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原创]《盲山》镜头下的9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背景分析

2007-11-26 17:34:01   来自: 雨不亭 (北京海淀)
  [watermark]
  与《盲井》相比较,感觉《盲山》的整体水准降低了不少,这可能和李扬自己编剧有关,根据小说《神木》改变的《盲井》在这方面要细腻丰富很多。
  因为影片的故事和内容同样在我成长的乡村出现过,看此片的过程总是走神,思绪不自觉的跑到片中一些枝叶细节上来;李扬这次更注重故事背后的社会大环境对山民们的影响,他的批判态度和社会良智在这些枝叶细节中显现;因此我从中找出一个细节“养猪费”来简要解析一下《盲山》的社会背景!
  这一年来物价上涨,尤其是猪肉涨的离谱,比去年这个时候贵了一倍多,国家为了平息肉价,温总理亲自发言说要补贴养猪农户,这在上世纪90年代是不可想象的。
  上世纪90年代可以说是49年后中国苛捐杂税最疯狂的年代,于是我们看到《盲山》中买媳妇的那家人被乡里派来的收“养猪费”的压榨,老老实实的交了养猪费,即便他已经没有养猪了。
  “养猪费”在这里只是各种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的一个缩影,我记忆中那个时候生孩子、养猪、养鱼、羊牛、都要交税;这种税不是针对专业的个体养殖户的,而是针对所有农户的,即便是养一头猪;更离谱的是要交“烟筒税”即有一个烟筒冒烟就要交一户烟筒税;高额的苛捐杂税让农民无法依靠土地自给自足,那个时代正是中国广大70后出生的孩子们的青春成长期,众所周知70后出生的孩子一般兄弟姐妹都很多,饥饿威胁着中国农民家庭,农民已经被逼迫到没有活路的地步;记忆里我的家乡在90年前后出现大批安徽讨饭农民,也出现大量农村青年偷鸡摸狗事件,人们困守在土地上艰难生存。
  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看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第一次农民工南下大潮爆发;安徽、四川、湖北、河南等中部地区的农民率先南下进厂,而北方的农民因为各种因素很多选择了北下挖煤下矿;几年后北方西部的农民工也开始南下;腐朽的中国开始活跃起来,很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经济取得一系列成就,政府宣称这是改革开放的结果,全世界似乎都接受了中国政府的这一自我颂歌,但是我却不这么以为。
  宋以后,中国社会以保守著称,中国农民阶层不被逼到“吃观音土”地步是不会自发出来革命的,中国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只能在那种没有活路可走的情况下,中国人才会离开家乡外出闯荡,如同过去的“闯关东”“下南洋”,其中血泪史已被传诵太多。与其说是中国政府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促使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流动,经济得以发展不如说是那个时期中国农民们为了生存的自发选择。
  这样说不是抹杀中国政府的丰功伟绩,因为事实上中国统治阶层历来也都是到了病入膏肓后才开始自发的改革,78年的中国改革亦是如此;这种改革因为会革掉很多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故会受到他们的抵制,因此改革初期进展缓慢,既得利益集团为了保护现有利益会设置种种诸如“暂住证”“务工证”等门槛来阻挠农民工进城。所以说农民工进城是因为缺乏生存条件后的一种求生本能而不是政府的恩赐。当然没有改革开放也没有南方的经济先发展,就更没有中西部农民工南下打工机会;问题是如果中国农民能够在本乡本土生活的很好,他们是不会选择四处漂泊,倍受欺凌压榨的。
  上面说的是90年代背景下中国农民为了生存四处打工流浪的状况;解决了生存问题,还要解决发展问题,对农民来说,生存了下来,发展就是为了孩子的将来。
  而要孩子,必须要有老婆,那个时期的中西部农民状态前文已有分析,他们要想讨到老婆是何其艰难,因此买老婆开始在中西部盛行,正如《盲山》中的故事一样,买老婆事件在中西部地区是非常常见的现象,本人发小亦买过一老婆,逃跑过程一如《盲山》中的女大学生,不过最后她是成功逃跑了。对于买老婆的农民以及农民帮凶们来说,买老婆是为了香火延续,帮忙抓逃跑的女人是为了维护农民自身的利益,大家是互助的,今天帮你抓逃跑的老婆,明天可能要你来帮我抓逃跑的老婆。他们并没有太多的道德上的自责,法律更顾不上了,在没有生存和发展的情况下,谈论道德和法律都不现实。
  有了孩子,香火延续,农民子弟的未来就是农民家庭的未来,因此让孩子考上学跳出“农”门是全中国农民的心愿;而上世纪90年代也正是中国学生学费涨幅最快的年代,以本人为例,我姐姐上中学的学费还十几元钱,到了我上中学已经要交上百的学费了。大多数的农民家庭承受不了高额的学费,70后的孩子们大都在中学阶段退学,很多中国农民家庭以牺牲其他孩子学业为代价,举家之力攻读家中学习最好的孩子读书,90年代初期他们的理想是希望孩子考上中师,后期是希望孩子考上大学。当然能考上中师大学的都是凤毛麟角,这样的家庭经济条件算是很不错的了,大部分靠上学的学生的学费是父母牙缝里省下来的,拣破烂得来的,姐妹打工挣来的;还有一些是父母依靠卖血来供养孩子上学的。
  记录片《好死不如赖活着》就讲述河南上蔡一家卖血维持生活的艾滋家庭的故事,这个片子中的故事不知道要比《盲山》要震撼残酷多少倍;上蔡离我的家乡不远,上蔡“血农”诞生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正处在本文所要描述的那个年代的背景下,那么多的农民依靠卖血维持生计,从他们的悲惨遭遇上更能体会当时中国农民生存之艰辛,磨难之深重。
  那样的年代催生了民工潮、买老婆、卖血这样的事件发生,当然在那个年代偷盗抢劫等恶性犯罪事件也非常多,1996年中国政府发动第二次严打。
  提到严打,我想把本文继续写下去,继续分析上世纪90年代前后中国社会背景,尽管看这些文字的人都经历过这个年代,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真相,我们的政府太擅长掩盖真相,抛撒谎言了。
  大跃进和十年文格不仅仅把中国经济打回赤贫状态,更把中国人的礼仪廉耻全都清了个空,中国人开始进入谁也不相信的经济掠夺年代。
  邓小平接手病入膏肓的中国,改革开放拉开序幕。
  而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治安非常之差,成长在文格年代的红卫兵小将门这个时候正是叛逆青年,天不怕地不怕蠢蠢欲动,文格期间散落在民间的枪支还很多。接下来在1979年上海发生“控江路事件”,1981北京发生“北海公园”事件,1983年沈阳发生“二王事件”,这几期恶性暴力犯罪事件直接导致邓小平亲自下令“严打”以保障中国改革开放的稳定推进。于是我们看到电影《青红》里的小伙子因为强奸未遂而被枪毙的故事。
  举第一次严打的例子想说明的是96年的第二次严打的社会背景。
  83年严打之后一直到87年之间,中国改革开始稳步推进,社会经济开始朝着良性的发展,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增多,农业税也少,其他杂税也少,医疗教育费用都很低,中国农民的生存发展状况良好,可以说那个年代是中国农民比较幸福的几年,如同胡温上台后出具一系列解决农民生存问题的务实政策之后的今天的农民;记忆里我的父亲在那几年也曾经做过个体户,而且收益还不错。
  然而这样的好景不长,87-89年,中国腐败开始蔓延,尤其以上层高干子弟很快发现改革开放中间可以大捞油水,官倒现象直接引发了4698(颠倒念)事件。
  事件平息之后,政府对思想界、知识界进行了长期的高压政策;于是大学生老实了,思想界沉默了,知识分子们守着铁饭碗务实了,再没有人抛头庐洒热血为了人民的利益奔走呐喊了,而腐败官员趁这个机会放开手脚大肆贪污,中国人的生存成本迅速提高。
  同时这个时期的中央财政收入对县乡级村三级地方政府的支持非常少,基础建设甚至医疗教育都不提供财政补贴,全靠地方财政收入,政府的钱全都投入北京上海这样的样板城市中来了。
  县乡级财政的紧张以及腐败风行直接导致地方三级政府在农业税收上层层叠加,农民负担日益加剧(那些年,像我80多岁的爷爷奶奶那样的农民每年还要交几百元的税);但是单靠农业税庞大的基层政府各级官员的收益显然不够,于是他们巧立名目设置各种税费,生孩子死人都要交钱,当然也包括《盲山》中的养猪费;而这才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背景的真实面貌及其形成原由。
  分析完《盲山》的社会背景,我想说的是没有正义的政府就没有正义的子民,没有公平的制度就没有公平的国家。
  中国农民的苦日子还在继续,中国政府还需要实施更多政策惠及农民,中国的未来才有希望!
  [/watermark]
  

2008-09-19 03:02:45  葵木

  说的不错
  

2008-10-23 11:53:25  伸手不见五指,不是因为黑暗,是因为你的眼力不够 (北京)

  谈论农民,农民最有发言权;谈论生活,老百姓最有发言权;
  不过,无论谁有发言权,都不说明他可以了解真相的全部。现在社会中有发言权的往往没有话语权,有话语权的往往不是有发言权的,目的先行,再七拼八凑些事实片段,来说明目的指向的诱导性观点。
  我们之所以缺乏具有极度力道的独立电影作品,大概和上述情况相关,虽然不是很强的话语权,可是一旦拥有话语权,哪怕是很有限度的,就失去对“完全真相”本身应有的警惕和敬畏。
  非常不喜欢部分独立电影人以话语权有限作为自己的旗帜。
  很喜欢陈为军 请投我一票 的制作,显然,所谓独立制作和体制之间的对抗其实并不一定存在,至少两者之间的矛盾被某些人刻意放大了。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