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著名表演艺术家英若诚因病逝世 享年74岁<转贴>

2003-12-30 01:30:48   来自: 闪白 (北京)
  2003-12-27 凌晨1时35分,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翻译家英若诚因患肝病导致的呼吸和循环系统衰竭,在北京协和医院溘然长逝,享年74岁。
  

2003-12-30 09:31:22  闪白 (北京)

  轰隆隆的《雷雨》声响在天堂
  轰隆隆的《雷雨》声,如今响在天堂……--悼奇才奇艺的艺术家英若诚
   (1979年) 今夜剧场: 雷雨
   编剧:曹禺 导演:夏淳 演员:
   四凤——胡宗温、张馨 鲁贵——英若诚、李大千
   鲁大海——李翔、谭宗尧 周冲——米铁增、丛林
   繁漪——谢延宁、吕中 周萍——苏民、韩继明
   20年代一个夏天,气候闷热逼人,室外没有阳光,天空昏暗,暴风雨即将来临。周公馆的老爷周朴园由于处理矿工罢工,一直忙于公务,回到家里没有看到太太蘩漪。客厅里使女四凤正在滤药,她的父亲鲁贵(英若诚)昨天连喝带赌,欠了别人的债,正厚着脸皮向女儿要钱呢,“如果你不给,我就要把你和大少爷之间的私情张扬出去。”……
   在《雷雨》中,一出场的英若诚,是以一个被饰演得神气活现的卑鄙人物鲁贵的形象出现的。“他真是演啥,像啥。”英若诚的秘书张俊杰曾这样与人谈起过英老的高超演艺:“比如话剧《茶馆》中的那个刘大麻子,是个伶牙利齿的痞子;而《推销员之死》中的那个推销员,却是个视钱如命的小市侩。从德性、秉性、个性、心态、素养方面讲,“痞子”与“市侩”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点。英老从细尾末节入手,以精湛的演艺把这两个角儿的不同脸谱和内心的世界勾画得活灵活现,让观众时而捧腹大笑,时而长叹凝思。”
   而此时的英老已驾鹤西行了,“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陶渊明《挽歌三首》)
   奇才奇艺的一生
   英若诚,1929年6月21日生于北京。满族。1946年考入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系。在校时,演出过外国名剧《地窖之门》、《保罗.莫莱尔》、《春风化雨》等。毕业后,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先后参加过20余个剧目的演出。扮演的主要角色有:《龙须沟》中的三元茶馆掌柜、《骆驼祥子》中的车厂主刘四、《明朗的天》中的眼科大夫陈洪友、《茶馆》中的老刘麻子和小刘麻子、美国剧作《推销员之死》中的威利.洛曼等。他还在电影《白求恩》中扮演童翻译、《知音》中扮演袁世凯、电视系列片《马可.波罗》(中国与意大利合拍)中扮演元世祖忽必烈。1982年意大利观众投票选举他为当年最佳电视演员。1983年,在第22届意大利电视授奖大会上,英若诚被授予最佳男主角奖。英若诚表演鲜明、深刻、含蓄,熔粗犷与细腻为一体。他善于剖析角色、捕捉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以鲜明的外部动作体现出来。
   英若诚曾于1980年及1986年随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茶馆》剧组出访联邦德国、法国、瑞士及日本等国。1982年8月、1984年6月,两度应美国密苏里大学之邀,为该校戏剧系学生及州立剧院导演了话剧《家》,在美国公演获得成功。 英若诚50年代曾翻译出版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奥赛罗导演计划》。后又翻译了剧本《咖啡店的政客》、《甘蔗田》、《报纸主笔》、《有这以回事》、《星星变红了》以及莎士比亚的名著《请君入瓮》、A.米勒的剧作《推销员之死》。他还将中国优秀剧作《茶馆》、《王昭君》、《家》等译成英文。
   英若诚是中国戏剧家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外国戏剧》编委。1986年起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
   活灵活现的艺术
   2003年12月27日,岁末的京城。寒风寒峭。英若诚划上了74岁的人生句号。几乎从46年考入清华大学起至今的57年里,艺术贯穿了他生命的始终。
   有关英老的艺术,从风华正茂时饰演的刘大麻子(《茶馆》),到后来饰的鲁贵(《雷雨》),一直到晚年台上的忽必烈(《马可.波罗》),艺术的快乐在于奉献,艺术的崇高也在于奉献。人们之所以去深切地缅怀英若诚这些老艺术家,是因为他们的内心永远蕴藏着对艺术的追求,对生活的向往,对舞台的敬仰,和对事业的赤诚。
   如今斯人远去,岁月的演变却改不变了英老留下的艺术,他的舞台形象,他的译作,“死者长已矣,”而艺术光芒依旧。1958年,老舍先生风华茂的英若诚的在《茶馆》里的第一次演出后,十分高兴地说:“英若诚演的那个刘大麻子,比我剧本写的还形象十倍。”
   在英老的艺术生涯中,还有这样的一个一“剧”成名天下知故事。
   那时,英老在国内观众中早就有了很大的名气了,但在国外观众中的名气是在他参加了拍摄电影《马可·波罗》之后的事情。1982年前后,中国和意大利的著名电影工作者经过反复商议,决定在中国合拍一部大型电视系列片《马可·波罗》,中意两国电影工作者经过近半年的筹划,一切工作进展十分顺利。导演在挑选演员时,提出剧中的一代帝王元世祖忽必烈必须挑一个身材高大、懂英语、熟悉历史、演艺高强的中国演员来扮演。我国著名电影导演谢铁骊经过反复思考,最后推荐英若诚去演忽必烈。这部片子中的主要演员,都属一流。当演员们在北京饭店聚集一起时,有的外国演员就私下议论起来:“中国人能行吗?”
   英若诚参加拍摄工作之后,从不为个别外国人的闲言碎语而气馁,反倒信心十足。在拍摄过程中,他自始至终勤勤恳恳地做人、认认真真地做戏,终于渐渐地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好评,特别是导演,经常在众人面前夸奖英若诚:“他不但身材魁梧,演艺高超,就连背台词的那种声调语色,都与忽必烈这个一代帝王骄子的身份相近,真正达到了形似与神似融为一体的高深境界。”那些曾说过闲话的外国演员看了英若诚的表演后,也不得不竖起大姆指称道:“行,中国人演的戏比我们还棒!”
   中意两国合拍的大型电视系列片《马可·波罗》获得美国最佳电视剧“艾美奖”,英若诚这个名字也由此而名扬天下了。
   轰隆隆的《雷雨》声,如今响在天堂……
   当演员在台上,饰着不同的角色,或悲或喜,或歌或泣,转瞬间下台来却又面无表情。但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每一个人的一生,也就是一场缤纷多彩的戏,或惊或叹,或赞或讴,大幕拉上,请听观众席是否有如潮的掌声。
   英若诚在一片如潮的掌声中,离开尘世,去他的天堂了。在他的背后,因为他对艺术的贡献,留下了一串串金光灿烂的奖杯:1983年因他在美国排演曹禺的《家》获得全美第15届大学戏剧节的导演奖;1997年被香港特区政府命名为世界十名最杰出的中国艺术家之一;1998年还荣获了菲律宾马格赛赛奖励基金会当年度新闻、文学、创作性交流奖。
   天堂不寂寞,对英老来说。
   老舍先生曾赠对联给英老,视英老为同志加兄弟:“六亿五千万,风流一代人。更生凭自力,同志以相亲。酒热诗歌仙,梅红天地新。岁寒花倍好,奋发共迎春。”
   而英老与曹禺先生的情谊,也是我国著名戏剧大师曹禺赠送给英若诚的一幅字画为证:“大丈夫演好戏,当好官;奇君子办真事,做真人。”
   如今,同在天堂,这些老一辈艺术家们,当轰隆隆的《雷雨》声,在天堂响起的时候,我们除了含着热泪怀念以外,还是热泪,还是怀念……
   斯人远去矣!
   “你见过这三位歌唱家在台上劈开腿站着的吗?我们有的男高音就是劈着腿站着。这是一个体面、舞台形象问题。穿单排扣的西装有敞着怀的吗?看一下世界上哪个国家的艺术家站在台上,穿着单排扣西装是敞着怀的?咱们就有著名的歌唱家站在台上不系扣,这事应该谁来管?这次得管一管,这不是开玩笑。”
   再一次泪眼婆娑地仰望今夜的天空时,高高的天庭仿佛还能听到英老的声音。听听,这是什么?这是老一辈艺术家对艺术的挚着,哪怕是一个细节。
   但细节成就完美,挚着成就艺术。
   谨此深切缅怀著名的艺术家----英若诚先生。
  

2003-12-30 09:35:26  闪白 (北京)

  
  

2003-12-30 09:36:08  闪白 (北京)

  
  

2003-12-30 09:38:41  闪白 (北京)

  《末代皇帝》,《小活佛》
  

2003-12-30 12:41:46  zy69

  在人艺看过他和朱旭演的《推销员之死》,至今难忘。
  还有《茶馆》,那帮老演员最后一次集体登台。
  记得排队买票排出了好几百米。
  

2003-12-30 13:13:05  范坡坡 (北京东城)

  看过他翻译的《一报还一报》,他演的《茶馆》的录象,《末代皇帝》……
  哀悼——为我让我们享受艺术的人!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