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原创]2006法国纪录电影展露天观影记录
2006-06-04 10:08:36 来自:
gamezhai
[watermark]
6月3日晚,是2006法国纪录电影展在西单露天放映的最后一天。和前一天晚相比,缺少了香槟红酒的情趣,却也没有了阴绵细雨忧扰。
因为想看看cctv6台19:30播放《新龙门客栈》是否和之前买的D9版本的影片在开头部分有所出入,所以在20:20分左右才赶到西单广场。
尽管法国纪录电影展的消息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在各大电影论坛中被置顶,cctv6等电视媒体也进行过相应的报道,但现场观众的热情度还是让亲临露天放映场的我比较意外。整个偌大的广场,只有中央一小部分被影迷霸占,完全没有想象中的造成广场来往道路被堵塞,记忆中放映露天电影时那样万人空巷,都聚集在幕布前鸦雀无声的情景。在这样的一个饕餮之夜中,现场的观众人数始终保持在200人上下。
这次电影展被称之为“视觉法国”,而下半年在法国举办的中国电影展也被唤之为“视觉中国”。的确,电影是对现实生活进行记录并还原的一种手段,但不管表现手法如何现实主义,其中也难免会加入导演的艺术加工及感情色彩。故而,对于身离其境而又想了解法国民族文化的“局外人”来说,电影中的法国,只能是一个“视觉的法国”,它所能带给我们的认识,是通过第三者的认识而转达的。至此不难看出,电影界主办方的严谨。
[IMG]http://gif.dabaoku.com/biaoshi/018/001aa.gif[/IMG]
[IMG]http://gif.dabaoku.com/biaoshi/018/018ar.gif[/IMG]
一、法国和中国
印象中,今年的中法文化年好像是第2次举办了,由此可见中法两国在文化交流与合作上难舍难分的关系。其实,中法两国在历史上也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合作关系。
1964年1月27日,法国同中国建交,成为了西方大国中率先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而戴高乐总统也为促成美国尼克松总统最后决定和中国建交起到了关键的作用。1997年5月,法国总统希拉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签署《中法联合声明》,决定中法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2004年1月,胡锦涛主席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签署《中法联合声明》。中法两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取得进展。同年10月,希拉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发表联合新闻公报。
在文化交流方面,2002年11月29日,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中国在西方国家投资建立的第一个文化中心。当日,正在法国访问的李岚清副总理与法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关于设立文化中心及其地位的协定》。 2002年9月26—28日,朱镕基总理相隔4年再度访问法国。中法双方就深入发展中法“全面伙伴关系”及重大国际问题交换看法。访问期间,两国签署《中法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2005年12月5日,正在法国进行正式访问的温家宝总理与法国总理德维尔潘共同发表了《关于开展青年领域合作的联合声明》,当日,声明全文在两国主要媒体同时发表。
[IMG]http://fr.chineseembassy.org/chn/zfzj/W020060525811146567319.JPG[/IMG]
(图为赵大使与法方官员及青年代表合影)
到了2006年,中法文化交流无疑已经进展到了新的高峰:就在法国纪录电影展开始的的前一天,也就是6月1日,首批100名法国青年艺术家访华团启程前往中国,正式开启了“800名中法青年交流项目”活动。访华期间,100名法国青年艺术家将在北京、杭州和上海进行为期10天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他们将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与中国的艺术家们进行切磋,11日结束访问返法。国家总理温家宝特意为活动的启动发表书面贺辞。
二、法国和文化
凯旋门、埃佛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卢浮宫、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等早已成为世人耳熟能详的旅游胜地,同时,也是人类艺术文明史中的瑰宝。这些名胜古迹作为法国文化的代表,在悠远绚丽的历史陪衬下,至今仍向世人展示着这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17世纪开始,法国的古典文学迎来了自己的辉煌时期。莫里哀的《唐璜》、司汤达的《红与黑》、巴尔扎克的《幻灭》、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雨果的《悲惨世界》、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左拉的《苔蕾斯·拉甘》等等,数不枚举。其中很多都被翻译成中文,在国内广为流传。近现代,法国的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颇有创新,不但出现了罗丹这样的雕塑艺术大师,也出现了像莫奈和马蒂斯等印象派、野兽派的代表人物。
说到电影艺术,法国的地位更加当仁不让。19世纪末,卢米埃尔兄弟首次公开放映电影,宣示着电影艺术的诞生。他的仅仅40几秒钟的作品《火车进站》则是人类电影史上的第一声啼鸣,从此以后,法国电影就一直成为了世界电影的中心,直到后来好莱坞电影对世界电影的“帝国侵略”才有所衰弱。这其中,法国电影界也孕育出了无数世界知名导演和演员。而举世闻名的“五月风暴”运动更是掀起了法国电影史的革命和世界电影史的创新。这次2006法国纪录电影展中,更是大师云集,佳作芸芸。
可以说,中法两国是文化至上主义的民族。最关键的一点,是法国并没有放弃自身的雄心壮志和兼善天下的热情。法国的艺术家们渴望在全世界面前突出法兰西关于人、关于生活、关于社会的独特的声音。在当今欧洲其他各国文化衰落的衬托下,法国文化仍然一枝独秀,永葆芬芳。而历代法国艺术家门对于艺术创作的热爱与执著,更时刻激励着全世界热爱艺术人们的激情。法国文化部长雅克.郎在80年代就曾为保护艺术的独特性而与政府和美国相对立。最终,由于他的不妥协和法国人民的坚持,最终使得美国欲把艺术创作品列入进出口贸易的设想破产。也因此,它在世界舞台上对美国文化发起的挑战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三、法国和今天
今天,法国仍然是世界文化中极为重要的国家。
每年的5月,小城嘎纳因为电影而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法兰西学院的每一次院士接任都能引来全世界关注的目光;欧盟宪法的修改与推行更是离不开法国的核心作用。尽管去年和上个星期两次的巴黎骚乱让人们对法国忧心忡忡,但这个信仰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国家仍然坐拥着当今世界第一旅游大国的地位不可动摇。
[IMG]http://www.ambafrance-cn.org/IMG/moton219.jpg[/IMG]
那么,我们离法国有多远呢?如今,我国一共有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等15个常期驻法媒体。而法国也有18家长期驻华媒体,(法新社、SIPA图片新闻社、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解放报、阿尔萨斯最新消息报、回声报、新观察家、费加罗报、观点周刊等法国电视1、2台等)其中法新社和新华社还建立了协作伙伴得关系。两国的媒体在新闻报道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都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并在第一时间让两国人民了解到了对方的生活于文化。由法国驻华大使馆主办的《今日法国》杂志已经刊出了62期,而我国驻法使馆也和桦榭集团开始合作,准备创刊《中国》杂志。这些都让我们感觉到,法国,就在我们的身边。
[IMG]http://fr.chineseembassy.org/chn/zfzj/W020060531024448286017.JPG[/IMG]
(图为石峰副署长、桦榭集团总裁手持即将发行的法文季刊《中国》)
这不,今天,我就在西单广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法国的电影文化。
两百多人的放映现场里,有备而来、随遇而安及农民工各占1/3的比例。除了前排50人左右席地而坐以外,大多数人都站立着观看影片。黄皮肤观众与其他肤色观众比例则是20:1左右,但现场的外国人普遍比较好动,时常放弃观看,用手中的“武器”对着人群一顿猛拍。正中央的屏幕不是很大,字幕则在屏幕的下方不远处,用特殊的显示屏打出,绿色的滚动字体在夜晚中格外醒目。整体氛围不是很热闹,却也比较安静,很少有大声喧哗和随意走动的情形出现。
第一部上映的电影《伟大的梅里爱》是导演乔治.弗朗叙1953年的作品。全长25分钟,迟到的我仅仅看了一半的内容。提到乔治.梅里爱,恐怕无人不晓,颇具商业头脑的他很早就看好了电影产业。他对电影做出了跨世纪的贡献,正是因为他富有创造性地尝试和努力,才使得电影被赋予了想象的翅膀,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里用更丰富的表现手法讲述故事。而他也因为对电影特技手法做出的革命性创新被人称为“魔术师梅里爱”。在弗朗叙的《伟大的梅里爱》一片中,着重介绍了梅里爱如何创作电影魔术的过程。其中插入了让我印象深刻的《月球之旅》的片断,这部诞生于1896年的影片无疑给了电影特技发展注入强力的一击,拉开了电影特技创作帷幕。当从前的文字资料终于变换成电影片断展现在我眼前时,所感受到的只能用惊奇来形容。梅里爱这部两个世纪前的电影,已经完全地具有当今电影的一切要素了,而画面和音乐的配合更人令人惊叹,其中很多电影特技的表现堪称经典。外星人的突然消失、日月星辰的更替、背景道具的使用等,让人不禁感叹这位“电影魔术师”过人的智慧。当影片镜头最终定格,梅里爱的爱人渐渐远去的时候,现场响起了一阵阵的掌声,一直到“FIN”的字样消失后才落下。而这也是全场将近两个小时放映过程中唯一的一次掌声。
在放映第2部电影《电影的诞生》时出了一段小插曲,放映人员把影片放倒了,经过调整后,终于让人们如愿看到了落日.莱昂阿特1948年拍摄的这部38分钟的作品了。整部影片像是电影科技发展历程的一部教科书,从古时的幻灯术到启发放映技术的“惊奇的盒子”,一直到最后爱迪生的发明成功和卢米埃尔兄弟的最终使用,揭示了在电影技术发展过程中一切起作用的理论和科技,展示了各种摄影机前身工具的原貌和特点,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发明家马莱了。这个生理学家绝对是摄影发明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人物,他对马奔跑时“总有一条腿”着地的发现奠定了之后电影连续拍摄的方式。而他所发明的“摄影枪”和“连续摄影机”则对后人的创作灵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启发作用。影片最后讲到爱迪生的发明和卢米埃尔兄弟联手拍摄的《工厂下班》及《火车进站》,标着着摄影机最终的诞生和运用。电影放映到结尾的时候,不知是拷贝原因还是电影本身就如此,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声音,直到结尾嘎然而止,让人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第3部电影《巴黎电影后台》时皮埃尔.谢纳尔1929年的作品,全片长31分钟,是整晚唯一一部无声影片。影片以19世纪20年代法国电影创作的过程为流水线,详尽地记录了一部电影从摄影机的组装成工到拍摄现场的灯光、背景道具调用,导演对演员的指导、特效及剪接的制作一直到最后驾驶汽车追拍火车行驶的结尾镜头,全面地展示了当时法国制作的全过程。其中介绍动画片制作的片断令人印象深刻。为了让动画人物在屏幕上“活动”起来,当时的电影工作者采取了“手动”模型动作,逐格拍摄的方法。因此,当时一部动画片的拍摄时期普遍需要1年的时间,让人在感慨科技进步之余也对当时的电影工作者的热情产生由衷地敬佩。
电影放映完毕后,现场的观众早已沥沥拉拉地走光了。看完3部电影,明白了主办方放映顺序的含义。《伟大的梅里爱》因为有很多的特技镜头及滑稽场景,所以在第一时间放映,极好地调动了观众的情绪,放映期间也不时地听到人们的笑声和议论声。《电影的诞生》虽然相较《伟大的梅里爱》要沉闷许多,但因为有很多2个世纪前人们“笨拙”的发明及应用场景,还是能吸引一些人的。但在影片快晚的时候,就有相当一部分人走了。最后一部电影《巴黎电影后台》无疑是最无聊的影片。很多观众在影片开始一段时间,得知电影为无声片之后,便提前退场了。直到最终电影放映完毕,现场的观众加上工作人员只有不到100人了。
附:1997年《中法联合声明》部分内容
加强文化、教育、科技交流
双方将进一步积极开展文化、教育、科技交流,在多样性世界中促进各种文化的发展。
双方愿意发展语言多样化的财富。双方将采取措施,在两国内加强教授对方语言,并在各自的教育体制及国际组织中增进双方的语言合作。
双方将加强法律和司法合作,并高度重视在人力资源培训和管理等行政方面的合作。
双方将扩大在视听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鼓励两国教育节目的制片者和电影专业工作者加强联系。
双方将继续加强高水平的科学、技术交流,尤其是在高科技和基础科学领域的交流。
双方决定把两国的技术合作扩展到城市规划、地区平衡发展和社会保障等领域,以迎接下个世纪的重大挑战。
为体现中法合作的新势头,中国将在斯特拉斯堡增设总领馆,法国将在北京建造一座新使馆,双方将相互提供必要的便利。法国还考虑在中国设立新的领事机构,中方对此表示欢迎。
双方深信,中法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将使两国之间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提高到新的水平,将加强世界的多极化,并对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法兰西共和国总统
江泽民 雅克·希拉克
一九九七年五月十六日于北京
[/watermark]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因为想看看cctv6台19:30播放《新龙门客栈》是否和之前买的D9版本的影片在开头部分有所出入,所以在20:20分左右才赶到西单广场。
尽管法国纪录电影展的消息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在各大电影论坛中被置顶,cctv6等电视媒体也进行过相应的报道,但现场观众的热情度还是让亲临露天放映场的我比较意外。整个偌大的广场,只有中央一小部分被影迷霸占,完全没有想象中的造成广场来往道路被堵塞,记忆中放映露天电影时那样万人空巷,都聚集在幕布前鸦雀无声的情景。在这样的一个饕餮之夜中,现场的观众人数始终保持在200人上下。
这次电影展被称之为“视觉法国”,而下半年在法国举办的中国电影展也被唤之为“视觉中国”。的确,电影是对现实生活进行记录并还原的一种手段,但不管表现手法如何现实主义,其中也难免会加入导演的艺术加工及感情色彩。故而,对于身离其境而又想了解法国民族文化的“局外人”来说,电影中的法国,只能是一个“视觉的法国”,它所能带给我们的认识,是通过第三者的认识而转达的。至此不难看出,电影界主办方的严谨。
[IMG]http://gif.dabaoku.com/biaoshi/018/001aa.gif[/IMG]
[IMG]http://gif.dabaoku.com/biaoshi/018/018ar.gif[/IMG]
一、法国和中国
印象中,今年的中法文化年好像是第2次举办了,由此可见中法两国在文化交流与合作上难舍难分的关系。其实,中法两国在历史上也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合作关系。
1964年1月27日,法国同中国建交,成为了西方大国中率先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而戴高乐总统也为促成美国尼克松总统最后决定和中国建交起到了关键的作用。1997年5月,法国总统希拉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签署《中法联合声明》,决定中法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2004年1月,胡锦涛主席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签署《中法联合声明》。中法两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取得进展。同年10月,希拉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发表联合新闻公报。
在文化交流方面,2002年11月29日,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中国在西方国家投资建立的第一个文化中心。当日,正在法国访问的李岚清副总理与法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关于设立文化中心及其地位的协定》。 2002年9月26—28日,朱镕基总理相隔4年再度访问法国。中法双方就深入发展中法“全面伙伴关系”及重大国际问题交换看法。访问期间,两国签署《中法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2005年12月5日,正在法国进行正式访问的温家宝总理与法国总理德维尔潘共同发表了《关于开展青年领域合作的联合声明》,当日,声明全文在两国主要媒体同时发表。
[IMG]http://fr.chineseembassy.org/chn/zfzj/W020060525811146567319.JPG[/IMG]
(图为赵大使与法方官员及青年代表合影)
到了2006年,中法文化交流无疑已经进展到了新的高峰:就在法国纪录电影展开始的的前一天,也就是6月1日,首批100名法国青年艺术家访华团启程前往中国,正式开启了“800名中法青年交流项目”活动。访华期间,100名法国青年艺术家将在北京、杭州和上海进行为期10天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他们将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与中国的艺术家们进行切磋,11日结束访问返法。国家总理温家宝特意为活动的启动发表书面贺辞。
二、法国和文化
凯旋门、埃佛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卢浮宫、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等早已成为世人耳熟能详的旅游胜地,同时,也是人类艺术文明史中的瑰宝。这些名胜古迹作为法国文化的代表,在悠远绚丽的历史陪衬下,至今仍向世人展示着这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17世纪开始,法国的古典文学迎来了自己的辉煌时期。莫里哀的《唐璜》、司汤达的《红与黑》、巴尔扎克的《幻灭》、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雨果的《悲惨世界》、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左拉的《苔蕾斯·拉甘》等等,数不枚举。其中很多都被翻译成中文,在国内广为流传。近现代,法国的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颇有创新,不但出现了罗丹这样的雕塑艺术大师,也出现了像莫奈和马蒂斯等印象派、野兽派的代表人物。
说到电影艺术,法国的地位更加当仁不让。19世纪末,卢米埃尔兄弟首次公开放映电影,宣示着电影艺术的诞生。他的仅仅40几秒钟的作品《火车进站》则是人类电影史上的第一声啼鸣,从此以后,法国电影就一直成为了世界电影的中心,直到后来好莱坞电影对世界电影的“帝国侵略”才有所衰弱。这其中,法国电影界也孕育出了无数世界知名导演和演员。而举世闻名的“五月风暴”运动更是掀起了法国电影史的革命和世界电影史的创新。这次2006法国纪录电影展中,更是大师云集,佳作芸芸。
可以说,中法两国是文化至上主义的民族。最关键的一点,是法国并没有放弃自身的雄心壮志和兼善天下的热情。法国的艺术家们渴望在全世界面前突出法兰西关于人、关于生活、关于社会的独特的声音。在当今欧洲其他各国文化衰落的衬托下,法国文化仍然一枝独秀,永葆芬芳。而历代法国艺术家门对于艺术创作的热爱与执著,更时刻激励着全世界热爱艺术人们的激情。法国文化部长雅克.郎在80年代就曾为保护艺术的独特性而与政府和美国相对立。最终,由于他的不妥协和法国人民的坚持,最终使得美国欲把艺术创作品列入进出口贸易的设想破产。也因此,它在世界舞台上对美国文化发起的挑战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三、法国和今天
今天,法国仍然是世界文化中极为重要的国家。
每年的5月,小城嘎纳因为电影而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法兰西学院的每一次院士接任都能引来全世界关注的目光;欧盟宪法的修改与推行更是离不开法国的核心作用。尽管去年和上个星期两次的巴黎骚乱让人们对法国忧心忡忡,但这个信仰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国家仍然坐拥着当今世界第一旅游大国的地位不可动摇。
[IMG]http://www.ambafrance-cn.org/IMG/moton219.jpg[/IMG]
那么,我们离法国有多远呢?如今,我国一共有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等15个常期驻法媒体。而法国也有18家长期驻华媒体,(法新社、SIPA图片新闻社、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解放报、阿尔萨斯最新消息报、回声报、新观察家、费加罗报、观点周刊等法国电视1、2台等)其中法新社和新华社还建立了协作伙伴得关系。两国的媒体在新闻报道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都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并在第一时间让两国人民了解到了对方的生活于文化。由法国驻华大使馆主办的《今日法国》杂志已经刊出了62期,而我国驻法使馆也和桦榭集团开始合作,准备创刊《中国》杂志。这些都让我们感觉到,法国,就在我们的身边。
[IMG]http://fr.chineseembassy.org/chn/zfzj/W020060531024448286017.JPG[/IMG]
(图为石峰副署长、桦榭集团总裁手持即将发行的法文季刊《中国》)
这不,今天,我就在西单广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法国的电影文化。
两百多人的放映现场里,有备而来、随遇而安及农民工各占1/3的比例。除了前排50人左右席地而坐以外,大多数人都站立着观看影片。黄皮肤观众与其他肤色观众比例则是20:1左右,但现场的外国人普遍比较好动,时常放弃观看,用手中的“武器”对着人群一顿猛拍。正中央的屏幕不是很大,字幕则在屏幕的下方不远处,用特殊的显示屏打出,绿色的滚动字体在夜晚中格外醒目。整体氛围不是很热闹,却也比较安静,很少有大声喧哗和随意走动的情形出现。
第一部上映的电影《伟大的梅里爱》是导演乔治.弗朗叙1953年的作品。全长25分钟,迟到的我仅仅看了一半的内容。提到乔治.梅里爱,恐怕无人不晓,颇具商业头脑的他很早就看好了电影产业。他对电影做出了跨世纪的贡献,正是因为他富有创造性地尝试和努力,才使得电影被赋予了想象的翅膀,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里用更丰富的表现手法讲述故事。而他也因为对电影特技手法做出的革命性创新被人称为“魔术师梅里爱”。在弗朗叙的《伟大的梅里爱》一片中,着重介绍了梅里爱如何创作电影魔术的过程。其中插入了让我印象深刻的《月球之旅》的片断,这部诞生于1896年的影片无疑给了电影特技发展注入强力的一击,拉开了电影特技创作帷幕。当从前的文字资料终于变换成电影片断展现在我眼前时,所感受到的只能用惊奇来形容。梅里爱这部两个世纪前的电影,已经完全地具有当今电影的一切要素了,而画面和音乐的配合更人令人惊叹,其中很多电影特技的表现堪称经典。外星人的突然消失、日月星辰的更替、背景道具的使用等,让人不禁感叹这位“电影魔术师”过人的智慧。当影片镜头最终定格,梅里爱的爱人渐渐远去的时候,现场响起了一阵阵的掌声,一直到“FIN”的字样消失后才落下。而这也是全场将近两个小时放映过程中唯一的一次掌声。
在放映第2部电影《电影的诞生》时出了一段小插曲,放映人员把影片放倒了,经过调整后,终于让人们如愿看到了落日.莱昂阿特1948年拍摄的这部38分钟的作品了。整部影片像是电影科技发展历程的一部教科书,从古时的幻灯术到启发放映技术的“惊奇的盒子”,一直到最后爱迪生的发明成功和卢米埃尔兄弟的最终使用,揭示了在电影技术发展过程中一切起作用的理论和科技,展示了各种摄影机前身工具的原貌和特点,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发明家马莱了。这个生理学家绝对是摄影发明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人物,他对马奔跑时“总有一条腿”着地的发现奠定了之后电影连续拍摄的方式。而他所发明的“摄影枪”和“连续摄影机”则对后人的创作灵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启发作用。影片最后讲到爱迪生的发明和卢米埃尔兄弟联手拍摄的《工厂下班》及《火车进站》,标着着摄影机最终的诞生和运用。电影放映到结尾的时候,不知是拷贝原因还是电影本身就如此,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声音,直到结尾嘎然而止,让人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第3部电影《巴黎电影后台》时皮埃尔.谢纳尔1929年的作品,全片长31分钟,是整晚唯一一部无声影片。影片以19世纪20年代法国电影创作的过程为流水线,详尽地记录了一部电影从摄影机的组装成工到拍摄现场的灯光、背景道具调用,导演对演员的指导、特效及剪接的制作一直到最后驾驶汽车追拍火车行驶的结尾镜头,全面地展示了当时法国制作的全过程。其中介绍动画片制作的片断令人印象深刻。为了让动画人物在屏幕上“活动”起来,当时的电影工作者采取了“手动”模型动作,逐格拍摄的方法。因此,当时一部动画片的拍摄时期普遍需要1年的时间,让人在感慨科技进步之余也对当时的电影工作者的热情产生由衷地敬佩。
电影放映完毕后,现场的观众早已沥沥拉拉地走光了。看完3部电影,明白了主办方放映顺序的含义。《伟大的梅里爱》因为有很多的特技镜头及滑稽场景,所以在第一时间放映,极好地调动了观众的情绪,放映期间也不时地听到人们的笑声和议论声。《电影的诞生》虽然相较《伟大的梅里爱》要沉闷许多,但因为有很多2个世纪前人们“笨拙”的发明及应用场景,还是能吸引一些人的。但在影片快晚的时候,就有相当一部分人走了。最后一部电影《巴黎电影后台》无疑是最无聊的影片。很多观众在影片开始一段时间,得知电影为无声片之后,便提前退场了。直到最终电影放映完毕,现场的观众加上工作人员只有不到100人了。
附:1997年《中法联合声明》部分内容
加强文化、教育、科技交流
双方将进一步积极开展文化、教育、科技交流,在多样性世界中促进各种文化的发展。
双方愿意发展语言多样化的财富。双方将采取措施,在两国内加强教授对方语言,并在各自的教育体制及国际组织中增进双方的语言合作。
双方将加强法律和司法合作,并高度重视在人力资源培训和管理等行政方面的合作。
双方将扩大在视听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鼓励两国教育节目的制片者和电影专业工作者加强联系。
双方将继续加强高水平的科学、技术交流,尤其是在高科技和基础科学领域的交流。
双方决定把两国的技术合作扩展到城市规划、地区平衡发展和社会保障等领域,以迎接下个世纪的重大挑战。
为体现中法合作的新势头,中国将在斯特拉斯堡增设总领馆,法国将在北京建造一座新使馆,双方将相互提供必要的便利。法国还考虑在中国设立新的领事机构,中方对此表示欢迎。
双方深信,中法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将使两国之间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提高到新的水平,将加强世界的多极化,并对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法兰西共和国总统
江泽民 雅克·希拉克
一九九七年五月十六日于北京
[/water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