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原创]略谈《阿基拉》与《攻壳机动队》

2006-08-02 09:06:27   来自: 春萧
  [watermark]  

   数日前我明言《阿基拉》十分精深,立马有朋友拍案警告,你最好谈出深在何处!我想先扯句题外,日本单大友一人如此深爱爆破,透过疮痍的东京折射着出离的愤怒,后来渡边信一郎借《COWBOY》大小调侃了一把。那位颇爱炸楼的迪迪熊,不断叫嚣着无限开采对于资源的浪费,要把所有建筑物按个头悉数销毁,COWBOY的迪迪熊是一直渴望布道却因无人关注而愤怒,大友实际情况类似。问题是没人关注的前提,他究竟想要人们关注什么呢?大友将命题暗伏在故事里,所以渡边有恃无恐地此地无银,迪迪熊后来被捕获,然后那些警察问:你为什么如此喜欢爆破?他就说想恢复这个世界的本来面貌。之后安迪改头换面的出场了,把迪迪熊的世界观身体力行地摧毁。
   高楼大约象征“政权”,迪迪熊会这样以为,极力将这种边缘正统化,是对自由的一种极端的认识,只有把象征着政权的高楼破坏,才能将这种混沌的秩序给生成,只是迪迪熊还不够深刻,没能完成角色转化,属个体偏激行为,却无法将这种传达广泛及社会化。不过渡边仅是简单调侃,毕竟TV动画时间有限。所以最后就让安迪出来,说,“请叫我武藏”。那一丝略含自嘲的消极,使他还是在某种程度上倒向押井。大友虽将已是“崩坏的社会”还原给我们,不过结果和那个迪迪熊一样了,没什么人在乎。——从边缘到极权的转化,“无法得到关注”源于上层希望少数的意志能不受干扰。
   《阿基拉》弥散一股“反精英”的情绪,不是说主人公铁雄得到了超能力便化身为龙,便因其特殊性而改行做“极端精英”。其实大友所谓的“反精英”,是一种状态的结果,而不是铁雄其人。譬如他是大友的数字1,这个数字1的作用是“破坏社会现有的秩序”,现有的秩序是一种规范化的秩序。所以他会选择一个懵懂的小孩,他希望平民的声音不会被忽视,这个小孩只是触媒,只是工具,是他想要建立自己希望的自由社会的工具。它代表着底层的、符号化的群体对上层的反抗——不能说是反抗,该说是颠覆。
   大友意图重建秩序,却始终强调一种无政府的状态,我想他有这样认识是对的,他只是对目前的政府缺乏信心,确信人一旦得到权利,就会重复政府之前的集权,所以他希望混沌。因为他其实不希望精英掌握权利,他不希望那种精英来导致这世界在某种程度被操控,被玩弄。
   他很清楚,权利上层只要自己的声音而已,而人一旦到了那个高度(由边缘上升成中央极权),都会如此,都会象铁雄这样的孩子一样蒙蔽(铁雄得到力量以后,就把那些影响他的声音消除),不论何时何地,任何人都有可能这样。所以当那个孩子的初衷改变以后,个体的欲望凌驾于整个社会之上(超越政权之上的力量,大概是片中所谓的“神”),吞噬一切的种种象征开始爆发,总还有另一帮人,要将其从上层拉下来。总会如此循环,这样最后的毁灭才能够变成重生的开始,所以不是他想破坏,实际上他希望重生,这就与阿基拉(akira,有光、亮之意)的本意浑然接洽了。其实大友也许还希望社会能够更加美好。
   《阿基拉》是大友克洋近乎的呐喊。而《大炮之街》,我想他也许有些绝望,所以干脆制作了一个社会的缩微模型,颇有种全人类都被赤裸裸的放在显微镜下照的赤膊。此刻的大友对于社会更多的采取一种冷眼的态度,大概彻底失望之后,《蒸汽男孩》这类夺人眼球的商业作品倒有些“双剑欲别风凄然,雌沉水底雄上天”的况味了。
  《阿基拉》是大友最好的作品,和《攻壳》之于押井的定位类似。大友需要的方式是混沌之中的秩序,可惜这种秩序当然很难实现。押井的观点则是意识独立化,前者是整体对于欲望的具体投射,而后者则更注意社会性对于个体的种种影响。可以说从表达上来看,大友是外放而感性的,而押井则是内省的,更注重理性分析。比较起来,大友的其实更尖锐深刻,押井的则较为鲜明,更有预见性。其概念在未来或者可以成为现实,但是倘若未来一旦成为现实,那押井的作品某些部分便只有历史价值了。相比押井常规的预见性推论,大友的是一种极端化的理想状态,属于部分感性上的认知,以及人类无论何时都将面临的抉择,从思想性上来说更有挖掘潜力。
   押井对于精英主义的认识,大概仍然肯定其必要性,他还是希望有序的,所以其人物无一例外不是精英,并且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当然就押井的命题来看,其剧中人物排除精英也的确无法思考——不论后藤,草雉素子,或是伏一贵。不过也因此多少反映出押井的些许心态,他并不认为社会需要改变,因为只有少数人能意识到这个社会的不正常——押井认为已经足够了,这的确同他的电影受欢迎程度成正比。他完全没有提出如何改变大量的处于底层的人们生活的方法,只能算独善其身。没奈何,他自己曾说,“我的电影不是拍给所有人看的”,押井并不打算顾及所有人,因为他本身就是精英。
   大友所希望的社会与押井的更是截然不同。押井从不认为所有人都会发展成极普遍精英,但是大友则期望实现群体共同升华。也就是大多数人所希冀的自由,这种自由相对押井来说更底层,也更合理。大友认为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混沌中的秩序。而押井的方法显然不能解决群体问题,他的精英通常以依附现有的体系为前提,同这个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相一致,都是提出“从少数逐渐扩展成为全体”的个体本位观点:为探求这个不正常而逐渐意识到失去外在环境的“自我”,离开身体而独立存在的灵魂——他虽然在《攻壳》的结尾提出了整体升华的预言,但他并不认为可以实现,仍认为只有少数精英可以,而这种实现通常不是反政府的,而是在默认政府权利之下的简单抗争。
   押井的人物一是精英,二是这个精英无论有多少反叛的意识,通常情况下,最后还是要维持正统的中央权利。也即是说,押井还是希望有政府的状态下,或者说在少数精英的率领之下全人类逐步实现升华。从这点来说,押井可以说是过于理性和现实,也可以说是过于消极和麻木。
   如果说大友建立的思想体系已是十分完整,而《阿基拉》则是他思想体系的重中之重。就像《攻壳》是押井所有作品中最完整的,宫崎骏动画则首推《幽灵公主》。从三位大师的思考来看,宫崎骏的最浅显,但是宫崎骏的作品整体规格最高。顺三位给出的未来之路看去,宫崎亦是最为平和,大友则更靠近生命的本质,押井认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基本没路,所以维持现状。
   宫崎骏的未来是到时候再思考就可以,人类需要从现在做起;押井提出的构想也许是未来若干年后的发展方向;大友的思考是比较理想的,也最为艰难。
   就像阿席达加很显然是一个平衡点,而大友的铁雄,并不是用来平衡这个世界的。可以说阿席达加希望维持这个世界现有的状态,只是让人们明白目前社会的情况;而铁雄是要还原这个世界的本质,大友很心痛,他想改变,但是又发现改变之前除却毁灭别无他法,只能先归零。由于大友是从人的心理角度出发,而从心理角度出发所能推论出来的结论是,除非极权主义被终止,否则这个世界还是会被继续破坏下去。而宫崎骏更善于营造如梦如幻的乌托邦田园,他认为人只要有希望,将来是掌握在人类自己手中了,相对讨巧。宫崎骏的“改变”是一种理想化的“希望”;大友克洋的“希望”则相对暴躁和极端;押井守在无奈之余,潜意识里他实际更希望票房……
  [/watermark]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wdURxKlX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