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原创]塔可夫斯基——《潜行者》

2007-08-06 01:21:45   来自: 春萧
  [watermark]
  《潜行者》宛如一首描摹生命之旅的诗篇。在这个世界之中,表面和内在终于不存在区别,最终这个旅程完全成为各种符号化的指代和意象,也将影片的晦涩推向了极致。
   纠集着各种欲望,也为了改变人生际遇(生活现状),科学家和作家在潜行者的带领下来到传说中能实现他们愿望的“区”内。从外界来到“区”内,看似已从暗无天日的社会来到美丽洁净的圣土(画面也由黑白变为彩色),似乎人生也将在这一刻重新焕发光彩。即是说,只要进入传说中的房间,便能获得他们各自需求的终极幸福么?
   但是,通过“区”内潜伏的种种不可视的危机来看,代表理性思维的科学以及代表感性思维的文艺在“区”内都失去作用。在“区”内,一切行动都让位于纯粹的触感以及代表权威的潜行者的指挥。这似乎同时暗示,只有在去掉外在修饰的情况下,人类才能还原本真的一面。
   “区”其实就是缩微了的外在社会,只是将各种选择集中,迫使人们迅速做出决断,内在的威胁其实与外界是相近的,甚至更加凶险。因为无论他们在现实社会中是多么地遭遇不平,起码还是可以控制的世界;而在“区”内,科学和文艺同时失去了威力,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根本无从发挥,科学家只有随身携带自己日常熟悉的工具,才能保持平安宁静;而文学家则在喋喋不休着他的那些文艺陈腔,一方面由于恐惧,另一方面也为了获得近乎现实社会中的那种存在感。
   于是无形之间就形成了一个悖论,如果潜行者足够优秀的话,那他们的选择理应不会有任何危险。但如果危险从未发生,又如何证明“区”内的危险是真实存在的,自己不是被潜行者利用骗局玩弄着?这也是潜行者矛盾及痛苦的根源所在,即“区”是实现他人生最大价值的地方,但由于没有人敢于舍弃现状面对无可预测的未来,他的价值根本无法得到证明。
   其实,无论是潜行者故弄玄虚假作权威,或是真心诚意地引领,在他们眼里并没有不同,他们既不完全相信潜行者的带领,又不完全相信自己的感觉,两方面都不相信,两方面都无法贯彻。人们往往乐于自设一些危险系数,为自己想出很多的障碍,好为自己的怯懦卑微寻求借口,至少维持现状比改变更易于控制。实际上,人生的彼岸或许并不遥远,但往往因裹足不前很难实现目标。无论在于现实社会或是“区”内,人性是没有分别的。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的他们已实现了愿望,因为在来到“神秘房间”门口的一刻他们已经获得了主宰社会体制的满足感,但很快的,他们自己将这种想法推翻了。表面看来,他们是恐惧于未知,但更深一层的,实际上他们这么做更是对于区内体制的反抗,而潜行者则无疑是这种体制的代言人。他们实际是从一种体制来到另一新的体制,体制对于他们的压迫没有不同,造成了他们最终的反抗(试图毁灭神秘房间及殴打潜行者)。
   人们奋斗终生,大抵为实现某种目标,但是他们恐怕也害怕自己的希望倘若真正实现之后,还能希冀什么。——因此丧失了梦想和希望的可能性,恐怕更加失去了人生存在的意义。这其实才是人类存在的最大悖论。
   实际上改变自我并不是投身于虚妄的神秘主义,结尾孩子奇迹般地恢复健康似在昭示,对生命的贯彻及对信仰的坚持才是获得幸福的根本。
  [/watermark]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