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李少白:百年悲笑一时览
2006-01-04 14:25:10 来自:
发达阿姨
百年悲笑一时览
文/李少白
《映画年华》和《映画神州》主编张江艺、吴木坤和执笔者们,都是“而立”上下的年轻人,他们都取得了电影学的博士或硕士学位,受过很高的电影专业教育。对于这样一批人,我称其为新世纪电影学者或新一代电影学者。他们近几年来活跃于电影学界,已发表了许多卓有见地的论文、专著。正值中国电影百年,他们想借此机遇对这100年以来的中国电影的时代风貌、发展轨迹以及各种内在联系加以清理,给予自己的表达,传递自己的看法,于是就有了这两本书的问世。
我匆匆地翻阅了一遍他们的初稿,又细读了部分章节,深深感到这批年青的电影学者对于编写这两本书很有自己的想法,颇费了一番心思和功夫,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我感觉这套书有这么几个特点。
首先一点,这套书的框架、体例很有新意,很有特色。著作者们是以时间为纵坐标、地域为横坐标,十字交叉线式地来把握百年的中国电影的;在纵向的时间陈述中突出重要事件,在横向的空间描绘里书写历史进程。这样,就在有机的时空交错中,有重点、有省略、繁简相宜地展现了一幅比较真实的中国电影的百年画卷。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国,而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度,还有一个世界范围的、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海外华侨市场;而一百多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又具有一种风云变幻的复杂性,这样,历史的时代特点、地域特点和民族特点就不可能不反映到中国电影里。作者们所创意的书的框架、体例,正是从这样的实际出发的,因而也便于用来对中国电影百年历史进行讲述。
其次是主编和作者们的治史态度值得赞赏。他们说,“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是:尊重历史,回到历史中写历史,然后跳出来站在大历史的角度重新看待历史。”这是科学的历史态度。这样就把历史存在的客观性和历史写作的主观性恰切的统一起来。通览这两本书各“站”、各“区”的文本,可以看出,编著者大体都能保持一种不带个人好恶情感的客观平和的治史态度。然而,从章节的设置到具体讲述的文字里,又时时可以感受到编著者感于当下电影现实而生发的问题意识,从而使著作具有某种“史鉴”的价值意义。
第三点是书的行文、书的文风具有鲜明的当代性。在承继传统的学术文体语言中,新一代的学人们,更多地引入文学语言和网络语言,以丰富自己的写作。加上他们具有大量吸收新知识、新学问的优势,同时又长于利用网络信息,从而使他们的历史写作可以涵盖更广博的知识面,以及新学科的学理支撑。
策划者把书名定为《映画年华——中国电影百年讲述》和《映画神州——中国电影地域纷呈》,“有感伤时光流逝之意,贴近本丛书回首百年光影的立意”。这是年轻人的感受。我则乐意于用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中的词句“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来表达。因为中国电影没有千古兴亡问题,而我也没有登楼,故节编之为“百年悲笑一时览”,并姑且作为该序题名。
在诸多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而出版的图书中,《映画年华——中国电影百年讲述》和《映画神州——中国电影地域纷呈》可谓自备一格。它有文化品味、学术价值,很好读,也很耐读,对于喜爱中国电影的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可资一览。
2005/10/16
(发达阿姨注:我和萧狼主编了这两本书,日前刚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不少书店已能见到。电影史前辈李少白先生为这两本书慨然赐序,让我们深感振奋。当然,先生多有美誉,也让我们深感惭愧,想来惟有以后多加努力了。希望大家多关心这两本书,这两本书的编写者分别为王国平、刘涛、刘莉、李力、张彬、陈珠珠、林挺、崔颖、唐晓花、吴木坤和我。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2006-01-05 00:04:23
hooxi
(庄)
祝贺。去书店买来拜读。。
2006-01-06 23:26:30
萧狼
(北京)
印刷很精美,可以收藏。至于内容,大家得看看才知道,嘿嘿。
2006-01-08 09:57:11
刘兵
好事情,祝贺一下!
2006-01-09 08:48:45
阿德的故事
(北京海淀)
贺一下。。。。:)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wdURxKlX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
文/李少白
《映画年华》和《映画神州》主编张江艺、吴木坤和执笔者们,都是“而立”上下的年轻人,他们都取得了电影学的博士或硕士学位,受过很高的电影专业教育。对于这样一批人,我称其为新世纪电影学者或新一代电影学者。他们近几年来活跃于电影学界,已发表了许多卓有见地的论文、专著。正值中国电影百年,他们想借此机遇对这100年以来的中国电影的时代风貌、发展轨迹以及各种内在联系加以清理,给予自己的表达,传递自己的看法,于是就有了这两本书的问世。
我匆匆地翻阅了一遍他们的初稿,又细读了部分章节,深深感到这批年青的电影学者对于编写这两本书很有自己的想法,颇费了一番心思和功夫,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我感觉这套书有这么几个特点。
首先一点,这套书的框架、体例很有新意,很有特色。著作者们是以时间为纵坐标、地域为横坐标,十字交叉线式地来把握百年的中国电影的;在纵向的时间陈述中突出重要事件,在横向的空间描绘里书写历史进程。这样,就在有机的时空交错中,有重点、有省略、繁简相宜地展现了一幅比较真实的中国电影的百年画卷。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国,而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度,还有一个世界范围的、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海外华侨市场;而一百多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又具有一种风云变幻的复杂性,这样,历史的时代特点、地域特点和民族特点就不可能不反映到中国电影里。作者们所创意的书的框架、体例,正是从这样的实际出发的,因而也便于用来对中国电影百年历史进行讲述。
其次是主编和作者们的治史态度值得赞赏。他们说,“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是:尊重历史,回到历史中写历史,然后跳出来站在大历史的角度重新看待历史。”这是科学的历史态度。这样就把历史存在的客观性和历史写作的主观性恰切的统一起来。通览这两本书各“站”、各“区”的文本,可以看出,编著者大体都能保持一种不带个人好恶情感的客观平和的治史态度。然而,从章节的设置到具体讲述的文字里,又时时可以感受到编著者感于当下电影现实而生发的问题意识,从而使著作具有某种“史鉴”的价值意义。
第三点是书的行文、书的文风具有鲜明的当代性。在承继传统的学术文体语言中,新一代的学人们,更多地引入文学语言和网络语言,以丰富自己的写作。加上他们具有大量吸收新知识、新学问的优势,同时又长于利用网络信息,从而使他们的历史写作可以涵盖更广博的知识面,以及新学科的学理支撑。
策划者把书名定为《映画年华——中国电影百年讲述》和《映画神州——中国电影地域纷呈》,“有感伤时光流逝之意,贴近本丛书回首百年光影的立意”。这是年轻人的感受。我则乐意于用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中的词句“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来表达。因为中国电影没有千古兴亡问题,而我也没有登楼,故节编之为“百年悲笑一时览”,并姑且作为该序题名。
在诸多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而出版的图书中,《映画年华——中国电影百年讲述》和《映画神州——中国电影地域纷呈》可谓自备一格。它有文化品味、学术价值,很好读,也很耐读,对于喜爱中国电影的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可资一览。
2005/10/16
(发达阿姨注:我和萧狼主编了这两本书,日前刚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不少书店已能见到。电影史前辈李少白先生为这两本书慨然赐序,让我们深感振奋。当然,先生多有美誉,也让我们深感惭愧,想来惟有以后多加努力了。希望大家多关心这两本书,这两本书的编写者分别为王国平、刘涛、刘莉、李力、张彬、陈珠珠、林挺、崔颖、唐晓花、吴木坤和我。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