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转帖 失衡的十七岁单车

2002-09-06 08:26:54   来自: 风之子 (北京)
  最近看的三部影片,主题都与寻找有关,这或许是一种隐喻,我们的社会大概是正处于一种“丢失”态,才使得这样的题材易于打动人心。
   
   其中《寻枪》说的是一个醉酒丢枪的警察寻找自己的枪的故事,《一个都不能少》是讲一个偏远山村的年轻代课老师寻找出去打工的学生的经历,《十七岁的单车》则是有关一个年轻人寻找丢失的自行车过程中的悲悲喜喜。《寻枪》的风格颇有些怪异,难于用善恶美丑对人物作简单评判。即便是那个骑车抢包的贼,与姜文对峙一段也让人觉得可爱,影片中最富喜剧色彩的一段就是由这个梁(车梁)上君子演绎出来的。其中浓郁得象酒的西南地方文化氛围和人物所特有耿劲和轴劲令人印象深刻,但总体上艺术处理显得粗糙了些,姜文的表演仍然难于摆脱自己的影子。《一个都不能少》的导演在追求一种类记录片的真实,演员表上,几个主角甚至名字和身份都与生活中完全相同。但这种做法却减少了影片的戏剧性,所以前半部有些平淡寡味。 三部片子的寻找结局各不相同,寻枪有着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一个都不能少》则是皆大欢喜,不仅找到了学生,而且电视台来采访,社会给予了很多援助-----积极向主旋律靠近,恐怕也是导演的狡猾之处吧。
   
   相比来看,《十七岁的单车》要出色得多。似是青春片又不仅仅是青春片,导演王小帅,第六代导演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十七岁的单车》的具体情节是,一个乡下来的小伙子(小贵)来到大都市里打工,找了份速递的工作,公司发给他一辆高级而轻便的山地车,每天从他的工资里扣除相应的钱,积累到一定时间,这辆车就可以归他自己了。但就在他赚够了买车钱的同一天,自行车丢了。他四处寻找,终于在一个中学生(小坚)处找到,小贵将车偷回,但小坚发现后又和同学将车抢回-----他是从二手市场买的,当然不肯轻易放弃。几经反复,双方坐在一起商量出一个办法:一人骑一天,每天早上交换......
   
   两个男主人公小贵和小坚,身上有着相似的特质,性格偏于内敛沉静,话都不多,然而稚气和忧郁的面孔之后却隐藏着太多的沉重心事。
   
   镜头也是趋于内敛的,不夸张,不矫情,不动声色地叙述故事,许多镜头是精心处理的,但让人看不出刻意。对白很少,善于用镜头说话,简洁流畅。有的镜头很长,但却又能让观众饶有兴趣的关注,没有半点冗余之感。有时用远景,几个中学生在巷子里争论着什么,就是那种城市中最常见的街景,听不清声音,但观众自然心会。整部片子有着和主人公同样的沉静和淡淡的悲喜气质。
   
   小贵是乡下孩子,大都市的灯红酒绿无疑吸引着他,带给他无限希望与憧憬。对他而言,那辆崭新的山地车不仅意味着工作,也意味着一个可以想象的幸福的都市生活,可能还包括邻家那个常变换着新衣在阳台上走来走去的美丽少女。但城市的运行机制对他是完全陌生的,他也常常感到困惑,一如在送文件时陷在旋转门里的不知所措。这种体制对他无疑让他感受到一种威压和恐惧,而且不能够保证公平。当速递公司的会计克扣他的工资的时候,他渐渐领悟了这一点,城里老乡说,城市人心都挺黑的。这更加重了他的防范和抵触心理。他不懂得怎样利用城市规则去生活去与人打交道,平时基本是沉默的,只在不得不说的关头才会蹦出一两句简短的话。交流能力的不足,更使他难于应付出现的对他的不公现象,这时他的选择出于他的本能:逃。但可惜却每次都以失败告终。这样的情形共出现过三次,第一次是去洗浴中心送文件时,不明就里地被服务生引着进了浴池,出来后服务小姐客气地向他请他付钱,他才明白过来,只是低声却坚定的反复辩白:我是来找张先生的,是你们让我洗的...服务小姐也一再坚持:洗了澡就要付钱。他忽然挟起包夺路就跑,但立刻又被保安拖了回来。 另一次是小贵丢车后,到处去寻车。虽不善表达,他的为自己寻找公平的轴劲此时表现的异常鲜明。半夜时依然在车辆里搜查,被人发现怀疑是偷车的,他又是扭头就跑,最后被堵到一个墙角,明晃晃的手电筒照射着他惊慌失措的脸。第三次是发现自己的自行车在一个城市中学生(小坚)手里,便偷偷地骑走,当然最后被小坚发现,又抢了回来。他只能用自己的方式维护应该属于自己的公平,这种信念是如此的坚定。当他将车从小坚的父亲手中要回,小坚和几个同学又一次来抢车时,他紧紧握住车的横梁不放,以至身体被拖在了空中,他撕心裂腹地“嗷”着喊叫起来,这种举动让小坚和他的同学们无比震惊,松开手放弃了争抢。
   
   小坚是城市学生,但他的家庭处在社会底层,每天晚上要做工来贴补家用。每天早上上学时,首先要穿过狭长拥塞而曲折的堆满杂物的庭院。他渴望有一辆自己的自行车,这样他才能溶入到他的伙伴当中,和他的女友交往。对他来说,车子是尊严,爱情,快乐所在。他的父亲也早就允诺给他买一辆,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兑现,最近一次是因为继母带过来的小妹妹考上了重点中学,急需学费,在父亲眼里,当然是以此为大,所以好言安慰他之后又将买车的时间拖延了。对于这种不公,小坚并没有直接地表达不满,只是对继母和小妹妹异常冷淡。当小贵因为车子找到家里来时,父亲责问他车哪来的,他久积的怨气才瞬间爆发出来,冲这父亲大嚷:那钱应该是我的...这时,他的父亲才明白原来准备给小妹妹的学费是他偷的。小坚用这种方式在争取自己的公平。
   
   那辆自行车最终的解决办法是:一人骑一天。他们并不说话,只是每天按着承诺到约定的地点换车。直到某一天,小坚问小贵叫什么名字,接着向小贵伸出了手,说:‘我叫小坚...”。这时他们彼此已有某种认同,互相当作了朋友。
   
   小坚美丽的女友因为车子的事和他分手了,并找了个新的男友。小坚依然找机会去找她,她的新任男友,一个更强壮英俊的男孩,骑车到小坚的跟前。不说话,只盯着他看,然后顺手将叼着的烟塞到小坚嘴里,拍拍他的脸走了。小坚在这种举动中感受到了一种明显的侮辱意味,拎起一块砖头在一个小巷中将那个男孩砸倒在地。
   
   第二天,小坚骑车到小贵跟前,说这车不用再骑回来了,他已经不需要了。这时,那个被砸的男孩领着一群人来找小坚算帐。小贵和小坚被堵在一个小院里一顿暴打。那辆自行车也被砸得不成样子。小贵强忍着痛站起身,扛起自行车,扶着墙慢慢走向回去的方向。
   
   影片的结尾,小贵穿过闪着红绿灯的马路,隐没在人流中,没有人注意到刚才发生了什么,他只是这个大都市普通打工者中的一个。红绿灯是秩序的象征,它的下面是各式各样的面孔,他们都能寻到应有的公平吗?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wdURxKlX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