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原创]《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或许这是寓言?

2007-03-25 15:15:10   来自: 春萧
  [watermark]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的字面意思略嫌模糊,“后现代主义”当然不能简单以“对于既定事实进行怀疑与否定,并认为事物的真理无法予以准确评判”此类观点诠释,但本片毕竟在表面上与“后现代主义”稍稍贴近,将生活的不确定性拆解为多重选择并行发展,是许鞍华结构上的一点良苦用心:即便你用一生积累量变,淡然的生活也难说因选择“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的变换而就此发生质变。无论姨妈选择物质的一面或者回归本真的一面,生活的真面目并不因此而有所改变。但是生活仍在继续,快乐而无痛地活着也许更接近于机器或植物人而非血肉丰满的人类。当然你看到周润发风神犹存的坏笑再联系一下许鞍华的人生履历,“意淫”这个如今已遭篡改得面目全非的“后现代”话语似乎早已如“闺阁少女之隐秘”一般深深埋藏于许小姐的内心。
   从《胡越的故事》开始到《英雄本色》封帝,俊伟如周润发一般的奇男子那句:“鞍华,I LOVE YOU!”对于一个看似宝相庄严的大龄文青冲击力肯定不小,当然在那个唯一的年代,周润发如同我们的共有的宝藏,成为那一段岁月最强有力的证据之一。不知我们可不可以如此理解,斯琴高娃的姨妈与其说是许鞍华的又一次严谨发挥,更多的是带有自身投射的班驳点滴。这肯定不是自传,但却未必不是她心曲的悄然流泄。
   电影的叙事手法看似简单,实则稍有技巧蕴涵其中,三段故事,看似松散,实则联系紧密,少年的出场不仅从侧面总领“姨妈”的整体性格,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生活见证者并提示着生活本身。当然,上海与鞍山无疑是两种生活的重要标志,也可能是因经受各种打击而终于从物欲中挣脱出来的老龄妇女的一点返璞归真。——因以上的误读观点,很容易造成表面看待此片的狭隘心态。但许鞍华在情节处理上的幽默感弥补了这一切,剧情本身的戏剧性看得出导演在为平衡各个层次的观众所做出的努力,虽然这种努力在越来越浮躁的中国影视圈却成了画蛇添足,对于年轻人为主的大众而言,本片几乎没有商业卖点可言;而在影评人看来,《姨妈》更象一位为给只有小学文化的大学生答疑而不免重复罗嗦的蹩脚老师,虽然答案正确,但部分庸俗的桥段仍让高才生们觉得过分低幼。但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毕竟一般人在学会走路以前都不懂小跑。
   就其所表现的手法来看,与其说故事本身着力于描述“姨妈”从第二春的幻灭到回归最初选择,实际更应看作是许鞍华在剖析与透视着生活的本质,因为导演淡然的叙事,她所要传达的并不在“选择”所带来的优劣,一如“后现代”这一语汇本身解释一般,一种不确定的转变带来的只有不确定的结果,而对于这种结果,导演并不想发表任何主观看法。因为选择并没有唯一的正确性,也不存在所谓精神境界的终极升华,更不具有普遍适用的规律,然而这也正是后现代主义所要强调的一点,也是导演所要最终传达的真正旨意。表现形式并不如何高明,但对于国内很多好高骛远的年轻导演来说,却是身边最值得借鉴的佳例,与其说去模仿台湾的侯孝贤和杨德昌,香港的许鞍华或者台湾的李安能够做到深入浅出,岂不是另一种难能可贵的功力?!
   但我仍然认为“后现代生活”这题目起的实在不好,我更愿意理解为这是一种对于过去生活的反思,电影“前现代”的笔墨显然描绘更重,片中一直灰暗的基调似乎都在不经意之间追忆和妄图重塑着生活的过去,老旧残破的感觉即使在上海这般高度物化的城市也未见得有何光鲜之处,挥之不去的生活枷锁使上海和鞍山的距离等同于零,差别仅在于一种获得了虚无的刺激,一种则被称为简单的真实。承载了太多过去的影子使《姨妈》具备了多种质地,这已不仅仅可简单归纳为“黄昏恋”,而是在试图将各个年龄阶段的生活压缩后真实简洁地展示出来,老妇如何?少女复如何?表现手法精练到人生似乎尚未开始便已结束。当然,如果电影能够再悉心打磨一下,对于主题的把控再清晰一些,或许会令看起来有些松散的结构更加紧凑严密。
   听说本片在杭州首映不到三天便被迫下线,意料之中却搀杂着些许无奈,毕竟斯琴高娃卖相不佳,指望她以脸换钱或许仅仅是一种虚妄的奢求。周润发和赵薇并没有能够对本片的商业价值起到任何推波助澜的作用,究其根由,仍在于其清淡的表现形式相比当今花样叠出的商业大片显得过于陈旧和不合适宜,周润发说他在本片的表演比《黄金甲》更值得期待,但看罢后我持有相反结论,虽然已看出他明显在收,但《八星报喜》中那种恶搞的调调不时浮现,显得这个纨绔老生无法融入整部电影的氛围中。赵薇因戏份过少,规矩之外令人印象不咸不淡,几可忽略。倒是斯琴高娃的功力依旧,大陆中坚演员扎实的表演功底再度在其身上获得体现,但不知大陆影视界还打算指望这一批年过百半的老家伙们蹦哒几年……
   在片子的结尾,周润发虽然并没有归来(因公事而没有去拍最后那一段戏),电影的调性也由“昭示人性本真以及对于姨妈本身的肯定”改为“真实生活的回归”,虽然结尾的生活因为事出被迫而显出些许苍凉和无奈,却并不妨碍主题的升华,一段呼应首尾的程派《锁麟囊》起到画龙点睛之笔。——毕竟,人只要不死,仍可以期待一切![/watermark]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wdURxKlX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