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迷失东京》:有一说一

2004-02-18 03:30:42   来自: 苦行僧
  《迷失东京》:有一说一
   
   文/苦行僧
   
   
   1、 有一种感觉叫做迷失。
   
   中年危机?婚姻危机?情感危机?生活危机?你说这部《迷失东京》在表达什么?我说上面提到的这些危机都不是它想要表达的。我以为它只想表达一个主题:现代人的生活方向与生活目标的迷失。就如同影片中女主角读到的一本书中所要阐释的主题一样,你的灵魂究竟将要去往何方?
   
   中年危机、婚姻危机、情感危机还有生活危机,它们到底是什么?我不清楚在这个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人能够完全答对这些名词解释的题目,我宁愿相信没有人能够真正给出正确的答案。因为,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灵魂,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同类别的危机。然而,这些危机背后的根源,却是相同的,是生活的方向没了吧,是生活的目标没了吧,难道还有其它别的什么原因吗?
   
   已婚的美丽少妇在给妈妈的电话中,说过一句“我不知道自己究竟嫁了个什么人”,时值中年的男人在向美丽少妇倾诉时说过一句“一旦有了第一个孩子,你的一生便宣告结束”。我无法深切领悟到这两句话的个中含义,因为第一我没有结婚,第二我更没有孩子,然而其中所蕴涵的无奈与失落,沮丧与迷茫,倒却真的深入到了我的内心深处。一部影片能够做到让没有那种生活的人领略到那种生活的感受,是极其不易的。不过换个思维方式想想,这种迷失的感觉,其实不论处于什么年龄段的人(当然是指成年人),都是有所体会的,只是大多数人没有时间去思考,没有时间去琢磨罢了;更或者,大多数人是在逃避思考过后寻找不到答案的窘境吧。《迷失东京》中所设置的两个人,一位是哲学专业的高才生,一位是必须深入生活才能把握力量的演员,他们应当是善于并且热爱思考的人。于是,显而易见的,影片所提出的问题自然而然的,在他们身上得以爆发。或许这类故事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着,只是大家均在忙碌中遗忘掉了某些细节吧,于是看着这部小品电影,便倍感亲切;更或许,其实我们与他们同样,感同身受着这种始终迷失的生活,并且从电影中,体会到由于某段新感情的邂逅所带来的短暂光明。
   
   
   2、 有一种关系叫做暧昧,有一种方法叫做意淫。
   
   大约从初中开始,我便喜欢上了两个词,一个读做“暧昧”,一个读做“意淫”。感谢中国的汉字,能够将太多只可意会而无法言传的感觉生动的表达出来。成年之前,我一直以为,始终保持暧昧的关系,始终保持意淫的状态,只要不超越这个界限,便与堕落无关,——这里的超越是指“从想到做”,也就是“性的实现”;这里的堕落,自然是与私生活有关的了。首先我承认自己当时的幼稚,并且会毫不避讳的说自己当时没有正确的性观念,然而这部影片又让我觉得由于年少时的性观念而产生的上面的想法,是正确的。《迷失东京》中的两位主人公,他们居然什么都没有做啊!他们甚至是完美的!
   
   你能够相信吗?我的答案是:No!
   
   有部叫做《男人四十》的香港影片,它的野心没有《迷失东京》那么大,因为它算是实在的反映了男人的中年危机,婚姻危机,情感危机,还有生活危机。影片中张学友所扮演的中学教师,一位老实巴交的中年男人,甚至都与自己的女学生发生了关系,我实在无法理解《迷失东京》中两位主人公没有发生任何肉体关系的这一设定。这或者可以说是索菲娅·科波拉的高明之处,没有落入俗套,始终以暧昧并且平静的叙事手法去处理两个迷失中的羔羊,他们的邂逅、交流、互相倾诉以及最后的离别,充满暧昧到极至,又理智到极至。然而我却觉得,这种情节的设置过于刻意,过于的为了突出主题进而升华主题而忽略掉了应当真实的一面。诚然,我也被其中的暧昧的镜头所感动了,例如那只抚摩着脚的手,例如最后的耳朵旁的倾诉。然而我心底里还有一个声音,它一直在说,不要被骗了!
   
   呵,或许导演的性观念便是如此,因此她设置了一位女歌手与男主角相遇的情节,以此来保持男女主人公的清白?也许您会说我这样想太过委琐而不值一提,但我想说的是,即使他们发生了关系,我以为也是极其正常的,那不是堕落,那也不是迷失之后唯一的解脱办法,那只是男女内心碰撞之后所产生的火花点燃的烈火。也许这样,他们更值得同情,他们的家人孩子也更值得同情,如同他们一般的千万羔羊,同样更值得同情……
   
   这种只有暧昧与意淫的设置,大约可以算做这部影片的缺失吧。
   
   
   3、 有一位导演叫做科波拉。
   
   或许我们应当记住,这位叫索菲娅·科波拉的女导演,她不是影片《教父》系列的导演,也不是影片《教父III》中考利昂的女儿,她是《迷失东京》的导演与编剧,没有她,就没有这部精致的小品。
   
   例如《迷失东京》这类影片,不靠剧情冲突,不靠台词的精致,全靠细节描写、节奏把握与气氛烘托的电影,能让我想得起来的,《八月照相馆》算一部,《情书》算一部,或者再勉强将《悲情城市》放进去,实在是不多。这类影片,我以为考验的正是导演的功力。然而作为一位美国导演,能将这种矜持与内敛处理的如此完美,绝非易事。不论这部影片是否有所缺失,单就用影象来讲故事的这一任务的完美完成,便足够了。
   
   据说这部电影只用了二十七天便完成了,让我叹息一声吧,或许《迷失东京》可以成为所以独立电影人的范本与楷模呢。独立制作,小成本影片,或许会受到资金等方面的限制,然而其中所散发出的生命力也决可以与那些耗资千万甚至上亿的影片相媲美,电影中的生命力,决不是靠钱堆出来的。
   
   我又想起了去年在某电影节中,某位导演义愤填膺的说“电影已死”或是诸如此类的话,呵,简直是荒唐!
  

2004-02-18 11:38:47  房囚 (北京海淀)

  好文!
  

2004-02-18 12:14:48  kevliu

  lost in translation 是不错的电影。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