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茉莉花开了吗?

2006-05-23 19:37:26   来自: 阿睿 (广东)
  茉莉花开了吗?
   《茉莉花开》我是和今年奥斯卡最佳电影《撞车》一起看的。我很后悔这样,因为让我更加痛心我们的中国电影。看完这两部电影,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区别,看完《撞车》,我还想再看第二遍,因为实在太精彩了,在看那个波斯店主拿枪去报复那个墨西哥锁匠时,我就当场倒回去再看了一遍那段。而《茉莉花开》,我还没看到一半,我就不想再看下去,如果不是为了要写影评的话我早就走了。不过看到花在雨中生孩子的时候,我再也忍受不了,正要离席的时,刚好此时电影终于完蛋了,我真他吗的担心还会有一个“开”出来,组成“茉莉花开”。
   这是真实的感受,一点也不夸张,我们的电影水平与好莱坞优秀的电影就这样突显在面前。
   《茉莉花开》获得了国内外很多奖项,用导演的话说,“除了票房,什么都有了。”
    为什么没有票房呢?为什么又获得那么多奖项呢?
    导演说:“一部片子成功与否在于百姓喜不喜欢,有没有有效的宣传,以及明星效应成不成功。在这三个因素的左右下,电影才能取得好的票房成绩。”
   他说的三点,我只认同第一点,明星效应是什么?是电影本身的优秀,才会让明星出彩,而不是明星的魅力让电影成功。至于百姓喜不喜欢,我倒想问,是什么会让他们喜欢或不喜欢?归根到底,问题还是回到电影本身。
   宣传是需要,但不是主要;这可能是中国电影的一个崎形发展,张伟平式的电影宣传和炒作,本末倒置的做法,让大家都忘记了什么才是最根本。现在的宣传都是在欺骗观众,能骗多少就多少,进了电影院再说!我不知道这种恶性的循环何时结束,但确实是伤害了中国电影。当“狼来了”说到第三遍的时候,还会有人相信吗?当你无数次宣传而货不对版让观众失望的时候,我们还会再踏进电影院吗?
   在这靠宣传和炒作吸引眼球的年代,我们都忘了,什么才是票房的保证,才什么才是吸引观众的关键。在尽最大的努力电影也只能做到这个样子的时候,为了卖更多的钱,欺骗也好,误导也好,什么下三流手段也要用上了。这是否恰恰说明我们的无能?就如一部这样的电影,能获得了那么多奖,是否也说明我们当下电影的现状?
   有观众说这是他看到的最优秀的国产电影,我有点惊奇得说不出话来。我想问,优秀在哪里?
   记得以前小学语文课写作文的时候,老师评语一些写得不好的作文就会用到“记流水帐”这个词,她说,没有起伏,读起来像喝白开水,枯燥无味。
   原来,不只是作文,电影也可以“记流水帐”。《茉莉花开》看起来就像喝白开水,什么感觉也没有,空有一个精美的画面。画面就是画面,除了画面其它的什么也不是了。如果你还没看过这部电影,而又正想看的话,我建议你,看它的故事梗概就够,我发现,原来电影也可以拍得像故事梗概一样,梗概的内容说什么电影就是说什么,一点也不少,但也不会多,精确得让人敬佩万分。第一节,说茉被一个老板看中,捧她为明星去拍电影,最后茉怀上了他的孩子,日本鬼子打到,老板抛下她走了,而她执意要生下莉。影片里也是说一件这样的事,除了这件事外,你想再找些其他感觉的话,那请别浪费心机,你什么也找不到。第
  二节,莉的部分,就是拷贝茉的,然后第三节继续拷贝,拷贝原来不只是别人,自己也可以拷贝自己。
   我以前一个上司制片,她跟我说:拍片子尽量清楚明白的告诉观众要说的是什么,不要别人去猜,因为现在观众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我接触的一个投资老板也是这样对我说:不要玩艺术,不要故弄玄虚,观众没耐心看你玩花样。他们的意见惊人的相似,父辈们的教导,于是乎:中国的导演都在努力,努力去如何讲清楚一个故事,努力去如何拍明白一个故事;而不是努力去如何才能将一个故事讲得有意思。于是乎,“记流水帐”电影彼起此伏。这是我们与别人的差别,起点就不一样,我们已经输在起跑线上。
   电影需要含蓄,故事需要悬念。其实,观众一点都不傻。
   导演和章子怡都认为,这部电影是她之前所有拍摄的电影中最好的一部。我认为这要不是为了宣传就是为了炒作。请问,可以告诉我好在哪里吗?
   她哪里演得好呢?哪里有突破呢?演来演去,章子怡都是在演自己,从《卧虎藏龙》到《英雄》到《十面埋伏》,我看到的她都是在演自己,个性屈强,任性(我不知道她真实性格是如何,但是我所看到的几部电影中,她塑造的几乎都是同一类角色),到这部片子更彻底,演了三回自己。是因为这回几乎是她一个人唱独角戏,所以她才这样说?
   在片子中,我看不出“茉,莉,花”她们三个有什么差别。别以为加了一颗红痣,戴上一副眼睛就有所不同,让人失望得很,茉或莉或花,只是时代与衣着不同而已,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个章子怡。他们性格脾气无一不同,甚至连遭遇也一样——都被男人抛弃,我不得不暗自猜测,她们这一家子几代人是不是被诅咒了?永远都要遭受被男子抛弃的罪?
   明星多又如何?片子里的人物关系非常单薄牵强。个个在里面都只是摆了一个样子,没有精神内核,没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就像赶场一样,每人都绣了一回。平面化的人物,白白糟蹋了那么多好演员。姜文的表演最搞笑,滑稽。我不明白为什么导演要这样表达,另有意义?那就要导演道明了。导演说,拍片时,所有演员都非常配合,特别是姜文,特别配合,我想要不是姜文给面子,以他那么有才华的演员,绝不会这样去全释这样的角色。故事里。我看不到姜文对章子怡的感情,也看不出章子怡对姜文的感情,更琢磨不清章子怡与陈冲母女的感情,第二节也是,第三节亦然。对人物的刻画,都流于表面化,我们看不到他们的内心,也体会不到他们的感情,是导演刻意避免我们与人物近距离的接触?是导演尽量隐藏自己的观点?就像加斯.范.桑特导演他的《大象》一样?如果是就好极了!
    第一回的章子怡和陈冲,开始时关系是不冷不热,到最后的互相顶撞,一切都毫无由来,让莫名其妙;第二回的章子怡和陈冲,关系依然是不冷不热,依然是互相吃醋,一下子,我们体会到什么叫轮回,茉和母亲的关系在她与女儿莉的身上重演了;第三回好一点,他们没有那么重的不和谐,毕竟这时陈冲已被叫奶奶了。让人觉得故事不设立在冲突中导演就无法拍下去。不错,故事是需要冲突,但不是这样的人物冲突。第一代的母女冲突是这样,第二代的母女冲突又是这样,第三代的冲突再类似这样,于是,我们看到了全是章子怡,无论时代怎样变,我们的章子怡小姐始终坚持,几十年如一日。
   所以,我想问,这部片子除了明星,还有什么?
   画面!对,是画面!还有美仑美奂的画面!
   看着这些精美的画面,有点熟悉的感觉,让我想起张艺谋的电影,对,是一样的感觉,空有一个美的摄影。后来我读到其他的影评才知道,导演之前原来是摄影师,这是他的第一部执导电影。难怪!我有点恍然大悟的感叹,看的时候就非常的疑惑,怎么看来看都只是漂亮的镜头?这就是摄影师的局限吗?
   我感到有点可惜,为这部电影的投资人可惜。一部电影不只是镜头和画面!不值得花那么多钱去投资一部只有画面的电影,这实在太浪费了。如果要精美和场景,用不着用电影去表现,照相机和图片就足够。如果想看精美的画面,我建议去搞个摄影展览吧,绝对比搞电影合算。也永远不要将画面多精美,场景多真实作为电影的卖点!这不只是表现你对电影的无知,同时也误导了观众的浅薄。
   如果谁钱太多想投资电影又实在找不到好的方向,请找我吧,一定会有惊喜等着你!
   (请原谅我的尖酸刻薄,因为我真的很愤怒。)
                                 饿鬼,睿
  欢迎一起讨论!
  

2006-06-11 20:37:05  漆月 (广东珠海)

  刚才看完这部片子。
  我觉得做影评的如果不尖酸刻薄一点那不如不写。
  我同意你的大部分观点。电影确实像流水帐,而且我几乎要看完3/4也不知道它到底要表达什么。
  例如 孟老板的匆匆出现,表现的味道就过火了,跟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里一样。一看就腻了。这恰好也成了发行商的一个卓头。
  片子里还缺乏一种力度。女人真的这么好骗吗?里面也没有写到男人骗他们骗得怎么样,爱情上也感受不到什么浪漫。都是女人的怨恨、暴戾。
  不过。我并没有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的念头。因为这部戏毕竟是很容易看的。越是艺术的片子越是精致得让人打瞌睡。呵呵。例如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就看得我有够累的。
  这部电影好的地方我想是最后的“花”挣脱掉了些什么。好让人还是对这些愚蠢的女人多了点怜悯。不过这“花”的“开”原来是怀念,或者说渴望家庭的温暖。这就让人匪夷所思了。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zvAIoVaVeK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