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公社观影:米哈尔科夫之《西伯利亚的理发师》(The Barber of Siberia)
2007-10-31 00:23:08 来自:
judechen
时间:2007年11月2日(周五)19:30
地点:猫雨俱乐部
地址:上海市武康路73弄1号103室(近安福路)
电话:54042918
门票:免费
片名:西伯利亚的理发师(The Barber of Siberia)
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Nikita Mikhalkov)
地区:俄罗斯
年代:1998年
语言:俄罗斯语
简介
如果看了《烈日灼人》(1994年)知道米哈尔科夫有一定历史感的话,《西伯利亚理发师》里面理想化了的、只属于俄罗斯的博大,精致,悲悯,智慧,足以让人与导演一样,慨叹这个强盛民族曾有的辉煌。
1885年,美国女子珍受命去迷惑俄罗斯上层人物获取一笔贷款,却于火车上与士官生安德烈·托尔斯泰相遇,暗生情愫。珍只想迷惑一下拉德洛夫将军,没想到这个认了真的俄罗斯人向她求婚。安德烈在演出《费加罗的婚礼》时,对珍的爱与对将军的嫉恨交错扭结,失去理智打伤将军,被宣传为欲谋杀亲王,流放西伯利亚。十年后珍去西伯利亚寻找安德烈,却见安德烈的女仆已与他有几个孩子。珍伤心离去。十年后,安德烈和珍一夜情的成果——士兵安德罗以自己的毅力赢得无知的美国中士对他热爱的音乐家莫扎特的尊重。
以爱情线索贯穿始终的史诗巨片,耗资4600万美元,首映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议会厅,规模之大,在俄罗斯尚属首次。影片得了俄罗斯1999年国家奖金,却不受国内评论界待见,两个月,报刊杂志评论居然有400余篇文章跟着骂他。理由不外是他的影片是拍给外国人看的,影片里的俄罗斯过于理想化……很有意思的是,这些质诟和当年张艺谋那个“后殖民”的大帽子有一拼。
同时可以参考一下林权泽的《祝祭》。
导演简介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被誉为是俄国的斯蒂芬·斯皮尔伯格,1945年生于莫斯科艺术世家,父亲赛吉米亥科夫是诗人兼作家,苏联国歌即出自其手笔,母亲亦是诗人,哥哥同时也是俄罗斯名导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善于经营影像,用出色的画面来叙事传情,作品中充满着浓厚的俄罗斯人道主义关怀。《失声琴》(Unfinished Piece for Mechanical Piano)令他扬名国际,马斯楚安尼主演的《黑眼珠》更是许多影迷们对米哈尔科夫影像魅力注意的开始,1991年《蒙古精神》(Urga)荣获威尼斯金狮奖、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1995年的《烈日灼身》更一并将他推上事业最高峰,该片与张艺谋的《活着》一同拿到戛纳影展评审团大奖,更在1996年奥斯卡拿到最佳外语片大奖,并于同年获邀担任柏林影展评审团主席。近几年仍佳作不断。
更多信息请访问:
http://www.catrain.com.cn/bbs/ShowPost.asp?id=5126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KZruntETgklrVKr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
地点:猫雨俱乐部
地址:上海市武康路73弄1号103室(近安福路)
电话:54042918
门票:免费
片名:西伯利亚的理发师(The Barber of Siberia)
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Nikita Mikhalkov)
地区:俄罗斯
年代:1998年
语言:俄罗斯语
简介
如果看了《烈日灼人》(1994年)知道米哈尔科夫有一定历史感的话,《西伯利亚理发师》里面理想化了的、只属于俄罗斯的博大,精致,悲悯,智慧,足以让人与导演一样,慨叹这个强盛民族曾有的辉煌。
1885年,美国女子珍受命去迷惑俄罗斯上层人物获取一笔贷款,却于火车上与士官生安德烈·托尔斯泰相遇,暗生情愫。珍只想迷惑一下拉德洛夫将军,没想到这个认了真的俄罗斯人向她求婚。安德烈在演出《费加罗的婚礼》时,对珍的爱与对将军的嫉恨交错扭结,失去理智打伤将军,被宣传为欲谋杀亲王,流放西伯利亚。十年后珍去西伯利亚寻找安德烈,却见安德烈的女仆已与他有几个孩子。珍伤心离去。十年后,安德烈和珍一夜情的成果——士兵安德罗以自己的毅力赢得无知的美国中士对他热爱的音乐家莫扎特的尊重。
以爱情线索贯穿始终的史诗巨片,耗资4600万美元,首映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议会厅,规模之大,在俄罗斯尚属首次。影片得了俄罗斯1999年国家奖金,却不受国内评论界待见,两个月,报刊杂志评论居然有400余篇文章跟着骂他。理由不外是他的影片是拍给外国人看的,影片里的俄罗斯过于理想化……很有意思的是,这些质诟和当年张艺谋那个“后殖民”的大帽子有一拼。
同时可以参考一下林权泽的《祝祭》。
导演简介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被誉为是俄国的斯蒂芬·斯皮尔伯格,1945年生于莫斯科艺术世家,父亲赛吉米亥科夫是诗人兼作家,苏联国歌即出自其手笔,母亲亦是诗人,哥哥同时也是俄罗斯名导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善于经营影像,用出色的画面来叙事传情,作品中充满着浓厚的俄罗斯人道主义关怀。《失声琴》(Unfinished Piece for Mechanical Piano)令他扬名国际,马斯楚安尼主演的《黑眼珠》更是许多影迷们对米哈尔科夫影像魅力注意的开始,1991年《蒙古精神》(Urga)荣获威尼斯金狮奖、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1995年的《烈日灼身》更一并将他推上事业最高峰,该片与张艺谋的《活着》一同拿到戛纳影展评审团大奖,更在1996年奥斯卡拿到最佳外语片大奖,并于同年获邀担任柏林影展评审团主席。近几年仍佳作不断。
更多信息请访问:
http://www.catrain.com.cn/bbs/ShowPost.asp?id=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