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电影点滴--声音的力量

2006-04-30 16:54:50   来自: 阿睿 (广东)
  一部好的电影,音乐、画面、镜头,完美的舒事,无不充满感人的力量。但是,我觉得,我个人的观影感受 ,在众多元素中,能给人以震撼力量直击心灵的,莫过于声音——那种悲伤抑扬的呼叫。
    以前,看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其中有一段令我非常震撼的场面:小四偷了家里的钱,在家门外不敢进去,爸爸以为是哥哥干的,哥哥怎么也不承认,爸爸气得动手打他,爸爸愤怒的孔声,哥哥委屈的惨叫声,妈妈和姐姐的叫喊声,小四躲在外面听得真切,我们也听得心惊。在杨德昌冷静锝近乎残酷的镜头原距离注视下,那声音犹如一把锋利无比的刀,直刺我的心灵,无法躲避,我感受到极大的震撼,那种家境的困境,生活的无奈,已经那昏暗混沌的岁月,让人久久无法释怀。人们为什么说杨德昌的电影冷静、残酷,我想,就在这里吧,原距离的注视,无动于衷的旁观,永远比近写直接的审视更具冲击
  力,更富有意味。
    我在丛中隐约觉察到一丝电影的奥秘。
    《紫日》里面也有一个震撼的声音。
    《紫日》是我在电视的电影频道看到的,一部非常不错的电影。我很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无眠之夜,
  一个无聊的深夜。但《紫日》却带给了我生命的震撼。我忘了是谁导演,但真的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美仑美奂的镜头山色下,处处隐藏着杀机以及各人的心机。三个不同国家,不同目的,不同想法的人走在一起。其中有一场非常精彩的片段:日本战败投降了,剩下在东北的日本人以为日本馅沦,不愿意做亡国奴 ,互相自杀,老人、小孩和妊妇,他们先把这些杀死再自杀,有的切腹。有的吞枪,场面极度悲壮,或者不能说悲壮,而是残忍冷血到变态的地步,那登着天真活泼大眼睛的小孩子也不放过。这段绝对可以称得上经典镜头而列入电影史。对日本人的民性武士道精神或者可以说是军国主义刻画得入木四分。更让人震撼的是,那日本女孩(我忘了她的名字),想阻止他们的行为,从山上边喊边跑下来,可是却被正在自杀的日本人开枪射死,死在自己人的手中,死在战争结束前,死在刚有新希望的时候。她从山上滚下来,那代表着和平、爱心的日本娃娃不倒翁也从她的身上掉下来,一直往山下滚,一组不断切换的慢镜,真的让人心碎。就算不是完美,也是无缺了。
    我现在要说的是关于声音的那段。那个善良敦厚得可爱的中国人(我也忘记了他的名字),在电影中,他真的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中国人,善良朴实,宽容大度。日本鬼子扫荡村子,全村人都被抓了.他眼睁睁的看着母亲被杀死,他已出离了愤怒悲伤,但他被绑着,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疯狂的咒骂与呐喊:我操你妈的!我操你妈的...我们看到他那痛不欲生的表情,脖子的青筋暴突.也感受到极大的震撼,那鼓悲愤的力量直击人心.
   可是,我总觉得比起杨德昌的远景长镜头,这里少了那种更强劲的力量和更多的意味.或许是故事,题材,情节不同吧.
   那需要含蓄,这需要的是直接.
   今晚,我看了彭浩翔的<伊莎贝拉>,里面也有这种感觉的处理,让我同样的感动.
   彭浩翔是我非常欣赏的一个香港导演,真的很有才华,香港电影的未来,他绝对是核心人物,就像中国电影的未来我是灵魂一样(呵,说笑).
   他的电影除了<伊>,我只看过两部,<买凶拍人>很有创意,很有意思,他的第一部电影,我看到与我相类似的电影气质,不过技法上,电影处理上可见的问题还不少.也充满了年轻人那种天真的激情与梦想,本来也很不错,不过可惜结尾败笔了,太过仓促,让人有虎头蛇尾的感觉--全片都是在拍AV,最后却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结束了.
   看完这两部电影,我以为他有很厚重的女优情结.我知道,不论是导演或者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一些他感兴趣的或者是擅长的东西,自己的经验,摆出来,特别是早期时候.
   开始听说这部电影时,我以为里面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这样的东西,但出乎意料的是,没有我想像的那样.他在记者采访的时候,他说过,不喜欢被定位,不喜欢被局限在某种类型里,更愿意尝试不同的风格.我也喜欢这样,不过他这次做到了.
   这次,翔哥在玩"性"之后玩起"感情"来,深沉得像王家卫的电影.其实,看<伊>,让我看到很多王家卫的感觉.一种暖暖的怀旧色调,一如<花样年华>的上海,一如暧昧有点色情的2046.那镜头,那摄影,那取景,都荡漾着一种娴熟,准确的把握尺度,让人惊喜的发现,他又进步了,更让我惊喜的是,他那游刃有余的电影叙事能力.
   <伊>不再是单一直接的表达手法,所有的感情,都隐藏在平淡如水或者说日常生活的琐碎片段当中,含蓄而更显得深沉.没交代过一次阿成作为警察工作的场面,没出现过一次有关警察的场面,甚至作为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主线--那个指证阿成的证人,也没有出现过,但我们却感受到阿成面临困境的忧郁和犹豫不决.还有,阿成对第一位女朋友的愧疚与想对女儿的补偿,我们看不到直接而强烈的表达,所有都消融于零碎的生活片段当中.
   <伊>最大的进步:不是直接告诉观众,我要说的是什么,而是能让观众自然自愿的去感受,去发现作者说的是什么.
   对于一个电影作者水平的高低,我觉得这点就是界线,观众的主动与被动.
   但还是有美中不足的地方,<伊>最让我难受的是妈妈的旁白,我想很久也想不明白,导演为何要这样处理?这个妈妈是以一个什么样的身份来面对我们观众进行旁白?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她死去之后,一个死去的人,讲述一个关于她女儿与她父亲的故事?直白点说,就是一个女鬼给我们讲故事?我觉得不可思议,也不可以接受,非常的唐突与不协调,她的第一次开口,我差点就被吓跑了:我的女儿和我一样,16岁那年就遇上他...(大概是这样,我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反正很不顺口)有些地方的旁边也很牵强: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明天的命运会如何...而今天却有一个孩子的命运决定在我手里...
   不能为了让观众明白,或者让故事能连接下去而硬来.我相信,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做到,但这却是最不应该选的一个角度.我想起了白骨精三变骗唐增,本来已完美无缺,但还是被孙悟空一棒打回原形.这一棒,就是这旁白.
   话说回正题,关于声音的感动.
   女儿的狗被屋主扔掉了,阿成与女儿在街上到处寻找.远景,女儿带着哭腔的叫唤着伊莎贝拉的时候,我的情绪有点起伏,她那哭腔的呼唤,直抵我的心深处.镜头反拍,阿成站在那看着女儿呼喊的背影,默然不动,一种愧疚愁帐油然而生,我感觉到了,虽然看不到他的表情,也无需看他的表情.
   阿成说这样是找不到的,问她常常带它到哪里玩.女儿来到常常带狗去玩的地方是寻找.她对阿成说,不能再丢掉伊莎贝拉,因为它已经被丢掉过一次,阿成听到呆立当场,两次丢掉既可以是说狗也可以是说她妈妈.啊成呆立无言的背影,以及女儿远处急切凄凉的呼唤,我内心涌起了波纹,确实是有某种东西触动了我.那一声声"伊莎贝拉",直闯我的心灵.
   这就是声音的魅力直透人心的力量,有时比所有直接的画面更有冲击力.
   顺便说下,这部片子的音乐确实不错,不愧是柏林国际电影节音乐银熊奖的得主.
  各位的看法呢?
  或者可以说下电影对你感动的地方,跟我们分享一下!
  

2006-05-02 22:29:15  行天女巫

  声音对于我来说似乎没有那么大的冲击力,楼主一定是个看电影很细致的人,呼呼
  中学的时候学校组织看过《红河谷》、《黄河绝恋》以及《紫日》,那个时候觉得挺好看的,印象最深的是《红河谷》,记得当时哭得眼睛都肿,不知道现在来看还会不会那样,哪天去回顾一下
  

2006-05-28 02:42:28  阿睿 (广东)

  <2>
   一个人身处不同的情绪下,看电影的感觉也不同.悲伤的时候,看灰暗沉重的故事感觉特别压抑,开心的时候,看搞笑片笑得更加开心,情绪低落的时候,看喜剧,会让压抑的心情暂时得到舒缓.
   这样的表达或者不准确,应该说,在同一种心情,看同一种感觉的电影,身受感同会特别强烈;例如失落时,你会对电影里面同样感觉的东西非常敏感,也会非常认同,这就是电影的共振原理。
   我看《紫日》的时候的状态很糟糕,心情非常的苦闷压抑,影片里也弥漫着厚重的不安和绝望,感觉特别强烈,很多地方引起了内心深深的共鸣。
   我记得以前,感觉到绝望的时候,我总是喜欢看周星弛的电影,想象着这个世界
  还有希望.
   说到电影的感情,不得不提关于电影的另一种声音——配乐、插曲。伯格曼说过,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音乐是与电影最接近的,我非常认同。一首好的音乐,一首动听的歌,总会淋漓尽致地表达着某种感情,或悲或喜,或爱或恨。罗伯特麦基在《故事》里也提到,一部好的电影,就是给观众一次情感的体验,一次情感的满足,无论是悲伤或是快乐,向上或是消极。
   音乐与电影真的非常接近,都是感情的载体;而音乐所传达的感情更为直接而强烈。开心的时候,随口会哼着首快乐的曲调;悲伤的时候,会大唱着伤感的悲歌,最明显的就是在失恋的时候,很多人会在卡拉OK房里喊着苦情歌。曾经,我实在受不了的时候,我总会将音量扭到最大,播着NIRVANA的歌,和科本一起呐喊,仿佛要将所有的不满与悲伤抛出体外。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体会,在无聊沉闷的下午,在一个烦躁或寂静的空间,突然空中传来一段动听的音乐,顿时觉得身体轻松了,干燥的空气也变得湿润油滑,心情无比的舒畅开朗。这就是音乐的力量,音符飘荡在空气中,有种如润滑油洒过空气的感觉。
   音乐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东西,让人欣喜若狂,让人泪流满面,让人亢奋激动.....当音乐遇上电影,电影因它的存在更加完美,它因电影的演绎更加耀眼夺目。
   某种情景下,配上一段恰到好处的音乐,顿时让那种情景的感觉可以放大十倍传达给观众。恐怖片就是很好利用音效的一种类型,有很多恐怖片就是音效吓人,音效制造气氛。
   《喋血街头》,吴宇森最早的一部电影。我也很久很久以前就看过这部电影,应该是小学初中的时候吧,片子里面,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除了梁朝伟那双迷茫深情的电眼之外,就是那首反复不断响起的插曲——《蒲公英》,口琴演奏的忧伤曲调,每到那种情景下就缓缓响起,忧伤、迷茫,不安定的感觉也随这音乐,直涌进生命里。评论说,这是吴宇森早期最愤怒的一部电影,那时处于六七十年代,香港,越南,到处充斥着动荡不安,游行抗议,冲突战争,但我觉得,除了那浓重的冲突流血之外,给人心灵最感触的却是那首歌带来的感伤。当被骗到越南被迫卖淫的香港过气明星站在舞台上,含着泪完整地唱起那首《蒲公英》,曾经都是她歌迷的梁朝伟和张学友,出神的聆听时,这种感觉达到了顶点,这首曲子,才是这部电影的灵魂。一种无法释怀的惆怅。
   我在我的短片中也尝试过,但可惜做不到这样的极致。
   最近我看了一部印度的影片,属于情欲片那种,不过拍得非常的唯美。不止画面漂亮,人物漂亮,音乐也非常动人。故事说的是一个健壮英俊的摄影师回到家乡,并爱上了父亲的老婆,即是他的继母,年轻貌美的继母也深深被他吸引,最后两人冲破种种束缚,一起坠入爱河,但最终被父亲发现,最后两人一起徇情。虽然是情欲片,但是一点也不色情,镜头、画面、音乐,将他们的情欲表现得非常的高洁,神圣,像《桃色》这种片子是远远不能相比。
   里面有很多非常棒的配乐。男女主角冲破心理障碍的第一次后,过几天,他和女主角在热闹的街上相遇,男主角抑制不住冲动,在街边的一间小屋里再次狂热,此时一切杂音都消失,唱诗班般的音乐响起,庄重而神圣。一把女子飘渺的高咏仿如从遥远的时空传来,穿越时光,像谜一般深邃、空灵。平行蒙太奇剪接,他们疯狂的做爱,墙壁投下的人影,街上来来往往的众生,街边拉二胡的老人,那么感觉,情欲的迷乱,世界的错乱。同时,那间断的沉重低音鼓,重重地撞击着你的心,隐约中有种莫名的不安与紧张。我第一次看到,偷情,做爱可以这样表现,他们已经超出了一般男女做爱的范畴,上升到一个命运的高度,给人极大的震撼。
   音乐与电影密不可分,如果不懂音乐,就没有做导演的资格。因为无法将电影完美的表达。不能说,音乐的东西,可以交给作曲家。我认为,音乐也是导演的事,能不能将画面与声音完美的结合,能不能将影片里面的感情淋漓尽致的表达,还是靠导演,因为只有他自己最清楚,需要什么样的音乐,如何做到恰倒好处。可以的话,导演亲自创作音乐最好。
   最后,有个非常非常棒的片子推荐。2005年佐丹奴春季拍摄的一个差不多10分钟的广告。是韩国明星全智贤,张东建和郑成宇主演,片子就像一支MTU一样,不论是画面,音乐,剪接,都非常非常的好。曾经,我反复的看过无数次。
   极力推荐!
  

2006-06-06 00:23:40  hooxi (庄)

  好贴。提一下。
  

2006-06-08 14:26:32  爵色丽影 (零度时空)

  声音最能表现人的情感,声音有时比画面更真实.
  

2006-06-08 18:03:03  雨不亭 (北京海淀)

  电影是靠画面说故事,渲染情感
  很多好电影是无声电影
  

2006-06-09 09:51:40  爵色丽影 (零度时空)

  是谁规定电影要靠画面说故事的?
  无声也是一种声音.
  

2006-06-09 11:10:29  雨不亭 (北京海淀)

  电影是用画面说故事好象也不是我说的,不知道谁说的,我比较认可这句话.
  无声是一种什么声音呢?
  从物理上讲应该不是声音吧
  从佛学上讲可能讲的通.
  但是观众看一个电影不会从佛学上看.
  一个没有声音的电影,观众看的是画面.即便是黑屏和白屏.
  电影是用眼睛看的,不是用来听的
  否则不如去听广播剧!
  楼主文章里提到的声音其实主要是指电影配乐
  我个人认为,一个靠电影配乐才能算得上好的电影不是好电影
  

2006-06-18 01:23:15  阿睿 (广东)

  三
  或者你说的不是很对,
  电影不是用画面说故事。
  其实,更确切一点说,电影是靠镜头来讲故事,
  是镜头语言,而不是画面。
  画面与镜头是有区别的。我想,你应该知道。
  对于形容画面,我觉得用在照相机会更贴切。
  我一直都觉得电影的画面与声音就像空气与水,我们谁也离不开谁。
  电影的声音,就好比水,好比溶液。
  我们观看电影,无论多近,还是有距离,那是一种心理的距离。
  而当与电影相同感觉的声音漂浮在空气中,
  回荡在我们身边时,对电影感受就决然不同了,
  我们能完完全全的沉浸在其中,直至消融的一干二净。
  一个人身处在水里远比在空气里的感受强烈。
  就算无声的电影时代,电影还是有声的,所谓的无声只是没有对话而已。
  从最早的《战舰波将金号》,到无声电影的后期的《城市之光》等,依然有声音
  ,那是不同感觉的画面配上不同情绪的音乐,卓别林电影的音乐还是他自己亲自
  编写的呢!
  早期电影的无声,是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而无法做到,到了现在,一部好作品,光
  靠画面是远远无法做到。
  电影因遇上声音而使它更完美。
  

2006-06-18 22:19:41  雨不亭 (北京海淀)

  楼主说电影是靠镜头来讲故事不如说电影是靠摄影机或者影幕讲故事!
  这个说话也说的通!
  楼主的标题是“声音的力量”,声音和音乐也不是一回事情,很多电影有对话,有环境声,但没有用音乐,比如我非常喜欢的〈盲井〉!
  我从不否认音乐的力量,但是我认为没有必要把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抬的太高。
  我个人坚持认为一个太倚重音乐的电影不能算是好电影。
  电影诞生之初是没有声音的,我想无论未来科技怎么发展,电影还是以画面为主料,别的只是辅料,否则就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了(比如现在的一些先锋实验的多媒体艺术)。
  楼主说电影因遇上声音而使它更完美。
  这点比较贴切。
  但是一个好作品只靠画面现在还是可以做到的,远的不提,近的〈最好的时光〉第二段自由梦采用无声处理,我认为非常好,比有声好!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