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写了一个影评,请大家给点意见,在此不胜感激
2007-01-11 17:12:19 来自:
第五代
《我们俩》
本片主要讲了两个人,即房东老太和租住在此的女学生小马。情节就围绕两人展开从一开始的争吵,融合到最后的不依不舍。故事很简单,场景基本上在这个封闭的小院发生,可为什么随着影片的结束,我的内心有不大不小的情感起伏?
本片的情感能引起共鸣,是怎么引起的呢?是依我看本片中两人情感转变主要在两个地方。一:当小马交电话费时发现多出三百多元钱的长途话费时与老太争执,结果一气之下老太把小马为春节到来在,而在院内挂起的灯笼全部扯掉,事后当得知是孙子所为时老太又主动挂好灯笼,并在除夕夜等小马与之共吃团圆饭,这里是两人情节转变的第一步。二:当小马要完成录像作业,把老太当临时演员记录时从张大妈口中得知老太之前的经历时内心不由一震。小马情感更靠近了老太并理解了她。至些两人如同一家人,之后整个片子的基调欢快多了。
影片不是靠一个主要的冲突来要结构影片的,编导把本片置在四个季节展开按冬春夏秋的时间顺序讲述。这样按排的好处是:使剧作结构不显得那么散乱有条理性,层次感。
本片主要塑造两个主要角色即老太跟小马,老太已至暮年,行动迟缓。给人静的感觉。小马年轻活泼,全片给人的感觉就是行动风风火火的,不停的在动。年轻人的朝气跃然在眼前。因为年龄差异性,有些冲突自然的在本片中展开。老太,小马的性格塑造通过一个个生动细节及语言揭示外,环境在此也充当了一个重要的作用。导演没用说教,通过镜头的自然展示,通过对比让我们自己体会。只见老太的屋子空空荡荡的,很尘旧,黑暗给人以压抑感而小马呢,屋子虽小可被她自个布置的很温暖,墙上是卡通画,地上铺上了红色的毯子,尤其是大门上帖上了一个醒目的一张画,画上是一个大大篮球。
片中还有三个次要的人物起到了一定的剧作功用。即孙子,男友及邻居张老太。孙子与男友实际充当了情节的助力器。如果没有孙子打贵州长途电话哪有两主角之间的误会和争吵,哪有两人情感的转变。没有孙子这个人物,小马早就搬离了这个院子。男友的作用主要体现他与小马闹矛盾,小马突然在小院消失这个情节。至于张老太主要充当了解释说明的作用。老太的前史就是由她口中得知的。
至于老太的女儿,女婿基本上在影片中没起到什么作用。因为不是自己亲生的,而且女儿买回来老太爱吃的鱼准备帮她煮时因为工作上的事而临时离开的交待。为老太的孤独的老年生活有了一个理所当然的解释。我觉得这是导演避免引起我们产生的其他联想,比如现如今老年人孤独无助,子女赡养老人的社会问题上。一方面可以解释为导演只是想为我们讲述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故事。另一方面我觉得导演在有意避免揭示现如今现实中一些社会不好现象。
本片情节的第二个转折点是得了病的老太被接离自己居住几十年的老房子时,小马和张老太依依惜别的那场戏。望着远去的老人,张老太说出了个中原因。孙子就要结婚了,老太说过了,孙子只要结婚,房子就让出来给孙子。此话一出之前小马搬离小院,张老太搬离小院的疑团终于真相大白了。可导演为什么到最后才通张老太之口说出呢。我觉得这个地方剧作上设计的不好。其实在此之前导演已经暗示了。即老太在年历中找不到一个日期,还特地让小马自制了一张贴上去,这个日期即是孙子结婚的日子,即老太在此之前要搬离小院。既然已经打下了伏笔,在小马搬离的时候应该再交待一下,这便于我们知道小马搬离的正直原因,而不是让我在看到小马搬离时心中在猜想可能房子到期了吧或者她跟男友感情稳定了准备住在一起了的种种猜想。
本片的结尾有些伤感。小马走在天桥上接通了手机,此时画面慢了下来。这时我们知道老太已经不在人世。因为这个伤感的结尾我觉得此片的主题得到了更加丰富的升华。本来讲情感交流事,此时多了一些思考:我们如何面对老年人老来无所依,老来孤独的普遍的社会问题。老太最后因为思念小马得了中风不能说话直至卧床不起难道不是因为情感缺乏造成的。如果两人仍住在一起,我相信老太还能活的更久,活得更加快乐。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2007-01-13 10:55:59
老猪
(暫住中國)
有点像写故事大纲似的。
真诚就好。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ZokllxCGMG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
本片主要讲了两个人,即房东老太和租住在此的女学生小马。情节就围绕两人展开从一开始的争吵,融合到最后的不依不舍。故事很简单,场景基本上在这个封闭的小院发生,可为什么随着影片的结束,我的内心有不大不小的情感起伏?
本片的情感能引起共鸣,是怎么引起的呢?是依我看本片中两人情感转变主要在两个地方。一:当小马交电话费时发现多出三百多元钱的长途话费时与老太争执,结果一气之下老太把小马为春节到来在,而在院内挂起的灯笼全部扯掉,事后当得知是孙子所为时老太又主动挂好灯笼,并在除夕夜等小马与之共吃团圆饭,这里是两人情节转变的第一步。二:当小马要完成录像作业,把老太当临时演员记录时从张大妈口中得知老太之前的经历时内心不由一震。小马情感更靠近了老太并理解了她。至些两人如同一家人,之后整个片子的基调欢快多了。
影片不是靠一个主要的冲突来要结构影片的,编导把本片置在四个季节展开按冬春夏秋的时间顺序讲述。这样按排的好处是:使剧作结构不显得那么散乱有条理性,层次感。
本片主要塑造两个主要角色即老太跟小马,老太已至暮年,行动迟缓。给人静的感觉。小马年轻活泼,全片给人的感觉就是行动风风火火的,不停的在动。年轻人的朝气跃然在眼前。因为年龄差异性,有些冲突自然的在本片中展开。老太,小马的性格塑造通过一个个生动细节及语言揭示外,环境在此也充当了一个重要的作用。导演没用说教,通过镜头的自然展示,通过对比让我们自己体会。只见老太的屋子空空荡荡的,很尘旧,黑暗给人以压抑感而小马呢,屋子虽小可被她自个布置的很温暖,墙上是卡通画,地上铺上了红色的毯子,尤其是大门上帖上了一个醒目的一张画,画上是一个大大篮球。
片中还有三个次要的人物起到了一定的剧作功用。即孙子,男友及邻居张老太。孙子与男友实际充当了情节的助力器。如果没有孙子打贵州长途电话哪有两主角之间的误会和争吵,哪有两人情感的转变。没有孙子这个人物,小马早就搬离了这个院子。男友的作用主要体现他与小马闹矛盾,小马突然在小院消失这个情节。至于张老太主要充当了解释说明的作用。老太的前史就是由她口中得知的。
至于老太的女儿,女婿基本上在影片中没起到什么作用。因为不是自己亲生的,而且女儿买回来老太爱吃的鱼准备帮她煮时因为工作上的事而临时离开的交待。为老太的孤独的老年生活有了一个理所当然的解释。我觉得这是导演避免引起我们产生的其他联想,比如现如今老年人孤独无助,子女赡养老人的社会问题上。一方面可以解释为导演只是想为我们讲述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故事。另一方面我觉得导演在有意避免揭示现如今现实中一些社会不好现象。
本片情节的第二个转折点是得了病的老太被接离自己居住几十年的老房子时,小马和张老太依依惜别的那场戏。望着远去的老人,张老太说出了个中原因。孙子就要结婚了,老太说过了,孙子只要结婚,房子就让出来给孙子。此话一出之前小马搬离小院,张老太搬离小院的疑团终于真相大白了。可导演为什么到最后才通张老太之口说出呢。我觉得这个地方剧作上设计的不好。其实在此之前导演已经暗示了。即老太在年历中找不到一个日期,还特地让小马自制了一张贴上去,这个日期即是孙子结婚的日子,即老太在此之前要搬离小院。既然已经打下了伏笔,在小马搬离的时候应该再交待一下,这便于我们知道小马搬离的正直原因,而不是让我在看到小马搬离时心中在猜想可能房子到期了吧或者她跟男友感情稳定了准备住在一起了的种种猜想。
本片的结尾有些伤感。小马走在天桥上接通了手机,此时画面慢了下来。这时我们知道老太已经不在人世。因为这个伤感的结尾我觉得此片的主题得到了更加丰富的升华。本来讲情感交流事,此时多了一些思考:我们如何面对老年人老来无所依,老来孤独的普遍的社会问题。老太最后因为思念小马得了中风不能说话直至卧床不起难道不是因为情感缺乏造成的。如果两人仍住在一起,我相信老太还能活的更久,活得更加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