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原创]电影中的方言

2008-08-03 13:54:41   来自: 唱诗
  [这个贴子最后由唱诗在 2008/08/03 09:59pm 第 2 次编辑]
  
  刚看过一部中国电影<红色康拜因>,片子毫无可取之处,演员一脸虚情假意,故事牵强,艺术品质上除了画面比较干净漂亮之外,这部电影还是属于那种中国半骚型艺术片.不过看片过程中,思想一直在走开,走到了方言这里.
  中国方言太多,太丰富,方圆隔着2里地,便能多出一种方言来。一个省份的人见面说话,未必听得懂。方言中涉水极深,所以许多导演喜欢将处女作在自己长大的家乡拍摄.方言运用起来不但可以让演员借助语言的惯性自然起来,并且方言中实在饱含文化.<红>就明显地属于一部拍给外国人看并极度蔑视中国人的电影.<红>片的拍摄地点应该在我的家乡渭北的塬上和陇西一带,可惜方言简直是胡乱交待,当地人忽儿普通话,忽儿西安话,又来了四川的女子黄露别扭地挤着费劲的陕西方言,主演姚安濂,一会儿上海普通话,又在这话上加杂一些诸如"哩""娃"之类的陕西俚语,难听之极.吕玉来更是把<孔雀>里的安阳话也生生加了进去.途中遇见贵州女人,不如直接说方言要比那个贵普好听些.导演轻视细节,害人不浅,我曾经用纯陕西方言写过一部六万字的小说,如履薄冰,为何?陕西方言,尽是古语,随处都是典故.一般人可真不要乱碰,免得像这位蔡先生一般,处处暴露着自己的浅薄.
  方言拍的好的,当然是陈凯歌的北京话和贾樟柯的山西话,特别是贾樟柯,虽然后来转战北京和三峡,但还是忠于演员家乡的口音,这在我看来,是非常重要的.听这些方言,可以学到知识,并不是仅仅变了口音的普通话.方言方面,显然张艺谋十分露怯.<活着><我的父亲母亲><一个都不能少>都是用着类似于普通话的口音,讲着陕西方言,别扭之极.还有一个叫李安的主流导演,拍了一部史上最难看的武侠电影<卧虎藏龙>,从江南王谢堂前到皇城根下,再飞马到新疆大漠,我简直不知道演员嘴里在说些什么狗屁玩意儿.
  <盲井>里,李易祥是郑州话,可惜王双宝说着西安道北和宝鸡的河南腔,说两人是一个村出来打工的,行家就不信了.
  <荆轲刺秦王>里,燕国使臣荆轲在上殿时,操的正是一口河北邯郸方言.陈凯歌重视细节,让人敬佩.
  我认为,演员的选择,语言要比形象重要地多,因为语言中有一种附带的惯性,这种惯性,直接影响到演员的动作,我曾看到很多演员因说不好普通话表演大打折扣,这也是我到今天为止认为最好的演员还是北方人甚至是北京人的原因.所以,对演员语言的重视,对影片方言运用的重视,是艺术片导演一个重要的工作和环节.
  一部电影,给外国人看固然重要,当然因为外国人的艺术鉴赏力远远高于中国大众,但是对于中国电影的中国文化如果牵强附会,那怎么都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的.
  想称为好电影,有本事你别露怯!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