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实验电影短片展

2007-04-19 06:28:22   来自: elvita (北京)
  实验电影短片展
  探索电影语言的多样性,更自由的表达作者的理念和情感。
  主办单位:AYOU FINE ART 协办单位:北京拓天世纪影视制作中心
  策划单位:启玄电影工作室
  展映单元:(每天10:00---17:00)
  《迷岸》(节选)20min 1994 导演 于晓洋(特邀)
  《高音LA》13min2006导演 师丹青
  《金鱼》14min 2006导演 郑重
  《抠拇指的人》20min 2006导演 白颖
  《自拍》7min 2006导演 翁羽
  《蝾螈》12min 2006导演 张懿
  《圈外人》22min 2006导演 华加伟(加拿大)
  《迷失》8min 2006导演 侯炜
  《牌市》20min2006导演 潘龙
  《天台月光》11min 2006导演 宋迪
  研讨单元: 4月29日 下午3:30——6:30
  展映地点: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大山子艺术区正东设计广场 AYOU画廊
  开幕酒会:2007年4月21日下午2:00
  展映时间:2007年4月21日——30日(展期全天滚动播放)
  联系人:白颖  联系方式(Tel): 13001087068
  电子信箱(Email):baiying19702000@yahoo.com.cn
  前言
  为了缺失的单元——实验电影短片展
  有学者认为:电影传入中国时,实验电影就是一个缺失的单元。
  今天,十个热情勇敢的实验人,他们用血液里流淌的千年东方文化根蕴,淬吸西方实验电影语言的精髓,倾力打造碎片的、梦境的、匪夷所思的影像表达,努力地试图搭建起步入人类潜意识的魔术桥梁、铺就通往现代人类社会思想的精神之路。或者潜藏在最深层意识里又时不时缠绕心头的莫名情绪的宣泄,对渗透人类行为和思想中无意识欲望和欲望的“本我”的宣泄……“表现人的深层次的精神空间”;“带着敢于失败的心态”; “实验不一定迷或失的,可以是有清晰的世界观的”……这是他们对实验电影本身的种种诠释。
  电影是被“发明”的,结合了技术的产物,电影早期是不断的技术实验,同期欧洲艺术家启动了电影自身语言的实验,这也就是“实验电影”一词最早的源头了。
  从1915电影之父格里菲思开始,不守常规的影像的表达一直进行、发展着,如:路易斯·布努埃尔、彼得·格林那威、罗曼·波兰斯基及大卫·林奇等一大批导演先后创作过实验电影。
  西方及日本、韩国等地日益蓬勃,每年都有特色各异的实验电影节,然而中国,直到近二十年,才陆续出现了一些实验电影的探索者,可实验电影一词仍不为众人所熟知,2000年后,在极少的独立影像年展中出现过实验电影短片的分项,但至今没有真正的纯粹的中国实验电影节。
  当我们已经习惯于观赏有剧情的叙事电影后,对于非叙事电影感到陌生、甚至不欢迎,这足以肃杀了实验者的热情。
  但今天这里,聚合了十位勇敢的实验人,展示着或许成熟或许幼稚的实验作品。
  他们中的一些实验导演对作品给出了注解,另一些则没有,“它不分析,也不解释。”如罗伯特。布烈松对电影的读解。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他们都勇敢、激情、真诚地敞开心灵,邀你相拥,
  一切为了缺失的单元
                     
  展映作品简介
  展映作品:《迷岸》(节选)20min 1994
  导演简历:于晓洋 1962年生
  1993年1月电影《悬念》任摄影师
  1994年导演了中国第一部实验电影《迷岸》
  1997年《迷岸》入围第46届德国曼海姆国际电影节竞赛单元
  1997年《迷岸》获匈牙利梅地亚维夫电影节优秀奖
  2006年导演了电影《为幸福歌唱》
  影片概述:《迷岸》力图去表现现代人精神世界的恍惚,迷惑,精神的彼岸,生命颤抖的倒影,灵魂中那如梦如诗的呓语,这也是实验电影诗化的一种诠释。
  展映作品:《金鱼》14min 2006
  导演简历:郑重1970年生 编剧、导演
  主要编剧作品有话剧《面对面》,电视剧《大明宫词》《桔子红了》,
  电影《宝贝儿》歌剧《武则天》
  影片概述:《金鱼》很简单,在一个平常的家庭聚会上,父亲、母亲、儿子、儿媳都在场,幸福之家,属于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席间,这是一系列的隐喻,一次象征主义的叙事实践,旨在探明我们——中国人生活的本质,在这个充满了好消息的时代,这个于父辈们计划当中的,消费主义的好年景…….
  展映作品:《抠拇指的人》20min 2006
  导演简历:白颖 1970年生
  2000年独立制片、导演了纪录片《都市中的古村落》
  2003年DV纪录片作品 《黑人》、《黑业》、《黑昼》
  2007年导演了电影短片《抠拇指的人》
  影片概述:人们在执着追求那个虚无缥缈东西的同时,失去了最为宝贵的东西,那就是灵魂与情感,人与人之间本来友善的关系变的冷漠无情,科技的发展又将人们原本真诚的相互沟通变的虚幻与丑陋。
  展映作品:《圈外人》22min 2006
  导演简历:华加伟 1974年生(加拿大籍) 毕业于著名的加拿大电影中心
  纪录片“完美的离婚”在加拿大全国放映。
  影片概述:《圈外人》对于一个站在中国土地上的加拿大青年摄影师来说,一张返程日期不定的机票传达着这样的一个选择“我是应该留下,还是应该离开?”思乡和孤独感,再加上事业上的停滞使他对未来充满着迷惑,但他最终还是以一个女孩的形式在中国找到了另一个家、一个心灵的归宿。
  展映作品:《天台月光》11min 2006
  导演简历:宋迪1977年出生
  2005年9月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攻读硕士学位
  影片概述:一个空旷的天台上,一位忧郁的老头,他把天台看作高台,把城市想做巨大的游泳池,正当他要纵身跳下的时候,一位青春女孩出现了,女孩子在天台上叠飞机,随着一只只飞翔的飞机,老头似乎变得不那么忧郁了,两个人也有了交流。可是天空中飞翔着那象征希望的飞机的时候,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展映作品:《自拍》7min 2006
  导演简历:翁羽 1981年生 北京电影学院新媒体系研究生,
  2006年作品《二元对立》《咬》重突物语—2006横滨新媒体艺术大奖影像节获优秀实验电影奖,
  2006年作品《自拍》 暖痕--中日影像艺术互动展
  影片概述:《自拍》通过一种具像的方式进行自我的观看,在主客体的观看行为中,我们看的同时也在被看,这个过程就像是人在照镜子,自己看到镜子中的自己,镜子中的自己同时也在看自己,只是镜中的“我”是一个虚像的“我”并非真实存在的“我”。这时我们就会用一种极端的方式砸碎镜子来保证我们自己对观看的主导权的唯一性。
  展映作品:《迷失》8min 2006
  导演简历:侯炜 1982年生 2006年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进修
  影片概述:生活在现代都市的年龄人总在逃避着某些东西,我们生存在城市的钢锭夹缝中间,努力的想涌上天空,呼吸新鲜的空气。一个小的木头玩偶自己也会做起了广播体操,他来到城市中,马路上,和大家一起做起了体操。
  展映作品:《蝾螈》12min 2006
  导演简历:张懿1983年生 2004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新媒体专业
  2005年影像作品《开门》获cool8网络电影节入围奖
  2006年影像作品《蝾螈》获首都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三等奖
  影片概述:《蝾螈》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生长在家乡小镇的女孩,当她迁到一个繁华的城市。独自一人泊在这个陌生且不相融的都市,夹在家乡的依恋与都市的孤独中,就像鱼类在远古迁入陆地,由鳃到肺的进化一般,她的生活也发生着种种变化。镜子上勾画的表情,一个人的棋局,构成了都市边缘者的生活。
  展映作品:《高音LA》13min2006
  导演简历:师丹青 1983年生
  2006 毕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影视与数码媒体专业
  短片《高音la》获得中央美术学院2006毕业创作展一等奖
  影片概述:这部短片实际上是有两条线索贯穿的,线索一:一个抽象并充满象征的故事情节,与故事情节同时展开的是一系列的视觉联想和空间颠覆,这个构成了影片的第二条线索。
  展映作品:《牌市》20min2006
  导演简历:潘龙1984年生 2003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进修摄影
  现在在天津电视台担任编导工作
  影片概述:《牌市》采用纪实的手法,真实纪录了牌市里面的人们。反映出社会底层人物的精神生活状态和他们未来的迷茫与空虚。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