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转帖][原创]刘德华与香港电影二十年-----华仔,我们永远支持你
2005-09-16 03:46:16 来自:
famous
(北京)
[watermark]
刘德华与香港电影二十年
我们都叫刘德华“华仔”,管周润发叫“发仔”,梁朝伟是“伟仔”,他们好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现在新的演员,比如吴彦祖,我们谁也不会喊他“祖仔” ■本刊记者 曾繁旭
发自香港 由草根走向中层的 “流民太子仔”
1981年,刘德华毕业于无线电视第10期艺员训练班。
他主演的第一部电视剧为《花艇小英雄》,而令他开始获得声名的则是1982年12月热播的警匪剧《猎鹰》。1982年他参演了第一部电影《彩云曲》,1984年因合约纠纷被无线雪藏大半年,1985年与无线改签后随即活跃于电影圈。上世纪80年代刘德华参演的电影,明显带有他在电视剧中的气味和影子,如《英雄好汉》(1987)和《江湖情》(1987)等英雄类型片都是如此。“刘德华在表演上的特色很早就呈现出来了,我一直觉得他有一种‘街坊味’,他在处理草根角色的时候,特别有亲切感。比如说,他早期拍追女片和古惑仔片时候,就有一种‘流民太子仔’的感觉,一方面他是流民的姿态,但同时有太子哥的傲气和胸有成竹。”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登徒在接受采访时说。
“现在,当然也有很多演员有这种‘流民’味道,但少了刘德华的明星味。在这方面,他是独一无二的。”
在上世纪80年代这个香港电影建立本土意识的影业兴旺阶段,这种流民太子仔的感觉,是刘德华找到的发展特色,他的角色每每是草根本质,却最终得到中产阶级或者专业人士的姿态,在银幕上发挥魅力。在香港影评家朗天看来,“这对应社会由下而上的阶层频繁流动,符合了主流电影观众由草根晋身中产的期望。”
“事实上,随着本土影业的愈趋兴旺,刘德华本身也愈来愈掌握中产意识和中上层身份。由《赌神》(1989)到《赌侠》(1990),正式确立了他作为周润发接班人的地位;1991年,他成立天幕,晋身电影公司老板,开业做《九一神雕侠侣》。两集《赌城大亨》(1992),扮演新哥,在银幕上直接呈现一个白手起家的传奇。表现出充分掌握上流社会玩意(从打高尔夫到卑鄙权力游戏)的天分;到了《天地雄心》(1997),刘德华扮演‘企业精英’的角色,深受观众接纳。”
香港演艺学院高级讲师舒琪认为,这种草根特点,使得刘德华成为一个特别有亲切感的演员。在舒琪看来,香港电影的特点,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亲切感。而香港电影衰落的原因之一,也正是因为演出者和电影本身都失去了原有的亲切感。
“我们都叫刘德华‘华仔’,管周润发叫‘发仔’,梁朝伟是‘伟仔’,他们好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现在新的演员,比如吴彦祖,我们谁也不会喊他‘祖仔’。”舒琪说。
“情深烂仔”与悲剧英雄
“刚开始拍电影的时候,刘德华主要拍两类电影,一类是追女片,一类是古惑仔片。古惑仔片代表了上世纪80年代英雄片和江湖片的潮流。他在其中的角色通常是一个小混混,凭自己努力打出来,他就是这样的一个符号象征(ICON)。”登徒说。有影评人认为,刘德华在《旺角卡门》(1988)、《天若有情》(1990)就已经建立了“情深烂仔”形象,而且他的角色总是难逃一死的神话,难免一死,成就了这个形象的浪漫英雄身份。
“在当时,他的电影形象一直是个悲剧英雄。这与80年代香港只争朝夕,整个社会处于一个大的限期下的悲剧感非常相似,到了90年代,这种悲剧感越发加重,他还演过罹患绝症的角色,有接近死亡的氛围。”登徒说。
“90年代之后,刘德华演出了很多反英雄的角色,在整个社会背景下来看,当时社会中已经找不到英雄,整个电影圈都不要英雄。对于刘德华来说,表演这种角色是一种突破,从英雄走向反英雄,《烈火战车》是特别明显的反英雄片。”
刘德华自己也曾说过,在英雄走向反英雄的过渡中,他有一段表演上的迷惘期。他的英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到了《无间道》,刘德华的反英雄角色被认为是这方面的成功典范。现在看起来,他反而是在反英雄的演绎上,得到了更多专业人士的关注。
“刘德华拍反英雄片和杜琪峰有很大关系。杜琪峰不要他英雄的一面,比如《暗战》、《大只佬》、《无间道》。后来拍《全职杀手》的时候,要他演回一个英雄,他说已经做不回去了。”登徒说。
“对应香港影业逐渐走下坡路,加上刘德华的年纪渐长,情深烂仔的故事开始出现了‘夕阳无限好’的慨叹。于是,《龙在江湖》(1998)、《赌侠1999》(1998)的刘德华在消失的边缘留下最潇洒的姿态;相比于《赌城大亨》的意气风发,《龙在边缘》的飞龙已经面对末路降临的气息。”影评人朗天曾有这样的分析。而在影评人李照兴看来,情深烂仔,或者悲剧英雄,一定程度上总括了刘德华在香港影坛最为无可取代的地位:这样的角色往往奸中有正。不管角色的职业是什么,总之他有情有义,为兄弟赴汤蹈火,为情人烈火战车。
“刘德华惯常的烂仔或者英雄造型是属于旺角的,一种草根的,打不死的活力,一种80年代的豪气,仅仅因为这个,他也是难以取代的。外面的潮流不知改了多少遍,时尚风吹走了又再回来,日本的,英国的,韩国的,只有旺角的永远不变。那是一种最地道的香港美学,或者更具体一点,旺角美学。他告诉年轻的我们,英雄该如何有型。”李照兴说。
中年转身
刘德华的电影事业多产期为1988至1992年,(1988年10部,1989年16部,1990年12部,1991年13部,1992年10部)。1989年,随着周润发减产,刘德华承接了电影市道的需要,成为当时流行的英雄片最抢手的头号小生。但处于多产期的刘德华,也往往被认为“处理性格和情感没有深度,角色类型化”。影评人张伟雄说:“他喜欢在镜头里玩形态,玩火机,玩枪,玩小动作,连发型都不能改。可以说,他是同一时期一直演两种角色而已,路数甚窄。多产期还造就了刘德华在表演上的另一个大特点,就是模仿。”
随着香港电影业的萎靡,不想跟着香港电影一起完蛋的刘德华,便要在电影中转型了。他要去寻求多个刘德华的可能性。
“刘德华是如此专心一意急急去走出自己。《至尊无上II之永霸天下》只穿底裤在夜里微雨的兰桂坊被奚落的挣扎。《暗战》以假扮作为有限人生的生趣。《瘦身男女》和《大只佬》组成‘假身两部曲’,是一个偶像向自己一个阶段说再见吗?这是他的转型,自我放弃,重新去寻找自己的定位。”张伟雄分析。《大只佬》(2003)被认为是刘德华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大只佬》这个角色引导刘德华放开一切,由固有形象先行,到角色性格与演技的大转型,此后我们看到另一个刘德华,《十面埋伏》中的古代差人,天下无贼的狼。放下刘德华自身,放下了,天空自然大。”李照兴说。对于刘德华的转型,杜琪峰曾有评价:“我觉得他的转变是在拍《暗战》的时候开始的,我们商量过好不好用不同于以往的演法去演绎,他答应去尝试,其实他付出了很多,才能冲破这一关。我觉得那次之后,他已经少了以往那种
‘很刘德华’的演法。开始着重Character(性格)。以前你是怎样看他都是刘德华,近年他的电影层面广了。”
不断寻求转型和突破的刘德华,得到了更多好评。他为自己的演员生涯冲出了一条血路。在他放下了架式之后,在他逐渐步入中年之后,他表现出更多的可塑性。“我们已经看不到一个小子一般的刘德华,而是看到一个心态成熟的角色。”
他进入成熟期后一个屡被提起的角色是《无间道III终极无间》中的刘健明,结局一场,他依然不死地坐在轮椅上。“几许慰问,刘健明俨如永劫不返地活在记忆中,与我顿为好一个永远的青春啸歌的画面,把曾经幼稚、浮躁、自卑又自满、招展等偏颇品质,好好思忆凝留——我的刘德华时刻。”张伟雄感慨说。
走向大陆
“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香港和大陆的电影有了合作,刘德华是其中的代表,周星驰是另外一个。但我看周星驰的电影,总觉得是亚洲电影,而看刘德华拍的就会觉得是国产电影。比如《天下无贼》就是这样。”登徒的观感非常细腻。
“刘德华应该算第一个在内地发展得很好的香港明星,他能找到与国内电影工作者合作的方法。其实,能拍香港电影,又能拍大陆电影,这样的明星很少。”登徒说。走向大陆,在一些影评人看来,是香港电影萎缩之后的必然选择。朗天这样阐述,“谁说《龙凤斗》(2004)不是关于香港电影之死。以港片天王刘德华为代表,无比风光的过去,得心应手偷来换去(以前不少人说港产片都是拿来主义,没有真正的创意),到了2004年,终于是药石无灵,葬在路边了!”
盗生,固然是一个人生魔术师,也实在集合了刘德华之前所有美丽形象于一身(情深浪荡的专业精英)。即使如此,他也不得不面对真正的末路,影片的结局只不过为大家留下了一个美丽的梦,动人的记忆而已。
“香港电影固然面对末路,但刘德华转过头来仍然漂亮,而且还昂然开拓新天。在《天下无贼》中,刘德华成功为冯小刚讲述一个但愿天下无贼的理想。这个梦固然已非香港的,但也显示刘德华朝大陆的走向,加上之前的《十面埋伏》(2004),刘德华明确已朝大中华明星的康庄大道迈开脚步。”朗天分析。关于走向大陆,刘德华自己曾说过一段话,“最近,陈可辛看完《天下无贼》恭喜我的话,令我一生受用。他说,从来没有想过一个香港演员回内地拍戏,可以将自己的Tempo(节奏)调教到和内地演员一样,而没有观众抗拒我扮演大陆人。陈可辛跟我说,‘恭喜你,你可以演绎一个大陆人,香港暂时找不到这样的演员。’其实因为大陆有这个市场,如果有一天我拍《活着》,办得到吗?以前办不到,现在我觉得可以。”
香港象征
“刘德华一直是超级努力,对事业热情,对专业投入。近几年,刚好香港经济衰退和转型,香港人需要寻找一个心目中的ICON(代言),这时候,很自然就选中了刘德华。这段时间以来,刘德华成为香港很多电视广告,尤其是公益广告的主角。也许,香港人可以从他那里得到一些信念,他给了香港人很多的启发,甚至成为香港人某种精神上的寄托。”登徒这样理解刘德华对于香港的象征作用。另外一位香港著名影评人石琪在接受采访时说,“1990年代下半期,到2000年初,都是香港电影的低迷时期,很多大明星都没有拍片子,或者去了美国,比如周润发、李连杰、成龙,在这个过程中,刘德华对于香港电影的支持作用很大。
“刘德华之前已经红了很多年,但不算是最红的明星,他拍了许多小制作的电影,像《旺角卡门》一类的。但这10年来,香港娱乐圈走下坡路,他不离不弃努力投入,又演又唱,做忠做奸,扮肥扮瘦,对港片逆境重生很重要。叫座的《暗战》、《孤男寡女》、《瘦身男女》、《阿虎》、《全职杀手》、《无间道》、《大只佬》等,他都是功臣之一。他与郑秀文合演的爱情喜剧《孤男寡女》最开心,使死气沉沉的港片在2000年反弹复苏。”
石琪觉得刘德华这几年的表现特别好。“他不断改变戏路,拍了很多另类片,不再是原来的纯情和英雄,也扮老豆,有时也不做主角,还跑去拍大陆电影,一直保持活力,成为香港电影低迷时期的象征。有了他的支持,香港电影不至于在今天完全迷失。
“原来香港人的归属感很强的,但近10年来香港人的自信心差了。刘德华算是香港制造的最后一两代男明星,他提醒着香港人和香港娱乐工业曾经有过的辉煌。”
踏入新千禧年以来,刘德华的演技也开始获得广泛承认,在多年角逐失利之后,终于凭《暗战》首次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2002年的《无间道》更将他推上天王巨星的最高点。2003年他还凭《无间道III终极无间》当上台湾金马奖影帝。
“我觉得刘德华已经到了这样的境界:在将来,谁提到香港的电影史,都会提到刘德华,他的Popularity(通俗流行),他的Output(产量),他的多元化,都是极少有的。他的流行,将跨过几个年代。”
这是舒琪概括刘德华在香港电影史上的位置的说法,又何尝不是广大观众的想法呢?
我没出唱片的时候,每个人都说我唱歌“厉害”到我出唱片的时候,每个人都说我唱歌不厉害
■本刊记者 易立静 发自北京
我做反派,不会无理杀人的
人物周刊:你从艺员训练班毕业,很快就做男主角,是一些人或者事让自己开窍,还是靠着自己的琢磨?
刘德华:拍电视剧的阶段,无论演任何剧集,我都会做很多研究。
即使在《戏班小子》(1982年)中演一个不重要的角色,我都会向原来的老师请教。记得一件事,1984年拍摄《鹿鼎记》,因为当时被雪藏,只能演第二男主角康熙,我也不介意,心想做康熙也有很多发挥空间。其实《鹿鼎记》有很多版本,康熙一角也给人演过无数次,但自己的记忆中,没想起谁曾演好他。因此,我给自己定下目标,一定要让观众记住刘德华版的康熙。我就四处查找资料,翻看清史,也不知道是否有用,例如,升官进爵时,皇帝会送来朝珠,挂在身上的朝珠越长代表功绩越多,跪安时,朝珠要触及地面,所以有五体投地之说,是因那当官的功绩少。另外,我看那些手绘的肖像,发现皇帝永远不会坐得端庄,一般都是侧坐,于是模仿他们的坐姿。编审老师父,名字我现在也不记得了,都佩服我的准备功夫,觉得我给剧里的角色赋予了新的生命。
人物周刊:你说过在自己的演艺经历里,有3位导演最可能擦出灵感火花,王晶、杜琪峰和刘伟强,你们的关系怎么样?
刘德华:为什么我们之间更容易擦出火花?关键是信任。拍《暗战》前,大家根本不记得杜琪峰拍过我,那时大家的信心尚未建立,即使到了拍《天若有情》,还是这样,记得我当时跟他讲,我也算是歌星,(有5首歌)该给我唱一首。他回答,华仔,如果你把精力放在一件事情上,我想你会更有成绩。后来一次,我们谈了很久,我说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和你交朋友,我觉得,只有朋友,你信任我,我信任你,才会有好作品。我尽量信任他,向他表示我的信心。后来我们之间的信任越来越强,作品也越来越发光发热。王晶,刘伟强也都是这样情况。
人物周刊:你觉得他们3位最能挖掘你性格里的哪些东西,或者说,他们眼里的刘德华有什么区别呢?
刘德华:杜琪峰经常跟我说,你的演技是精彩的,不要去迁就别人,不要改。但我觉得,几个演员在一起,若不迁就别人,做出来的怎么会好看呢?他常常说,你和郑秀文时是一套,和梁朝伟时是一套,就是没有你刘德华的那一套。我以前还是有刘德华的,但最好不要了吧,现在不是很好吗?近几年,杜琪峰的改变很大,我跟他讲,现在才跟你相识就好了,就不会有以前那么恨你的阶段了。
王晶令我觉得自己在电影界是重要的,他挖掘出了我的价值,是他让我深信,在香港电影里,刘德华的存在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当时来说,没有哪个演员一年开那么多的戏,我支撑着整个香港电影(笑)。他是我的一只脚,没有他我会跌倒的。他拍的都是商业片,但有自己的学问,只是他的理论或许太浅,大家觉得不用推崇罢了。
刘伟强拍“古惑仔”系列第一部时就游说我去拍,但我觉得不可以再拍江湖片了,所以推掉了。之后,他一直想找我。刘伟强需要一个完整的剧本,杜琪峰不需要,只需要完整的人物性格,如果没有完整的剧本,刘伟强在现场雕刻角色的能力要比杜琪峰低,但从生意的角度看,刘伟强的层次可能较高,他在资金控制方面,比杜琪峰做得完善,但从艺术角度评分,杜琪峰的分数要高些,但没有人可以完美,如果将两者合在一起,就是完美的了。
人物周刊:你演反面角色,似乎一向有个底线?
刘德华:有的,我是有底线的。创作上我的原则是:演坏人时,一定要死。在我的世界里,真正的生活比电影更重要,我不希望自己的电影影响到孩子们的生活,所以觉得自己有社会责任,这无疑会影响到我的艺术和工作成就,但我可以放弃这些。今天,很多小孩会觉得,刘德华做的都是对的,所以我做反派,不会无理杀人的。但在《暗战》中,戏过了三分之一,我就杀人了,向华强的儿子展平说,“为什么刘德华会这样子?”当然,我们可以分辨刘德华的人和刘德华的角色,但小孩不能,所以至今,我接的反派角色,都不是那么典型和冷血的人物。
人物周刊:谈到个人经历时,你总是要提到被“无线”雪藏的那一年,这是你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刘德华:《神雕侠侣》之后,公司开拍《鹿鼎记》,我是“韦小宝”的人选之一。公司想跟我续一份5年合约,问我有没问题,我说当然有问题,大大的问题!5年,5年并不是一个短日子。我不想为遥不可及的将来订下任何承诺。我要求公司将年期缩短,我才会考虑。但公司态度强硬,并无这个打算。两方面都没有让步之意。或许我真的有点艺术家的脾气吧,不喜欢被束缚,更不想凡事为名为利。我不想因为钱、因为名而强迫自己做一些不愿意的事情。当然这样的洒脱得付出一点点代价。
我已忘了应该怎样去演刘德华
人物周刊:大家经常把你和梁朝伟一起来做比较,你自己做过这种比较吗?他是你的对手吗?
刘德华:每个艺人都是不一样的,在演技上,在经营方式上都不一样,只有一件事情我跟他是非常接近的,那就是关注自己的工作。每一个艺人,不管是从哪一个方面去发展自己的事业,最重要的就是用心关注,还要有认真的态度。
伟仔很有艺术感,而我就很想找我崇拜的导演拍戏,像伟仔未找过张艺谋,我则在12年前已跟张艺谋说有机会你要找我拍,结果等了12年终等到《十面埋伏》。他喜欢思考,我喜欢行动。
人物周刊:评价一下关之琳吧,大家说你们是金童玉女。
刘德华:关之琳真的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女孩子,真的非常好。我觉得跟她拍拖,或者跟她结婚是非常幸福的事情,因为她真的很温柔,真的,所有的事情都慢慢的。她以前是大近视,后来动了手术才好。最记得就是她还没动手术的时候,她游泳的那个样子,因为她那个游泳镜有度数的,一圈一圈,我觉得很可爱,而且没想到她游泳很厉害,很会,她游泳不是我们想象的电影上面穿得很性感的那种样子,她就是戴一个游泳帽,穿一件黑泳衣,跟运动服没什么两样,然后一直游,很可爱。那时候像一个小孩。我是最爱她的那个样子,我觉得真的美。因为她什么都没有,也不用化妆,也不需要什么东西去衬托她,没有,她很漂亮。更像老婆。
人物周刊:有人说,张艺谋之所以会选中你来演《十面埋伏》,是因为你能连续哭5次?
刘德华:我能连续哭5次,他是在选了我之后才发现的。不是因为这个才选中我。我从小就很会哭,只要你认为自己已经是那个人的话,演什么都会哭。我碰到一个朋友,他的爸爸死了,当时我不知道,就问他,你爸爸现在如何,他立刻就哭了,如果你是那个人,你就一定会哭。今天我在电影里面生活,我活在角色的世界里,你说我爱章子怡,没错,我在拍摄的过程中真的很爱章子怡,看到她受伤我都会很伤心。我觉得这是用心的演员都能做到的,章子怡他们都可以。当然,张艺谋能这样说我,我已经非常感谢了。今天的安慰,也是今天的遗憾,十几二十年后,张艺谋才发现刘德华会演戏,这是我的遗憾,当然我也很开心多一个人知道刘德华会演戏。如果你看过《法外情》,如果你看过《猎鹰》,如果你看过《神雕侠侣》,你就应该知道,刘德华的演技是怎么样的。王家卫拍八十几天才拍出一部电影,是演员不行吗?是张曼玉不行吗?是梁朝伟不行吗?王家卫。我拍了一个镜头,在《阿飞正传》里面,所有人都觉得很完美,但他就是说他不喜欢完美,他说我演得太完美了,他说人怎么可能完美。我不知道他的完美的意思,我演完后觉得应该是这样的,是这个时间我会演的东西,但在他看来这太完美了,我认为不完美,大家感觉不一样,只有一直演,达到他的要求。今天有些人要坐下来半小时才开始拍,也有人随随便便进去就会哭。现在,如果没有让我很容易投入的角色,那我就用演技,如果一个剧本非常好,那我什么时候都能投入,什么时候都可以演。20年前我的演技是这样,20年后我的演技也是这样。
人物周刊:20多年来你的演技就没有什么变化吗?
刘德华:我记得拍《全职杀手》的时候,有一天杜琪峰忽然说要我演刘德华给他看,但我不知道什么是刘德华,我已经忘了应该怎么样去演刘德华。以前的刘德华都慢慢改掉了,好像是《人在江湖》的时候,表情、走路的样子都改了,《无间道》也没有了以前刘德华的样子。忽然一天杜琪峰对我说,《暗战》你演得很好,但是我不希望你演那个,我想你演回10年前的刘德华。我找不到10年前的刘德华。一个人是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另外一个习惯,比如以前我喜欢吃甜的,但现在我不吃甜的,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不吃了,也不知道为什么不吃了。只有领悟才是最重要的。我能够接受的空间比很多人大很多。
人物周刊:张艺谋和冯小刚难不倒你吗?
刘德华:王家卫和杜琪峰的戏我会觉得比较难,是因为他们都没有剧本,只有一个故事大纲。现在我碰到张艺谋和冯小刚,他们都有一个很完整的剧本,我觉得不难,原因是在整个过程中我很清楚自己要演什么,最大的问题是语言。我能听懂国语,但是台词里有“得要怎样”这样的话,我从来不会这样讲话。还有就是用词上的不同,我从来没有讲过,什么叫“扯淡”?我真的不知道。后来冯小刚跟我解释,扯淡就是乱说,胡说八道,我就问小刚,可不可以说“胡说八道”,他说最好说“扯淡”,因为在北方比较有市场。
人物周刊:王家卫曾说过:“培养新人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你们看,香港要二十年才出了一个刘德华。”
刘德华:我认识王家卫比所有人都早,因为他是无线的一个编剧。你知道吗?他第一部电影是拍我的,大家都不清楚。那时他写了《君子好逑》,一个牛仔裤的故事,他只是写了一段,我就觉得这个人很厉害,后来发现原来他是在无线里边当编剧的,就跟他认识了。后来他又写了一个剧本叫《旺角卡门》,没有人愿意投钱,后来有一个演员老板,很喜欢我,因为他以前也是演黑帮的,我也是演黑帮的,他很喜欢我,就叫我去演这个角色,如果不是我演的话,他就不会投了,然后我就跟王家卫说,没有关系,我们就这样演,我可以不用太多钱去拍,那个时候他是新导演,在没有任何人发现他的时候,拍了那个《旺角卡门》。
人物周刊 :那是你帮着他出名了?
刘德华:我觉得他是一个厉害的导演,他在思想上面非常厉害,他拍《旺角卡门》的时候,我已经演了很多角色,《神雕侠侣》啊,那些都已经演完了,但是他在那个阶段把我提高了很多。
人物周刊:为什么你没有去好莱坞发展?
刘德华:没有一个好剧本能打动我去那边。我就是去了,也不会在那边留下来发展,我不会,因为我觉得还没有那个空间,他们只是喜欢我们的市场,而不是真的爱我们的演员,要等到他们爱我们的演员,等到他真的有一部戏要找一个很适合的演员,然后很拼命地去找他,等他三年、五年。有几个非常好的导演都找过我,他们有一些剧本也蛮厉害,他这个月说两个月之后拍,我说可不可以往后推半年,我把别的事情先安排好,再做,他们连一个月也不等。为什么不可以等?就好像《墨子攻略》,张之亮等了我5年。他觉得刘德华演那个角色非常好,一定要我演,他就等我。我需要的是一个真心去拍我的导演。
我要牢牢地绑在大家的心上
人物周刊:你有个外号叫“刘铁人”,1990年,你接拍了12部电影,为什么一年要接拍那么多的戏呢?
刘德华:为什么会接那么多,我也不知道,我觉得我一定要继续在演艺圈活下去,才可以让大家有机会知道我的演技。因为在那个时候,大家当我是个偶像,不会留意我的演技,关注的可能只是我的外形,耍耍帅就可以了。我那个时候知道,如果我想呆在演艺圈,就要多接戏,不管怎样,要让大家对我有印象,我要牢牢地绑在大家的心上。
人物周刊:20多年来你所拍的电影里,哪些是你愿意回看的?
刘德华:我很少回看自己的电影,因为我从来就没有收集自己的电影,也不听自己的歌,照片我也不收集。这几年是我的工作人员在帮我收,有时候在家里没事的时候,随手拿到就翻出来看看,好像看过《神雕侠侣》、《猎鹰》、《法外情》、《旺角卡门》,突然发现,啊,原来我以前演的是这个样子。
人物周刊:还有很多是你不愿意回看的?
刘德华:我没有觉得我的电影不好,那些电影都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不会觉得它难看。我已经尽力了,我不能把它变好,但那是我没有办法的事情。以前我也说过,这么多年,我只有一部电影不能原谅我自己,就是《爱情梦幻号》,那是我一辈子的遗憾,这是惟一我纯粹为钱拍的电影(1200万港币)。
人物周刊 :1995年的《烈火战车》,1998年的《黑金》,还有上面说到的1999年的《爱情梦幻号》,应该是你演艺生涯中最困难的一段时间吧,你好像一直没有摸索到自己的方向?
刘德华:很难受,那是最迷惑的,不知道自己要演什么。之前常常演流氓,演黑帮,大家觉得,你就适合演黑帮,演流氓。但我希望告诉大家刘德华不仅仅只会演这样的角色,我希望自己拍一些比较有内涵的电影,但没有一部卖座,就又觉得,我是不是只适合在流氓黑帮的戏路上发展,就又回过头拍这样的类型片。
人物周刊:你演过很多片种,如喜剧片,浪漫爱情片,江湖片,但观众大多只记得江湖片,你喜欢拍哪一类型的影片?
刘德华:每个片种都有它的难度,以前观众对我的江湖片有印象,因为我自己没有选择的余地。难道我不想拍多些王家卫的片子?他的剧本不会到我的手上!到了今天,我才有机会拍张艺谋的片子,即使是杜琪峰,过去他也不喜欢找我的,他们都觉得,刘德华就是拍江湖动作片的。大家对刘德华在演技方面的认知程度向来是不高的。
人物周刊:和前几年比,你拍的电影越来越少了,以后呢?
刘德华:我是执意减少拍戏的。你要我一年拍10部戏,每部戏800万票房,一定没问题,香港媒体说现在电影年产量少了,这个我同意,但是是不是要像以前那样,一年拍150部,其中80部以上是一个礼拜内拍完呢?这不叫救市,这叫害市。只要有好的电影,市场就会复兴。
人物周刊:你介意大家说你只是个“偶像”吗?
刘德华:完全不介意,我还是继续要当我的偶像,偶像没有什么不好。偶像有很多种,有一种偶像,是一辈子的偶像,不管他多老,不管他多丑,不管他多累,或者他的状况多么不理想,他们都继续爱他。
人物周刊:这是你的目标?
刘德华:是我的目标。
人物周刊:你开始唱歌时,很多人批评你根本不会唱歌。
刘德华:上无线训练班的时候我唱歌的分数就是排在前面的。演完《神雕侠侣》,无线捧我,让我在选香港小姐时表演(唱歌),大家在电视上看到我唱歌,很多唱片公司就找我。我没出唱片的时候,每个人都说我唱歌“厉害”,到我出唱片的时候,每个人都说我唱歌不厉害。就像香港小姐,你没参加比赛的时候,人家都说你长得蛮漂亮的,可是你拿了冠军之后,人家都觉得:你的样子,好像不够吧?香港很重要的一个电台的老板从来就不喜欢我的音乐,我每年都请他听我的演唱会,但是他直到2001年才来,看完之后,他跟我的监制说,原来刘德华真的会唱歌。他知道我唱了十几年,但是他从来没有试过去听。
人物周刊:音乐和电影方面的成绩,哪个让你更有成就感?
刘德华:没有电影,唱片不会卖;没有唱片,电影也不会卖。我是一个整体的艺人,你问我电影有没有跑到第一名?我没有。唱歌有没有跑到第一名?我没有。我两样都是第二名,但就像10项赛一样,加起来我就是第一名了。我的水准整体上很平均,我是这种类型的艺人,我只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好,才能稳定自己在娱乐圈里的成绩。
人物周刊 :在艺术成就上,你的希望是……
刘德华:我没有艺术上的追求。
人物周刊:对大陆观众来说,刘德华三个字可能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一个勤奋的劳模,没什么天赋,不断努力,所以就走出来了,这个说法准确吗?
刘德华:(不解地)什么叫劳模?是不是说我是“香港勤劳模范”?我绝对是一个勤劳的人。别人讲我勤劳我会很开心,其实歌唱得好不好,戏演得好不好,这个人帅不帅都是各人有各人的看法的,但是勤奋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共同的标准。
人物周刊:这样的生活态度是从小就有的吗?
刘德华:可以这样说,我觉得从小开始,我就已经很忙了,大概六七岁时,就开始早上四点多起来工作了。我们是卖稀饭,卖炒面的,就是人家早上上班之前吃的早点。店里没有水,我们得4点钟起来去拉水,需要很多水,一直工作到中午,然后去上学。我们家还有一个杂货店,放学回来后一直到10点钟才可以开始做我的功课,一个半小时做完,12点钟之前睡觉,睡4个小时。
人物周刊:有人说你这一生活得很值,你获得了一般人难以获得的巨大的爱,你给了几代人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支持,你怎么来回顾你这20几年的演艺生涯?
刘德华:这20几年我觉得过得蛮开心的。从17岁到现在,我经历了很多,我看过起起落落,我经历了香港演艺圈最厉害的时候,最低潮的时候。我横跨3个不同的领域,所以我看到的比任何一个艺人都多。这20几年,我学习到的东西,看到的东西,对我的整个人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我不知道往后我还能做多久,但是我已经很享受我的今天,能多演一天,多陪他们一天,已经超过了我想要的东西。
人生就是这样,有很多很多你想象不到的事情。上天是一个非常烂的编剧,他没有原因地写什么,他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他让你走你就得走。我觉得他给我的时候,我要好好地去用,要活得开开心心。
香港著名影评人舒琪
刘德华的娱乐精神
周到的刘德华
刘德华永远都知道,艺人是要“给”,要“提供”,他会特别照顾观众和媒体,他很“周到”,他明白,人们想在他身上得到什么。
有人说,刘德华的表演未必到了顶尖,但他用了其他因素去补充,在能力范围内他做到了最好。
所以,就算大环境有变化,他也永远是站在顶尖。比如说,早期的表演未必需要身体的,但后来有了这样的潮流,刘德华就跑去健身,锻炼自己的身体,这样去满足观众的需要。对于媒体来说也是一样,他提供了足够的材料给媒体,甚至为媒体设置了报道的议题,所以他是艺人中最少被狗仔队跟踪的,他和媒体的关系好。
“周到”这一点,是很多艺人不愿意去做的,这很辛苦,要花很多的心力。但刘德华明白,什么是Entertainment Business(娱乐业),他的积极性是香港艺人中少见的。
不会成为笑话的刘德华
对于华人演艺圈来说,年龄永远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这是刘德华今后要去面对的。原来喜欢他的观众,年龄在增大,年轻人的市场越来越难掌握,即使不过气,也可能和年轻人产生距离。对于这一点,刘德华表达过焦虑。
香港的电影减产,对刘德华其实有好处。他的选择性强了,身不由己的时候少了,他可以更多地为自己拍片子。我觉得他现在懂得选择,懂得平衡和控制。
原来他每年拍20部电影,只要有5部 OK就好了,但现在每年就拍5部,不容有失。所以他很投入,做很多的资料搜集,做很多准备,经常学习,他的流行,不是没有基础的。有人说,他现在拍戏会凌驾于导演之上,可如果他比导演还努力,功课比导演做得还好,那也没什么可说的。
刘德华与下一代的明星的差别,很重要在于他的自律性。他在工作上要求极高,他守信,准时,永远都做到最好。自律性对于艺术家是特别重要的。艺术是讲求规律和自律的。现在的年轻艺人缺乏这个。
我们看到,刘德华也在转型了,他开始演父亲,演成熟的角色,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阶段,他是分寸感很好的一个人。比如说,在唱歌上,他绝对不会去尝试Hip-hop,他不会让自己成为一个笑话。
香港电影金像奖主席张同祖
他比张国荣更入世
1980年代中期,刘德华由电视转入电影。到现在20多年过去,他也由一个演员成为了一个制作人。我们看到,他的确是这个行业的有心人。每次我们评金像奖,即使他知道自己可能拿不到,也一定来捧场。到了《暗战》,他终于拿到了,这是这么多年的累积分,评奖的时候,很多人都感慨,“华仔啊!”那是人心所归,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
上世纪70年代,是刘德华的成长期,80年代开始获得成功,到90年代,他走向高峰。即使在香港电影业低迷的时候,他也依然有活力。几十年过去,我相信,我们都无法忘记他曾演绎过的那些角色,他已经存在于他的角色之中。
刘德华和张国荣有很多相似,都是靓仔,先是明星再当演员,但张国荣没有刘德华那么入世,他对一些事太过执著,过不了自己那一关,而刘德华经历过风风雨雨,也曾陷入官司,亏了投资,这样反而让他过了自己那关,放开了,自由了。这几年我们看到刘德华从容了很多。
他一直在寻求转型,我们看到他做了很多尝试。和杜琪峰合作之后,他放下了架式,不再走明星路线,找到了自己的空间。
他在香港电影圈红了20多年,长青树,这一方面是他的活力,也说明后继无人。比如说,谢霆锋,一出来就很Sharp,有冲击力,但他的性格就是这样,是非缠身,还需要一些沉淀。
刘德华中四班主任杜国威
他留下的是永远都迷人的偶像姿态
刘德华从中三就开始搞话剧,当时他在可立中学,我是他中四的班主任,可以说,一路看着他入行。
我记得,在学校的时候,他很机灵,说话得体,很得老师欢心。他家里条件不错,没吃过苦的。我记得他爸爸是消防员,他姐姐很疼他。他住宿舍,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看到他穿一件新衣服,总是很精神的样子。他一直是懂得讨好老师的一个学生,后来他进入演艺圈也是这样,不是一个我行我素,太过自我的人。
1981年,他加入无线电视的艺员训练班,后来,他对自己要走的这条路一直很清晰。中间,他曾问过我,到底是要当一个很红、有很多fans的偶像,还是当一个有很好演技的演员。到现在看起来,他还是选择了后者。
他刚入行的时候,香港电影业正好是很蓬勃的时候,机会很多。当时的电影业主要是寻开心,好玩,所以他演了很多追女仔和江湖片,很多导演找他,只要找到他,电影就变得很有噱头。
到了1990年代中后期,香港电影出现低迷状态,很多低成本制作的电影。香港拍电影的很多人想赚快钱。但在低迷时期能坚持下来的才是真正有理想,真正喜欢电影的人,这个阶段中,刘德华常常问我,是不是有好的本子,他可以投资来拍摄。
1994年,我拍摄《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想让他演沈家宏一角,但当时已有太多因素影响,合作没有成功。
我是刘德华的老师,看着他一路走来的,所以我对他有偏爱,很多人也说他的演技并非最好,但我总要说,在我看来,他是最好的。
这么多年过去,他当了大影星,大歌星,拿了许多奖,样子也还是那么靓仔,我想他应该是无悔了。一路走来,他留下的是永远都迷人的偶像姿态。
刘德华“映艺”公司旗下艺员林家栋
他工作时,永远一丝不苟
8月21日,星期天,刘德华在九龙会展开Birthday Party,90多围客人,来自各个国家的1000多人前来祝福他。作为刘德华“映艺公司”的成员,林家栋也参加了Party,然后他与记者相约在尖沙嘴一家酒吧见面,跟记者讲述,他眼中的刘德华。
酒吧外面,一队人马正在拍电影,收工的时候也都进酒吧吃东西,街上行人熙熙攘攘,酒吧的侍应生也依然故我,没有丝毫一惊一诧的表情。仿佛,这些人从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明星。
平时我们都难得有这样的休息时间,刘德华总是把时间安排得很紧。有时晚上拍了通宵的戏,每个人都累得不行,他还在那里压腿,拉筋骨。就算特别累的时候,他也是合上眼睛3分钟就解决问题。
有一次,他在内地工作,白天拍了广告,晚上拍了电影,然后坐飞机回香港,我去看他,他从身上掏出一首歌词给我看,说是刚才在飞机上写的。
他工作时候,永远一丝不苟的。我们拍摄《童梦》时,他要化老妆,几个小时,每个人都特别小心,NG一下,就要重新开始。即使在休闲,比如打保龄球,他也是一板一眼,说出一套套的理论来。
在圈子里,有成就的人,其实很多,可一旦有了江湖地位,他们往往就容易松气。这一点刘德华从来不会。所以,现在才有很多来自政府的公益广告要找他拍。
在香港,有人可能不喜欢他的歌,但都欣赏他的工作态度和精神。在他的演唱会上,我看到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家,挥着荧光棒,给他喝彩。
现在他管理“映艺”公司,很多事务,还要开会,他总是井井有条的。有时开会,他点一份菠萝包和一杯咖啡,算是吃饭,从不浪费一分一秒。二十多年来他对事业的态度一直如此,这是我最佩服的。
[/watermark]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2005-09-16 15:01:11
雨不亭
(北京海淀)
[这个贴子最后由雨不亭在 2005/09/19 09:25am 第 1 次编辑]
喜欢刘同学已经十几年了!
2005-09-17 16:57:22
雪中放烟花
(北京)
支持一下我的偶像!
2005-09-27 02:52:17
言岩
(北京海淀)
我也喜欢他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zvAIoVaVeK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
刘德华与香港电影二十年
我们都叫刘德华“华仔”,管周润发叫“发仔”,梁朝伟是“伟仔”,他们好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现在新的演员,比如吴彦祖,我们谁也不会喊他“祖仔” ■本刊记者 曾繁旭
发自香港 由草根走向中层的 “流民太子仔”
1981年,刘德华毕业于无线电视第10期艺员训练班。
他主演的第一部电视剧为《花艇小英雄》,而令他开始获得声名的则是1982年12月热播的警匪剧《猎鹰》。1982年他参演了第一部电影《彩云曲》,1984年因合约纠纷被无线雪藏大半年,1985年与无线改签后随即活跃于电影圈。上世纪80年代刘德华参演的电影,明显带有他在电视剧中的气味和影子,如《英雄好汉》(1987)和《江湖情》(1987)等英雄类型片都是如此。“刘德华在表演上的特色很早就呈现出来了,我一直觉得他有一种‘街坊味’,他在处理草根角色的时候,特别有亲切感。比如说,他早期拍追女片和古惑仔片时候,就有一种‘流民太子仔’的感觉,一方面他是流民的姿态,但同时有太子哥的傲气和胸有成竹。”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登徒在接受采访时说。
“现在,当然也有很多演员有这种‘流民’味道,但少了刘德华的明星味。在这方面,他是独一无二的。”
在上世纪80年代这个香港电影建立本土意识的影业兴旺阶段,这种流民太子仔的感觉,是刘德华找到的发展特色,他的角色每每是草根本质,却最终得到中产阶级或者专业人士的姿态,在银幕上发挥魅力。在香港影评家朗天看来,“这对应社会由下而上的阶层频繁流动,符合了主流电影观众由草根晋身中产的期望。”
“事实上,随着本土影业的愈趋兴旺,刘德华本身也愈来愈掌握中产意识和中上层身份。由《赌神》(1989)到《赌侠》(1990),正式确立了他作为周润发接班人的地位;1991年,他成立天幕,晋身电影公司老板,开业做《九一神雕侠侣》。两集《赌城大亨》(1992),扮演新哥,在银幕上直接呈现一个白手起家的传奇。表现出充分掌握上流社会玩意(从打高尔夫到卑鄙权力游戏)的天分;到了《天地雄心》(1997),刘德华扮演‘企业精英’的角色,深受观众接纳。”
香港演艺学院高级讲师舒琪认为,这种草根特点,使得刘德华成为一个特别有亲切感的演员。在舒琪看来,香港电影的特点,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亲切感。而香港电影衰落的原因之一,也正是因为演出者和电影本身都失去了原有的亲切感。
“我们都叫刘德华‘华仔’,管周润发叫‘发仔’,梁朝伟是‘伟仔’,他们好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现在新的演员,比如吴彦祖,我们谁也不会喊他‘祖仔’。”舒琪说。
“情深烂仔”与悲剧英雄
“刚开始拍电影的时候,刘德华主要拍两类电影,一类是追女片,一类是古惑仔片。古惑仔片代表了上世纪80年代英雄片和江湖片的潮流。他在其中的角色通常是一个小混混,凭自己努力打出来,他就是这样的一个符号象征(ICON)。”登徒说。有影评人认为,刘德华在《旺角卡门》(1988)、《天若有情》(1990)就已经建立了“情深烂仔”形象,而且他的角色总是难逃一死的神话,难免一死,成就了这个形象的浪漫英雄身份。
“在当时,他的电影形象一直是个悲剧英雄。这与80年代香港只争朝夕,整个社会处于一个大的限期下的悲剧感非常相似,到了90年代,这种悲剧感越发加重,他还演过罹患绝症的角色,有接近死亡的氛围。”登徒说。
“90年代之后,刘德华演出了很多反英雄的角色,在整个社会背景下来看,当时社会中已经找不到英雄,整个电影圈都不要英雄。对于刘德华来说,表演这种角色是一种突破,从英雄走向反英雄,《烈火战车》是特别明显的反英雄片。”
刘德华自己也曾说过,在英雄走向反英雄的过渡中,他有一段表演上的迷惘期。他的英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到了《无间道》,刘德华的反英雄角色被认为是这方面的成功典范。现在看起来,他反而是在反英雄的演绎上,得到了更多专业人士的关注。
“刘德华拍反英雄片和杜琪峰有很大关系。杜琪峰不要他英雄的一面,比如《暗战》、《大只佬》、《无间道》。后来拍《全职杀手》的时候,要他演回一个英雄,他说已经做不回去了。”登徒说。
“对应香港影业逐渐走下坡路,加上刘德华的年纪渐长,情深烂仔的故事开始出现了‘夕阳无限好’的慨叹。于是,《龙在江湖》(1998)、《赌侠1999》(1998)的刘德华在消失的边缘留下最潇洒的姿态;相比于《赌城大亨》的意气风发,《龙在边缘》的飞龙已经面对末路降临的气息。”影评人朗天曾有这样的分析。而在影评人李照兴看来,情深烂仔,或者悲剧英雄,一定程度上总括了刘德华在香港影坛最为无可取代的地位:这样的角色往往奸中有正。不管角色的职业是什么,总之他有情有义,为兄弟赴汤蹈火,为情人烈火战车。
“刘德华惯常的烂仔或者英雄造型是属于旺角的,一种草根的,打不死的活力,一种80年代的豪气,仅仅因为这个,他也是难以取代的。外面的潮流不知改了多少遍,时尚风吹走了又再回来,日本的,英国的,韩国的,只有旺角的永远不变。那是一种最地道的香港美学,或者更具体一点,旺角美学。他告诉年轻的我们,英雄该如何有型。”李照兴说。
中年转身
刘德华的电影事业多产期为1988至1992年,(1988年10部,1989年16部,1990年12部,1991年13部,1992年10部)。1989年,随着周润发减产,刘德华承接了电影市道的需要,成为当时流行的英雄片最抢手的头号小生。但处于多产期的刘德华,也往往被认为“处理性格和情感没有深度,角色类型化”。影评人张伟雄说:“他喜欢在镜头里玩形态,玩火机,玩枪,玩小动作,连发型都不能改。可以说,他是同一时期一直演两种角色而已,路数甚窄。多产期还造就了刘德华在表演上的另一个大特点,就是模仿。”
随着香港电影业的萎靡,不想跟着香港电影一起完蛋的刘德华,便要在电影中转型了。他要去寻求多个刘德华的可能性。
“刘德华是如此专心一意急急去走出自己。《至尊无上II之永霸天下》只穿底裤在夜里微雨的兰桂坊被奚落的挣扎。《暗战》以假扮作为有限人生的生趣。《瘦身男女》和《大只佬》组成‘假身两部曲’,是一个偶像向自己一个阶段说再见吗?这是他的转型,自我放弃,重新去寻找自己的定位。”张伟雄分析。《大只佬》(2003)被认为是刘德华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大只佬》这个角色引导刘德华放开一切,由固有形象先行,到角色性格与演技的大转型,此后我们看到另一个刘德华,《十面埋伏》中的古代差人,天下无贼的狼。放下刘德华自身,放下了,天空自然大。”李照兴说。对于刘德华的转型,杜琪峰曾有评价:“我觉得他的转变是在拍《暗战》的时候开始的,我们商量过好不好用不同于以往的演法去演绎,他答应去尝试,其实他付出了很多,才能冲破这一关。我觉得那次之后,他已经少了以往那种
‘很刘德华’的演法。开始着重Character(性格)。以前你是怎样看他都是刘德华,近年他的电影层面广了。”
不断寻求转型和突破的刘德华,得到了更多好评。他为自己的演员生涯冲出了一条血路。在他放下了架式之后,在他逐渐步入中年之后,他表现出更多的可塑性。“我们已经看不到一个小子一般的刘德华,而是看到一个心态成熟的角色。”
他进入成熟期后一个屡被提起的角色是《无间道III终极无间》中的刘健明,结局一场,他依然不死地坐在轮椅上。“几许慰问,刘健明俨如永劫不返地活在记忆中,与我顿为好一个永远的青春啸歌的画面,把曾经幼稚、浮躁、自卑又自满、招展等偏颇品质,好好思忆凝留——我的刘德华时刻。”张伟雄感慨说。
走向大陆
“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香港和大陆的电影有了合作,刘德华是其中的代表,周星驰是另外一个。但我看周星驰的电影,总觉得是亚洲电影,而看刘德华拍的就会觉得是国产电影。比如《天下无贼》就是这样。”登徒的观感非常细腻。
“刘德华应该算第一个在内地发展得很好的香港明星,他能找到与国内电影工作者合作的方法。其实,能拍香港电影,又能拍大陆电影,这样的明星很少。”登徒说。走向大陆,在一些影评人看来,是香港电影萎缩之后的必然选择。朗天这样阐述,“谁说《龙凤斗》(2004)不是关于香港电影之死。以港片天王刘德华为代表,无比风光的过去,得心应手偷来换去(以前不少人说港产片都是拿来主义,没有真正的创意),到了2004年,终于是药石无灵,葬在路边了!”
盗生,固然是一个人生魔术师,也实在集合了刘德华之前所有美丽形象于一身(情深浪荡的专业精英)。即使如此,他也不得不面对真正的末路,影片的结局只不过为大家留下了一个美丽的梦,动人的记忆而已。
“香港电影固然面对末路,但刘德华转过头来仍然漂亮,而且还昂然开拓新天。在《天下无贼》中,刘德华成功为冯小刚讲述一个但愿天下无贼的理想。这个梦固然已非香港的,但也显示刘德华朝大陆的走向,加上之前的《十面埋伏》(2004),刘德华明确已朝大中华明星的康庄大道迈开脚步。”朗天分析。关于走向大陆,刘德华自己曾说过一段话,“最近,陈可辛看完《天下无贼》恭喜我的话,令我一生受用。他说,从来没有想过一个香港演员回内地拍戏,可以将自己的Tempo(节奏)调教到和内地演员一样,而没有观众抗拒我扮演大陆人。陈可辛跟我说,‘恭喜你,你可以演绎一个大陆人,香港暂时找不到这样的演员。’其实因为大陆有这个市场,如果有一天我拍《活着》,办得到吗?以前办不到,现在我觉得可以。”
香港象征
“刘德华一直是超级努力,对事业热情,对专业投入。近几年,刚好香港经济衰退和转型,香港人需要寻找一个心目中的ICON(代言),这时候,很自然就选中了刘德华。这段时间以来,刘德华成为香港很多电视广告,尤其是公益广告的主角。也许,香港人可以从他那里得到一些信念,他给了香港人很多的启发,甚至成为香港人某种精神上的寄托。”登徒这样理解刘德华对于香港的象征作用。另外一位香港著名影评人石琪在接受采访时说,“1990年代下半期,到2000年初,都是香港电影的低迷时期,很多大明星都没有拍片子,或者去了美国,比如周润发、李连杰、成龙,在这个过程中,刘德华对于香港电影的支持作用很大。
“刘德华之前已经红了很多年,但不算是最红的明星,他拍了许多小制作的电影,像《旺角卡门》一类的。但这10年来,香港娱乐圈走下坡路,他不离不弃努力投入,又演又唱,做忠做奸,扮肥扮瘦,对港片逆境重生很重要。叫座的《暗战》、《孤男寡女》、《瘦身男女》、《阿虎》、《全职杀手》、《无间道》、《大只佬》等,他都是功臣之一。他与郑秀文合演的爱情喜剧《孤男寡女》最开心,使死气沉沉的港片在2000年反弹复苏。”
石琪觉得刘德华这几年的表现特别好。“他不断改变戏路,拍了很多另类片,不再是原来的纯情和英雄,也扮老豆,有时也不做主角,还跑去拍大陆电影,一直保持活力,成为香港电影低迷时期的象征。有了他的支持,香港电影不至于在今天完全迷失。
“原来香港人的归属感很强的,但近10年来香港人的自信心差了。刘德华算是香港制造的最后一两代男明星,他提醒着香港人和香港娱乐工业曾经有过的辉煌。”
踏入新千禧年以来,刘德华的演技也开始获得广泛承认,在多年角逐失利之后,终于凭《暗战》首次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2002年的《无间道》更将他推上天王巨星的最高点。2003年他还凭《无间道III终极无间》当上台湾金马奖影帝。
“我觉得刘德华已经到了这样的境界:在将来,谁提到香港的电影史,都会提到刘德华,他的Popularity(通俗流行),他的Output(产量),他的多元化,都是极少有的。他的流行,将跨过几个年代。”
这是舒琪概括刘德华在香港电影史上的位置的说法,又何尝不是广大观众的想法呢?
我没出唱片的时候,每个人都说我唱歌“厉害”到我出唱片的时候,每个人都说我唱歌不厉害
■本刊记者 易立静 发自北京
我做反派,不会无理杀人的
人物周刊:你从艺员训练班毕业,很快就做男主角,是一些人或者事让自己开窍,还是靠着自己的琢磨?
刘德华:拍电视剧的阶段,无论演任何剧集,我都会做很多研究。
即使在《戏班小子》(1982年)中演一个不重要的角色,我都会向原来的老师请教。记得一件事,1984年拍摄《鹿鼎记》,因为当时被雪藏,只能演第二男主角康熙,我也不介意,心想做康熙也有很多发挥空间。其实《鹿鼎记》有很多版本,康熙一角也给人演过无数次,但自己的记忆中,没想起谁曾演好他。因此,我给自己定下目标,一定要让观众记住刘德华版的康熙。我就四处查找资料,翻看清史,也不知道是否有用,例如,升官进爵时,皇帝会送来朝珠,挂在身上的朝珠越长代表功绩越多,跪安时,朝珠要触及地面,所以有五体投地之说,是因那当官的功绩少。另外,我看那些手绘的肖像,发现皇帝永远不会坐得端庄,一般都是侧坐,于是模仿他们的坐姿。编审老师父,名字我现在也不记得了,都佩服我的准备功夫,觉得我给剧里的角色赋予了新的生命。
人物周刊:你说过在自己的演艺经历里,有3位导演最可能擦出灵感火花,王晶、杜琪峰和刘伟强,你们的关系怎么样?
刘德华:为什么我们之间更容易擦出火花?关键是信任。拍《暗战》前,大家根本不记得杜琪峰拍过我,那时大家的信心尚未建立,即使到了拍《天若有情》,还是这样,记得我当时跟他讲,我也算是歌星,(有5首歌)该给我唱一首。他回答,华仔,如果你把精力放在一件事情上,我想你会更有成绩。后来一次,我们谈了很久,我说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和你交朋友,我觉得,只有朋友,你信任我,我信任你,才会有好作品。我尽量信任他,向他表示我的信心。后来我们之间的信任越来越强,作品也越来越发光发热。王晶,刘伟强也都是这样情况。
人物周刊:你觉得他们3位最能挖掘你性格里的哪些东西,或者说,他们眼里的刘德华有什么区别呢?
刘德华:杜琪峰经常跟我说,你的演技是精彩的,不要去迁就别人,不要改。但我觉得,几个演员在一起,若不迁就别人,做出来的怎么会好看呢?他常常说,你和郑秀文时是一套,和梁朝伟时是一套,就是没有你刘德华的那一套。我以前还是有刘德华的,但最好不要了吧,现在不是很好吗?近几年,杜琪峰的改变很大,我跟他讲,现在才跟你相识就好了,就不会有以前那么恨你的阶段了。
王晶令我觉得自己在电影界是重要的,他挖掘出了我的价值,是他让我深信,在香港电影里,刘德华的存在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当时来说,没有哪个演员一年开那么多的戏,我支撑着整个香港电影(笑)。他是我的一只脚,没有他我会跌倒的。他拍的都是商业片,但有自己的学问,只是他的理论或许太浅,大家觉得不用推崇罢了。
刘伟强拍“古惑仔”系列第一部时就游说我去拍,但我觉得不可以再拍江湖片了,所以推掉了。之后,他一直想找我。刘伟强需要一个完整的剧本,杜琪峰不需要,只需要完整的人物性格,如果没有完整的剧本,刘伟强在现场雕刻角色的能力要比杜琪峰低,但从生意的角度看,刘伟强的层次可能较高,他在资金控制方面,比杜琪峰做得完善,但从艺术角度评分,杜琪峰的分数要高些,但没有人可以完美,如果将两者合在一起,就是完美的了。
人物周刊:你演反面角色,似乎一向有个底线?
刘德华:有的,我是有底线的。创作上我的原则是:演坏人时,一定要死。在我的世界里,真正的生活比电影更重要,我不希望自己的电影影响到孩子们的生活,所以觉得自己有社会责任,这无疑会影响到我的艺术和工作成就,但我可以放弃这些。今天,很多小孩会觉得,刘德华做的都是对的,所以我做反派,不会无理杀人的。但在《暗战》中,戏过了三分之一,我就杀人了,向华强的儿子展平说,“为什么刘德华会这样子?”当然,我们可以分辨刘德华的人和刘德华的角色,但小孩不能,所以至今,我接的反派角色,都不是那么典型和冷血的人物。
人物周刊:谈到个人经历时,你总是要提到被“无线”雪藏的那一年,这是你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刘德华:《神雕侠侣》之后,公司开拍《鹿鼎记》,我是“韦小宝”的人选之一。公司想跟我续一份5年合约,问我有没问题,我说当然有问题,大大的问题!5年,5年并不是一个短日子。我不想为遥不可及的将来订下任何承诺。我要求公司将年期缩短,我才会考虑。但公司态度强硬,并无这个打算。两方面都没有让步之意。或许我真的有点艺术家的脾气吧,不喜欢被束缚,更不想凡事为名为利。我不想因为钱、因为名而强迫自己做一些不愿意的事情。当然这样的洒脱得付出一点点代价。
我已忘了应该怎样去演刘德华
人物周刊:大家经常把你和梁朝伟一起来做比较,你自己做过这种比较吗?他是你的对手吗?
刘德华:每个艺人都是不一样的,在演技上,在经营方式上都不一样,只有一件事情我跟他是非常接近的,那就是关注自己的工作。每一个艺人,不管是从哪一个方面去发展自己的事业,最重要的就是用心关注,还要有认真的态度。
伟仔很有艺术感,而我就很想找我崇拜的导演拍戏,像伟仔未找过张艺谋,我则在12年前已跟张艺谋说有机会你要找我拍,结果等了12年终等到《十面埋伏》。他喜欢思考,我喜欢行动。
人物周刊:评价一下关之琳吧,大家说你们是金童玉女。
刘德华:关之琳真的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女孩子,真的非常好。我觉得跟她拍拖,或者跟她结婚是非常幸福的事情,因为她真的很温柔,真的,所有的事情都慢慢的。她以前是大近视,后来动了手术才好。最记得就是她还没动手术的时候,她游泳的那个样子,因为她那个游泳镜有度数的,一圈一圈,我觉得很可爱,而且没想到她游泳很厉害,很会,她游泳不是我们想象的电影上面穿得很性感的那种样子,她就是戴一个游泳帽,穿一件黑泳衣,跟运动服没什么两样,然后一直游,很可爱。那时候像一个小孩。我是最爱她的那个样子,我觉得真的美。因为她什么都没有,也不用化妆,也不需要什么东西去衬托她,没有,她很漂亮。更像老婆。
人物周刊:有人说,张艺谋之所以会选中你来演《十面埋伏》,是因为你能连续哭5次?
刘德华:我能连续哭5次,他是在选了我之后才发现的。不是因为这个才选中我。我从小就很会哭,只要你认为自己已经是那个人的话,演什么都会哭。我碰到一个朋友,他的爸爸死了,当时我不知道,就问他,你爸爸现在如何,他立刻就哭了,如果你是那个人,你就一定会哭。今天我在电影里面生活,我活在角色的世界里,你说我爱章子怡,没错,我在拍摄的过程中真的很爱章子怡,看到她受伤我都会很伤心。我觉得这是用心的演员都能做到的,章子怡他们都可以。当然,张艺谋能这样说我,我已经非常感谢了。今天的安慰,也是今天的遗憾,十几二十年后,张艺谋才发现刘德华会演戏,这是我的遗憾,当然我也很开心多一个人知道刘德华会演戏。如果你看过《法外情》,如果你看过《猎鹰》,如果你看过《神雕侠侣》,你就应该知道,刘德华的演技是怎么样的。王家卫拍八十几天才拍出一部电影,是演员不行吗?是张曼玉不行吗?是梁朝伟不行吗?王家卫。我拍了一个镜头,在《阿飞正传》里面,所有人都觉得很完美,但他就是说他不喜欢完美,他说我演得太完美了,他说人怎么可能完美。我不知道他的完美的意思,我演完后觉得应该是这样的,是这个时间我会演的东西,但在他看来这太完美了,我认为不完美,大家感觉不一样,只有一直演,达到他的要求。今天有些人要坐下来半小时才开始拍,也有人随随便便进去就会哭。现在,如果没有让我很容易投入的角色,那我就用演技,如果一个剧本非常好,那我什么时候都能投入,什么时候都可以演。20年前我的演技是这样,20年后我的演技也是这样。
人物周刊:20多年来你的演技就没有什么变化吗?
刘德华:我记得拍《全职杀手》的时候,有一天杜琪峰忽然说要我演刘德华给他看,但我不知道什么是刘德华,我已经忘了应该怎么样去演刘德华。以前的刘德华都慢慢改掉了,好像是《人在江湖》的时候,表情、走路的样子都改了,《无间道》也没有了以前刘德华的样子。忽然一天杜琪峰对我说,《暗战》你演得很好,但是我不希望你演那个,我想你演回10年前的刘德华。我找不到10年前的刘德华。一个人是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另外一个习惯,比如以前我喜欢吃甜的,但现在我不吃甜的,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不吃了,也不知道为什么不吃了。只有领悟才是最重要的。我能够接受的空间比很多人大很多。
人物周刊:张艺谋和冯小刚难不倒你吗?
刘德华:王家卫和杜琪峰的戏我会觉得比较难,是因为他们都没有剧本,只有一个故事大纲。现在我碰到张艺谋和冯小刚,他们都有一个很完整的剧本,我觉得不难,原因是在整个过程中我很清楚自己要演什么,最大的问题是语言。我能听懂国语,但是台词里有“得要怎样”这样的话,我从来不会这样讲话。还有就是用词上的不同,我从来没有讲过,什么叫“扯淡”?我真的不知道。后来冯小刚跟我解释,扯淡就是乱说,胡说八道,我就问小刚,可不可以说“胡说八道”,他说最好说“扯淡”,因为在北方比较有市场。
人物周刊:王家卫曾说过:“培养新人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你们看,香港要二十年才出了一个刘德华。”
刘德华:我认识王家卫比所有人都早,因为他是无线的一个编剧。你知道吗?他第一部电影是拍我的,大家都不清楚。那时他写了《君子好逑》,一个牛仔裤的故事,他只是写了一段,我就觉得这个人很厉害,后来发现原来他是在无线里边当编剧的,就跟他认识了。后来他又写了一个剧本叫《旺角卡门》,没有人愿意投钱,后来有一个演员老板,很喜欢我,因为他以前也是演黑帮的,我也是演黑帮的,他很喜欢我,就叫我去演这个角色,如果不是我演的话,他就不会投了,然后我就跟王家卫说,没有关系,我们就这样演,我可以不用太多钱去拍,那个时候他是新导演,在没有任何人发现他的时候,拍了那个《旺角卡门》。
人物周刊 :那是你帮着他出名了?
刘德华:我觉得他是一个厉害的导演,他在思想上面非常厉害,他拍《旺角卡门》的时候,我已经演了很多角色,《神雕侠侣》啊,那些都已经演完了,但是他在那个阶段把我提高了很多。
人物周刊:为什么你没有去好莱坞发展?
刘德华:没有一个好剧本能打动我去那边。我就是去了,也不会在那边留下来发展,我不会,因为我觉得还没有那个空间,他们只是喜欢我们的市场,而不是真的爱我们的演员,要等到他们爱我们的演员,等到他真的有一部戏要找一个很适合的演员,然后很拼命地去找他,等他三年、五年。有几个非常好的导演都找过我,他们有一些剧本也蛮厉害,他这个月说两个月之后拍,我说可不可以往后推半年,我把别的事情先安排好,再做,他们连一个月也不等。为什么不可以等?就好像《墨子攻略》,张之亮等了我5年。他觉得刘德华演那个角色非常好,一定要我演,他就等我。我需要的是一个真心去拍我的导演。
我要牢牢地绑在大家的心上
人物周刊:你有个外号叫“刘铁人”,1990年,你接拍了12部电影,为什么一年要接拍那么多的戏呢?
刘德华:为什么会接那么多,我也不知道,我觉得我一定要继续在演艺圈活下去,才可以让大家有机会知道我的演技。因为在那个时候,大家当我是个偶像,不会留意我的演技,关注的可能只是我的外形,耍耍帅就可以了。我那个时候知道,如果我想呆在演艺圈,就要多接戏,不管怎样,要让大家对我有印象,我要牢牢地绑在大家的心上。
人物周刊:20多年来你所拍的电影里,哪些是你愿意回看的?
刘德华:我很少回看自己的电影,因为我从来就没有收集自己的电影,也不听自己的歌,照片我也不收集。这几年是我的工作人员在帮我收,有时候在家里没事的时候,随手拿到就翻出来看看,好像看过《神雕侠侣》、《猎鹰》、《法外情》、《旺角卡门》,突然发现,啊,原来我以前演的是这个样子。
人物周刊:还有很多是你不愿意回看的?
刘德华:我没有觉得我的电影不好,那些电影都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不会觉得它难看。我已经尽力了,我不能把它变好,但那是我没有办法的事情。以前我也说过,这么多年,我只有一部电影不能原谅我自己,就是《爱情梦幻号》,那是我一辈子的遗憾,这是惟一我纯粹为钱拍的电影(1200万港币)。
人物周刊 :1995年的《烈火战车》,1998年的《黑金》,还有上面说到的1999年的《爱情梦幻号》,应该是你演艺生涯中最困难的一段时间吧,你好像一直没有摸索到自己的方向?
刘德华:很难受,那是最迷惑的,不知道自己要演什么。之前常常演流氓,演黑帮,大家觉得,你就适合演黑帮,演流氓。但我希望告诉大家刘德华不仅仅只会演这样的角色,我希望自己拍一些比较有内涵的电影,但没有一部卖座,就又觉得,我是不是只适合在流氓黑帮的戏路上发展,就又回过头拍这样的类型片。
人物周刊:你演过很多片种,如喜剧片,浪漫爱情片,江湖片,但观众大多只记得江湖片,你喜欢拍哪一类型的影片?
刘德华:每个片种都有它的难度,以前观众对我的江湖片有印象,因为我自己没有选择的余地。难道我不想拍多些王家卫的片子?他的剧本不会到我的手上!到了今天,我才有机会拍张艺谋的片子,即使是杜琪峰,过去他也不喜欢找我的,他们都觉得,刘德华就是拍江湖动作片的。大家对刘德华在演技方面的认知程度向来是不高的。
人物周刊:和前几年比,你拍的电影越来越少了,以后呢?
刘德华:我是执意减少拍戏的。你要我一年拍10部戏,每部戏800万票房,一定没问题,香港媒体说现在电影年产量少了,这个我同意,但是是不是要像以前那样,一年拍150部,其中80部以上是一个礼拜内拍完呢?这不叫救市,这叫害市。只要有好的电影,市场就会复兴。
人物周刊:你介意大家说你只是个“偶像”吗?
刘德华:完全不介意,我还是继续要当我的偶像,偶像没有什么不好。偶像有很多种,有一种偶像,是一辈子的偶像,不管他多老,不管他多丑,不管他多累,或者他的状况多么不理想,他们都继续爱他。
人物周刊:这是你的目标?
刘德华:是我的目标。
人物周刊:你开始唱歌时,很多人批评你根本不会唱歌。
刘德华:上无线训练班的时候我唱歌的分数就是排在前面的。演完《神雕侠侣》,无线捧我,让我在选香港小姐时表演(唱歌),大家在电视上看到我唱歌,很多唱片公司就找我。我没出唱片的时候,每个人都说我唱歌“厉害”,到我出唱片的时候,每个人都说我唱歌不厉害。就像香港小姐,你没参加比赛的时候,人家都说你长得蛮漂亮的,可是你拿了冠军之后,人家都觉得:你的样子,好像不够吧?香港很重要的一个电台的老板从来就不喜欢我的音乐,我每年都请他听我的演唱会,但是他直到2001年才来,看完之后,他跟我的监制说,原来刘德华真的会唱歌。他知道我唱了十几年,但是他从来没有试过去听。
人物周刊:音乐和电影方面的成绩,哪个让你更有成就感?
刘德华:没有电影,唱片不会卖;没有唱片,电影也不会卖。我是一个整体的艺人,你问我电影有没有跑到第一名?我没有。唱歌有没有跑到第一名?我没有。我两样都是第二名,但就像10项赛一样,加起来我就是第一名了。我的水准整体上很平均,我是这种类型的艺人,我只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好,才能稳定自己在娱乐圈里的成绩。
人物周刊 :在艺术成就上,你的希望是……
刘德华:我没有艺术上的追求。
人物周刊:对大陆观众来说,刘德华三个字可能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一个勤奋的劳模,没什么天赋,不断努力,所以就走出来了,这个说法准确吗?
刘德华:(不解地)什么叫劳模?是不是说我是“香港勤劳模范”?我绝对是一个勤劳的人。别人讲我勤劳我会很开心,其实歌唱得好不好,戏演得好不好,这个人帅不帅都是各人有各人的看法的,但是勤奋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共同的标准。
人物周刊:这样的生活态度是从小就有的吗?
刘德华:可以这样说,我觉得从小开始,我就已经很忙了,大概六七岁时,就开始早上四点多起来工作了。我们是卖稀饭,卖炒面的,就是人家早上上班之前吃的早点。店里没有水,我们得4点钟起来去拉水,需要很多水,一直工作到中午,然后去上学。我们家还有一个杂货店,放学回来后一直到10点钟才可以开始做我的功课,一个半小时做完,12点钟之前睡觉,睡4个小时。
人物周刊:有人说你这一生活得很值,你获得了一般人难以获得的巨大的爱,你给了几代人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支持,你怎么来回顾你这20几年的演艺生涯?
刘德华:这20几年我觉得过得蛮开心的。从17岁到现在,我经历了很多,我看过起起落落,我经历了香港演艺圈最厉害的时候,最低潮的时候。我横跨3个不同的领域,所以我看到的比任何一个艺人都多。这20几年,我学习到的东西,看到的东西,对我的整个人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我不知道往后我还能做多久,但是我已经很享受我的今天,能多演一天,多陪他们一天,已经超过了我想要的东西。
人生就是这样,有很多很多你想象不到的事情。上天是一个非常烂的编剧,他没有原因地写什么,他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他让你走你就得走。我觉得他给我的时候,我要好好地去用,要活得开开心心。
香港著名影评人舒琪
刘德华的娱乐精神
周到的刘德华
刘德华永远都知道,艺人是要“给”,要“提供”,他会特别照顾观众和媒体,他很“周到”,他明白,人们想在他身上得到什么。
有人说,刘德华的表演未必到了顶尖,但他用了其他因素去补充,在能力范围内他做到了最好。
所以,就算大环境有变化,他也永远是站在顶尖。比如说,早期的表演未必需要身体的,但后来有了这样的潮流,刘德华就跑去健身,锻炼自己的身体,这样去满足观众的需要。对于媒体来说也是一样,他提供了足够的材料给媒体,甚至为媒体设置了报道的议题,所以他是艺人中最少被狗仔队跟踪的,他和媒体的关系好。
“周到”这一点,是很多艺人不愿意去做的,这很辛苦,要花很多的心力。但刘德华明白,什么是Entertainment Business(娱乐业),他的积极性是香港艺人中少见的。
不会成为笑话的刘德华
对于华人演艺圈来说,年龄永远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这是刘德华今后要去面对的。原来喜欢他的观众,年龄在增大,年轻人的市场越来越难掌握,即使不过气,也可能和年轻人产生距离。对于这一点,刘德华表达过焦虑。
香港的电影减产,对刘德华其实有好处。他的选择性强了,身不由己的时候少了,他可以更多地为自己拍片子。我觉得他现在懂得选择,懂得平衡和控制。
原来他每年拍20部电影,只要有5部 OK就好了,但现在每年就拍5部,不容有失。所以他很投入,做很多的资料搜集,做很多准备,经常学习,他的流行,不是没有基础的。有人说,他现在拍戏会凌驾于导演之上,可如果他比导演还努力,功课比导演做得还好,那也没什么可说的。
刘德华与下一代的明星的差别,很重要在于他的自律性。他在工作上要求极高,他守信,准时,永远都做到最好。自律性对于艺术家是特别重要的。艺术是讲求规律和自律的。现在的年轻艺人缺乏这个。
我们看到,刘德华也在转型了,他开始演父亲,演成熟的角色,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阶段,他是分寸感很好的一个人。比如说,在唱歌上,他绝对不会去尝试Hip-hop,他不会让自己成为一个笑话。
香港电影金像奖主席张同祖
他比张国荣更入世
1980年代中期,刘德华由电视转入电影。到现在20多年过去,他也由一个演员成为了一个制作人。我们看到,他的确是这个行业的有心人。每次我们评金像奖,即使他知道自己可能拿不到,也一定来捧场。到了《暗战》,他终于拿到了,这是这么多年的累积分,评奖的时候,很多人都感慨,“华仔啊!”那是人心所归,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
上世纪70年代,是刘德华的成长期,80年代开始获得成功,到90年代,他走向高峰。即使在香港电影业低迷的时候,他也依然有活力。几十年过去,我相信,我们都无法忘记他曾演绎过的那些角色,他已经存在于他的角色之中。
刘德华和张国荣有很多相似,都是靓仔,先是明星再当演员,但张国荣没有刘德华那么入世,他对一些事太过执著,过不了自己那一关,而刘德华经历过风风雨雨,也曾陷入官司,亏了投资,这样反而让他过了自己那关,放开了,自由了。这几年我们看到刘德华从容了很多。
他一直在寻求转型,我们看到他做了很多尝试。和杜琪峰合作之后,他放下了架式,不再走明星路线,找到了自己的空间。
他在香港电影圈红了20多年,长青树,这一方面是他的活力,也说明后继无人。比如说,谢霆锋,一出来就很Sharp,有冲击力,但他的性格就是这样,是非缠身,还需要一些沉淀。
刘德华中四班主任杜国威
他留下的是永远都迷人的偶像姿态
刘德华从中三就开始搞话剧,当时他在可立中学,我是他中四的班主任,可以说,一路看着他入行。
我记得,在学校的时候,他很机灵,说话得体,很得老师欢心。他家里条件不错,没吃过苦的。我记得他爸爸是消防员,他姐姐很疼他。他住宿舍,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看到他穿一件新衣服,总是很精神的样子。他一直是懂得讨好老师的一个学生,后来他进入演艺圈也是这样,不是一个我行我素,太过自我的人。
1981年,他加入无线电视的艺员训练班,后来,他对自己要走的这条路一直很清晰。中间,他曾问过我,到底是要当一个很红、有很多fans的偶像,还是当一个有很好演技的演员。到现在看起来,他还是选择了后者。
他刚入行的时候,香港电影业正好是很蓬勃的时候,机会很多。当时的电影业主要是寻开心,好玩,所以他演了很多追女仔和江湖片,很多导演找他,只要找到他,电影就变得很有噱头。
到了1990年代中后期,香港电影出现低迷状态,很多低成本制作的电影。香港拍电影的很多人想赚快钱。但在低迷时期能坚持下来的才是真正有理想,真正喜欢电影的人,这个阶段中,刘德华常常问我,是不是有好的本子,他可以投资来拍摄。
1994年,我拍摄《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想让他演沈家宏一角,但当时已有太多因素影响,合作没有成功。
我是刘德华的老师,看着他一路走来的,所以我对他有偏爱,很多人也说他的演技并非最好,但我总要说,在我看来,他是最好的。
这么多年过去,他当了大影星,大歌星,拿了许多奖,样子也还是那么靓仔,我想他应该是无悔了。一路走来,他留下的是永远都迷人的偶像姿态。
刘德华“映艺”公司旗下艺员林家栋
他工作时,永远一丝不苟
8月21日,星期天,刘德华在九龙会展开Birthday Party,90多围客人,来自各个国家的1000多人前来祝福他。作为刘德华“映艺公司”的成员,林家栋也参加了Party,然后他与记者相约在尖沙嘴一家酒吧见面,跟记者讲述,他眼中的刘德华。
酒吧外面,一队人马正在拍电影,收工的时候也都进酒吧吃东西,街上行人熙熙攘攘,酒吧的侍应生也依然故我,没有丝毫一惊一诧的表情。仿佛,这些人从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明星。
平时我们都难得有这样的休息时间,刘德华总是把时间安排得很紧。有时晚上拍了通宵的戏,每个人都累得不行,他还在那里压腿,拉筋骨。就算特别累的时候,他也是合上眼睛3分钟就解决问题。
有一次,他在内地工作,白天拍了广告,晚上拍了电影,然后坐飞机回香港,我去看他,他从身上掏出一首歌词给我看,说是刚才在飞机上写的。
他工作时候,永远一丝不苟的。我们拍摄《童梦》时,他要化老妆,几个小时,每个人都特别小心,NG一下,就要重新开始。即使在休闲,比如打保龄球,他也是一板一眼,说出一套套的理论来。
在圈子里,有成就的人,其实很多,可一旦有了江湖地位,他们往往就容易松气。这一点刘德华从来不会。所以,现在才有很多来自政府的公益广告要找他拍。
在香港,有人可能不喜欢他的歌,但都欣赏他的工作态度和精神。在他的演唱会上,我看到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家,挥着荧光棒,给他喝彩。
现在他管理“映艺”公司,很多事务,还要开会,他总是井井有条的。有时开会,他点一份菠萝包和一杯咖啡,算是吃饭,从不浪费一分一秒。二十多年来他对事业的态度一直如此,这是我最佩服的。
[/water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