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原创]《租妻》 故事虽好,但讲得不好
2006-04-05 12:54:33 来自:
裴三
[watermark] 《租妻》 故事虽好,但讲得不好
就国内的导演来看,我把张扬、贾樟柯、王小帅和路学长归于一类,他们的风格都属于比较写实的,他们的电影都是立足于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反映的是我们普通老百姓的情感。就拿路学长来说,他的片子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四部:《长大成人》、《非常夏日》、《卡拉是条狗》和最近刚上映的《租妻》。《长大成人》讲的是一个少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的经历,反映的是人在不幸时代下的无奈和困惑;《卡拉是条狗》讲的是城市里特有的养宠物狗的现象,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因缺少交流和沟通而特有的那种失落感和寄托感。我觉得《长大成人》和《卡拉是条狗》都是好电影,甚至可以说它们是当代中国电影的杰出代表。《非常夏日》没看过不好评价。新片《租妻》我是昨天晚上刚刚看完的。在当今到处都是高歌风花雪月、阳春白雪的电影市场一个导演能静下心拍这样一部片子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赞赏的事,这体现了一位导演最起码具备的人文关怀,也体现了一位导演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但是话又说回来,就电影本身来说,这部片子拍得很一般。显然,在一些重要的细节上,路学长这次没有能够把握好,这是一部有缺点的片子,就像是一道菜,原料、佐料什么的都可以,但就是差了那么点火候,少了那么点味道。
总的来说,我不喜欢这部电影中郭家驹回老家后的那段。从郭家驹回到老家对他的母亲说第一句话开始,我就觉得这部电影要糟,在我看来,那些唯美化的老房子的镜头,古色古香的有点茶道意味的镜头,以及那个疯女人的打扮,都有点没有必要,当然还有就是郭家驹回到家后在族人的陪同下在祠堂里跪拜祖先的场面以及那个很多人戴着面具的有点图腾意味的舞蹈晚会,我觉得也有点不切实际。以我的经验看来,在我们中国境内,哪怕是偏远点的山区,现在能把这种民粹民风保存的这么好的地方实在不多见。我们现在的农村基本上是传统的东西丢得差不多了,就是有,也只不过逢年过节做点样子给人看,哪有谁会真的毕恭毕敬地去如此实践。就整部电影来说,这些东西就像是多余的粘贴上去的东西,我不知道路学长想通过它们说明什么。
记得小时候读书,语文课上老师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让我们归纳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把一篇文章的内容用一句话或者短短的一小段话来概括,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一直都没变过,不知道现在的学生还会不会经历这些,反正我到现在都十分反感这种死板的教学方法。但是谈到电影,有时候却真的需要这样一个所谓的中心思想。当然我这里所说的中心思想跟那时候老师叫我们总结的课本里的中心思想不是一回事。我是想说:电影,任何一部电影作品,都应该让观众清晰地知道导演的企图,知道导演想要说的是什么。
《租妻》想要说的是什么?按照路学长自己的说法是这样的:《租妻》探讨了关于现代与传统对立融解的问题;同时又讲述了一个关于尊严的命题;而且在它里面,搁置了人们面对道德不同的看法和观点。看得出来路学长在这部电影中的野心很大,他想探讨的是更深层意义上的东西。但从表现手法来看,路学长还是没有改变一贯的做法,他还是想通过小人物的命运从而来做到以小见大。这次的主角是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看得出来这两人都是来自并不富裕的小地方,而且都离开了土生土长的在他们看来不会有什么出路的穷乡僻壤跑到大城市来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是选择的方式不同而已,男人选择了艰苦的创业,女人则利用自身的条件做着出卖色相的工作。可以说他们这样两个人的经历在当下的中国社会是有一定代表性的,它代表着两个比较大的群体,反映了我们年青一代——不管是受过高等教育也好,没受过高等教育也好,也不管是男人也好,女人也好——所面临的不同的境遇。
在我看来,《租妻》在风格上应该也跟路学长前面的几部片子一样比较写实。但这次路学长似乎在整体写实的基础上还想追求更多的东西,这就是我在第二段所提到的那些东西,它暴露了路学长过大的企图,想反映的东西太多了有时候就不好把握,就只能像是蜻蜓点水一样做到面面俱到而无法由表及里去深入剖析一些内在的东西。这种感觉就好像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在讲故事过程中突然忘记了故事本身而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喋喋不休。但是我要说的是上面那些东西给我的感觉就是很生硬,完全游离于电影的基本格调,在整体上给电影造成了不协调,它是这部电影的一个败笔。如果路学长能够放弃这些东西老老实实地用朴实的镜头来表现这一切的话,那么这部电影将会更加出色。
[/watermark]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2006-04-08 19:08:46
前锋元素
有DVD
2006-04-12 18:17:16
elvita
(北京)
其实那个女主角演的还可以,挺放的开的,我比较喜欢她和黑衣女人那段送来送去的情节,很感人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ATOUSQUnTCxk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
就国内的导演来看,我把张扬、贾樟柯、王小帅和路学长归于一类,他们的风格都属于比较写实的,他们的电影都是立足于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反映的是我们普通老百姓的情感。就拿路学长来说,他的片子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四部:《长大成人》、《非常夏日》、《卡拉是条狗》和最近刚上映的《租妻》。《长大成人》讲的是一个少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的经历,反映的是人在不幸时代下的无奈和困惑;《卡拉是条狗》讲的是城市里特有的养宠物狗的现象,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因缺少交流和沟通而特有的那种失落感和寄托感。我觉得《长大成人》和《卡拉是条狗》都是好电影,甚至可以说它们是当代中国电影的杰出代表。《非常夏日》没看过不好评价。新片《租妻》我是昨天晚上刚刚看完的。在当今到处都是高歌风花雪月、阳春白雪的电影市场一个导演能静下心拍这样一部片子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赞赏的事,这体现了一位导演最起码具备的人文关怀,也体现了一位导演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但是话又说回来,就电影本身来说,这部片子拍得很一般。显然,在一些重要的细节上,路学长这次没有能够把握好,这是一部有缺点的片子,就像是一道菜,原料、佐料什么的都可以,但就是差了那么点火候,少了那么点味道。
总的来说,我不喜欢这部电影中郭家驹回老家后的那段。从郭家驹回到老家对他的母亲说第一句话开始,我就觉得这部电影要糟,在我看来,那些唯美化的老房子的镜头,古色古香的有点茶道意味的镜头,以及那个疯女人的打扮,都有点没有必要,当然还有就是郭家驹回到家后在族人的陪同下在祠堂里跪拜祖先的场面以及那个很多人戴着面具的有点图腾意味的舞蹈晚会,我觉得也有点不切实际。以我的经验看来,在我们中国境内,哪怕是偏远点的山区,现在能把这种民粹民风保存的这么好的地方实在不多见。我们现在的农村基本上是传统的东西丢得差不多了,就是有,也只不过逢年过节做点样子给人看,哪有谁会真的毕恭毕敬地去如此实践。就整部电影来说,这些东西就像是多余的粘贴上去的东西,我不知道路学长想通过它们说明什么。
记得小时候读书,语文课上老师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让我们归纳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把一篇文章的内容用一句话或者短短的一小段话来概括,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一直都没变过,不知道现在的学生还会不会经历这些,反正我到现在都十分反感这种死板的教学方法。但是谈到电影,有时候却真的需要这样一个所谓的中心思想。当然我这里所说的中心思想跟那时候老师叫我们总结的课本里的中心思想不是一回事。我是想说:电影,任何一部电影作品,都应该让观众清晰地知道导演的企图,知道导演想要说的是什么。
《租妻》想要说的是什么?按照路学长自己的说法是这样的:《租妻》探讨了关于现代与传统对立融解的问题;同时又讲述了一个关于尊严的命题;而且在它里面,搁置了人们面对道德不同的看法和观点。看得出来路学长在这部电影中的野心很大,他想探讨的是更深层意义上的东西。但从表现手法来看,路学长还是没有改变一贯的做法,他还是想通过小人物的命运从而来做到以小见大。这次的主角是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看得出来这两人都是来自并不富裕的小地方,而且都离开了土生土长的在他们看来不会有什么出路的穷乡僻壤跑到大城市来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是选择的方式不同而已,男人选择了艰苦的创业,女人则利用自身的条件做着出卖色相的工作。可以说他们这样两个人的经历在当下的中国社会是有一定代表性的,它代表着两个比较大的群体,反映了我们年青一代——不管是受过高等教育也好,没受过高等教育也好,也不管是男人也好,女人也好——所面临的不同的境遇。
在我看来,《租妻》在风格上应该也跟路学长前面的几部片子一样比较写实。但这次路学长似乎在整体写实的基础上还想追求更多的东西,这就是我在第二段所提到的那些东西,它暴露了路学长过大的企图,想反映的东西太多了有时候就不好把握,就只能像是蜻蜓点水一样做到面面俱到而无法由表及里去深入剖析一些内在的东西。这种感觉就好像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在讲故事过程中突然忘记了故事本身而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喋喋不休。但是我要说的是上面那些东西给我的感觉就是很生硬,完全游离于电影的基本格调,在整体上给电影造成了不协调,它是这部电影的一个败笔。如果路学长能够放弃这些东西老老实实地用朴实的镜头来表现这一切的话,那么这部电影将会更加出色。
[/water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