大制作一般由大腕着手,而且并不是每一部都是精品,如《英雄》(个人认为初了画面一无是处),小制作伸缩余地大,可以有更自由的空间发挥。可能现在的电影有很浓重的商业气,宣传做的很到位,片子却很烂,这就要求导演有很深的底蕴,同时有一个好的剧本,这样才可能拍出好片子。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