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推荐:

2005-08-17 06:01:15   来自: murmur (北京通州)
  [这个贴子最后由murmur在 2005/08/17 02:03pm 第 1 次编辑]
  
  《遇上1967的女神》
  
  英文片名:The Goddess of 1967
  导演:罗卓瑶
  时间:2000年
  主演:罗斯·伯恩/黑川力矢
  片长:118分钟
  国家:中国香港/澳洲
  获奖纪录:获得2000年57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剧情
   一名日本人在网上订购了一部六十年代的雪铁龙"女神",往澳洲取货时,被告知车主已死,一名失明少女带他穿越澳洲找寻车主完成交易,途中闪现盲女童年阴影,令电影变成一部公路与心路历程的作品。但剧情并非就是长途行车那么简单,那个日本男子是电子窃款逃犯,澳洲盲女则身世凄迷,是双重乱伦的结晶品和受害者。其间则有血怺斑斑的命案现场,荒野的强奸,火海的自焚、车祸的血尸、还有复杂乱伦与大胆性爱,影片超现实主义的风格描述了一位盲女的凄凉身世和未知的目的。在影片结尾,当她把枪缓缓对准父亲(也是祖父)光滑的脑门时,一束光亮了起来……
  
  导演
   罗卓瑶生于澳门,毕业于香港大学英文系,1987年进入香港电台电视部工作,任助理编导,协助和编导过拍摄一些电视剧片。1982年至1985年到英国进修电影及电视,其间完成首部剧情片《外国的月亮圆些?》,此片在1985年的芝加哥影展中获银奖。回港后一度加入港台电视部拍摄电视片,作品有《男烧衣》和《象我这样一个女子》。1988年拍成电影《我爱太空人》,此后与方令正紧密合作;1989年拍摄了《潘金莲之前世今生》;1990年《爱在别乡的季节》获意大利都灵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1992年《秋月》在洛迦诺影展的金豹大奖,全欧洲艺术电影院协会最佳期电影奖及墨尔本影展最佳影片奖。
  超现实风格的黑暗与光明
   盲女凄惨而诡异的身世、迷茫而叛逆的日本青年,他们因为一部旧车相遇。然而这也是他们开启黑暗地狱和光明未来的钥匙。他不断寻找的旅程中,影像呈现出来的澳洲是一片迷离的景象,盲女奇特的身份之迷以及不可诉说的目的,让影片穿越时空,在过去和现在之间徘徊。但不仅仅是时空的徘徊,也是盲女尴尬的情感和报复的欲望在拨弄着世间的丑陋。父亲和祖父的身份混乱,让女主人公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不仅仅是眼睛的黑暗,也是心灵的黑暗。而两个怪异青年的相遇和相爱,点燃了他们的未来。正在仇恨和欲望里,他们找到了可以挽救灵魂的出路。影片混杂了各种超现实风格的因素,正如有些评价:"……是一次死亡展销,从枪杀、火烧、离奇命案到车祸丧生,银幕上有时鲜血淋漓有时暗红斑驳。……是包括暴力,强奸,乱伦,自杀等各种各样混杂起来的故事。"
  演员
  罗斯·伯恩(Rose Byrne)1979年生于澳洲悉尼,在澳洲参演的电影为1994年的《 Dallas Doll 》。罗斯·伯恩也演出了不少美国影片,波往返于洛杉矶和悉尼两地之间。她曾经演出过心理恐怖片《柳树公园》,但使伯恩走向国际舞台的角色是在乔治·卢卡斯的《星战前传II:克隆人的进攻》扮演阿米达拉的忠心侍女多梅。继影片《星战大战》之后,伯恩还在根据1930年英国作家道迪·密斯的一本浪漫小说改编的影片《我的秘密城堡》中饰演了角色。
  接下来的几年中,伯恩还演出过几部澳洲电视剧,并从澳洲青年剧院获得了学位,之后就在悉尼大学艺术系开始了学习。1999年她在犯罪戏剧《两只手》中所饰演的亚历克斯,使她在澳大利亚名声鹊起。2000年,香港导演罗卓瑶找她参演澳洲英语电影《遇上1967 的女神》,由此片她获得第57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她演出的影片还有《老妈求学记》等。
  黑川力矢(Rikiya KUROKAWA)是模特儿出身,先后为世界各大名牌拍CM及广告;如Prada、Motorola等。在2000年演出影片《遇上1967的女神》,同时也在香港电影《瘦身男女》中出演Sammi的初恋情人钢琴家,他演出的其他影片还有《凶气之樱》等。
  
  超现实·公路片
  推荐度:★★★★
  影片塑造的超现实景象颇为惊人,超现实色彩的画面,延伸在他们面前的,是澳洲内陆的天与地。而车身的狭窄空间与澳洲辽阔的原野,在影片里呈现出一种归依华丽的景象。而一些局部场景更是妖艳非凡,如影片结尾时刻,矿井下的葡萄酒、洋烛、以及死去的老鼠僵硬的尸体和到处结满的蜘蛛网。祖父也是她的父亲,而她又曾被祖父多次强暴,她逃亡的旅程如今随着想要报复的想法又开始了归程。沿途展现出的不仅仅是荒凉的原野,也是她那无处逃避的黑暗世界。当两个年轻人在黑夜的月光下做爱时,泪水顺着她失明的双眼滚落。她对真正的爱的渴望显得是那么的真切。
  

2005-08-17 14:04:49  murmur (北京通州)

  [这个贴子最后由murmur在 2005/08/17 02:13pm 第 1 次编辑]
  
  
  《遇上1967年的女神》
  我花了四段时间看完了一部影片--《遇上1967年的女神》,我把它定义为一盘忧郁的什锦色拉。
  这部片子曾获得过最佳女演员奖、最佳导演奖,然而让我觉得最优秀的是摄影和剪辑,当然,一切都离不开导演的意图和思维。
  一般人都是这样的反应,要么,很喜欢,要么,看个开头就把它扔到一边去了。而我正是前者,我被它紧紧的抓住,在忙碌的年末岁初,常常脑子里在想的,就是找一点点的时间去把影片继续掉。
  影片的开头是一点不露后来的端倪的。
  元素很多,日本东京,澳洲广袤的无人地带,高级犯罪,弱者,色彩,黑暗,乱伦,性,面条……
  我无法用有序的语言去记述它。
  孤独的情绪,重要的是这个,每个人都很孤独,每个人都有绝望的情绪。
  吸引人的,可能正是种边缘的感觉吧。
  一个从东京来的男子,来到澳洲,买辆1967年产的雪铁龙女神。车主是个盲女。简单的事件,蕴含着噬人的背景。
  我试图这样说明:
  一个东京酷男,一个澳洲美丽的小盲女;
  一个日本人带着从银行里骗来的钞票来买车,遇见盲女,盲女说带他去找真正的车主。
  于是影片开始变成公路片。
  公路片往往容易探索些人性的东西,以及随着行程事实的真相一点点的暴露出来。
  真相是什么呢,纯真的盲女却是乱伦的产物,心中的意念驱使着她去为自己、为母亲复仇并将此作为活下去的理由。
  日本酷男的意义在于得到红色的女神。
  女孩的意义在于复仇,二者的一拍即合走上不归的路途,原本以为愉快的路途却变的恶念杂章。人生就是那么多不愉快的体验构成的,就这样吧!
  那片澳洲,那片没有不被阳光照耀到的土地,暴晒着的却是些什么?
  不太了解导演,日本的音乐,加上澳洲的景色,人的渺小和自然的博大,成为阐述的手段。
  人,是这样的微弱而痛苦的挣扎而生。
  告诉我,是不是活着就不会有快乐了?
  “我吃过的面条,够连到月球了吧!”
  “我不喜欢一个个我关心,我爱的人都离开了我,留下我一个,孤独的走。”
  “来,来教我跳舞。”
  喜欢这样的台词,很村上
  喜欢那个女孩在顶光下的舞蹈,那种舞蹈,从母体里而来。
  喜欢用那样的手法,一点点的去揭开。
  发表于 2004年10月08日 11:50 PM
  

2005-08-17 14:08:07  murmur (北京通州)

  评论
  # 晒旧文 2004-10-09 2:23 AM 豌豆
  黑暗混沌后的女神
  “黑暗星空的后面有什么?”
  “啊,是神。”
  “不,是黑洞。星星们燃烧萎缩死亡,然后变成黑洞,这就是结局。”
  真的是这样吗?倒也未必。
  澳洲的旷野上一个红发盲女歪歪斜斜地提枪寻找,东京街头吸溜着拉面的青年漫不经心地收下朋友破解出的密码,这样的人生间会产生什么联系?
  死亡,只有死亡。人都会死,地球、银河、宇宙亦如此,无论人类如何奇妙经营或者恶意破坏,死亡的结果都是那么必然而且令人费解。
  Calara Law,罗卓瑶,这个华人女导演让观众在《遇见1967的女神》里经历了一次死亡展销,从枪杀、火烧、离奇命案到车祸丧生,银幕上有时鲜血淋漓有时暗红斑驳。当日本男孩对着地板上的污血和粉笔人形发呆时,红发盲女在画外问,“你看到天花板上的脑浆了吗”——如果此刻你观看我的文字形容就觉得颤栗,那我在看电影时就只有呕吐感。
  呕吐感,是的,但也就仅只于此了。我的专业生涯决定我不会对血肉感觉异样,但是往往会不由自主对着电影里的猪肠牛肚“美学逻辑”表情轻蔑。《女神》的影像越是接近完美,作为观众我就越会对罗卓瑶精心准备的褪色冲晒满心厌恶。
  如果以《诱僧》作为断代,研究罗卓瑶近年作品,那么我们相信至少亚洲妇女心慈手软的帽子会被她一举摘掉。罗卓瑶不屑做善男信女,拍摄伊朗的纯洁儿童片绝对不是她的爱好。从《诱僧》到《女神》罗和夫婿方令正搭档越来越对血色着迷,当初亚洲媒体热炒陈冲裸体镜头时,欧洲观众正对着玄武门外的枭首呕吐不止。
  及至《女神》罗的“变态”倾向愈演愈烈。说“变态”,其实也是作者实在词穷。或者我们可以按照行为病理学规划,把七、八条凶杀案再加上恋童、通奸、乱伦统统搞在一起的电影称作“警戒性人格模糊电影”?罗生而晚也,若是《女神》先于《索多玛》,相信更多的人会被这部电影彻底视听能力,若是如此,罗方二人衣襟上的奖章可就不止威尼斯女主角一个单奖而已了。
  用诗意的镜头叙述如此丑陋的故事,《女神》的味觉尝起来大概与日本男孩喂养的毒蛇等同,越是鲜艳斑斓就越是能致人死命。在《女神》之前,刚好重看了阿尔莫多瓦的《斗牛士》,同样也是漫布死亡与性的情节,同样充斥着意象符号和血色偏好,但是阿尔莫多瓦并没让我感觉如此烦躁。
  人的感觉真是具体而微妙的变化,大约观众能体会出安东尼奥?班德拉斯的尴尬强奸案背后的黑色幽默时,他们同样能够感受到罗卓瑶含蓄的诱奸少女镜头中包含的冷酷。如果说阿尔莫多瓦是为了叙述而血腥,罗卓瑶则象是在真人表演秀中尽展残酷才华。尤其是从解剖学观点看,罗其实并不具有独立上台能力,她的解剖术就象是宣传血腥的武器,如果你真有胆量洗干净研究,无非是些牛黄马宝。
  应该说澳洲的空旷舞台对罗能力的提高更加有利,脱离了狭小的港澳视野,同以往相比罗卓瑶正在变成一个国际的声音,《女神》中的任何细节都会向你证实我的观点。然而导演能力大小与其观点立意间并无联系,观众在认同影片是一件个人化的艺术创作的同时,同时还是会向主创们询问唯一的问题:电影是拍来供人观赏/思索的,是否如此?
  我能够接受《斗牛士》乃至《索多玛》,因为它们至起码还能引人思考,然而我无法领教有些影评人口中这幅“澳洲风情画”。尤其让我感觉荒谬的是,这些无比爱好死亡的艺术家们还都从未接触过死神的手掌。血压从170骤降到0,心跳停止,而身躯却依然颤栗着……,有时候真想带领这些人到太平间来个周休两日。
  即使明知所有的生命都指向死亡,人类仍然每日努力求生,这是我这个庸人仍然未敢弃生的原因。“即使所有的灯都息了,我还要鼓起翅膀飞向太阳”,即使所有的星都变做黑洞,希望仍存,因为另一个新的宇宙即将来临。
  黑暗混沌后的女神不是死亡,而是希望。
  

2005-08-17 14:11:35  murmur (北京通州)

  原来看过这部,但现在一直收不到这部片子.
  让我惊异的是这个女导演..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XLukwNXrZhVF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