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人民代表

2006-03-19 06:17:22   来自: 李祥瑞
  人民代表
  

  关于现象电影论坛
  现象工作室与多数电影论坛的最大不同,就是在这里有许多参与影像实践的朋友,同时,现象电影工作室还在积极组织独立电影参加国际影展并安排各种展映活动,推出过一些较有影响的作品。
  现在,现象电影工作室发行了陈为军作品DVD,这确实让人感到兴奋:相信将来还会有很多优秀的纪录片以及市面上很难找到的地下电影以DVD为介质,给观众带来崭新的观影体验。
  《好死不如赖活着》拍摄于2001年,几年之后,纪录片创作的外部环境和观众的审美心态都已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现象电影工作室没有制作发行那些更有“时尚感”或者名声相对响亮的新作品,而偏偏选择了这部几年前的旧作—我想这个行动本身就在说明着《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价值。
  关于人民代表
  

  我曾经对中央台将某一个体标签为“群众”的作法表示过厌恶,在“人们感到欢欣鼓舞”、“大家一致认为”等习惯性用语的无耻堆砌之后,镜头里面明明只有一个人在发表自己的意见,字幕却标明此人是“群众”—这种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显然过于露骨,有意模糊甚至故犯错误的身份界定,使得个体意志被忽略不计了。后来一位网友听了我的意见后说,中央台的字幕确实打错了,应该打成“人民”才对!
  是的,“人民”。既然上帝般的权威媒体认为一个人真的有资格去代表一部分人民,我说《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主人公们是“人民代表”也不算什么错误。
  这几位“人民代表”,大的是成年男女,小的还是婴幼儿。他们的身份是农民。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农民”两个字就是苦难的代名词。其实全村人的命运都和他们差不多的,但毕竟镜头所能触及的空间维度十分有限,况且,只有把他们当作主角,才能把被媒体所忽略所轻视的有关生命个体价值的那一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个展示过程无比残酷,会让很多人掩面而逃。
  

  纪录片以农时节气划分章节,作者如此结构,似乎特别地强化了纪录农民生活的初衷。DVD宣传词写道:“第一个伸进爱滋病村的镜头,365天,框定一个农家小院的生命四季,五口人有四人感染AIDS,是生的吟唱,也是死的悲怆!”
  关于纪录片
  或许因为看电影太多的缘故,过去对这种让电影观念处于休眠状态的纪录片并不十分感兴趣,觉得大家只是拿敏感题材押宝。甚至长期以来,我一直在期盼和等待地下创作能从纪录时代跨入剧情片时代。《好死不如赖活着》给我上了一课,她让我意识到,影像的职责除了造梦、反思和提供娱乐(反思也是提供了一种娱乐),还应该客观记录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中的真实。那些为此努力的人,是值得敬佩的!
  关于碟片
  动态菜单、画质清晰,制作水准较高。DVD配置:正片:86分钟 字幕:中英文 花絮:导演访谈 公益歌曲 发行:现象工作室
  

  获奖记录:
  2003 Peabody Awards
  美国广播电视文化成就奖
  GRIERSON 2004 The British Documentary Awards
  英国国家最佳纪录片奖
  One World 2004
  The Rudolf Vrba Award for the best film in the right to Know Category
  Official Selection at 2003 Sundance Film Festival | World Documentary
  获2003年圣丹斯电影节世界纪录片提名
  2003 IDFA Joris Ivens Competition
  2003年阿姆斯特丹纪录片电影节最高竞赛单元提名
  在HBO等全球几十个电视台曾同一天播出本片
  

  

2006-03-20 14:53:03  老猪 (暫住中國)

  谢谢老李大(?)作。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rsuVmelw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