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转帖]如果你也曾经走过
2005-04-25 19:17:46 来自:
匪兵甲
(北京)
如果你也曾经走过
来源:南方都市报
□袁蕾
本期推荐《旅程》
杨超的《旅程》有115分钟的长度,却只有92个长镜头。这是一部在戛纳获得了金摄影机奖的华语电影。在看片之前,听到很多这部影片的八卦和评价,大抵是说电影单调、沉闷,让我对这部在戛纳获得了金摄影机奖的华语电影有了一种调侃的看片心态,于是也就有了一种荒诞的看片方式——数镜头。92个镜头,真的是92个。之所以吃惊,是因为在数镜头的过程中,我们曾数次怀疑自己是不是遗漏了某几个镜头的转换——那看来真不是一个镜头就能完成的。
最近长镜头总是成为招牌卖点,《大事件》就因为开头7分钟10秒的长镜头,从影片拍摄之始,谈论到影片上映。那个长镜头的枪战太华丽了,从汽车、报纸的镜头摇上窗户,就像《七十二家房客》,一张张脸恰好放到了那里,每件事情都那样巧合地凑到了镜头面前,有一种不真实的连贯。《旅程》的长镜头明显不同,看画面与画面之间的移动,就像戴了面罩潜水,呼吸自如。
这是一部“用腿走的公路片,偶尔使用自行车”。影片的主角陈思绪和小萍是复读四年都没考上大学的恋人,在中国,有太多这样脸上已经没了学生的稚气、心智却依旧是等待高考重生的人。但是他们完全没有因为复读而重生,复读的结果是继续复读。于是他们只能寻找另一种机会,企图自己能一夜改变,这就是为什么有源源不断的人宁愿去相信报纸角落里一个明显骗人的致富广告。转嫁希望和机会的结果,是他们在制造机会的旅程中,看到了抢劫、欺骗、杀人、威胁,两个人只能重新审视高考,重新选择自己的道路。
还好道路不是公路的隐喻,否则这不过是一部龌龊的教育片。杨超本人就经历过复读重新高考的过程,他在访谈中承认,自己也像主角那样行走过,影片或多或少有杨超自传的成分。新导演采用自传的方式进入电影无可厚非,只是大多数新导演会因为发泄了亲历的感情,往往企图用自己的感情代替观众的感情,所以大多数此类电影都带有明显的自恋/自怜色彩——但杨超却能在每一次激情迸发的时候转而克制下来。有一场戏是车匪路霸在劫持一个货车司机,劫匪的首领跟推着自行车上前的男女主角搭讪,那种感觉就像在英语角相识的人;旁边是劫匪的手下在殴打司机,陈思绪因为恐惧而不知所措,劫匪让手下的人收敛一点,并询问他们的学校和学习。当两人心存顾忌准备离开的时候,突然被劫匪叫住,他拿了两盒抢来的东西,夹在两个学生的自行车后,说:“我也是学生。”两人惶惶离开,身后传来枪声,司机反败为胜,拿枪打死了劫匪。整个镜头的重心一直放在两个学生身上,没有精彩的交战和动作,哪怕后面杀人,也好像只是背景画面一样,那种闲散感反而给人一种残酷的感觉。大呼小叫的青春不过是一些特例,更多人的青春都是灰色的,不是惨烈而是黯淡。
杨超本人,像一个老派吟诗爱好者,他的话语之中充满了韵律和旧式反叛,所以他才会对影片中所描绘的青春和路程有一种传统的敏感。他迷恋列车和轨道,是因为能“感受大地横移”,但他能将这种诗化的理解、这种本可激情洋溢慷慨陈词的主题,用极其平淡和简化的方式表现出来。整部影片没有起承转合,甚至没有高潮,但当你从头到尾进入这部电影,就会发现每一个小节都有让你料想不到的处理;结尾的时候,小萍在桥头的一幕,更是为影片的平静画上了克制的句号。
至于演员,耿乐在这部电影中绝对可以算是最大牌的明星,如果没有他,影片可能更不为人知。但是耿乐并不适合这部电影,可能正是因为他出演过很多新导演的处女作,身上有着那种处女作导演御用演员的“灰色感”,他不仅没有稚气的脸,也没有稚气的心智。另外一个扮演小萍的业余演员,虽然大部分时间不过不失,但在家里跟哥哥相处的一场戏,有明显表演的痕迹,与整部影片格格不入。公正地说,越是本色的演员,越是无知的人,其实越适合出演这部电影。
不知道这部影片有多少公映的可能性,所以只能告诉所有可能看到它的人,你可能会因为影片的安静而失去观看的兴趣,你不能从这部电影里得到什么刺激,但如果你也曾经走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相信你会找到你曾经的想像。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RsOMxTAzYisn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
来源:南方都市报
□袁蕾
本期推荐《旅程》
杨超的《旅程》有115分钟的长度,却只有92个长镜头。这是一部在戛纳获得了金摄影机奖的华语电影。在看片之前,听到很多这部影片的八卦和评价,大抵是说电影单调、沉闷,让我对这部在戛纳获得了金摄影机奖的华语电影有了一种调侃的看片心态,于是也就有了一种荒诞的看片方式——数镜头。92个镜头,真的是92个。之所以吃惊,是因为在数镜头的过程中,我们曾数次怀疑自己是不是遗漏了某几个镜头的转换——那看来真不是一个镜头就能完成的。
最近长镜头总是成为招牌卖点,《大事件》就因为开头7分钟10秒的长镜头,从影片拍摄之始,谈论到影片上映。那个长镜头的枪战太华丽了,从汽车、报纸的镜头摇上窗户,就像《七十二家房客》,一张张脸恰好放到了那里,每件事情都那样巧合地凑到了镜头面前,有一种不真实的连贯。《旅程》的长镜头明显不同,看画面与画面之间的移动,就像戴了面罩潜水,呼吸自如。
这是一部“用腿走的公路片,偶尔使用自行车”。影片的主角陈思绪和小萍是复读四年都没考上大学的恋人,在中国,有太多这样脸上已经没了学生的稚气、心智却依旧是等待高考重生的人。但是他们完全没有因为复读而重生,复读的结果是继续复读。于是他们只能寻找另一种机会,企图自己能一夜改变,这就是为什么有源源不断的人宁愿去相信报纸角落里一个明显骗人的致富广告。转嫁希望和机会的结果,是他们在制造机会的旅程中,看到了抢劫、欺骗、杀人、威胁,两个人只能重新审视高考,重新选择自己的道路。
还好道路不是公路的隐喻,否则这不过是一部龌龊的教育片。杨超本人就经历过复读重新高考的过程,他在访谈中承认,自己也像主角那样行走过,影片或多或少有杨超自传的成分。新导演采用自传的方式进入电影无可厚非,只是大多数新导演会因为发泄了亲历的感情,往往企图用自己的感情代替观众的感情,所以大多数此类电影都带有明显的自恋/自怜色彩——但杨超却能在每一次激情迸发的时候转而克制下来。有一场戏是车匪路霸在劫持一个货车司机,劫匪的首领跟推着自行车上前的男女主角搭讪,那种感觉就像在英语角相识的人;旁边是劫匪的手下在殴打司机,陈思绪因为恐惧而不知所措,劫匪让手下的人收敛一点,并询问他们的学校和学习。当两人心存顾忌准备离开的时候,突然被劫匪叫住,他拿了两盒抢来的东西,夹在两个学生的自行车后,说:“我也是学生。”两人惶惶离开,身后传来枪声,司机反败为胜,拿枪打死了劫匪。整个镜头的重心一直放在两个学生身上,没有精彩的交战和动作,哪怕后面杀人,也好像只是背景画面一样,那种闲散感反而给人一种残酷的感觉。大呼小叫的青春不过是一些特例,更多人的青春都是灰色的,不是惨烈而是黯淡。
杨超本人,像一个老派吟诗爱好者,他的话语之中充满了韵律和旧式反叛,所以他才会对影片中所描绘的青春和路程有一种传统的敏感。他迷恋列车和轨道,是因为能“感受大地横移”,但他能将这种诗化的理解、这种本可激情洋溢慷慨陈词的主题,用极其平淡和简化的方式表现出来。整部影片没有起承转合,甚至没有高潮,但当你从头到尾进入这部电影,就会发现每一个小节都有让你料想不到的处理;结尾的时候,小萍在桥头的一幕,更是为影片的平静画上了克制的句号。
至于演员,耿乐在这部电影中绝对可以算是最大牌的明星,如果没有他,影片可能更不为人知。但是耿乐并不适合这部电影,可能正是因为他出演过很多新导演的处女作,身上有着那种处女作导演御用演员的“灰色感”,他不仅没有稚气的脸,也没有稚气的心智。另外一个扮演小萍的业余演员,虽然大部分时间不过不失,但在家里跟哥哥相处的一场戏,有明显表演的痕迹,与整部影片格格不入。公正地说,越是本色的演员,越是无知的人,其实越适合出演这部电影。
不知道这部影片有多少公映的可能性,所以只能告诉所有可能看到它的人,你可能会因为影片的安静而失去观看的兴趣,你不能从这部电影里得到什么刺激,但如果你也曾经走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相信你会找到你曾经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