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雨不亭对话导演应亮 周六《背鸭子的男孩》献映

2007-08-21 10:16:41   来自: 无间风沙
  中国“新电影·影想·放映”第十五期活动将于本周六(25日)下午2:00放映新生代导演应亮的《背鸭子的男孩》,该片讲述了2004年的夏天,17岁的男孩徐云和他的妈妈因为自己的村庄要被开发成工业园区而随村民搬迁。这时,进城六年都没有半点音讯的父亲居然寄了张千元汇款单回来,这让徐云和他的妈妈都以为盼到了可以结束委屈生活的希望。但此时,村子一下谣言四起,徐云背了两只准备到城里去贩卖的鸭子决定踏上寻父的道路。国际电影节的评委评价“这部用借来的摄像机所拍摄的‘小电影’具有强烈的生活质感、冷静的批判态度和黑色幽默,尤其是两只可爱的鸭子让人难以忘怀。” 影片具有出人意料的叙事风格,结尾震撼人心,真实而清晰地描写了一次青春岁月的终了。该片相继获得东京FILMeX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香港国际电影节亚洲数字竞赛金奖,旧金山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SKYY奖、新加坡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国际影评人联盟奖和亚洲电影促进联盟奖。同时,该片还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新加坡亚洲电影资料馆将被其收藏和展览。
   中国“新电影·影想·放映”计划旨在推动新导演及其作品的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并整合各方资源对新导演新作进行推广,打造一个公益平台,同时也征求好的长片和短片作品在“影想·放映”这个平台上进行交流。在本期的“影想·放映”活动现场,“影想·放映”组委会将邀请参加“影想·放映”第二期的导演周耀武(笔名:雨不亭)与应亮导演进行对话,周耀武作为第一个在“影想·放映”新导演扶持资金计划资助下的年轻导演曾经拍摄过多部短片作品(代表作有:《摄像机》、《征婚启事》),他的新作《黄瓜》也是他的第一部高清长片作品,相信二人一定能在创作上擦出火花。目前该片正处于紧张的筹备期,并将于9月1日正式开拍,本次放映,导演也将携剧组主创首次来现场跟观众见面。
  
  “影想·放映”第十五期放映预告
  
  时间:2007年8月25日周六下午2:00
  地点:金渤瀚国际商务会馆会议楼2楼会议一厅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闵庄路1-5号
  乘车路线:360、374、733、630路公交车中坞站下车路
  开车路线:从北四环向西直走,出香山玉泉山出口直走,过第一个红绿灯三百米
  从西四环直向北,出香山玉泉山出口直走,过第一个红绿灯三百米
  
  片名:《背鸭子的男孩》
  导演:应亮
  类型:剧情 DV
  时长:100分钟
  映后导演应亮与观众交流!!!
  《背鸭子的男孩》获奖记录:
  2005年11月东京FILMeX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英国影评网“Jigsaw lounge”评为第35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Top10的第一名
  2006年4月香港国际电影节亚洲数字竞赛金奖。
  
  影片介绍
   2004年的夏天,中国内陆的一个小村庄马上就要被开发成工业园区了,今年17岁的男孩徐云和他的妈妈也要随着村民们搬家了。这时,进城六年都没有半点音讯的父亲居然寄了张千元汇款单回来,这让徐云和他的妈妈都以为盼到了可以结束委屈生活的希望。可是,村子里却谣言四起,有人说他亲眼看到了徐云的爸爸在城里做了包工头,发了大财,有车有房有女人,永远不会再回乡下了。
   第二天一早,徐云带了一把刻有父亲名字的小刀,背了两只准备到城里去贩卖的鸭子,要独自去把父亲找回来。但是城里头也并不太平,夏季的洪水马上就要来了。徐云先是遇到了一个流氓,后又遇到了一个警察,他们两人对他的帮助并没有使他找到爸爸。开闸放水的通知已经下达,城市马上就要被淹没了。流氓因为杀人被抓走了,警察却被人打破了头。在一片烂尾楼下,徐云终于找到了早就破产了的父亲,他用自己的方式把父亲带回了家。
   洪水淹没了城市。而徐云也回到了家里,村子已经搬得差不多了,他的妈妈正等着他回来。徐云也觉得自己获得了新生。
  
  导演简介
    应亮,1977年生于中国上海。他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电影,后于重庆大学电影学院导演系获得文学学士学位。他在拍摄第一部剧情长片《背鸭子的男孩》之前,曾拍摄过多部短片。
  
  更多有关中国新电影影想放映的信息请关注:
  http://www.m-thinking.com/
  http://blog.sina.com.cn/yingxiangfangying
  联系人:关雯
  MSN:kalven05@hotmail.com
  TEL:010-63334009
  

2007-08-23 13:37:36  京之华

  支持!
  

2007-08-25 08:53:54  第七封印 (北京朝阳)

  在北京拍吗
  

2007-08-28 11:34:36  雪中放烟花 (北京)

  对,在北京拍!
  

2007-09-01 09:45:05  刘兵

  雨不亭,拍片顺利!
  

2007-09-13 03:23:22  阿睿 (广东)

  [这个贴子最后由阿睿在 2007/09/16 11:18am 第 2 次编辑]
  
  并不觉得《背》是部如何优秀的片子,甚至说是部电影也够不上。
  充其量也不过是一部用摄像机记录的话剧表演而已,
  因为镜头在片子里可以忽略不算。
  这部片子我是在广州大声展时和《举自凡尘》一起看的。
  那时看完后特郁闷,这是什么片子?
  找到适合的场景,就架着台摄像机在旁边,然后叫演员们去表演就行了,
  我想,这部片子,导演对镜头从来没有好好斟酌过,导演也太不负责任了吧?
  长镜头,确实有它非凡的魅力,
  但很多中国所谓艺术片,长镜头被用得犹如黄河缺堤般泛滥了,
  这是故事表现的需要?这是艺术的表达需要?
  很多时候我在怀疑是不是导演在偷工减料而已?
  这也是很多艺术片让人看得直想打呵欠的病因吧?
  沉闷无聊至极,看话剧小品相声也比这个强多。
  我觉得中国电影需要一场革命的话,
  不是要从哪里开始,
  而是首先要懂得怎样去用镜头去讲故事。
  真正懂得用镜头语言去讲故事的中国导演,还真的没几个,
  像这种思想看似深刻高深但看起来沉闷至极片子的中国不少啦,
  所以请别再将这部片子捧得那么高,
  会误导很多正在拍或者准备拍片子的年轻人的~~~
  把电影拍成像一部话剧,把电影拍成像一幅画,
  这并不难,
  什么时候才能把电影拍成像电影呢?
  我看到一篇关于导演的采访,谈了很多关于片子的东西,
  说了很多关于这部片子的思想性啊,什么什么的,
  我看片子的时候,还真的没发觉呢,
  原来片子有这么多东西可挖掘啊?
  真惭愧~~~~
  但是,在片子里我看到很多片子模仿的痕迹,
  感觉是那么的不成熟,
  片子一开头,男主角背着两只鸭子走出村口的时候,
  突然追上来一个女的,
  大嚷着:“你要回来啊,你一定要回来啊~~我等你啊~~~”
  之类的,觉得有点恶意的扇情,
  干嘛要突然搞个女孩子出来呢?
  为了说明什么?想表达什么?
  很俗套啊~~~知道吗?
  就像什么电视剧一样,男的要做大事的时候,总有一个美貌的女主角泪汪汪的~~~
  开始时,还是觉得那两只鸭子挺有意思的,也很特别~~~
  但是最后我发觉这只是道具,导演拍这片子的道具,就像凯歌的馒头一样,
  小男孩背着两只鸭子在晃来晃去,只是吸引人的注意力而已,
  他做到了,比如,评委们的注意力~~~
  小男孩杀了老爸后,突然有一段黑白的影像,回忆也好,幻想也好,
  我明白导演的意图,小男孩杀父其结局不言而明,
  后面的黑白影像,是导演给我们一个美好的愿望,
  小男孩最终被那个贼所影响了,像做一个像他一样见义勇为的人,
  这一个象征性的表现,这让我想起杨德昌大哥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小四对东尼的仰慕与模仿,这是否是导演也被他所感染了呢?
  但,我觉得太刻意了~~~
  故事的结局,小男孩杀死自己的父亲这个结果也很失望,
  很多这种类型的片子无非就是以这种极端的结果收场,
  这是不是也算是一个俗套呢?
  以鲜红的血和生命来催动一下我们的视觉~~~~
  他们都称应同学为新生代导演,年轻的导演,但是看其影片,
  一点都看不出新在哪里,
  我左看右看,《背》怎么都像是七八十年代的片子,与《小武》等感觉很相似。
  不能说导演77年出生,比老贾他们年轻就是新生导演了。
  我觉得要区分的话应该是看其作品~~~
  简单说说,请别介意~~~
  

2007-09-14 01:07:23  无间风沙

  每个人对电影都有不同的看法,欢迎不同的声音出现~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