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感性时段——从这里开始说电影

2003-06-30 13:49:07   来自: sanxj (上海)
  (这篇文字是我上学期上“当代电影”课的期末作业。颇为自我了点。但老师给了个好成绩,显然正是应了她之所好:关注内心体验。其中,我删掉了有关两部影片的文字——《盗信情缘》和《英雄》,前者已发过,后者自认不完美。呵呵。请各位仁兄指教。)
              感性时段——从这里开始说电影
  
  女人,很容易以感性的姿态与这个热闹纷呈的世界握手言欢!
  感性时段是精致的流光岁月。
  理性固然是必须的,但感性也是没错的。
  所以,请不要怪我用颇为感性而又自我的文字去表达电影。毕竟它们还是冷静的,带着温度,也带着我对我们这个真实世界的所有触摸与幻想。
  让我们从这里开始。
  
  《黑暗中的舞者》:总有些什么,会让我们泪流满面
  我真的很还这个精灵。这个会唱歌的精灵。她的歌声有着反美的质理,会让我的心里开出生出些许欲罢不能、又存有一种惶惑。这个精灵有着一张个性的脸和一个刚性的名字——比约克,一如她刚性、放纵、随心所欲,却理性、卓然清醒、带着距离的嗓音。
  她生来就应该是为了歌唱的。于是她就在冰岛这个有些奇异色彩的地方歌唱,就在山洞里、森林里歌唱,就在《黑暗中的舞者》里歌唱。
  在那部电影里,她叫萨玛。一个患有遗传性眼疾的单身母亲。为了给同样患有眼病的儿子做手术,她不顾一切的工作以换取足够的钱。生活虽然艰难,但她是快乐的。她在天籁般的音乐里沉醉。“因为音乐中没有可怕的事。”但是生活远非我们所能揣度。就在她行将集够手术费用的时候,她的房东,一个警察偷走了她辛苦积攒的2056元1角。为了儿子,她不得不打死了房东。并放弃上诉求生的希望,接受了不公正的死刑判决,只为了一个承诺。
  这是一部完全由手提摄像机拍摄的影片,画面很晃,又有充斥全片的跳接。手提摄像机的使用,使得影片始终能够逼近人物的内在状态和情绪释放的刹那。该片影像干脆而阴性,但触角敏感而细腻,有着一种直指人心的酸楚。还有音乐和歌舞,那些车间里、铁路上,那些萨玛幻想中的歌舞场面,艳丽而华美,带着救赎的微光,又渗出一种冰冷。
  绞刑台上,萨玛开始唱歌了。唱那首被她称为“最末第二首的歌”。轰隆一声垫板下坠,歌声嘎然而止,儿子的眼镜摔在地上,生命结束在未结束的旋律中……微笑凝在唇边,不美丽的容颜,还有脚下的空洞。字幕打出:They say it is the last song. They don't know us, you see. It 's only the last song if we let it be.
  这是我见过的最沉痛的表现死的场面,它揪着心。是不是我们越现代,内心就越脆弱?
  萨玛说:“一滴眼泪落下的时间,一朵玫瑰长出尖刺的时间。能够用来宽恕我的时间只有那么短!……一切都可以拿走,我已经不在乎。”
  泰戈尔说:“我们惟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于是我知道,生存有时是为了一种信念;但是死亡,有时是为了得到一种飞升。生,就是要死的;死,也就是要生的。
  所以最后,我泪流满面。
  
  《烈日灼人》:历史中的选择,是残酷的
  《烈日灼人》是一部极具反思色彩的影片,是对于一段专政历史的反思。导演并非只是直书历史,而是要展现历史中人之存在。寇托夫和密迪亚都是作为受害者的同时也为了自己目的而迫害他人的人,应该说他们没有本质的不同。
  十年前,忠诚的革命者寇托夫秘密会见了密迪亚,要他在离开家庭前往巴黎作间谍和被投入监狱之间作出选择。密迪亚选择了前者,他不辞而别,离开了爱人玛露莎,开始从事连他自己都耻于提及的出卖与背叛的勾当。而玛露莎嫁给了寇托夫。
  是不是所有的过去就是过去,所有的现在只是现在?
  这是一个幻想!因为过去和现在始终有着繁复的交织方式。
  十年后,密迪亚以叛国罪名带走了寇托夫。不过,密迪亚回不去了。他无法以一个胜利者的高昂姿态去接收他失去的玛鲁莎,他的家园以及他的祖国和信仰。
  这是个悲剧,完完全全的一个历史悲剧。但它超越了简单的道德评判,导演仿佛是更倾力于一种个人式的记忆。对于那个历史他没有直予笔墨,也并非冰冷地直书。相反地,让那段历史以退居其次而又无所不在的姿态存在。他更多的是倾注于营造一种温情的氛围,纯美的乡村风光,淳朴的人民,动听的歌舞,父女的亲情以及一些善意的可笑的细节,这些均令观众感到美丽如诗般的境界。影片里充满了象征。象征,在属于它的一套规则中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比如那个不知是不是存在的叫做“沙格乐嘉”的地方以及那个上升的斯大林画像等。特别是那团超现实的反复出现的火球,导演坚持认为它意味着一种能量。一种能够赋予万物生命,同时又能摧毁一切的能量。
  历史在米哈尔科夫的影像里温和却不失残酷。
  写到这里,我开始思索历史究竟是什么?我们怎么看历史?
  历史应该是一种记载。在它看似坚定伟岸的身躯里,实则流淌着热辣辣的血和有着它自己的深长呼吸。那么个人又是什么?贝特鲁奇说,人是历史的人质。我们无法僭越历史。我们究竟该怎么做?
  所以对于寇托夫和密迪亚,我心存一份温和。
  因为历史中的选择,毕竟是残酷的。
  
  《心动》:因为当时年轻
  爱情是什么?为什么他不是和她,而是和她在一起?是不是两个人相爱是一种缘分,而结婚又是另一种缘分?
  小柔和浩君曾经懵懂而美丽却是没有结果的初恋,影响了他们一生的感情生活。而这个故事正是剧中的女导演正要拍摄的故事。原本以为又是个片中片,但是影片结尾,我们进入到导演本人的生活中,才惊异地发现原来小柔和浩君的故事其实就是导演自己的故事。
  朴素,却是仿佛滤得出水来的故事。轻盈得可以,柔软而水质,弥漫着水草一样舒展温润的情绪,这情绪沉浸在张艾嘉的影像里,像一种呼吸,悄然在同样年轻的我们的血液中流转。
  多年后,小柔和浩君重逢。有些属于过去的柔靡渐渐在空气里复活,曾经在一起的琐碎再度沉渣泛起。但那段爱毕竟无法获得重生。
  青春毕竟是过去了,爱毕竟是沉淀了,我们终究是长大了。又过了几年,浩君终于又要结婚了。在机场,浩君对小柔说,这个给你,在飞机上无聊的时候看看吧。然后是飞机上,小柔打开盒子,里面有一张纸,上面写着,这是我想念你的日子,全部给你。下面是一张一张照片:一张一张的天空。1978年。1979年。1980年。1981年,82年……
  爱情本就没有什么道理。也非关对错、责备或是赞同。
  那么友谊呢?小柔和陈莉,面对爱,也只能是破碎而已,所有的从前在一场交谈之后,也是不可挽回的流逝烟花。
  年轻是所向披靡的,只是“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人生不外如是,在一去不复还的流光中,有苦有乐、有失有得。都不要紧了,确定年轻时爱过、经历过,就已够感谢上帝的赐予。
  所以安妮宝贝说,年轻真好,灵魂就像果树上离阳光最近的水果。
  
  
  p.s——
  在自我的文字中游弋狂欢,在感性的时段里嬉笑流泪。
  在生活中寻求安定,在影像里感觉纷华。
  ——就以此作为结语
  

2003-07-02 13:30:12  房囚 (北京海淀)

  其实我一直比较喜欢看那些感性点的文字,随意挥洒,进退自如,可能我给自己定位就是一个观碟者,而不是一个研究者,喜欢你的文字,多多贴来
  

2003-07-03 13:55:42  sanxj (上海)

  谢谢房囚兄!呵呵,我却不太喜欢自己老是不经意的感性起来。我们可以喝着咖啡聊侯麦说杜拉斯,可以矫情拿调,可以任性纵容,但是我们必须先吃饱饭,睡足觉。
  然而,痴念如我,虽知此理,却仍驾驭不了我的情绪。所以,有点矛盾,也容易哭泣容易开心。但至少目前自觉活得简单而从容,来就来,去就去,现实就现实,梦幻就梦幻,不愤青不摇摆,就是这样。呵呵,见笑了。
  

2004-08-08 03:06:13  yuao

  r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zvAIoVaVeK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