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中国电影七大弊端

2007-09-12 03:31:57   来自: 李名 (北京海淀)
  中国电影七大弊端
  文=李名
  一觉醒来,突然想到这个话题,随手拈来,不成思考,不成敬意。
  首:电检制度
  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历年来被电影业内人士、普通观众诟病,首当其冲的不外乎是电检官员不是从艺术的角度出发,而是从政治的高度来判断一部影片的生死、以浅俗的审美来评定一部影片的艺术质量。敢问在这样的高压政治环境下,在这样的艺术创作指导氛围下,能出来什么好电影?
  远的不说,第六代导演的发家史几乎就是电检制度的淫威史。中国最优秀的电影几乎都是禁片:张艺谋的《活着》,姜文的《鬼子来了》,娄烨的《yiheyuan》(即夏宫),田壮壮的《蓝风筝》等等。电检制度的出台仿佛就是为了扼杀电影艺术。
  李玉的《苹果》为了通过电检制度,审查6次才过关,横遭无端修改53处,影片从112分钟删到97分钟。即使这样,最后还是因为影片“侮辱”了中国人而不能获得在中国内地的上映。
  吕乐《第十三棵泡桐》原名《刀子和刀子》,剧本阶段连片名都被否定了,一个电检制度可是威力无比啊!不清楚影片拍成后又被修改了多少次,只知道在临近公映的时候还是因为题材太敏感又变成了“禁片”。
  娄烨的《yiheyuan》因为涉及政治不但影片枪毙,导演和制片人五年内不得拍电影!作为一个年轻有位的青年导演,在他的黄金时期不让他拍电影,你想让他做什么,没错,想让你一辈子都无法拍电影。要拍,得听话。
  以至于许多影片包括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一刀未剪到成了新闻焦点,好像没被剪是一种莫大的宠幸!
  太多太多了,我这个业内外界人士知道远没有业内业界人士知道得多,我的痛苦也没有业内导演、制片人的痛苦多。我就揭起这个伤疤,让你们去痛吧。
  其二:分级制度
  分级制度本来是小事,分个年龄段即可,可就是这样的小事在中国电影来说就是天大的事。
  远的不说,大家都没有记忆了,《色,戒》前几天在水城威尼斯获得了金狮大奖,电影业内人士都欢腾一片,然而李安却不能笑得太开心。《色,戒》属于中美合拍,李安也属于台湾籍导演,在剧本阶段也许没有太严格的审查关。但是,要想在内地公映,必须听大人的话,所以在内地的公映的版本要删减30分钟。删减的原因必然是里面的色情画面。在中国没有情色电影,一旦出现“肉体”必然就是色情,连金狮奖的作品也是如此。关于这一点我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都这样了,我还能说什么……
  其三:导演良心
  纵观世界电影史,不论是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第三世界都有不少现实主义的优秀电影,很多电影都不同程度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而在中国,大师们都拍商业大片了,根本不问人间疾苦。第四代已经没有拍片的机会了,第六代只能拍无关痛痒的《图雅的婚事》、《三峡好人》,要不就远离当下社会拍一些《看上去很美》的《青红》和《向日葵》了。这样玩下去是没有出息的!当然我也知道,你要拍尖锐一点的电影基本上无法通过。像《盲井》这样的电影只能永远在地下流传,无数愤青、艺青、第七代、第八代都憋红了脸无处释放青春的荷尔蒙。导演选择的结果和当下的环境有关,环境反过来又影响导演的选择,这样只能越来越……悲哀!
  其四:艺术片是闷蛋
  中国是商业片拍不好,但是有人看,艺术片拿奖,但是是闷蛋。《三峡好人》、《图雅的婚事》在国外接获大奖,内地票房却是颗粒无几。不能否认金狮、金熊的含金量,但是究其艺术性及观赏性却不敢太恭维。我相信一部真正好的电影是会拥有大批观众的,戈达尔、特吕福的新浪潮不是几个人就可以浪起来的。中国的电影刻意远离观众,以被窥视的心态讨好外国观众,说到底是功利心使然。
  其五:商业庸俗化
  中国人是穷怕了,饿死人的时代过去了,怕饿死的心态依然存在。在中国讨论一部电影往往是它投资了多少亿,像是军事竞赛。一年以一个亿递增,用这样华丽的衣裳包裹的依然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孩子。为了商业可以不择手段,为了票房可以极端恶俗。挣钱要厚道,电影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
  其六:媚奥
  多少导演都有奥斯卡情结,其实奥斯卡算个球?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奥斯卡的最佳外语片奖才是最有分量的。但以追逐奥斯卡为幸福、以追逐奥斯卡为荣耀倒大可不必。说到底,那是美国人玩的游戏,其他人基本没有参与的份,你硬要掺和进去,别人也不拿你当事儿。归根结底,还是中国人不自信,中国电影不自信。
  其七:内地电影节、电影奖
  金鸡、百花、华表这些奖都是政府奖,获奖的有好电影,更多的好电影却在这些奖项之外。这些本来就是政府的“嘉奖”,得了也没有,不得也没什么。这些乡镇企业奖不提也罢。惟一一个国际A级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这样一个电影节仅仅是一个国家的面子,撑撑也就得了,指望对中国电影有什么贡献,瞎操心。花了那么多纳税人的钱,去搞政府的派对,不值,也不光彩。多些钱去给中国电影基金吧给那些没有人投资的出不了头的年轻导演吧,给中国电影博物馆、中国电影资料馆也成。做些实事比什么都强。
  本来想写十大弊端,想想还是罢了。作为业内外界人士说多了嘴漏。
  

2007-09-12 19:15:09  常忘了我是谁

  李名拍片一定很好。因为如果自己身体力行的话,可以除去至少十个弊端。
  

2007-09-12 19:24:28  李名 (北京海淀)

  但愿如此,上帝保佑!
  

2007-09-12 21:47:07  老猪 (暫住中國)

  少用导师的口吻说话吧。
  什么电影基金,中国电影基金占用无数的纳税人的钱来干龌龊的事情还少吗?电影博物馆,资料馆,难道还真干了什么好事?
  

2007-10-10 12:33:57  greenhong

  拿作品说话,因为你实在不适合搞文字工作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