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原创]《好奇害死猫》——让恶俗来的更猛烈些吧!
2006-10-22 02:29:24 来自:
春萧
[watermark]
据说本片的尺度曾因过于激情而遭遇搁浅,看完电影,意料之中感慨所谓现代精英们不仅越发喜好侮辱大家智商,还在暗中为我这类下流观众诠释“火急先须卸火珠”的真意。自以为深刻的剧情加上剪成快镜头似的性爱,让本就缺少耐性的我一时间如临窗泼酒,再吐之后快。不得不感慨胡军在外形上的“万金油”,小至幼齿青少女,大到中老年妇女,均可与之从容配戏而不显得唐突佳人。刘嘉玲头些年一直将张曼玉视若头号劲敌,可叹后者先夺金熊,再取棕榈,早已飘然而去,不与群芳同列,五座金像一方面令人感叹香港真正的演员过少,同时也在明示人贵自知。由大陆到香港再回大陆是不是有点像佛道所谓先入世,再出世?当然最近几年从赚钱又赚吆喝的角度出发,香港演员的集体归附是市场经济的需求使然,说白了谁都知道骗大陆投资商的钱最是轻松愉快。
《罗生门》可能是化整为零最终融会贯通的上佳例子,《好奇害死猫》自然无法向大师套构,其主题思想十分简单,所有人都因“欲望”而奔忙不止乃至疯狂,这里尤以情欲和贪欲为主,名利与情爱成了片中所有人生的两难抉择,胡军被导演强行按在选择的十字路口当然这个选择一看就是强扭之瓜,而最终因心魔导致的残杀更让人倍感突兀,人心当然可以说在崩溃一刻变得面目全非,但仅因囫囵吞枣的触媒便导致一个职业白领改作职业杀手,那等若你给猪套身西服再屠宰,猪肉照吃,倒是脏了那一身好行头。当然其他人的行为并未比他正常多少,保安与刘嘉铃的交易弱智地不断从金钱与情欲间蹿来蹦去,最终象征人性光明的主旋律结局抖出本片最大的败笔,保安为了爱情甘愿牺牲自己,但他的牺牲只不过误入一场近乎无聊的争夺游戏中。
虽然出于导演能力问题,其表达前后存在明显矛盾,少女纯属多余的好奇心转了一圈最终业报到自己头上,除了印证电影标题之外,似乎在揭示管好你自己就得?但是仔细看,人心的疏离与隔阂却是隐含于电影的真正命题,因此才造成了种种意外和全无必要的伤害,当然主要是我在刻意配合他为电影加点“深度”。而电影所谓悬疑,惊悚,情欲集合倒是全都蜻蜓点水地见到了很多经典电影的碎片,最难能可贵的是如此之多的汲取反映在本片居然只提炼出了渣滓,我不知道是否所有导演都喜好考验观众的阅片量,但据我真诚推敲,导演拍摄《好奇害死猫》或许并不在惊动泉下有知的大师们,没准是特意为给早已中风二十余年的安东尼奥尼做刺激疗法,《放大》这类第三方视点观察体现在这位小女孩身上,无奈只有道具似的面目模糊。而放眼本片主要角色,除了为做戏而做戏的强行突兀之外,都缺少属于人物本身的性格特征。
绑架、杀人之类匪夷的故事莫说基本属于胡说八道,说得如此煞有介事则更是希望误导观众,最看扁观众的导演通常会以把发生事件说得外嫩里焦,表面看确实通俗易懂,顺应民意,可惜我们不傻,都有思考能力,意会之处本就是仁者见仁,醒世恒言说多了尚且让人觉得开始肉麻,何况是用来抻长剧情的废话。本片看似巧妙学习《罗生门》的套层叙述模式,套来套去只感觉是因为这电影本身没什么东西,像个刻意扮成饱学的纨绔子弟,就为充点门面能更好招风引蝶。当然,本片比集中恶俗的《第601个电话》却是云泥之别,《好奇害死猫》强在它并非俗的一气呵成,而是拆开成点,分而治之,所谓俗而畏俗,实在这婊子当得劳心劳力,也算是难能可贵。
《好奇害死猫》曾和《黄金甲》,《夜宴》一道作为申奥候选,猛然惊觉在《霸王别姬》终结第五带反思改走半商业文艺片和大片之路后,中国电影风格已由欧洲的效颦者之间转为美国的眼儿媚。“第六代”在初期或许颇有些破旧创新之举,其中贾璋柯的《小武》、《站台》即便面对巅峰时期的前辈亦不失颜色,但是当时第六代之所以拍得出好电影,源于他们的电影明显更倾向于个人的思想表达,也有对盘踞在中央的第五代影人潜意识的超越心理,有这一想法支撑,在初期创作中所产生的多属精品(经典实例:法国的戈达尔和特吕弗最好的几部长作品都要从头来看)。不要说贾璋柯,王小帅、张元、娄烨等也是各有想法,因此造成了中国电影尴尬的文化现象,相对高端的电影无人问津,而大众电影则臭不可闻。冯小刚从夹缝中摸索出一条新路,虽然他并没能开创属于自己的电影美学,但是杂糅出一盘五彩拉皮却是格外爽口,写到此不得不痛心于《夜宴》的残次,这已经不是那个嬉笑怒骂的北京土著了,他和拍《无极》时的陈凯歌一样,已将枪口对准中国第一导演的宝座,虽然得在前头加上“御用”二字。
同样,当第六代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央之后,他们会和第五代一样,成为依附机构之下的传声工具,这时候,“真正的第六代”肯定将遭遇解体。我不知道在此情况下还有谁能咬牙坚持,而在这种坚持之下,所要面临的也许是长久甚至永远的孤独,田壮壮的《吴清源》在国内已陷入无人投资的窘迫,只好改在纽约首映,从这一点上说,实在比较庆幸侯孝贤和杨德昌得以长于台湾。真正的艺术想要在大陆的土壤里茁壮,委实任重道远!
所以目前我只能破罐破摔地鬼嚎:让恶俗来得更猛烈些吧!我的心脏有信心坚强跳动到中国电影真正腾飞之日,但却不是在现在,而在梦中。[/watermark]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2006-10-23 17:01:26
阿德的故事
(北京海淀)
我真怀疑你看片的心态
2006-11-21 13:49:01
漆月
(广东珠海)
基本同意。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wdURxKlX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
据说本片的尺度曾因过于激情而遭遇搁浅,看完电影,意料之中感慨所谓现代精英们不仅越发喜好侮辱大家智商,还在暗中为我这类下流观众诠释“火急先须卸火珠”的真意。自以为深刻的剧情加上剪成快镜头似的性爱,让本就缺少耐性的我一时间如临窗泼酒,再吐之后快。不得不感慨胡军在外形上的“万金油”,小至幼齿青少女,大到中老年妇女,均可与之从容配戏而不显得唐突佳人。刘嘉玲头些年一直将张曼玉视若头号劲敌,可叹后者先夺金熊,再取棕榈,早已飘然而去,不与群芳同列,五座金像一方面令人感叹香港真正的演员过少,同时也在明示人贵自知。由大陆到香港再回大陆是不是有点像佛道所谓先入世,再出世?当然最近几年从赚钱又赚吆喝的角度出发,香港演员的集体归附是市场经济的需求使然,说白了谁都知道骗大陆投资商的钱最是轻松愉快。
《罗生门》可能是化整为零最终融会贯通的上佳例子,《好奇害死猫》自然无法向大师套构,其主题思想十分简单,所有人都因“欲望”而奔忙不止乃至疯狂,这里尤以情欲和贪欲为主,名利与情爱成了片中所有人生的两难抉择,胡军被导演强行按在选择的十字路口当然这个选择一看就是强扭之瓜,而最终因心魔导致的残杀更让人倍感突兀,人心当然可以说在崩溃一刻变得面目全非,但仅因囫囵吞枣的触媒便导致一个职业白领改作职业杀手,那等若你给猪套身西服再屠宰,猪肉照吃,倒是脏了那一身好行头。当然其他人的行为并未比他正常多少,保安与刘嘉铃的交易弱智地不断从金钱与情欲间蹿来蹦去,最终象征人性光明的主旋律结局抖出本片最大的败笔,保安为了爱情甘愿牺牲自己,但他的牺牲只不过误入一场近乎无聊的争夺游戏中。
虽然出于导演能力问题,其表达前后存在明显矛盾,少女纯属多余的好奇心转了一圈最终业报到自己头上,除了印证电影标题之外,似乎在揭示管好你自己就得?但是仔细看,人心的疏离与隔阂却是隐含于电影的真正命题,因此才造成了种种意外和全无必要的伤害,当然主要是我在刻意配合他为电影加点“深度”。而电影所谓悬疑,惊悚,情欲集合倒是全都蜻蜓点水地见到了很多经典电影的碎片,最难能可贵的是如此之多的汲取反映在本片居然只提炼出了渣滓,我不知道是否所有导演都喜好考验观众的阅片量,但据我真诚推敲,导演拍摄《好奇害死猫》或许并不在惊动泉下有知的大师们,没准是特意为给早已中风二十余年的安东尼奥尼做刺激疗法,《放大》这类第三方视点观察体现在这位小女孩身上,无奈只有道具似的面目模糊。而放眼本片主要角色,除了为做戏而做戏的强行突兀之外,都缺少属于人物本身的性格特征。
绑架、杀人之类匪夷的故事莫说基本属于胡说八道,说得如此煞有介事则更是希望误导观众,最看扁观众的导演通常会以把发生事件说得外嫩里焦,表面看确实通俗易懂,顺应民意,可惜我们不傻,都有思考能力,意会之处本就是仁者见仁,醒世恒言说多了尚且让人觉得开始肉麻,何况是用来抻长剧情的废话。本片看似巧妙学习《罗生门》的套层叙述模式,套来套去只感觉是因为这电影本身没什么东西,像个刻意扮成饱学的纨绔子弟,就为充点门面能更好招风引蝶。当然,本片比集中恶俗的《第601个电话》却是云泥之别,《好奇害死猫》强在它并非俗的一气呵成,而是拆开成点,分而治之,所谓俗而畏俗,实在这婊子当得劳心劳力,也算是难能可贵。
《好奇害死猫》曾和《黄金甲》,《夜宴》一道作为申奥候选,猛然惊觉在《霸王别姬》终结第五带反思改走半商业文艺片和大片之路后,中国电影风格已由欧洲的效颦者之间转为美国的眼儿媚。“第六代”在初期或许颇有些破旧创新之举,其中贾璋柯的《小武》、《站台》即便面对巅峰时期的前辈亦不失颜色,但是当时第六代之所以拍得出好电影,源于他们的电影明显更倾向于个人的思想表达,也有对盘踞在中央的第五代影人潜意识的超越心理,有这一想法支撑,在初期创作中所产生的多属精品(经典实例:法国的戈达尔和特吕弗最好的几部长作品都要从头来看)。不要说贾璋柯,王小帅、张元、娄烨等也是各有想法,因此造成了中国电影尴尬的文化现象,相对高端的电影无人问津,而大众电影则臭不可闻。冯小刚从夹缝中摸索出一条新路,虽然他并没能开创属于自己的电影美学,但是杂糅出一盘五彩拉皮却是格外爽口,写到此不得不痛心于《夜宴》的残次,这已经不是那个嬉笑怒骂的北京土著了,他和拍《无极》时的陈凯歌一样,已将枪口对准中国第一导演的宝座,虽然得在前头加上“御用”二字。
同样,当第六代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央之后,他们会和第五代一样,成为依附机构之下的传声工具,这时候,“真正的第六代”肯定将遭遇解体。我不知道在此情况下还有谁能咬牙坚持,而在这种坚持之下,所要面临的也许是长久甚至永远的孤独,田壮壮的《吴清源》在国内已陷入无人投资的窘迫,只好改在纽约首映,从这一点上说,实在比较庆幸侯孝贤和杨德昌得以长于台湾。真正的艺术想要在大陆的土壤里茁壮,委实任重道远!
所以目前我只能破罐破摔地鬼嚎:让恶俗来得更猛烈些吧!我的心脏有信心坚强跳动到中国电影真正腾飞之日,但却不是在现在,而在梦中。[/water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