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旅程》:行走在路上——为青春“画像”

2005-05-28 18:16:42   来自: lilyrain
  按照杨超导演本人的想法,这也是一部关于行走的电影,他认为人在行走中与世界和自我获得沟通。那么,这对年轻人正是在往返于农村和城市的三段旅程之中,认清了梦想和现实的距离,各自做出了自己认为合适自己的选择。所有的青春无疑都是稚嫩的,成长难免经历风雨,还会以一些东西的调零作为代价,因此青春的“背面”有残酷。影片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思绪和小萍在路上走,四次高考落榜的绝望让他们决定开凿出一条新的路赢得尊严和尊重。第一次,他们乘火车和轮船去武汉,船上遇人打劫,他们被老板视作灾星赶下了船,贫穷给他们带来屈辱和挫折,虚假广告的真相让他们第一次失去了方向。第二次,因为买菌种被骗,他们骑着自行车进城去讨说法,起初像是快乐的郊游,后来经历目睹抢劫杀人,和流氓打架,寻求公正失败,他们开始意识到这个社会对他们的另一种拒绝。第三次,思绪和小萍是徒步往城市里走,这次行走的状态有一种表现到极致的矛盾和对立。悠长得看不见尽头的公路,相互背离的两颗心,身体极限的冲击,让这条路变得比任何一次都难走。小萍满怀希望往前走,执著于前路,步履如飞,思绪则惦记着身后,步履沉重。二人一前一后,走走停停,争争吵吵,在这条心灵思索之旅上,他们与世界沟通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沟通,他们终于明白了自己要走的路,也各自再度拥有了新的希望:失去家庭作为后盾的小萍毅然决定去南方,而思绪退回到旅程的起点,决定重新向高考发起冲刺。就这样,在曾经的梦想破灭之后,所有的挫败催熟了他们。导演的高明之处在于最后让思绪和小萍选择了不同的路,毕竟所有问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没有对错,只有选择——曾经被思绪和小萍视为信念和支撑力量的爱情终究敌不过这种选择,更加印证了青春成长过程里的残酷。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ReginaldoVejprava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