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试投票:关于《葵花朵朵》

2005-04-13 10:27:03   来自: hooxi (庄)
  [这个投票最后由hooxi在 2005/06/19 02:18am 第 2 次编辑]
  

2005-04-13 18:29:43  hooxi (庄)

  [这个贴子最后由hooxi在 2005/04/16 03:27pm 第 1 次编辑]
  

2005-04-15 01:07:11  老猪 (暫住中國)

  今天大家看了之后来谈谈吧。
  

2005-04-16 15:06:09  hooxi (庄)

  希望投票的朋友能够跟贴评论上几句。谢谢了。
  

2005-04-18 21:43:54  范坡坡 (北京东城)

  真可惜……那天我有急事……没看成……
  

2005-04-22 12:41:47  黑猫

  没有在论坛上传过附件,不知道行不行。是我的一点观后感。
  

2005-04-22 12:42:41  黑猫

  让我回忆一下。
  好象是,这个学期开始后第三周,开始关注这部电影的,把博客的官方站地址放在收藏夹里。
  我上网习惯用收藏夹,所以几乎每次上网都把我关注的网页开一遍,包括‘葵花朵朵’那个站咯。
  还是比较能理解导演和发行人的发行和宣传态度的(几乎没有宣传嘛)。我想,特别是处女作,从出生到走到观众的面前,还是慢些最好。宣传会给事情加速。我现在也还是无法对另外那种宣传速度作出我自己的理解。
  要票不要钱的。(来回车费15,呵呵)哦,突然想起中戏旁胡同里的一棵树。
  看到导演被摄象机拍。电影开始了,他就坐在我们前面一些。(挺奇怪的,第一次参加什么内部观片)
  “强奸,坐牢,强奸重演”,看以前,基本剧情是知道的。还知道很多演员我可能认识的。不过我很懒,对电影没有想象和期待。
  
  恩,不对。
  成见在看到介绍中“强奸”和“重演”两个字时就产生了,只是我没有主动地意识到自己其实正期待着导演,给我展现一个熟悉的人性的问题。(如果是那样,就会很无聊的一下。)
  第一个声音开始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吖?这被说成是个民谣电影啊。
  民谣电影。
  当这个民谣的印象冲进我意识之后,我就没有什么成见了,因为我以前不知道有民谣电影。
  不过,然后…我就开始期待看一部民谣电影。
  这是我一个不算久的观影习惯吧:一边看电影一边在脑子里嘀咕,想着,这电影到底是长成什么样子的。既然说是民谣电影,我就看看它怎么地就是民谣电影了。
  从我个人去想这个关系啊,我觉得那个民谣手和男主角(小城)的时空关系的初始构想好,但具体在电影中的实现跟我所想的不一样。不过仔细想来觉得就这点,这片子还是有点挑战传统的叙事接受能力啊。我想,如果在民谣手进入小城时,有外界空间的营造,或者说有由外至内的一个镜头暗示民谣手是要离开的,然后呢,民谣手和男主角不如此近的发生联系(如面对面坐在那条街上,有种很好的感觉,是的,但是从我这样去的角度来说,就有点近了)。这样,就比较接近传统一些了。我会更自觉(自然)地将自己的视点放在民谣手身上。
  噶这一方面啊。还有觉得很可惜的一点是摄影。因为我看着看着越看越期待它变得更纯粹些(我又有了自己的成见),真的给我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或许称作为“民谣电影”的观影感受,所以,当摄影不够配合的时候,我就感到一点遗憾。摄影不至纯。好象在遵守着什么。景别太小了(是小吧,我的意思是某些地方和人物离得太近了一些)。它是个唱出来的故事,既然在唱了,没有必要钻研画面的刻画。有些地方又太远了。特写可以不给在正常的地方(什么眼睛啊,头发之类的,看都不要看的哦 ),要有特写,但是可以给在看上去没有什么用的地方。也许这是我觉得避免钻研画面的一种方法之一。那些歌很有表现力啊,画面和下面的字幕有点乱人注意力。(在民谣手歌声起来的时候最好不要有中文歌词字幕)
  看到女主角找到男主角后那一段(包括后面一长段我指的是,我记不清情节顺序了),被感动了一下,那一段里,是我觉得这个片子所谓主旨方面或者说传情达意方面最精华的部分。相反,结尾我没有什么感觉。
  我开始要说乱了,小倩这个人物没有设好位置(插一句,她的眉毛一看就是城市里修得好的那种,没劲,说话前后方言不一,表演过糙)
  女主角比较有意思。
  不说了,没法说了。我没有仔细想过。粗略提供反馈。很是不好。如果有机会我再看一遍吧。或者我有心的话会去想想的。记性太坏了。
  想起我看完后对同学说的话,我说我喜欢这里面具体的叙事上的组织和衔接手法(不知该怎么定义啊),几乎不露痕迹,不知不觉就来回穿梭了,一开始觉得有点笨但后来觉得很有创意。
  
  希望导演和剧组里的每一个成员始终相信自己,继续努力!:)
  

2005-04-22 16:35:45  瓜子

  我还没看过,只看过一些宣传片,很想看,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上映啊
  

2005-04-23 00:14:07  hooxi (庄)

  [这个贴子最后由hooxi在 2005/04/23 00:30am 第 2 次编辑]
  
  谢谢你的好意,瓜子。不过,应该看过之后才能投票的。
  下一次放映的时间,请关注现象网的消息。
  黑猫:谢谢你的意见。我得好好想想。1、关于歌手的叙事角度的处理问题,我最初的确想过很多,例如,先把这个歌手的叙事者的位置交代清楚,同时尽可能暗示一下他在整个故事中的走向(也包括你所说的他会离开),但是,在剪辑过程中,我不允许自己想的太多,我想,就很单纯的处理也好。就是现在这个样子,没有过多地表现歌手。2、关于摄影似乎在遵守什么。对。我让它遵守一个界限,就是歌手所处的街道的对面,不能过近(只有一次);但是他又可在非常情况下(有事将要发生时),越过这条界限。不过呢,这些在后期剪辑的时候,都被我淡化处理了。因为,有歌声就足够了。总之,这的确是个令人费心思的叙事问题。问题甚至具体到用广角和用多大焦距的镜头的问题。
  “特写可以不给在正常的地方(什么眼睛啊,头发之类的,看都不要看的哦 ),要有特写,但是可以给在看上去没有什么用的地方。”——这个意见非常有意思!呵呵。谢谢你看的那么仔细。
  

2005-05-27 00:13:56  hooxi (庄)

  说明:
  第一轮投票结果到此为止,统计一下,其实也说明不了什么大问题,只是个基本倾向而已,认为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至少能达到各占一半我就很欣慰了。结果如下:
  1、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的比例是:12:10;
  2、这个电影比张艺谋的《英雄》好,呵呵,:)
  3、心情好和心情不好的人的比例是:6:1;
  4、没有人绝食,但也没有人宣称自己很胖。
  5、有6个人同时投了“抵制日货”和“喜欢小津安二郎”这两项,说明了我们的复杂性,或者说,理性。但对电影意味着什么,尚不得而知。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