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hooxi在 2005/12/31 11:39pm 第 1 次编辑]
虽然这是个转贴,但有必要澄清的是,它会给大家带来误导:
1、关于中国电影的代际划分问题,本来就不应是什么严肃的学术问题,可悲的是,这样的论资排辈,居然很长时间以来成了电影学者们研究中国电影历史、特别是导演历史的公认参照系,一直到所谓“第六代”,发现终于没什么可研究的了,于是又出现了什么所谓“新生代”、“无代期”、“六代后”等等无聊的“术语”。这种对代际划分的热衷,显示出中国电影学者们在80年代摆脱了政治化的电影史分期后,对“谱系空白”的担忧和失语;同时,这种偏重导演、偏重作品的电影史(或者说,偏重导演代表作的历史),是一种极端片面、甚至极端扼杀其他工作人员(制片人、摄影师等工种)和扼杀非主流电影(非故事片,包括纪录片、实验片等)、扼杀电影生产其他环节(电影发行、放映、评论等等)的历史观。电影百年,只出现了两个榜:一个是电影作品榜,一个是电影导演榜,这两个榜都是在代际的系统下运作的,而完全不是一种严肃的电影学术层面的研究结果,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姜文这样代际模糊的导演的作品,会在这两个榜中销声匿迹。而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姜文对中国电影的贡献都是巨大的:作为演员,他主演的几乎所有电影都是名垂青史的;作为导演,他的作品是独一无二的(同时也难以纳入这个代际谱系当中)。而贾樟柯被称为“第六代”,无论从电影学院“班级史”的角度(这个角度是非常小圈子气的同时也是毫无学术考虑的),还是从电影风格、语言、形式的角度,都不同于前此就有的“第六代”电影的。另一个显著的人物是被称为第四代的张暖忻,她的出现,或许是第一个让持代际谱系观的研究者手足无措的电影导演。总之,除了中国,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有这么明显而长久默认的“论资排辈”的电影史观。
2、即便在默认这样一种历史观的前提下,上面这个代际划分也是非常没有道理的。请看下面几种典型的代际划分(其实也是大同小异而已,但是有个明显的特征,学者们,特别是电影圈以外的学者们,普遍倾向于通过导演的文化身份、作品的语言风格等界定代际,而越来越不主张用“师徒关系”来做界定):
A、上个世纪20年代郑正秋、张石川等人是第一代;30-40年代夏衍、阳翰笙、孙瑜、蔡楚生、吴永刚、费穆是第二代;50-60年代水华、成萌、崔嵬、郑君里、谢晋是第三代;因文革而延误了十年的吴贻弓、谢飞、郑洞天、滕文骥、张暖忻等人是第四代;80年代中期出现的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吴子牛等人是第五代。第五代导演已成为目前中国电影的顶梁柱。——这是倪震等人的划分;
B、中国电影的代系划分和命名与文学史不同。最早出现的是“第五代”,从1984年开始,人们才开始寻找逆推“第四代”。台湾电影人焦雄屏女士在做了学术工作后,给出了第一代默片时代,第二代有声片时代的划分。但是,我觉得,这个划分并不成立。因为中国电影的第一个辉煌期是在30年代,是默片居多的年代,这个默片的终结要比世界范围晚了将近七年时间。而在30年代出现的中国电影第一代的大师,几乎都延续成为有声片的大师。所以应该讲,第一批早期实践电影的人才是第一代,到30年代已经是第二代了。新中国电影主力伴随新中国成立而进入历史舞台。在五、六十年代,第三代成为电影的主力。谢晋,是一个不能不提的导演。……但是从文化结构上来讲,真正代表第三代的是北影四大帅:成荫、崔嵬、凌子风、水华。——这是戴锦华和焦雄屏的划分;
C、如果要把六位导演划代,孙瑜、蔡楚生、朱石麟属第一代,谢晋为第二代,桑弧介乎第一与第二代之间。侯孝贤则属第三代。中国大陆的五位导演与台湾侯孝贤的作品最大的不同为手法、风格和电影讯息的传递,这三点很重要的构成美学观念上的追求,以及作品寓意的诉求,这是三代导演创作技巧和方式的最大分野。——这是列孚的划分;
D、第一代:戏人电影;第二代:剧人电影;第三代:文人电影;第四代:影人电影;第五代:哲人电影;第六代:浪人电影。。。(后面两个忘了),这是我听来的说法。这个说法非常适合于考研背题用。
以上的划分,如果出于研究的便利,估妄用之;但是如果用来作为绝对的、唯一的中国电影史分期,则是非常贻害无穷的;关于中国电影史分期,很多学者都作出了自己的划分,例如:美国的张英进、中国的李道新等等,大家可以参考。
中国电影百年诞生之即,向老一辈电影艺术家致敬!!!
2005-12-31 23:33:05 hooxi (庄)
2006-01-01 11:23:19 刘兵
分期本身标准就很模糊而且缺少内在的依据,显得混乱和功利化,这一点在中国当代诗歌史的研究方面也表现得很明显.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研究者量衣裁体倒也罢了,关键是创作者个人不能以千方百计的扎进某个群体为荣,而后来者就更不要说什么七然后八代了.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研究者量衣裁体倒也罢了,关键是创作者个人不能以千方百计的扎进某个群体为荣,而后来者就更不要说什么七然后八代了.
2006-03-13 11:55:52 holynn
中国第一代电影导演—何非光
在中国文化网上列出的九位中国第一代电影导演中,有一个早已被湮没的名字——何非光。这是一个具有浓厚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本身的经历就可以是一部电影。
何非光是台湾人,1903年出生于台中市,16岁那年只身到上海谋生,先是在一个台湾同乡开设的诊所里当学徒,这年的春节,他到苏州游玩,遇到[联华]在此拍摄《续故都春梦》的外景戏,当时正在拍摄这样一个场面:农村姑娘朱莹(陈燕燕饰)手提小篮正在归家途中,突然,她被身后追上来的一个军阀骑兵捋上马背--但是扮演军阀骑兵的演员,骑术不佳,力气又不足,再三尝试也达不到导演的要求。此时,在场的何非光 当了一回替身演员,很出色的完成了这组镜头,他的表现引起了影界人士的注意,此后,[联华]聘他为签约演员,何非光就因一个偶然的机遇踏上了从影之路。
他先后出演了《人生》、《暴雨梨花》、《小玩意》、《风》、《天明》、《体育皇后》、《华山艳史》、《母性之光》、《再会吧,上海》、《昏狂》、《热血忠魂》、《日本间谍》等等影片。出色的完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反派角色。
之后,他又转为电影编导,先后编导了抗战影片《保家乡》、《东亚之光》、《气壮山河》、《血溅樱花》和影片《某夫人》、《芦花翻白燕子飞》、《出卖影子的人》、《同是天崖沦落人》、《花莲港》等等。
他还导演过话剧、越剧、淮剧、上海滑稽戏等等地方戏,尤其是滑稽戏《三毛学生意》作为一个优秀剧目被改编成了电影。
但是,“台湾特务”、“日本间谍”、“国民党派遣人员”等等莫须有的罪名,使他从49年以后就被排除在电影界之外,尽管,他曾抗美援朝上前线、到大西北参加军区文工团---寻求自我救赎,但是,1958年还是被判处管制两年,直到1979年8月11日才得到彻底平反。
何非光的电影生涯是短暂的,但是他为电影事业所做的贡献是在中国电影史上值得一书的,他编导的《保家乡》抗战期间在东南亚地区有很大影响;他编导的《东亚之光》被誉为[一柄正义之剑];他编导的《气壮山河》是中国唯一一部反映中国军民和盟军一起直接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片;他编导的《花莲港》是“第一部以台湾省高山族为题材的爱情巨片”;他导演的《出卖影子的人》票房极佳,影响很大----
自从49年后何非光从影坛消失,有各种矛盾的零星报道“被国民党杀害--”“劳改死在东北--”-----事实上何非光一直默默无闻的活到1997去世。
台湾著名导演李行先生和台湾电影资料馆曾做最大的努力,帮助何非光圆他回台湾故乡省亲的心愿,但是,就在何非光准备前行的前两个月,突然发病与世长辞。少小离家,老大无归。从影誓愿,壮年被扼。如今,是时候让人们重新认识这位中国的第一代电影导演了。
在中国文化网上列出的九位中国第一代电影导演中,有一个早已被湮没的名字——何非光。这是一个具有浓厚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本身的经历就可以是一部电影。
何非光是台湾人,1903年出生于台中市,16岁那年只身到上海谋生,先是在一个台湾同乡开设的诊所里当学徒,这年的春节,他到苏州游玩,遇到[联华]在此拍摄《续故都春梦》的外景戏,当时正在拍摄这样一个场面:农村姑娘朱莹(陈燕燕饰)手提小篮正在归家途中,突然,她被身后追上来的一个军阀骑兵捋上马背--但是扮演军阀骑兵的演员,骑术不佳,力气又不足,再三尝试也达不到导演的要求。此时,在场的何非光 当了一回替身演员,很出色的完成了这组镜头,他的表现引起了影界人士的注意,此后,[联华]聘他为签约演员,何非光就因一个偶然的机遇踏上了从影之路。
他先后出演了《人生》、《暴雨梨花》、《小玩意》、《风》、《天明》、《体育皇后》、《华山艳史》、《母性之光》、《再会吧,上海》、《昏狂》、《热血忠魂》、《日本间谍》等等影片。出色的完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反派角色。
之后,他又转为电影编导,先后编导了抗战影片《保家乡》、《东亚之光》、《气壮山河》、《血溅樱花》和影片《某夫人》、《芦花翻白燕子飞》、《出卖影子的人》、《同是天崖沦落人》、《花莲港》等等。
他还导演过话剧、越剧、淮剧、上海滑稽戏等等地方戏,尤其是滑稽戏《三毛学生意》作为一个优秀剧目被改编成了电影。
但是,“台湾特务”、“日本间谍”、“国民党派遣人员”等等莫须有的罪名,使他从49年以后就被排除在电影界之外,尽管,他曾抗美援朝上前线、到大西北参加军区文工团---寻求自我救赎,但是,1958年还是被判处管制两年,直到1979年8月11日才得到彻底平反。
何非光的电影生涯是短暂的,但是他为电影事业所做的贡献是在中国电影史上值得一书的,他编导的《保家乡》抗战期间在东南亚地区有很大影响;他编导的《东亚之光》被誉为[一柄正义之剑];他编导的《气壮山河》是中国唯一一部反映中国军民和盟军一起直接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片;他编导的《花莲港》是“第一部以台湾省高山族为题材的爱情巨片”;他导演的《出卖影子的人》票房极佳,影响很大----
自从49年后何非光从影坛消失,有各种矛盾的零星报道“被国民党杀害--”“劳改死在东北--”-----事实上何非光一直默默无闻的活到1997去世。
台湾著名导演李行先生和台湾电影资料馆曾做最大的努力,帮助何非光圆他回台湾故乡省亲的心愿,但是,就在何非光准备前行的前两个月,突然发病与世长辞。少小离家,老大无归。从影誓愿,壮年被扼。如今,是时候让人们重新认识这位中国的第一代电影导演了。
第一代导演活动的时间大体上是20世纪初到20年代末,他们是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拍摄条件非常简陋、艰苦,又缺乏经验的条件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
·郑正秋
·任彭年、侯曜
·沈浮
·史东山
·何非光
·袁牧之
·蔡楚生
·洪深
第二代导演
“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五、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第二代导演”最大的成就是,由他们开始,中国电影就思想内容而言,开始真正从单纯的娱乐——“玩耍”中解放出来,开始比较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从娱乐中发挥社会功能。在艺术上,这代导演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同时,他们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开始逐渐掌握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尽管这代导演的“戏剧意识”还比较强烈,但他们已从对戏剧的摹仿从形式转向内涵,即逐渐摆脱舞台的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所长,只是在故事情节上强烈地追求戏剧悬念、戏剧冲突、戏剧程式。可以这样说,中国电影从这一代导演开始,才显出自己独立的价值。
这个时期,中国的电影表演艺术也属于由萌芽到起步阶段。
·陈怀皑
·桑弧
·崔嵬
第三代导演
第三代导演的活跃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这也是中国电影的曲折发展时期。这一代导演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在影片努力反映时代,深入地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的追求上,都有十分有益的探索,而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谢晋
·谢铁骊
·谢添
·沙蒙
·水华
·林农
·李前宽 肖桂云
·凌子风
第四代导演
第四代电影人大多是文革前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生构成的创作全体,他们一毕业就遇到文化大革命,以至于他们的创作生命是从1978年以后才开始的。 因为时代的局限性,第四代导演在学习时期没能接触到苏联以外的电影,这直接影响到第四代导演电影语言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但他们提出电影不应该受僵化的舞台限制,应该选择自然、真切和简单的形式挖掘普通生活的诗意和哲理,同时也开始了对历史的反思。整个第四代的创作高潮正是伴随着这次反思而爆发的,第四代的创作带动了中国电影的复兴。农村渐渐成为第四代作品的中心题材,他们以农村作为中国社会缩影的表现手法也直接影响了后来的第五代导演。
·黄蜀芹
·黄健中
·郑洞天
·谢飞
·王启民
·滕文骥
·吴贻弓
·丁荫楠
~~~~~怀念那个单纯的时代~~~~~
~~~~~怀念那个单纯的时代~~~~~
~~~~~怀念那个单纯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