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原创]疯狂的石头——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杜鹃
2006-08-29 03:14:24 来自:
春萧
[watermark]
如今华语娱乐圈是越发捉襟见肘,随便搞点拼盘便似乎“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起来。花儿抄袭事件方兴未艾,这边《疯狂的石头》又迫使不少相对资深的影迷眼前一亮,盖里奇或者在若干年轻人眼里不比昆丁塔伦蒂诺受落。说俗气一点讲后者就是一疯狂影迷扛起机器四处乞讨。未曾想前者也出了位拥趸,《两杆大烟枪》、《掠夺》说实话我并不喜欢。《左轮手枪》更在提醒这位桀骜的痞子导演另类始终尝鲜容易,后劲问题才是防止昙花的首当其冲,虽然当中不乏黑色元素将这个世界扭捏得尤其疯狂。宁浩其人在《疯狂的石头》之前我并无任何感性上的好恶,27岁的导演在当年第五代的大龄青年面前的确明码实标着时代的进步。所以张艺谋们借鉴的坐标从东半球逐渐转为西半球;而贾璋柯们以后的猛士便将大众的焦虑目标逐渐对准了自己,“好的艺术家抄袭,伟大的艺术家剽窃”在各行各业遍地开花。06年伊始,考据之风标榜着互联网为我国人民带来的除了快速便捷的信息,还有可供嚼之不尽的残羹冷炙。
电影头半个小时实在有点惨不忍睹,盖里奇若非与宁浩同学有过神交那就是宁浩赤裸裸的化为己用,美其名曰:犯罪片的情节应该说大多比较简单,希区柯克和法斯宾德关于罪犯的电影单就结构而言的确并不复杂。于是我不免和片中主人公包世宏一道多次入厕。耗时一百分钟的片子终究在意料之内的颠覆高潮中尘埃落定,我这边好歹也瞧出了一点门道。结构上的重叠(与盖里奇的几部)无须细表,一大好处是一罐可乐在瞬间硬将一堆本不相干的人勾到了一块,与主线盗宝共同构成主副双线。电影的内部细节处理的也算是跌宕起伏,导演疾风劲草般地瞬间串起了人物之间的各种关系。“普通人”是导演用来贴近生活的一点讨巧,只是这些普通人所遇之事虽然传奇,值得庆幸其表演大多时段还不算夸大到离谱,我曾听说一些导演讲戏,要演员再四投入其中,但是很容易被误解为用力~~用力~~再用力~~!
周星驰可以从卓别林那里看到关于他自己的影子;而王晶的胡来也总有几率会心一击,大众阶级那种特有的草根文化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宿。本片同样点出了一定的思考空间,医者不能医人,这暗示着生活本身的知易行难。从融入元素这一点来看,片子倒做得比较成功,拼凑之余仍有自己的观点,可惜过多的他山之石也因此覆盖了导演本身的一些想法;而之后不断闪烁着的一个破旧重庆的缩影则在消解片中肆意恶搞的部分(譬如模仿碟中谍),盗窃的本质说白了全因贫穷,本片一大致命缺陷是恶劣客观环境的描述完全为热闹的剧情服务,导演明显刻意安排的奇峰似在彰显自己的黑色幽默,不过人物思考和行动的过分穿凿还是使这种幽默感大打折扣,而黑色的部分又显得过于急就章。照比香港的《暗花》、《非常突然》之差距实在不可道里计。
电影的前半情节编织相对严谨,却也是借鉴颇多之处。而后面仿佛一下松劲,有种你刚趁夜摸到情人床头,正自精彩却倏然一泻千里的错失与无奈,大概也是导演功力不足导致有点虎头蛇尾。意料之中的结尾虽新奇度不高,不过却也在遵循着一个善有善报的结局,当一切回到原点,但是主人公的精神体验却也回复了开始,这也算是本片不装苦情阿信的一个可喜之处。流行词汇在如今过快的节奏之下大概又会成为很多新新人类交流的密码,“我顶你个肺”将会在《天下无贼》以后给快餐文化增添一笔新的无关痛痒。
宁浩看起来还年轻,在《疯狂的石头》,他完成了超出自己年龄水准的作品。当然,片中主人公过猛的情绪安排带得这个片子在某些段落仍显得过于歇斯底里,如果能潜下心来,节奏把握上放松一些,在接下去的岁月中或许会成为陆川一样的突起异军,当然更渴盼其真正静下心来沉积一些确实属于自己的东西。华语电影的未来之路并非优化重组,陈凯歌的所谓“大片之路”更是让他自己的路越走越死,号称要做“博大精深”,急功近利的大而无当以外,只剩一片同样喧嚣浮躁的声讨之声。
第五代的电影是越做越精了,不过是精致在了技术上,精致之余,越发看不出来他们是在描述中国。伯格曼曾在《蛇蛋》自我分析中说,他错误的创造了一个谁都认不出来的柏林。张艺谋制造了过剩的伪民俗,但是在三大电影节获奖品以后,却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中国电影精神的领路人。安东尼奥尼以一个老人的睿智洞悉世情。记录片《中国》虽然视角不失偏激,但却不失其真,所以一度国内高唱“气死安东尼奥尼”,并且禁其片至今。虽然我们仅仅看到了表面的重庆,当然对于一部喜剧,并没有加高门槛的必要,失去话语权的今天,我们首先应该思索的不是如何取悦别人,而是我们自己。从这一点出发,《疯狂的石头》做得不算出色,但也可以说是一个有利的开始。
纯粹的技术来看,第五代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炉火纯青的,更遑论第六代,当然,你言道“老子就图个满眼爽利”,这里又涉及到一个观影的动机问题。有些看完让人哗然一片,也有些让人噤声沉默,中国观众里有相当一部分颇为自虐,艰深晦涩的看不懂仍爱装大尾巴狼。我们有时候明明不喜欢骑驴,却很喜欢把自己当驴来骑。不过也不是谁都看不懂,把艺术视作苦行,好电影在每个人心中的标准鳞次栉比,但是真正深得你心的,也只能是那一种或几种而已!
[/watermark]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wdURxKlX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
如今华语娱乐圈是越发捉襟见肘,随便搞点拼盘便似乎“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起来。花儿抄袭事件方兴未艾,这边《疯狂的石头》又迫使不少相对资深的影迷眼前一亮,盖里奇或者在若干年轻人眼里不比昆丁塔伦蒂诺受落。说俗气一点讲后者就是一疯狂影迷扛起机器四处乞讨。未曾想前者也出了位拥趸,《两杆大烟枪》、《掠夺》说实话我并不喜欢。《左轮手枪》更在提醒这位桀骜的痞子导演另类始终尝鲜容易,后劲问题才是防止昙花的首当其冲,虽然当中不乏黑色元素将这个世界扭捏得尤其疯狂。宁浩其人在《疯狂的石头》之前我并无任何感性上的好恶,27岁的导演在当年第五代的大龄青年面前的确明码实标着时代的进步。所以张艺谋们借鉴的坐标从东半球逐渐转为西半球;而贾璋柯们以后的猛士便将大众的焦虑目标逐渐对准了自己,“好的艺术家抄袭,伟大的艺术家剽窃”在各行各业遍地开花。06年伊始,考据之风标榜着互联网为我国人民带来的除了快速便捷的信息,还有可供嚼之不尽的残羹冷炙。
电影头半个小时实在有点惨不忍睹,盖里奇若非与宁浩同学有过神交那就是宁浩赤裸裸的化为己用,美其名曰:犯罪片的情节应该说大多比较简单,希区柯克和法斯宾德关于罪犯的电影单就结构而言的确并不复杂。于是我不免和片中主人公包世宏一道多次入厕。耗时一百分钟的片子终究在意料之内的颠覆高潮中尘埃落定,我这边好歹也瞧出了一点门道。结构上的重叠(与盖里奇的几部)无须细表,一大好处是一罐可乐在瞬间硬将一堆本不相干的人勾到了一块,与主线盗宝共同构成主副双线。电影的内部细节处理的也算是跌宕起伏,导演疾风劲草般地瞬间串起了人物之间的各种关系。“普通人”是导演用来贴近生活的一点讨巧,只是这些普通人所遇之事虽然传奇,值得庆幸其表演大多时段还不算夸大到离谱,我曾听说一些导演讲戏,要演员再四投入其中,但是很容易被误解为用力~~用力~~再用力~~!
周星驰可以从卓别林那里看到关于他自己的影子;而王晶的胡来也总有几率会心一击,大众阶级那种特有的草根文化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宿。本片同样点出了一定的思考空间,医者不能医人,这暗示着生活本身的知易行难。从融入元素这一点来看,片子倒做得比较成功,拼凑之余仍有自己的观点,可惜过多的他山之石也因此覆盖了导演本身的一些想法;而之后不断闪烁着的一个破旧重庆的缩影则在消解片中肆意恶搞的部分(譬如模仿碟中谍),盗窃的本质说白了全因贫穷,本片一大致命缺陷是恶劣客观环境的描述完全为热闹的剧情服务,导演明显刻意安排的奇峰似在彰显自己的黑色幽默,不过人物思考和行动的过分穿凿还是使这种幽默感大打折扣,而黑色的部分又显得过于急就章。照比香港的《暗花》、《非常突然》之差距实在不可道里计。
电影的前半情节编织相对严谨,却也是借鉴颇多之处。而后面仿佛一下松劲,有种你刚趁夜摸到情人床头,正自精彩却倏然一泻千里的错失与无奈,大概也是导演功力不足导致有点虎头蛇尾。意料之中的结尾虽新奇度不高,不过却也在遵循着一个善有善报的结局,当一切回到原点,但是主人公的精神体验却也回复了开始,这也算是本片不装苦情阿信的一个可喜之处。流行词汇在如今过快的节奏之下大概又会成为很多新新人类交流的密码,“我顶你个肺”将会在《天下无贼》以后给快餐文化增添一笔新的无关痛痒。
宁浩看起来还年轻,在《疯狂的石头》,他完成了超出自己年龄水准的作品。当然,片中主人公过猛的情绪安排带得这个片子在某些段落仍显得过于歇斯底里,如果能潜下心来,节奏把握上放松一些,在接下去的岁月中或许会成为陆川一样的突起异军,当然更渴盼其真正静下心来沉积一些确实属于自己的东西。华语电影的未来之路并非优化重组,陈凯歌的所谓“大片之路”更是让他自己的路越走越死,号称要做“博大精深”,急功近利的大而无当以外,只剩一片同样喧嚣浮躁的声讨之声。
第五代的电影是越做越精了,不过是精致在了技术上,精致之余,越发看不出来他们是在描述中国。伯格曼曾在《蛇蛋》自我分析中说,他错误的创造了一个谁都认不出来的柏林。张艺谋制造了过剩的伪民俗,但是在三大电影节获奖品以后,却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中国电影精神的领路人。安东尼奥尼以一个老人的睿智洞悉世情。记录片《中国》虽然视角不失偏激,但却不失其真,所以一度国内高唱“气死安东尼奥尼”,并且禁其片至今。虽然我们仅仅看到了表面的重庆,当然对于一部喜剧,并没有加高门槛的必要,失去话语权的今天,我们首先应该思索的不是如何取悦别人,而是我们自己。从这一点出发,《疯狂的石头》做得不算出色,但也可以说是一个有利的开始。
纯粹的技术来看,第五代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炉火纯青的,更遑论第六代,当然,你言道“老子就图个满眼爽利”,这里又涉及到一个观影的动机问题。有些看完让人哗然一片,也有些让人噤声沉默,中国观众里有相当一部分颇为自虐,艰深晦涩的看不懂仍爱装大尾巴狼。我们有时候明明不喜欢骑驴,却很喜欢把自己当驴来骑。不过也不是谁都看不懂,把艺术视作苦行,好电影在每个人心中的标准鳞次栉比,但是真正深得你心的,也只能是那一种或几种而已!
[/water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