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立春》:艺术确实是个好东西

2008-04-18 02:10:15   来自: 魏晓波 (共产大党好)
  

  
  可能我们已经习惯了欧洲电影的那种色调,他们的故事往往发生在夏季,那时干燥的地中海气候使那些地方明亮耀眼,不用调色镜头中就呈现一种偏黄的调子。我们的天空显然没有那么明亮,我们的城市也没有那么古老而优雅。《立春》开场,一个偏蓝色调下的小城远景,工厂的废气、早晨的薄雾还有做饭的炊烟笼罩着它,这是我们的家园。用这样的视角来看,似乎多了一些浪漫的意味,即真实又虚幻。整部电影都是这样的色调,有一种说不出的凉,这是不是也可以说就是中国的色调?
  不管是《立春》的包头还是《孔雀》的安阳,这些地方都很普通,普通的让我们觉得这就在我们居住地的附近。这些电影中的人也都是那么的普通,姐姐、弟弟、女老师、艺术青年……这一切都像是真实的,却好像又隔了一层时间的纱,让你悄悄的回忆,或微笑,或伤感,也可能让你难受。
  《立春》可以说是《孔雀》的姊妹篇。《孔雀》中的故事可能更多的发生在主人公们的家庭,而《立春》的主人公则是一些成年的离开了家的人。“别处”仍然深深的吸引着他们,他们为此等待、为此焦虑,甚至还为此欺骗。与此同时,自卑和孤独更让他们与所处的环境格格不入,每个人的彼岸都因无法到达而显得愈发具有诱惑性。
  王彩铃是个相貌不扬的女人。其实她的这个相貌已经注定了她这辈子就是个悲剧。人们常说,人的相貌不重要,重要的是心灵美。这是个多么脆弱的谎言。王彩铃歌唱的确实好,也被人认可了,当地电台整天放她的歌。那个小城的人们也对她充满了幻想。但是有什么用呢,因为长得丑,她唱的再好也不可能有登台表演的机会。她有着梦想,或者说是幻想,这都是没有错误的。错就错在她要把她的梦想让所有人承认。这注定是失败的。王彩铃是影片的线索人物,她的遭遇很极端,但是并不是特例。影片其他的人物虽然都因为王彩铃而出现,但是都不是作为陪衬,他们每个人也有自己的梦想和沮丧。
  她喜欢上了黄四宝,愿意为他付出一切。但是哪个男的愿意取一个这样的女人?黄四宝只不过把她当作一个倾诉的对象,并没有认为她是一个女人。黄四宝喝醉了酒之后挫折感加强,诉苦的欲望加强,性的欲望减弱,所以才会取找王彩铃。因此王彩铃在黄四宝醉酒之后与他发生了性关系,之后黄四宝去王彩铃所在的学校大闹一点都不奇怪。如果王彩铃稍微有些姿色就不会这样。王彩铃如果长得像她隔壁的小张老师,每个男人都巴不得被她“强奸”。影片前半部分黄四宝是个狂热的艺术分子,考了五年美院,却都没有考上。这样极端的理想主义者的下场有两种可能,一是变得更极端,二是变成犬儒主义者。后来剪去了长发的黄四宝显然变成了后者。影片没有交待这之间他发生了什么,不过他拿树枝挑皮鞋,开着被砸烂玻璃的车到处走的镜头已经能说明他的境遇了。
  周瑜是黄四宝的哥们,他也想走艺术这条路。他喜欢播音和声乐。他朗诵普希金诗歌时不时蹦出的方言和联系声乐时的“狗喘气”让人发笑,笑过之后又觉得荒凉。在一个偏离所谓的文化中心的地方,他在这里表演和练习,他的理想和追求注定很快就会被忽略的。他疯狂的爱上了王彩铃,他因为爱王彩铃的艺术而爱上了王彩铃的人。但是王彩铃却看不起他,他是王彩铃眼中的“烂杏”。我觉得他像《孔雀》中的哥哥,他是一个能看清楚自己的人。之后他结婚生子,和妇女同志们聊些过月子之类的话题,那样的生活其实就挺好。真的挺好,这是中国式的生存之道,在此岸过的安稳就足够了,谁能料得到彼岸是些什么未知。
  胡金泉同王彩铃一样,是这个小城的另类人。他也狂热着追求着艺术。他虽然是个男人,但是心理上可能更像是一个女人,所以小城里的人都叫他“二胰子”。他渴望得到人们的认可,首先他想和王彩铃假结婚,但是王彩铃不愿意。后来他用一个极端的方式向人们证明他是像其他男人一样的男人。他把他的女学生脱到了男厕所。此时镜头停留在厕所外,我们不知道他在里面是什么表情。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当他“强奸未遂”从厕所出来时,在众人面前,他是何等的自豪。他终于向人们证明了自己的完整。他为此坐了牢,当王彩铃去探望他的时候,他脸上洋溢着笑容,并在监狱跳起了舞蹈。此时的他是满足的。但是这种满足也使他的心灵更畸形。他并没有找到自己,而是把自己装扮成了另外一个人,为了在大众视野中找到定位。
  高蓓蓓又是个搞艺术的,她可能是片中人物命运最辉煌的一个。但是她也可能是最自责的一个。因为王彩铃总是说自己要去北京唱歌剧,很多人都相信了。开始的时候她可能还会获得一些满足感。但是在北京她一次次的被拒绝,一次次的啃方便面,可能使她会更了解自己在这个社会所处的位置。她用自己的钱帮高蓓蓓走了关系,并走煽情路线在中央台的节目中获得了荣耀。后来这一切都是骗局。高蓓蓓实现了理想却没有让她荣耀。
  王彩铃的邻居小张老师可能是片中唯一一个不搞艺术的人。可能是她觉得自己长得美丽,自己就是艺术品了。她的命运酷似《孔雀》中“哥哥”的暗恋情人,红颜薄命。她的理想是能永远漂亮,“老汉”永远爱她。她能有个美满得让人羡慕的家她就很满足。与王彩铃的对比让她更满足。所以她喜欢和王彩铃交朋友,还给王彩铃买了自慰器,其实这里的潜台词不过就是我有“老汉”,你没有,你就用这个吧。最后她“老汉”把她骗了个干干净净,她的理想也破灭了。
  每个人虽然不同,但是每个人的命运中都有些相似的东西。不管是影片中的那些人,还是看电影的那些人。 “为了艺术,为了爱情,啊,上帝啊,你却为何要把我抛弃!”这段《为了艺术,为了爱情》(选自普契尼《托斯卡》)在影片中不断出现,甚至王彩铃还效仿歌剧中的女主人公跳了一次“城堡”。艺术,爱情,这都是多么简单又美好的字眼,多么让人向往。同时又造成了多少悲剧。我尊敬有理想的人,更尊敬能坚持理想的人。可能此时我很少再谈什么理想、爱情、艺术了,对我来说,这些都该是脚踏实地的做的,抱怨没有任何意义。
  艺术确实是个好东西,她让人不孤独,让人充满希望、生气勃勃,即使早已心灰意冷。但是在影院中我一直沉思,是什么错了?是什么让影片中的人沮丧,就像几年前的我。王彩铃追求的东西都没有了,最后收养了一个小女孩过日子;黄四宝不再画画,变成了一个奸商;周瑜变成了一个彻底的居家男人;胡金泉变成了一个犯人;高蓓蓓变成了骗子;小张老师变得一无所有……好像都没有错。其实也没必要怪体制,没必要怪区域发展不均衡,这些也不是错误。任何一个体制和区域的人都有片中人的感觉。每个人都想“生活在别处”,而“别处”演员在彼岸。其实仔细想一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艺术,错误就在于每个人要把自己的艺术展现给别人,让别人承认。其实王彩铃自己已经知道了自己有唱歌的天赋,这就足够了,没必要非挤进体制。黄四宝的画画的不错,没必要考什么美院。胡金泉的舞蹈也达到他追求的水平了,没必要在意自己的性心理……所以,一个人这辈子能把自己的艺术给艺术了,生命就是很美的了。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很反感人们再说“你要坚持坚持再坚持自己的理想,总有一天会怎么怎么的”,这是害人的。艺术不是被承认,而是一种个人的生活方式!
  魏晓波
  2008-4-18  1:29于长沙科教新村
  

2008-09-19 02:41:10  葵木

  很喜欢《立春》
  

2008-09-19 02:52:44  葵木

  顶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cPEetziwbBiXGaO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