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圆圆戛纳行日记(5.17)
我一直想,穿高跟鞋一定是对女人极度的追求美的一种惩罚。当深夜我们从最后一个活动现场出来的时候,我第一件事就是在路边把高跟鞋脱了,也管不了冰凉的水泥地上的雨水了,更顾不上形象了,只是能整个脚着地就满足了。侯莉也把鞋脱了,陪我一起走。她说我们像灰姑娘,快到敲起钟声时狼狈的逃走。看了看时间,十一点多,走回公寓正好十二点。还是当灰姑娘好啊,穿这水晶鞋是要付出代价的。
今天是电影首映,是在嘎纳期间最忙碌的一天。早晨先去Dior那儿化装。他们对化东方人的面孔还是很有新鲜感,帮我化装的女孩一直很激动说:“你真美,你太漂亮了!”心中小小窃喜,不停的说着:“谢谢。谢谢!。”但是想想,其实还是看着我觉得新鲜。果真,没一会儿,我就晕了。她帮我化得眼睛向上吊着,下面深深的眼线,这不是戏曲中的扮相么?大惊失色,赶快叫来依莎帮我沟通。我想她心目中美丽的东方女子应该是她在戏曲中看到的样子。
首先安排的是在电影宫顶上给煤体拍照。我们到的时候媒体还没有到,大家就自己拍着玩。出品人杨林这时又语出惊人:“我觉得这儿的景色不好!”大家全晕了。因为所有参赛影片走红毯前都要到这来合影。这儿是嘎纳最好的海景。拍照后就是新闻发布会。再之后就是走红毯。这期间连换衣服到吃饭的时间只有二十分钟,衣服不能不换,饭更不能不吃。这基本是一天中晚上之前唯一的一顿饭。一切跟打仗似的。一走上红毯,他们放起了“战场上的圣诞玫瑰”,太好听了。我们踏上台阶时又换上了“十七岁单车”的音乐。李宾回过头来,已经有泪花了,说“我太激动了。”两旁的摄影记者都是穿黑色西装打领结。如果是晚场放的话,连观众都是正装打扮,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尊重的表现。影片放到十几分钟的时候打起了雷,紧接着就是密集的雨点声。大家真庆幸没被我们赶上。 影片放映完观众的鼓掌声有三番儿,这算是不错的反应。
走出电影院时雨已经停了,刮着凉凉的风。我长出一口气,总算圆满完成了任务,大家满意就好。身边的人都很惊讶我的表现,说我算是“竞赛型选手”。之前他们一直很担心我,以我平时的状态推断,我会紧张,会不知所措,会往后退。红地毯算是个有魔力的地方,走上去心态仪态的优缺点都会被放大。这儿代表被关注。很多人无比向往,听说深夜常常有人翻了栏杆进来,穿着礼服拍照或者走来走去。其实只要有个平常的心态,一切就变得自然。
5月14日
此刻应该是离开北京后最舒服的一刻了。晚上八点,可是窗外还是阳光灿烂。飞机从房顶划过,飞的很低,发出可怕的巨大声响。在房顶懒洋洋晒太阳的海鸥和鸽子吓的四散飞去,可是很快又飞会到刚刚的阳光下,依然一副悠闲的样子。这的海鸥出奇的大,在天空中展翅飞翔时有鹰那么大,但是,却没有任何带有攻击性的痕迹。在蓝天白云下飞的很低,很是悠闲的样子。整个戛纳就是一副悠闲的样子。我们从北京到阿姆斯特丹再到尼斯再到戛纳,全都是悠闲的样子。这让人真喜欢这儿。
所有人都在海边晒太阳。可是这是北京时间12点时,我实在困的厉害,只好一个人回房间。回了房间却又不肯放弃这好时光。打开阳台的门,让阳光和新鲜的空气进来。我们住的公寓要走两条街才是海边。但是,可以感觉的海的气息。刚到的那天晚上,已经基本是梦游的状态了。在北京几个月养成的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一到这儿就功亏一篑了。时差六个小时,从北京到这已经24个小时了,吃了7顿饭。晕晕忽忽的站在阳台上眺望,四周安静的街道,远处的散射灯从海边照过来,和飘渺的海边狂欢的人们的笑声。都像是梦里的,我想是我该睡了。
因为来的早,除了导演,我们都没有什么事。整个下午就是在会场附近尽情的溜达。那儿的人太多了,到处是胸前挂“小牌儿”的。我们也像个记者一样把“小牌儿”挂了起来。大家很新鲜,觉得这样光荣,说这是我们唯一区别于普通游客的标记。下午4点的时候已经有一场电影首映了,我们正好被堵在红地毯到酒店之间的路上,为参加首映礼的车让出一条路。被挤在人高马大的人群中,只能听的到他们欢呼尖叫,却看不到人,直到人群散去。
晚上大家去看了《黑社会》,我太困了,没有去。而且,女孩必须穿裙子才能进会场。这儿的天气没有想象中的热,我这么怕冷的人穿裙子进去看电影实在是挑战。男孩也必须穿黑色西装打领结。导演他们站在楼下等我们的监制侯莉的时候,我从阳台上看下去,挺逗,只是觉得应该发他们几把吉他,大唱《Yellow submarine》。
戛纳的第一天以我倒不过时差,早早睡去结束。
5月15日
今天是个好天气,一大早艳阳高照。侯莉和依莎陪我去dior的店里拿衣服。本来只是想拿两套临时加的两次国际媒体采访时用的衣服,但是,试了他们的小礼裙,非常的漂亮,而且很合身,完全不用改。临时改变计划,从北京带来的裙子可以先不穿了,穿他们的。想想四年前去柏林电影节时两条小裙子,一身运动衣打天下的轻松已经不可能有了。有点好笑,也有点无奈。
到了海边与其他人汇合的时候吓了一跳,有点晃眼。男士们都光着膀子享受日光呢。这儿也有传说中的女孩不穿上衣晒着太阳。不过他们健康的身体与神情,让你也不好意思再为他们不好意思了。导演他们还是匆匆忙忙享受了一会儿就被叫走了。还是只剩我和摄影师邬迪和秦昊了,当然,在北京三个月不出门的好成果也被这一个下午的太阳击败了。大部分中国女孩都会认为一白遮三丑,不愿晒太阳,很少有像外国人那样肆意享受阳光的。
现在应该是来这的少有的清闲时光了,16号开始就是各种活动与采访了,在我会场附近买东西的路上又被看明星的人们围追堵截了,下午4点半和晚上九点这两场最热闹的,出场入场的电影人很多,明星们也是这个时候出现。昨天,我们的出品人杨林在路上突然被拦了下来,一个裹着风衣的非常美丽的法国女人匆匆走过,进了饭店脱下风衣,大家一阵欢呼,才知道那是朱丽叶比诺什。这回的位置还好,可以看得见人,四十多岁的法国男演员,频频与大家招手签名,女孩子们一阵阵的尖叫。后来才知道他是法国非常有实力的男演员,得过几次恺撒奖。
晚上大家从海滩去会场附近吃饭的时候,又是可能正好电影散场。大家又一次被堵在里面了,九个人的队伍被冲散了。我们只好挤到会场前的后面的一条街上,才发现别有洞天,主会场,也就是海滩边上的路上基本跟王府井的人流量一样。但是,后面的街上人就少很多,而且有很多好玩的店与建筑。
晚上大家在导演的房间里聊天,大家一路的新鲜已经淡了,但是,还是尽量不谈电影与奖项。突然外面放起了烟花,今晚是《星战前传3》,格外的热闹。有的烟花甚至在空中绽放出了五角星的图案,大家站在阳台上发出一阵唏嘘,这时大家盼星星盼月亮的李宾和制片华彤终于到了。带来了盼望以久的方便面和辣椒酱,杨林是第一次出国,在他狼吞虎咽一碗方便面后,感叹:我回北京后一定好好做人,争取留在北京,北京太好了。
在这儿如果饿了,基本靠扛。我不吃牛羊肉,不爱吃海鲜,不吃方便面,甜面包吃腻了,找不到卖水果蔬菜的店,中餐贵的吓人,带来的三袋芝麻糊每天半袋的吃也快消灭了。我觉得我基本没有活路了,不过,想最苦的应该是在欧洲的中国留学生,在阿姆斯特丹的街上逛的时候,看到青椒一个卖0.85欧元,也就是9块人民币。在这跟一个在尼斯留学的女孩聊,她说回国内最想吃的就是各种青菜,吃的时候就想哭。此刻,我幻想爸爸的红烧肉也已经“热泪盈眶”了,不知道以下的6、7天如何度过。这样跟吃饭较劲实在是有些没出息,还是幻想”我不饿”比较好。
高圆圆戛纳行日记(5.16)
在这儿如果饿了,基本靠扛。我不吃牛羊肉,不爱吃海鲜,不吃方便面,甜面包吃腻了,找不到卖水果蔬菜的店,中餐贵的吓人,带来的三袋芝麻糊每天半袋的吃也快消灭了。我觉得我基本没有活路了。不过,我想最苦的应该是在欧洲的中国留学生。在阿姆斯特丹的街上逛的时候看到青椒一个卖0.85欧元,也就是9块人民币。在这跟一个在尼斯留学的女孩聊,她说回国内最想吃的就是各种青菜,吃的时候就想哭。此刻,我幻想爸爸的红烧肉也已经“热泪盈眶”了。不知道以下的6、7天如何度过。这样跟吃饭较劲实在是有些没出息。还是幻想“我不饿”比较好。
下午要去参加我们的欧洲代理商安排的活动。这是来这参加的第一个活动。大家一直叮嘱我快去把牛仔裤换了。我们一行十几个人从公寓往海滩走。所有男士都是黑色西装,大家开玩笑说会被认为是《黑社会》剧组的。到了活动现场我就傻了,因为女孩子里我穿得最正式。这种情况会特别的不好意思。其实我穿得是对的,因为这是为我们的影片办的活动,我们算是主人。但是,从小的求同观念会让我觉得太特别会很不好意思。在这儿见了到我们的偶像,杨德昌导演。第一次看《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是在《爱情麻辣烫》的剧组里。17岁看这电影时看得懵懵懂懂。那时看的还是录象带。记得我们六个人挤在导演的房间里,很安静的看没有人说话。录象带的质量不好,画面灰乎乎的。小明轻轻的声音:“小四儿,小四儿。”小四刺向小明时小明的顺从。那时不喜欢小明,我17岁的年纪只能接受一切正面的,对生活中人性上一切的不美好的现实的都鄙夷,甚至是连生活中的无奈都是不能容忍的。当时只记得这些。后来大了又看了一遍,喜欢的不得了。也觉得,小明其实是个可爱的女孩。
晚上他们让我去看个竞赛单元的电影,预习一下红地毯。因为是晚场所以必须要着正装,男士一定是黑西装加领结,除非是中山装,女士是礼裙。如果着装要求不合格就只能从别的通道入场。门口满是等票的人,身着正装手里却举着纸牌子要票,有些好笑。有些女孩子甚者提着包,一旦等到票套上裙子就进去。
这是个加拿大的以暴力片闻名的导演的电影。这部片还是暴力类型,又是个人英雄主义,不是我喜欢的类型。跟大家交流,很多男孩子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