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关于《三峡好人》

2007-01-05 16:22:30   来自: 苏七七 (北京海淀)
  关于《三峡好人》
  
  我买了一个《三峡好人》和《东》两张碟放在一起的收藏版套装。是在家门口的正版音像店买的,30块钱。中午买的,下午就带到班上去给学生看,我坐在后排,看到那个建筑物象火箭一样腾空而起的镜头时,学生回头震惊地跟我说:“老师,科幻片啊?!”:)
  这个片子让我想起余华的《兄弟》,在《兄弟》下部出版之后,余华在各个杂志上有无数访谈,但有一个观点是核心的——“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现实是超现实”。《三峡好人》与《兄弟》都是直接描述当代现实的作品,在一点上,倒是殊途同归。超现实主义中时空的错乱与并置,现实与梦境的交融,对于一个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状况并存的中国当下,的确不是一种“手法”,而是一种“状态”。贾樟柯感受到这种状态,《世界》是一种空间状态的读解,而《三峡好人》更是一种时间状态的描述。
  在三峡,有拆迁中发掘出来的考古文物,也有横跨双峰的大桥,“淹没”与“搬迁”成为鲜明的隐喻。——如果说有一种表象能够直接地就是本质,并且同时具有丰富与集中的文本风格,那是三峡就是。这也是刘晓东与贾樟柯为什么从艺术的角度,同时被这个场景吸引并引发出描绘或书写的热情吧。
  从一个文本的角度看,《三峡好人》有许多可以“分析”之处。比如三明与赵涛的外来者的视点,事实上是一种贾樟柯的视点代入——这两个视点,是底层的、普通人的。场景受制于二者的主观视角,但同时也是一种立场与态度。贾樟柯的电影,是“累加”式的,他明白他自己好的地方,并且不停地复沓出现。电影开始的一个镜头,是一个庄重的平移长镜头:船上的一个个普通人,他给了他们一个个特写。这个镜头让人联想到他的一个纪录片《公共场所》,那个短片的最后一个镜头也很长,是固定的,拍从门帘下走出来的一个一个普通人。在一切“超现实”中,力量的源泉在哪里,贾樟柯很明白——问题的根本在于底层。这是绝望之所在,也是希望之所在。
  因此影片中还是有一些打动人心的地方。一群在拆迁中每天赚五六十的民工,打算这个活干完后跟三明到小煤矿去,三明说要想好,他们有一个不说话的片刻。——几乎让人一下子想到《站台》中的三明,签署的那张《生死合同》。这些流着汗的身体,他们只能这样被现实与历史的洪流卷走。刘晓东的画、贾樟柯的电影留下他们了吗?没有。而赵涛在这个电影里还是显示了她美好的地方。她不是一个漂亮的女演员,但她有一种在最普通的地方,见出自然与柔韧,倒水,吹风扇,她有一种面对命运的沉着——这种沉着不是因为对于命运的自觉,而是因为有一种生活的朴素态度。
  从电影语言的角度上说,贾樟柯还是非常一贯的长镜头与纪实美学。比起《故乡三部曲》,画面要明亮一些,这是南方,虽然在毁弃之中,还有种种机会与可能。人心不是全然的下沉,倒又能在一片瓦砾之中有着一种无所指归的热潮。而流行音乐依然是贾樟柯的保留项目,但在新时代里,流行曲的文化地位已经远不及八九十年代了——以一种直白的方式来强调,就显得形式大过内容。
  是的。不管这个电影如何地象一条“现实的渐进线”,它依然有一些形式大过内容的地方。场景之上,有着太清晰的思考,太明显的象征,创作者的过分“自觉”损害了作品的丰富性。——比如最后一个走钢丝的镜头:电影如果能给人这样的体会,不见得需要这个镜头;如果不能给人这个体会,这个镜头是过分生硬的解释。
  这是贾樟柯的问题。在《小武》的时代,他是一个文艺青年,是把自己的感情全放在电影里了,但《故乡三部曲》的确用掉了一个艺术家的经历与感情中最切肤的部分。他变得越来越象一个“知识分子”,而不是一个“艺术家”,他用他的电影面对与思考中国当代问题,理路与表达都很清晰,但那种最直接的冲动与被压抑的热情却变得稀少。把《三峡好人》放在中国电影的版图中来看,它还是一个重要作品,但题材本身最重要的混杂性却与电影形式的工整郑重,形成了一个新矛盾。
  

2007-01-06 11:59:25  雨不亭 (北京海淀)

  哇,热烈欢迎七七重出江湖,祝福新年快乐!
  我看完<三峡好人>最先想到的就是<兄弟>:)
  http://bbs.fanhall.com/cgi-bin/lb/cgi-bin/topic.cgi?forum=1&topic=5787&show=0
  

2007-01-06 12:43:52  阿德的故事 (北京海淀)

  有些地方确实刻意了
  

2007-01-06 12:57:07  苏七七 (北京海淀)

  雨不停:看到你还在现象,觉得非常亲切,真是开心:),为共同想到<兄弟>握手.
  阿德:恩.所以反倒"隔"了.
  

2007-01-07 01:52:38  老猪 (暫住中國)

  我认为"知识分子"和"文艺青年"的称呼对于贾都是不妥当的。
  

2007-01-07 19:59:11  沙丁鱼2

  天哪余华那本《兄弟》书还能算是文学吗,我简直不愿相信和《在细雨中呐喊》是同一作者。
  

2007-01-07 22:18:34  帮主

  啊!啊!呜!呜……………………………………………………………………………………………………………………………………………………………………………………………………………………………………………………………………………………………………………………………………………………………………………………………………………………………………………………………………………………………………………………………………………………………………………………………………………………………………………………………………………………………………………………………………………………………………………………………………………………………………………………………………………………………………………………………………………………………………………………………………………………………………………………………………………………………………………………………………………………………………………………………………………………………………………………………………………………………………………………………………………………………………………………………………………………………………………………………………………………………………………………………………………………………………………………………………………………………………………………………………………………………………………………………………………………………………………………………………………………………………………………………………………………………………………………………………………………………………………………………………………………………………………………………………………………………………………………………………………………………………………………………………………………………………………………………………………………………………………………………………………………………………………………………………………………………………………………………………………………………………………………………………………………………………………………………………………………………………………………………………………………………………………………………………………………
  

2007-01-07 23:04:33  野猪林 (上海)

  刻意还是不刻意?这只能代表作为七七一个观众的感受,至于作者怎么看,这将会是一个过去式的迷.
  

2007-01-07 23:13:44  雨不亭 (北京海淀)

  看不上<三峡好人>的人和看不上<兄弟>的人犯同一个错误!
  其实也不能说是错误,只能说眼光狭隘,理解能力较弱,基本上是没有创造力的人!
  

2007-01-08 12:53:00  ly884

  以是否能理解《三峡好人》的好处来衡量是否有创造力,,是恐怖的。
  

2007-01-09 02:10:09  范坡坡 (北京东城)

  “文艺青年”和“投机分子”,这两个词语根本没有隔阂。有时候,很多人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究竟是什么方面的目的比较多一些。但是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挺好的。只能说贾现在挺好的。
  

2007-01-09 02:10:41  范坡坡 (北京东城)

  PS 七七重现江湖!赞叹!
  

2007-01-14 15:15:34  suzie

  我去紫光影城看了《三峡好人》非常好 而且也非常好看 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非得把钱扔给张艺谋 让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占领我们的头脑 不过果然是导演说的垃圾时段 12:30 但是很舒服 整个放映厅只有我和朋友2个人 包场效果阿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