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十部摇滚电影 《转帖》

2003-05-29 08:22:33   来自: 风中狂神 (北京)
  [这个贴子最后由风中狂神在 2003/05/29 04:24pm 编辑]
  
  十部摇滚电影
  1.《Easy Rider(逍遥骑士)》(1969年,美国,导演:丹尼斯.胡珀,主演:亨利.方
  达,丹尼斯.胡珀)。
  这部影片既是一部公路摩托片,又是一部摇滚片,片中两位主人公骑着铮亮的高把
  摩托车,穿着国旗装,几乎是漫无目的的横穿美国,在经过一系列的奇遇之后,两位主
  人公莫名其妙的死去。在看这部片子时,总令我想起凯鲁亚克的那部著名小说《在路上
  》,总感觉“嚎叫”派诗人、作家的创作精神很与摇滚乐相通。影片中的音乐虽然不是太
  出名——最出名的大概是The Byrds的音乐,但这些清新淡雅的民谣风格的音乐给人留下
  深刻印象。
  
  2.《American graffiti(美国风情画)》(1973年,美国,导演:乔治.卢卡斯,
  主演:哈里逊.福特等)。
  《星球大战》系列的导演拍出这样的清新可人的小品,令人叹服。影片以1962年夏
  天美国一个小镇为背景,描写几个高中生毕业一夜的生活,反映了越战前夕过着优裕富
  足生活的美国青年人的思想、感情,其中引用了大量了美国50年代的摇滚乐作为背景音
  乐,如: Bill Haley(比尔.哈利)的 《rock around the clock》(昼夜摇滚)等等
  ,应该说是恰如其分。这部影片是乔治.卢卡斯的最有深度作品——我就不懂为什么美
  国人对《星战》这样的适合于儿童观看的影片这么津津乐道——《美国风情画》比《星
  战》强多了。
  
  3.《The Buddy Holly Story》(《巴迪.霍利的故事》1978)(导演:不详;主
  演:不详)
  这部影片讲述了巴迪.霍利这位摇滚殉道者的一生(巴迪.霍利死于1959年一次摇
  滚乐演出的失事飞机上,同行的还有另外一批当时的摇滚红星,所以后来的美国歌手Do
  n McClean在他的歌曲《American Pie》中唱到:Buddy Holly死亡之日就是摇滚乐死亡
  之日),70年代末期正是第一代摇滚歌手和乐迷成为父母辈,而他们的子女又开始叛逆
  家庭的时候,导演在片中安排了许多老歌,带出浓浓的怀旧气息。
  
  4.《The rose(歌声泪痕)》(1979年,美国,导演:不详;主演:贝蒂.米德勒
  )
  这是一部关于摇滚乐史上最伟大的女性——Janis Joplin 的传记片,制片人找了一
  位外形比较相似——同时也是一名歌手的贝蒂.米德勒来出演这位传奇女星的短暂一生
  ,令人唏嘘不已,贝蒂.米德勒的表演应该说是比较到位的。影片中除了引用了大量Ja
  nis Joplin的歌曲以外,贝蒂.米德勒也一展歌喉,在影片中大放异彩。影片的原声专
  集十分畅销,其中出现了一曲也许是摇滚乐史上最为动听的歌曲《The rose》(玫瑰)
  。
  
  5.《the wall(迷墙)》(1982年,英/美联合摄制,导演:阿仑.派克;主演:
  鲍伯.吉 尔多夫)。
  ——一部最出色的也是最著名的摇滚电影。1979年英国的传奇摇滚乐队Pink Floyd
  推出了摇滚乐史上最经典的作品之一——概念性双唱片专集《The wall》,由乐队的灵魂
  人物Roger Waters根据自身经历创作的半自传性作品,这张唱片以“墙”的概念为基础
  ,抒发了对战争的恐惧(Roger Waters的父亲死于二战),对人性麻木的控诉和社会阴
  暗面的描写,唱片推出后,不仅在摇滚乐界,而且引起整个西方文化界的巨大反响。两
  年后,英国著名导演阿仑.派克决意把它搬上银幕,他请来了英国乐队Boomtown rats的
  主唱Bob Geldof扮演影片主角Pink,运用大量的电影表现手法——蒙太奇和动画手段极
  好的传达了唱片的主题(当然也有导演自己的理解),不仅如此,影片的音响表现手法
  引起极大震动,全片没有一句对白,全部采用Pink Floyd在双唱片专集《The wall》中
  的歌曲(也有唱片中未出现的一些歌曲在影片中出现)作为推动影片情节发展的媒介,
  就像一部长篇music video。可以说这部影片的出现直接引发music video的热潮出现。
  另外影片的制作方法也引起后来电影人的纷纷仿效。不过如果你对西方战后青年的概况
  和唱片本身的内容不够了解的话,你大概不易看懂这部片子。值得一提的是阿仑.派克
  在十五年后,又拍摄了一部根据音乐剧改编的影片《Evita》(贝龙夫人,由麦当娜主演
  。),全片仍然没有一句对白。
  
  6.《Great ball of fire(悲伤的大火球)》(美国,1984年,导演:不详;主演
  :不详)
  这又是一部人物传记片,记述的是摇滚乐史上音乐成就可与猫王比肩的一代巨星Je
  rry Lee Lewis的生活,Jerry是一位悲剧性的人物,影片主要围绕着他的爱情生活来描
  写,影片中流露出来的悲观气氛很能打动人,其中穿插了Jerry的一系列名曲,当然也少
  不了那首《Great ball of fire》。
  
  7.《The Doors(火乐焚城)》(美国,1991年。导演:奥列佛.斯通;主演: 方
  .基默、梅格.瑞恩)
  这是我个人十分喜爱的一部影片——当然和导演有关,我是奥列佛.斯通的忠实影
  迷,同时也是The Doors乐队及其主唱歌手Jim Morrison(吉姆.莫里森)的忠实乐迷。
  奥列佛.斯通和吉姆.莫里森是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学院的校友,还是吉
  姆.莫里森在世期间,斯通曾给吉姆读过自己写的剧本,在80年代初期,斯通就萌发了
  把吉姆和大门乐队的事迹搬上银幕的想法,这个愿望直到斯通完成了《生逢七月四日》
  后才得以实现,在他宣布要拍摄这部影片之后,很多男影星都争相要饰演男主角吉姆—
  —因为这个角色实在是太有挑战性了,最后外形酷似吉姆.莫里森的方.基默幸运入选
  。斯通在拍摄这部影片中,采取的不同于一般人物传记片的手法,截取了吉姆一生的几
  个片段,并且并不完全拘泥于史实,甚至是一些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如那个反复出现的
  死于车祸的老印地安人)来表现吉姆和大门乐队的传奇经历,取得很好效果。斯通不愧
  于电影大师的称号,他对影片的气氛和节奏把握得恰倒好处。方.基默的演出也十分出
  色,为了演好这个极富争议的角色,他不但认真研究表演方法,而且刻苦钻研了吉姆和
  大门乐队的诗作和歌曲,认真体会角色的性格,甚至模仿吉姆的一举一动,应该说,他
  把这个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不但是形似,而且是神似,(即使没看过影片,只看过剧
  照的人相信也会同意我的说法)方.基默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在影片拍摄结束的很长一段
  时间内,不能从角色中解脱出来。这部影片和斯通的其他作品一样,放映后引起极大的
  争议,但其艺术价值不容置疑。这部影片也向人们证明——方.基默和梅格.瑞恩(在
  影片中饰演吉姆的妻子帕米拉)不是只会扮演诸如《壮志凌云》中那样傻傻的角色。
  
  8.《Singles(单身一族)》,(美国,1992年,导演:卡梅仑.克劳;主演:马特.
  迪龙,碧姬.方达。)
  这部影片在影史上的地位可能不如它在摇滚音乐史上的地位高,因为电影本身讲述
  的关于单身贵族们的有趣生活影片可能并不太吸引人。但是影片中所描写的旧金山青年
  生活和引用的大量西雅图当时还不甚出名的地下乐队歌曲,影片的原声碟和Nirvana的专
  集《Nevermind》一起开创了20世纪最后一次的摇滚乐浪潮——Grunge,叙写了20世纪的
  最后一次摇滚神话,同样也带动了一大批地下乐队的走红。当然影片本身也比较吸引人
  ,轻喜剧的风格使影片可看性很强。
  
  9.《北京杂种》,(中国,1992年,导演:张元;主演:崔健。)
  这是唯一一部入选的中国片,有些扶持民族产业的意思。张元是大陆第六代导演的
  领军人物,这部很有诚意的作品以记录片的风格忠实记载了90年代初北京人特别是北京
  一些艺术家的生活,记录了当时中国人的一种生存状态,由此获得当年瑞士洛加诺电影
  节大奖。影片由中国摇滚第一人崔健担任主演(扮演他自己),另外臧天朔、窦唯、何
  勇在片中也有出演,当然也少不了他们的精彩音乐。本来在崔健专集《红旗下的蛋》中
  不甚出彩的歌曲《北京故事》用在片中作为主题歌竟是相当的贴切——当然本片也有不
  足之处,那就是对于摇滚乐的内涵揭示的还不够,因为张元并不太懂摇滚乐。
  
  10.《不日成名(Almost Famous)》(导演:卡梅仑.克劳;主演:凯特.哈德森
  ,)
  又是卡梅仑.克劳!他似乎特别善于把握这类摇滚乐题材的作品,因为他在十五岁
  那年(还是在七十年代)就成为著名的音乐杂志《滚石》的特约记者,跟随过LED ZEPP
  LIN乐队巡演采访。后来又成为职业乐评人。在作为一名导演大获成功后,他有意把他少
  年时代的经历搬上银幕,这个愿望终于在2000年变成了现实,卡梅仑.克劳在这部影片
  中虚构了一个STILL WATER乐队(静水),描写了一个想成为乐评人的少年跟随乐队巡演
  途中的奇遇。影片拍摄得如诗如画,为我们再现了70年代那个摇滚乐的黄金时代的面貌
  ,充满了浓浓的怀旧气息。也引用了大量七十年代的摇滚金曲,如:LED ZEPPLIN、ROD
  STEWART等人的歌。喜欢那个时代摇滚乐的人可以大过其瘾,影片中还有几首虚构的ST
  ILL WATER乐队的歌曲——由卡梅仑.克劳的妻子南希.威尔逊担纲作曲和制作(南希是
  著名摇滚乐队HEART的主唱),这些歌和众多名家的作品放在一起毫不逊色。这部影片是
  卡梅仑.克劳从影以来的最佳作品,也是2000年好莱坞的最佳作品(当年的奥斯卡得奖
  片《角斗士》的艺术成就明显不如《不日成名》)。总之,这部片很吸引我——除了以
  上这些原因外,还有主演凯特.哈德森的迷人微笑。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