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现代寓言——观《甜蜜的生活》
红色沙漠
虽然同样以大海的场景作为影片的结尾,但与《大路》相比,在《甜蜜的生活》中显然没有了那份人性温暖的感觉。费里尼以其冷峻的笔触,辛辣的讽刺,揭示了隐藏在物质繁荣背后人类的精神失衡,严肃地批判了失去人性的上流社会的道德沦丧。他犹如影片开始中被吊在飞机上的耶稣一般,俯视着人间世态,亦或是影片末尾被人打捞上来的怪鱼,突兀地瞪着眼睛审视着人类堕落的灵魂。
《甜蜜的生活》其实就是一个关于现代社会的永恒寓言,它的作者费里尼在60年就预言了一切。虽说影片的素材都取材自真人真事,但与其说费里尼抄袭了生活,毋宁说是生活抄袭了影片,因为只要你愿意,无论过去,现在或是将来,都可以发现相似的情节在现实生活中上演。艾格宝出演的性感女明星口口声声的叫嚣着“爱,爱,爱”,其实是一个不知爱为何物的动物,只有与鸡猫狗等同类相处时才显出她的可爱。而富婆玛莱达象来自安东尼奥尼影片中的人物,莫尼卡.维蒂式的冷漠而颓废的表情,慵懒而无主的贴在空旷无人的广场的墙壁上,凸现了其孤独空虚的心灵世界。她可以以性作为填补精神空虚的方式,从马切洛这得到暂时的慰籍,却无法逃避无出不在的孤独的真实状态。影片结束一段的狂欢聚会仿佛就是现代社会的缩影,形形色色衣着光鲜的人们沉浸在虚假的欢乐之中,把无聊当作有趣,不知廉耻,拼命地去寻找新鲜的花样来刺激早已麻痹的神经,在这里,污秽代替了纯洁,丑恶置换了人性的真善美,好一幅“甜蜜的生活”。
《甜蜜的生活》不仅揭示了一个社会的沉沦,同时也展现了以马切洛为代表的青年的堕落过程。一个从乡下来的青年,也曾心怀大志,当初成为作家的梦想如今却在现实生活中蜕变为写写花边新闻,沉迷于声色犬马的无聊记者。“雁渡寒潭,雁去潭不留影”,现实是如此的残酷,多少意气奋发的少年如今却成了魔鬼。影片中多次出现了马切洛向上爬的镜头,想要功成名就的欲望如此的平凡而坚定,并以信仰的泯灭,人性的丧失来换取金钱财富的堆积。对未婚妻爱玛的冷落,对各种女人的追逐,周旋放逐于各个舞会狂欢的糜烂中,马切洛在社会无底的旋涡中越陷越深,无力自拔。马切洛也曾试图去寻找失去的精神归依,斯坦纳平静而安详地弹起巴赫的管风琴作品时,马切洛羞愧的转过身去而无法面对如此神圣的音乐。当看见天真无邪的帕奥拉时,人性似乎在复苏,他打电话去安慰独自一人的爱玛。然而,最终面对帕奥拉的召唤,马切洛放弃了被救赎的希望,重新又回到了甜蜜的生活中。
在《甜蜜的生活》中,费里尼绝望的预言了现代社会没有出路的未来,抹杀个性,复制思想的诟病,正如影片中人们蜂拥地随着那两个指引神灵的小孩,茫茫然地迷失在没有信仰的都市中……
2000.9.16
每周推荐---《甜蜜的生活》
2005-07-13 19:30:03 雪中放烟花 (北京)
2005-07-21 16:29:30 程程 (罗马)
那天看一部马切洛的纪录片,说起费里尼在片场,顺便接了一段片场化妆台的胶片,马切洛还是往常一样刁着烟,无表情,甚至是厌恶的表情,被一群化妆师(真的是一群)围绕着,费里尼象个小丑似的暴跳,这个不对,那个不对,真的是如小丑般暴跳,加之他的纤细的声音与他壮硕的身体极端的不协调,而原本纤细的声音在暴跳的状况下仿佛让我置身于一群蚊子中间.
说这一段,因为我觉得费里尼真是一个孩子,马切洛相比之下,倒是更象一个老好人,马切洛有很多不同的女人,但是从来不会玩纯粹的两性游戏,费里尼从外面到里面,都是一个暴跳的小丑.
每一次去我朋友的画廊,都会看到紧挨着画廊的一小行字,此处曾居住FEDERICIO FELLINI
我已然是幸运的了,常常可以去踏一踏大师生前常常踏过的石子路.
呵,这个暴跳的小丑.
说这一段,因为我觉得费里尼真是一个孩子,马切洛相比之下,倒是更象一个老好人,马切洛有很多不同的女人,但是从来不会玩纯粹的两性游戏,费里尼从外面到里面,都是一个暴跳的小丑.
每一次去我朋友的画廊,都会看到紧挨着画廊的一小行字,此处曾居住FEDERICIO FELLINI
我已然是幸运的了,常常可以去踏一踏大师生前常常踏过的石子路.
呵,这个暴跳的小丑.
Dolce vita, La
导 演:费德里克 费里尼 (Federico Fellini)
编 剧:费德里克 费里尼 (Federico Fellini)
Ennio Flaiano
意大利/法国
演员:马塞罗 马斯托依安尼 (Marcello Mastroianni)
安妮塔 埃克伯格 (Anita Ekberg)
剧情简介
本片讲述马鲁吉罗本来想要成为一位小说家,但事与愿违,他只成为罗马的三流记者。为了挖掘名人的丑闻,他整天在欢场上打滚,终于在不知不觉中也陷入了沉沦、放纵的糜烂生活而无法自拔。马鲁吉罗有一名姘妇元玛,但他因元玛过强的占有欲而因扰。元玛曾为他自杀,他觉得对元玛的爱太沉重了。当时支援他的只有年长于他的好友斯泰那,他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和二个儿子。马鲁吉罗从这样一个美满的家庭中,重新对人生有更深一层的体会,于是又开始了创作。后来斯泰那不明原因自杀,他又失去了精神依靠,重陷入那种奢侈浮华的生活中。本片以经济、文化均最繁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时代为背景,透过一位新闻记者的行为和心理,衬托出当时各阶层颓废的情形,是一部长达三小时又十分钟的巨作。导演在取材上与早期作品《挽救堕落的灵魂》有相通的地方,但本片的制作规模更为庞大,描写亦更深入,因而获得了戛纳电影节最高奖的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