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风格割裂以及被放逐的生命
2007-04-20 13:51:34 来自:
独鹤与飞
一部影片割裂成两种迥然不同的风格,我还是头一回见识到如此勇敢抑或放肆的导演。难道是被誉为香港“新浪潮”代表的许鞍华又一次青春期叛逆的返照?还是后更年期的癫狂?
影片在姨妈滚下台阶后,就被硬生生地一刀切成两块。前一块诙谐,后一块悲戚。我不明白为什么导演就不能用统一的风格,将后一块的悲戚装点成“含泪的笑”,那种至高境界的喜乐。或者干脆就冷酷到底。是才情随着年龄的退潮?还是如片名,来一回“挪逾、颠覆”的后现代拍法?
然而就题材来说,我还是要叫好的。“知青一代”的晚年生活,就这么叫一个香港导演给开了先河。唏嘘之余,不免为大陆的导演遗憾。我们那一批有着切身体会的知青导演们呢?也就是“第五代”们,他们在干什么?是早早怀旧完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就不愿再面对“燃烧后灰烬的时光”吗?
可百年殖民喂养的小资如许鞍华辈,能理解被放逐一代的知青的血泪情仇吗?
姨妈叶如棠应该是曾经被好运眷顾的知青代表,她上了大学,成了一名上海的知识女性。我之所以用知识女性而不用知识分子,是因为在中国没有几人配得上这个称号,那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拒绝犬儒、对社会持批判态度的称号。姨妈回到上海,结束了在东北的放逐生活,同时结束的还有一段为了活下去而不得不为的婚姻。这段婚姻是姨妈伤口结下的疤痕,也是她给东北的“男小芳”、给女儿结下的疤痕。是她生命中不敢也不愿触及的道德背叛。然而,潘知常出现了,他骗光了姨妈的积蓄,以至于姨妈再一次回到曾经的放逐地。
这是人生的第二次被欺骗。第一次的青春期的近二千万人被信仰和理想主义所欺骗;第二次后更年期的被残存的心灵与肉体的享乐主义所欺骗。这是人生的第二次被放逐。这一次的放逐更像是一次灵魂的随波逐流,对姨妈的打击是致命的,“知青一代”的晚年,如她般只是麻木地、自闭式地活着——活着而已。
我激赏影片的后半部,而对前半部的不知所云深表遗憾。
期待再有反映姨妈、姨夫们的电影出现;期待“第五代”们好好观照自己,守住用青春换来的财富,别让“资产阶级”分子在您的领地撒野了。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cPEetziwbBiXGaO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
影片在姨妈滚下台阶后,就被硬生生地一刀切成两块。前一块诙谐,后一块悲戚。我不明白为什么导演就不能用统一的风格,将后一块的悲戚装点成“含泪的笑”,那种至高境界的喜乐。或者干脆就冷酷到底。是才情随着年龄的退潮?还是如片名,来一回“挪逾、颠覆”的后现代拍法?
然而就题材来说,我还是要叫好的。“知青一代”的晚年生活,就这么叫一个香港导演给开了先河。唏嘘之余,不免为大陆的导演遗憾。我们那一批有着切身体会的知青导演们呢?也就是“第五代”们,他们在干什么?是早早怀旧完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就不愿再面对“燃烧后灰烬的时光”吗?
可百年殖民喂养的小资如许鞍华辈,能理解被放逐一代的知青的血泪情仇吗?
姨妈叶如棠应该是曾经被好运眷顾的知青代表,她上了大学,成了一名上海的知识女性。我之所以用知识女性而不用知识分子,是因为在中国没有几人配得上这个称号,那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拒绝犬儒、对社会持批判态度的称号。姨妈回到上海,结束了在东北的放逐生活,同时结束的还有一段为了活下去而不得不为的婚姻。这段婚姻是姨妈伤口结下的疤痕,也是她给东北的“男小芳”、给女儿结下的疤痕。是她生命中不敢也不愿触及的道德背叛。然而,潘知常出现了,他骗光了姨妈的积蓄,以至于姨妈再一次回到曾经的放逐地。
这是人生的第二次被欺骗。第一次的青春期的近二千万人被信仰和理想主义所欺骗;第二次后更年期的被残存的心灵与肉体的享乐主义所欺骗。这是人生的第二次被放逐。这一次的放逐更像是一次灵魂的随波逐流,对姨妈的打击是致命的,“知青一代”的晚年,如她般只是麻木地、自闭式地活着——活着而已。
我激赏影片的后半部,而对前半部的不知所云深表遗憾。
期待再有反映姨妈、姨夫们的电影出现;期待“第五代”们好好观照自己,守住用青春换来的财富,别让“资产阶级”分子在您的领地撒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