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饮食男女》和《一一》

2005-02-09 07:11:59   来自: 朵朵 (北京)
  前几天很意外把《饮食男女》和《一一》一起拉完了。都是两部生活片,但最后留下的刺激和感动却完全的不一样。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两部片子在自己的脑子里起了化学反应。实在是太意外了,这两部片子之前也是看了好几遍,但都没有这么深刻的印象。
  《饮食男女》从开始到最后一次大聚餐都是在很内敛的一步步积累矛盾,并不急于去解决和交代什么事情,只到最后一次聚餐的时候,朱爸爸的一席话拨云见日,把看似一团麻的矛盾说得清清楚楚,大家心里的石头都落了地。
  但是,在〈一一〉里面,杨德昌对同样平淡生活的处理又完全的不一样,他很犀利的在追问着。或者说,杨的犀利就是他的招牌,一直没有改变过。他片中的人物不断的在反思、在追问自己。于是,他们都采取了改变自己生活轨迹的行动。但,落到最后,我们一一看到了每一个人的行为结果。爸爸仍旧回归到了以前的生活,妈妈还是没有找到自己心中虔诚的信仰归宿,姐姐还是在自己的生活里踯躅徘徊,弟弟算是一个例外,他有不符合他年龄的好奇,他追问的东西太深刻,他得到的答案是找到了自己将来的方向。
  这是什么?这就是生活。
  李对生活的判断和认识是和煦的、温暖的,他片中的人和事最终都将走向平和。杨对生活的追问是犀利的,他要解剖生活并拎出来给我们看,但他对生活的看似平静也是把握得很棒的。
  生活最终就是平静的!
  的确,我们有很多的矛盾和烦恼,有很多的挣扎和困扰,但这个世界仍然没有消亡,我们的生活仍旧继续向前。我们不可否认的在无奈的生活里生活。
  针对我们每一个个体,我们会有很多的想法和方向,但真正落实到生活里,我们毕竟只有一个选择——平静的生活。
  人的影响力毕竟是有限的,我们幸运的话,还可以找到一条坦途达观的生活,不幸的话,那就各有各的不幸了!!
  

2005-06-07 07:35:31  ly884

  艺术是拒绝说教的。而杨德昌却从不放弃在他的电影中说话。他耐心地说,他激烈地说,他絮絮地说,以致于常常有人批评他在电影中(主要是进入90年代的作品)的说教倾向。
   而我更愿意把他看做一个热忱的传教士,在孜孜不倦地传送危言与福音。每当在电影里看到杨德昌开始他的“传教”,我似乎都能看得到他眼里饱含的热泪。这个人目睹了世界的真相,领悟了天空沉默的心事。对于置身于危机之中而毫无觉察的人们,他有多少悲悯?也许没有人愿意听,可是这个天真的人,这个守候真相的人,怎么能忍着不说?
   杨德昌不停的言语令人想到陀斯妥也夫斯基,后者的小说如果没有了整段整段的独白,我不知道他是否还有席卷人类心灵的力量。杨德昌如果在他的那些说教倾向的电影里保持沉默,我也许仍然会心生敬畏,然而我可能不会如此被他所吸引。
   不是所有的说教都没有力量,如果传教者洞见真相,足够真诚。
  节选自一斗大豆的《像杨德昌那样诚恳》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wdURxKlX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