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一部超三八的国产文艺片-母亲节前会有很多人看么?
2006-05-12 23:28:07 来自:
李祥瑞
一部超三八的国产文艺片-母亲节前会有很多人看么?
看国产电影,你只能用国产电影的标准去要求—不把标准降低,就会有很多片子被视作垃圾。
近几天,因为刚刚看过《黑社会2:以和为贵》的缘故,再看其它华语片心里总是不由自主地滋生着一种鄙视的态度,也可能因为原本就对国产片有极高的期望,目睹港产佳作横空出世之后,终于对国产电影的无所作为忍无可忍了--在此种情绪之下,把《茉莉花开》这类软性电影臭批一顿似乎特别必要。
所以又一次看到旧上海的画面精致唯美地凸现出来,真的没有任何惊喜。什么时候“旧上海”居然成了国产文艺片唯一可信赖DI资源的摇篮了呢?相信很多观众对那辆总是闯入镜头衬托气氛的有轨电车极其不耐烦吧?当然,旗袍和大腿等“时代标志”属于百看不厌的景致,人们可以原谅导演的反复玩味与流连。可略生快感之余,我们不能不思索一下:国产文艺片导演总是躲在“旧上海”这么一个狭小角落,逃避自己有责任去触及的东西,是想用“漂亮画面”掩盖自己的心虚与软弱么?如此美丽的错误,有张艺谋一个人犯就够了,如果演变成从业者的集体意识,就会造成盛宴一般的灾难。
况且,被各类影视剧用滥了的“旧上海背景”也不可能象重复运用布景到无耻无畏地步的邵氏片厂那样支撑一个电影王国的辉煌啊,因为世界变得更加广阔了!杜琪峰的眼界跳出了弹丸之地才能赋予香港黑帮片更深的意义—国产文艺片摆脱“旧上海”情结的羁绊,肯定更有生路。
《茉莉花开》有一个三段式的结构,想必“三个时代的摩登女性”的故事应该比《三个摩登女性》(1933 编剧:田汉 导演:卜万苍)的故事厚重许多,而且粗看之下该片确实与习惯用苦难和美德吸引眼球、炮轰心灵的台湾中影女性电影有诸多相似之处。作者将焦点锁定在女主角身上的做法十分霸道,也有些不可理喻—在一个属于女性的节日即将来临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对作者的这种固执保持宽容的态度呢?毕竟这个季节能看到的关注“妇女生活”(苏童小说原名)的电影就这么一部。那么对她的不足,只说一句吧,《茉莉花开》较比经典女性电影有一个致命缺陷,她忽略了各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以及社会因素对生命个体所施加的影响,从而使作品显得剧力不足,思想性大打折扣。
当然,对有追星心态的观众来说这类毛病简直微不足道,三段故事中的母女都由陈冲、章子怡饰演,因而这部电影几乎成了她们二人的表演课—迄今为止,还真没有哪部片子能像《茉莉花开》这样让两位影星过足戏瘾。
较有震撼性的场面是结尾的雨中生子,到这里,不断重演的悲剧已经变成值得道德家和女权主义者大书特书的千古奇观,歌颂母亲、赞美女性的用意当然值得起立鼓掌,可是,看过苏菲玛索作品《动荡岁月》的观众十分清楚,此类国产文艺片同经典佳作还有很大差距。
最后,感觉《茉莉花开》在母亲节前上映很好—此类软性电影确实需要借助社会情绪保护自己的票房。
新浪个人博客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rsuVmelw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
看国产电影,你只能用国产电影的标准去要求—不把标准降低,就会有很多片子被视作垃圾。
近几天,因为刚刚看过《黑社会2:以和为贵》的缘故,再看其它华语片心里总是不由自主地滋生着一种鄙视的态度,也可能因为原本就对国产片有极高的期望,目睹港产佳作横空出世之后,终于对国产电影的无所作为忍无可忍了--在此种情绪之下,把《茉莉花开》这类软性电影臭批一顿似乎特别必要。
所以又一次看到旧上海的画面精致唯美地凸现出来,真的没有任何惊喜。什么时候“旧上海”居然成了国产文艺片唯一可信赖DI资源的摇篮了呢?相信很多观众对那辆总是闯入镜头衬托气氛的有轨电车极其不耐烦吧?当然,旗袍和大腿等“时代标志”属于百看不厌的景致,人们可以原谅导演的反复玩味与流连。可略生快感之余,我们不能不思索一下:国产文艺片导演总是躲在“旧上海”这么一个狭小角落,逃避自己有责任去触及的东西,是想用“漂亮画面”掩盖自己的心虚与软弱么?如此美丽的错误,有张艺谋一个人犯就够了,如果演变成从业者的集体意识,就会造成盛宴一般的灾难。
况且,被各类影视剧用滥了的“旧上海背景”也不可能象重复运用布景到无耻无畏地步的邵氏片厂那样支撑一个电影王国的辉煌啊,因为世界变得更加广阔了!杜琪峰的眼界跳出了弹丸之地才能赋予香港黑帮片更深的意义—国产文艺片摆脱“旧上海”情结的羁绊,肯定更有生路。
《茉莉花开》有一个三段式的结构,想必“三个时代的摩登女性”的故事应该比《三个摩登女性》(1933 编剧:田汉 导演:卜万苍)的故事厚重许多,而且粗看之下该片确实与习惯用苦难和美德吸引眼球、炮轰心灵的台湾中影女性电影有诸多相似之处。作者将焦点锁定在女主角身上的做法十分霸道,也有些不可理喻—在一个属于女性的节日即将来临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对作者的这种固执保持宽容的态度呢?毕竟这个季节能看到的关注“妇女生活”(苏童小说原名)的电影就这么一部。那么对她的不足,只说一句吧,《茉莉花开》较比经典女性电影有一个致命缺陷,她忽略了各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以及社会因素对生命个体所施加的影响,从而使作品显得剧力不足,思想性大打折扣。
当然,对有追星心态的观众来说这类毛病简直微不足道,三段故事中的母女都由陈冲、章子怡饰演,因而这部电影几乎成了她们二人的表演课—迄今为止,还真没有哪部片子能像《茉莉花开》这样让两位影星过足戏瘾。
较有震撼性的场面是结尾的雨中生子,到这里,不断重演的悲剧已经变成值得道德家和女权主义者大书特书的千古奇观,歌颂母亲、赞美女性的用意当然值得起立鼓掌,可是,看过苏菲玛索作品《动荡岁月》的观众十分清楚,此类国产文艺片同经典佳作还有很大差距。
最后,感觉《茉莉花开》在母亲节前上映很好—此类软性电影确实需要借助社会情绪保护自己的票房。
新浪个人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