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杨德昌的《独立时代》

2003-06-24 15:30:48   来自: shaqwu
  这是一部万花筒式的作品。里头,当代台北城里十名白领青年轮番出场,演出一台千丝万缕的人情闹戏。杨德昌继续了他在《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里对于“宏伟叙事”的爱好,罗致了差不多“一打”排名不分先后的主要角色,勾勒了一幅交响音乐般地繁复和百科全书式地庞杂的众生画卷。
   同学、朋友、同事、幕僚,官场、情场、生意场,婚姻、婚外情、同居,文化经营事业、演艺圈、政府部门,……,我们好象是在翻阅清末讽刺小如《官场现形记》的现代版,好不妙趣横生。显然,对中国人人情的纹路肌理进行嘻笑怒骂式的条分缕析是杨德昌拍这部影片的根本兴趣,而杨德昌深刻就深刻在,他在《独立时代》里一针见血地从纷繁复杂的人与人的关系中剔挑出了人情这根筋,他诡笑着告诉我们,到头来,其它的一切不过是人情这回事的变奏或者转调而已:
   MOLLY因为不够懂得人情世故而老是得罪人公司经营不善,在经过点拔后,她又因为疑心琪琪与她的友情掺杂着人情面子而恼羞成怒;LARRY无非在作两项人情投资,一是投在雇主阿钦身上,期望的回报是心腹亲信,二是投在MOLLY和小凤身上,期望的回报是小凤作为他的情人;作家姐夫是个不想再投读者所好地甜言蜜语而想对人情世故进行反思自省的人,结果他必得离群索居,差点厌世轻生;相反,口号是“用一小时节目可以换来一个星期的家庭幸福合谐”的电视台主持人姐姐甘于人情的“异化”——一个婚姻失败的人在教人如何才能婚姻幸福;阿钦一直在被婚约即人情的一种弄得六神无主,一惊一乍;公务员立人后来成了部门主任与其下属之间的人情的牺牲品;小明是个在人情的网络里左右为难的人,主任器重施予他人情的代价是伤害他与朋友立人的友情,他与跟母亲离了婚的父亲有隔膜但父亲正托人情帮他妻子找工作,妻子琪琪不能体谅他跟MOLLY在人情关系上的绝情,人情恩怨的羁绊还使他与MOLLY不能觉察互相之间原来存在着爱慕;琪琪呢,她本真亲善,却被一个又一个人、一次又一次地当成是“装出来的人情味”而在人情的波峰浪谷间被你推我搡,受尽委屈;最后那个小凤,有一个词叫人尽可夫,她在人情的洋流里随波逐流,谁向她投放人情的诱饵,张开人情的怀抱,她就咬上谁的钩,驶向谁的港湾。
   即便放到大中华的圈子看,我们也发现很少中国电影能象《独立时代》这样对当代华人社群里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做出如此立体而入木三分的剖析揭示的。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为影片编导的杨德昌对于中国人仿佛与生俱来的人情情结的一种交织着赞与贬、爱与恨的欲弃还留的心态:不由自主地加诸在“人见人爱人缘好”的琪琪这个洋溢着“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的女性身上的同情和怜爱;“恶狠狠”地让几乎所有人情投资不得好报,将中国人最讲的人情面子毫不留情地予以戳破——事实上,如小明与琪琪在出租车和电梯里的货真价实的夫妻吵架,MOLLY在LARRY面前说破LARRY与小凤的关系,等等,令个中的主人公大为光火极为尴尬的场面,是影片最为精彩的段落——就像打翻了一瓶五味酱,酸甜苦辣一齐倾泻出来,让你笑逐颜开很快也可以让你一点也笑不出来,戏谑闹腾也可以转瞬间撕破了脸,两个来钟头看下来,银幕上阴晴不定,银幕下观众的内心跟着翻江倒海,好一出折腾热闹,痛快淋漓的当代风情剧。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GPSujzmYMIC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