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从动物到人——解读《看上去很美》

2006-04-13 19:18:49   来自: 寻羊冒险记
  电影不夜城
  (以前的题目是《自由自在撒尿,无忧无虑拉屎——我看“看上去很美”》可能太过触目惊心,虽然意思不是字面上的。比较喜欢以前的题目,但是为了避免误读性误解,说我哗众取宠,其实片子就是这个样子的,我没有哗众之意。我决定改名好了。)
   《小红花》我刚看到七分49秒的时候,“小红花”这个词什么意思,我明白了,不知道王朔怎么写得,反正张元“这小子”实在太厉害了,这是个“讽刺体制”的片子,能通过审批有点儿匪夷所思。正所谓童言无忌,从孩子眼中看世界更好说话。我之所以不喜欢北派导演,就是因为这个,戏谑和嘲讽,太过激烈。不过终于有部片子可以让我随意一些写东西了,这个感觉蛮爽的。
   我从小写作文都不会组织逻辑,所以允许我以随笔的方式来写这样一个满复杂的影评;除了村上春树和《北回归线》我没读过其他什么小说,王朔的我是一本都没看过,所以再次容许我以导演张元为这部电影的第一作者进行分析。因为怕被人笑话,所以看片的时候我还做了简略的笔记。当然,以下评论只是我一家之言,没有考证,纯属胡思乱想,你要是不爽就尽管“拍砖”是了。
   首先,我要说明一下本文的题目,你要是了解《阳光灿烂的日子》和《看上去很美》这两部电影,你就会明白王朔大爷那句名言:“别把自己当人”的含义,因为在王朔的眼里,他更喜欢做个动物,动物可以“自由自在撒尿,无忧无虑拉屎”,因此那部书的名字叫《动物凶猛》,而方枪枪的“撒尿行为”再次说明王朔对做个野生动物是多么渴望。还有倒数第三个段落方枪枪“被关禁闭”时插入的孩子们逐个来模仿动物的镜头。本人没有任何贬义,做人难,做个名人更难,谁不想脱离无尽的苦海,做个自由自在的动物。
   其次,为了防止没看过本片的人对我写得东西造成误读,我再说明一下这部电影所处的时代:好像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是王朔他们童年岁月的那个年代。所以任何“反体制的表达与言说”都仅限于那个时代的旧体制,请大家不要对生猛的题材大惊小怪。另外,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中告诉我们,“人的XY”1岁半以后就已经开始呈现,所以影片中出现的“X暗示”也没必要那么鄙视和排斥。
   
   再次,用电影符号学解读一下电影中几个标志性的事物:
  “吃人的怪物老师”(枪枪造的谣)——体制中的管理者;
  “朱红色的高墙”——禁锢的围墙;
  “手牵手,步伐一致的队列”以及名目繁多的班规——体制本身;
  “土黄色的军装”——体制维护者或那个时代的怀旧记忆;
  影片中多次出现的“厕所”——张元别有用心的设置,我不便多说什么;
  开头的“小红花”和结尾的“大红花”——对在体制中安分守己的好孩子的奖励,非物质性的符号奖励。
   最后,我们来看看全片的几个主色调:
   白色——雪花的颜色,代表纯洁,孩子的纯洁。片子最开始枪枪凝视窗外雪花,看得出神;
   蓝色——枪枪梦里的主色,表示幻想,浪漫;
   土黄+橄榄绿——军服的颜色,幼儿园室内的主色,表代发黄的体制,是种怀旧的色彩。
   好,我们切入正题。影片刚开始,父亲牵着四岁的方枪枪朝幼儿园(好像是军托儿)走,枪枪是那么的矮小,连上楼梯都很困难。从第一部电影《妈妈》开始,在张元的电影中,父亲始终处于“不存在”的状态,枪枪的父亲也是连半个脸也没露,“是一种缺席的在场”(陈犀禾语)。至此,方枪枪就由家庭进入到了一个体制的管辖之中,开始了“与体制对抗的旅程”:从进幼儿园最初的“失语”,用哭来表达不满和委屈,到站起来质询老师为什么不给自己发小红花,再到顶嘴、造谣、骂人、造反,直至最后的逃离。
   在这个体制中,不听话会被扣小红花,不乖会被扣小红花,就连不会自己穿衣服,吃饭前不洗手都要被扣小红花。这个体制把“自由自在撒尿,无忧无虑拉屎”的动物变成了被体制压迫下的人,把一个喜欢幻想的自由精灵变成了压抑的、再也高兴不起来的“小怪物”。
   
  真“佩服”孔园长最后的那道命令:“实在不听话就关他禁闭,告诉其他孩子,都不要理他,孤立他,看他再不听话。。。”——对四岁大的孩子都采取政治斗争的方法,真是那个时代独有的特色。
  影片最高潮的部分个人认为是造谣并伏击“吃人妖怪”——李老师的那一段,张元用舞台剧的方式演绎了如同动物一样行为的孩子们,非常经典,用电影的形式展现这样的场面极具画面冲击力,而且非常幽默,王朔特有的荒诞幽默。
   关于方枪枪的哭:不是因为年纪小,也不是缺乏男子汉气概,我觉得枪枪拥有神经质的艺术家气质,正是这种艺术家的气质造就了他的多愁善感,使他常常用另一种眼光和角度看待事物,这正是导演张元本人的写照,尤其是枪枪说话的口气很像张元。
  其次,我要说一下枪枪身边的两个女孩儿:杨南燕和杨北燕,虽然她们俩都有大小姐脾气,个性却孑然不同。姐姐南燕拥有很多和枪枪一样的特质,比如智商高,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与众不同,并曾经帮助枪枪做过一些惊天动地的事情;而妹妹北燕虽然和枪枪也比较合得来,但天生是一俗人,理解不了枪枪的诸多想法和愿望。
   两次当被其他孩子排斥时,是这个姐妹先后陪枪枪玩儿的,所以最后当北燕都对枪枪恶语相向的时候,枪枪再也受不了,他实在无法在这个“幼儿园世界”继续呆下去了,然而。。。当他逃离那里来到大街上,来到他一直企盼尽快长大“去上学”的那个成人世界,看到的却是和幼儿园里一模一样:胸前别着大红花依次走过眼前的整整齐齐的大人们的队列,枪枪彻底绝望了。。。
   最后一个镜头相当激进:枪枪趴在一块儿石头上,任凭寻找的人呼唤他的名字。。。他已经没地方可去。现实的残酷完全击垮了他幼小的心灵,完全击垮了这个喜欢自由和幻想的“理想主义者”(这里的隐喻不言而明)。
   真不知道张元是怎么“调教”这些小演员的,他们的表演完全值得我们吧唧吧唧大声鼓掌。近两年大陆涌出的许多“实力派”童星,在电影里表现得异常精彩,甚至超过那些与之对戏的成人演员,比如《电影往事》(有几个在《无极》里也有出现)。当然这些孩子还很小,我们不能一厢情愿寄希望于他们将来的成就,只能祝愿他们茁壮成长并能够以比较高的水平接前辈们的班,不要像中国足球那样“伤仲永”就好。
   实际上,大多数探索儿童世界的电影如《小公主》、《百万英镑》等都是成人对那个世界的幻想。那个时候我们在想些什么,做过些什么有几人可以回忆得起来,反正关于四岁的记忆我是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了。
   我最后再唠叨两句:说张元的《看上去很美》是一部用孩子来拍摄的给成人看的电影我不同意。不知道未删节版是什么样子,但我欣赏的这个版本怎么看都是一部充满情趣的儿童电影,影片的立意虽然比较激进,却是一部老少皆宜的好片子,我感觉蛮逗的。别人评论的所谓压抑与悲哀,还有生猛与剧烈我是一点儿也没看出来,不明白为什么又有那么多人猛烈抨击它并想要“一棒子打死”。
  从《阳光灿烂的日子》那个魔幻的青年时代到充满幻想的《小红花》这一童年时代,也只有姜文和张元有这个本事把王朔自传式的文学作品诠释得如此完美传神。顺便提一下,这部电影在欧洲那么受欢迎,而且市场运作这么好,制片人马尔科·穆勒功不可没,这位威尼斯电影节的主席老爷子对中国电影在欧洲的推广传播实在是贡献良多。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gcynoeublp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