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原创]《文雀》——舶来旧酒装新瓶

2008-09-08 08:52:29   来自: 春萧
  [watermark]  《文雀》拍摄前后历经四年,这在欧洲影坛可能是在酝酿惊天之作,发生在香港,权当惯性噱头一笑了之,只觉此片若作为小品来看相当放松,犹带些许浪漫的写意情怀。倘深究其里,影片放松是够放松,但也因松得厉害而显得情节简单,戏剧张力不足,单靠林熙蕾那张日渐方正的马脸恐怕刺激点不足;林家栋的表演比过去稍有进步,绷得好象裤腰带一样的面部神经仍需再松;至于任达华,我想香港金像奖会象征性的给他一个男演员提名,然后请他过年再来。任达华之外的文雀群像(包括林家栋),由于争做林熙蕾的炮灰而被严重平面化,表演其实都可以忽略不计。
   不得不说,《文雀》的情绪是怀旧的,流畅的快慢镜对比是唯美的,但这种情绪并非来自对香港旧电影的致敬,这种镜头也并非香港旧片一贯拍法,虽说任达华用相机留下了上环、铜锣湾等旧景可以看作是对于正在失去旧貌的香港城区的留念。从影片画面中我们不仅能在好莱坞歌舞片中寻根究蒂,其训练偷窃的手法也可从布列松的《扒手》中得到答案。在《雨中曲》等影片基础上,《文雀》气氛渲染的确花枝招展。《扒手》中对自己的职业引以为豪,精益求精的扒手形象也被悄悄化为己用,只是布列松的主人公最终因为爱情而重拾道德恶感,获得新生,实现精神自救;《文雀》中的诸位初衷较为暧昧,同为救人,因人工痕迹严重而略感下贱。
   今时今日,找个博尔特或菲尔普斯这类外星人自然难上加难,找个二奶莫说香港,即便大陆,似林熙蕾如中国男足一般缺少职业道德的品种也极为特殊,影片前半程的叙事逻辑无疑是混乱的,至少在表现文雀们的初衷方面,是无法以正常思维渐进的。好在杜琪峰在影片中段过渡时将文雀们看似弱智的行为解释成男性尊严受到侵犯,没有完全归于下体冲动,我们知道,无论从事何种行业,无论人种肤色,男人证明自己有屌的方法不一定在床上。
   几位身负行业尊严的男人既然受辱,林熙蕾骚首弄姿那一套就派不上用场了,至少它的镜头在刻画香艳方面远比叙事更有效果,等于是将江湖门派攻伐、黑社会字头争斗换成扒手荣誉之争,于是,行业尊严演变成男性虚荣,再化为为求得生计而不得不战,穿梭于熟悉的香港街头的文雀们终于放手一搏,这个弥漫着洋味的旧酒也逐渐装上“银河”标签的新瓶,女性虽为整个影片的叙事核心,但是男性之间的生死对话始终是银河不变的主题。没有韦家辉做把关人,银河映像的剧本在讲故事方面始终临门缺一脚,而这种所谓走意境的片子,《枪火》的控制力实在难得,但那部影片是剧情全为塑造人物性格服务的,而《放逐》之类徒具形式的电影,实则我是很不愿意见到的。《文雀》稍好,但立意依然不高。或者这一切全部来自林熙蕾的阴谋布局,不过电影中全无迹象,姑妄存之了。
   随着片尾傅先生以痛哭的方式宣告解脱和放手,“文雀”停止周旋于山林之间,得以重回祖国的怀抱,杜琪峰定义的“回归”不知是否一种商业策略。从影片整体来看,在描述偷窃技巧、女性诱惑、男性之争等方面,镜头表现手法虽然圆熟,但在力度方面都不够深入。也许将本片看做杜琪峰的一次新的尝试在心态上或许更能宽容一些,又或者他已认为自己可以不为获奖拍片,对于自己的方式杜琪峰向来有着近乎顽固的坚持,只是希望这种坚持在保证诚意的基础上能少些匠气,倘若实在缺少好本子,我们也不能指望杜琪峰拍出《花火》,只希望他能多拍几部《枪火》。
  注:“文雀”在香港指“小偷”或者“扒手”,“文雀”既是任达华在片中养的一只小鸟,另外,是指林熙蕾的女主角如文雀一般周旋于各色男人之间。同时这只小鸟的消失和回归,既是林熙蕾的受困和脱困,在某种程度同样是道义的失去和复归。[/watermark]
  

2008-09-08 23:19:54  zhanghu5

  ?????????????????
  

2008-09-13 10:37:27  葵木

  说的好!……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