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原创]《无极》——过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2005-12-24 09:05:26   来自: 春萧
  [watermark]  

    这是一部遍布哲学碎片及充满自恋的陈氏野心之作。
    全片横斥着一股风暴般的“反乌托邦”情绪——陈凯歌将“人与神的抗争”、“人与人的对抗”等意识形态通过符号化的人物贯注其中,构筑出一幅宏伟的史诗巨作,虽然这部巨作因要表述的主题过多,难免散碎而流于形式,但是本作仍然称的上是《刺秦》之后另一块将会对未来中国电影发展方向有所启明的“陈氏实验田”。
    与其将本片的整体意识归为“人与神的对抗”,不妨说成是人类同自身命运的顽强抗争。如本片表述所见,在导演营造的无秩序的大环境之下的命运归宿,结果其实更多取决于个人的认知,正如陈凯歌所希冀表达的主题:命运并非神所左右,一切选择取决于人心的支配!而张东健的昆仑从反抗意识的觉醒到最终对统治阶级甚或神明宣战并且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则将这种个人英雄主义推向了极致。
    相较之下,具体而微的“人与人的对抗”则是命运的对于选择的各种结论印证,陈凯歌选取了两组人物安排在命运的漩涡中:因所遇迥异而产生认识偏差的权利代表;以及反抗程度有别而导向不同结果的下层代表。真田广之与谢霆锋总的相似之处都具有统治阶级特有的为求目的不择手段,与及这二人对于张柏芝都有种近乎畸形的爱;他们之间并无正邪之分,有的仅仅是弱肉强食的结果。而他们的爱最终都输给了张东健近乎原始的爱则是陈凯歌对于人性本真的讴歌。至于刘烨与张东健迥然的下场则从侧面深化了人心最初尺度选择的重要性——虽然这种辨识不免受儒家道德观所限制而畏首畏尾。不过导演特意安排了一个张柏芝更原始、更人性的抉择,使得命运的个体意识变的重要无比而充满层次感。
    这一切,都为张东健最终的觉醒与反叛大肆伏线。
    人物流露出对自身命运的绝望最终通过一个简单的“轮回无极”结局了事。相比《指环王》其实我更喜欢《无极》这种反抗形态,《指环王》的集体精英们一不小心就被推向了救世主的位置;而《无极》则代表的是更底层的精英反抗,其理由也是个人的,更符合人“个我”的本源性及对统治势力的反叛精神。但是不得不遗憾的说,无论是张东健的造反亦或谢霆锋的残忍,其对自身的行为并无更深层的思索,使这种过程因为过于公式化而陷入单一的正邪判定。
    《指环王》中对“自由的追逐”贯穿始终,由此类简单的信念构筑的原动力使主角们最终获得了正义的理由——西方的思维是扁的,信仰一旦形成,是可以被作为最终结果形式理解并合理应用。而东方则讲究圆,所有行为总希望挖掘其背后成因,《无极》引入了一个西方的概念:“时空”,以此暗示来强调无极的虚无感与命运的多重性。——时间空间可以不论,一切处于原始的无秩序状态,这就使本片充斥了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
    本片画面极度华丽,在国内占个里程碑式的地位是不成问题的。鲍德熹、叶锦添等人都曾在世界影史留名,徐克《蜀山》比之根本就是小打小闹。可叹其落日熔金般的景致碰到了几位令观众都有一头撞死的冲动的大小明星,几位演员的扮相放在此间简直就是泥沙俱下的惨不忍睹,最不可思议的是后来谢霆锋的粽子头,不知道是陈凯歌的以丑为美,还是我们欣赏品位低下;本片另一个老大难问题便是南腔北调的台词,诸如陈红深情款款的解说词,以及刘烨对张东健豪情万丈的自我介绍过度给人以呕吐的冲击力。遥想当年《霸王别姬》,《刺秦》的精彩台词功底,时间一过,一切都如梦幻一场啊。
    综上所述,一位朋友所说的“《无极》是拍给神看的电影而不是拍给人看的”即是如此;不过我个人认为本片一个致命的缺点是对人物塑造太过条框化,俨然一帮使命感浓重的歇斯底里患者;有的言论甚者认为这是一部中国电影界的“荷马史诗”,这就更令人诧异了;虽然陈凯歌在电影本身引入的概念是多元的,可遗憾的是本片所表述的哲学既零碎又漫无中心,“与天为敌”的意识形态也显然太过容易,这就使本片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了说教大于行动的理想主义。
    虚耗美金三千万却被诟病若此,陈凯歌最乐于构筑气势恢弘的题材,而故事结构又往往因为其野心太大而导致控制力失衡,最大的发挥如双刃剑一般成了最大的缺陷。他对自己的能力从来自信过头,对题材的挖掘经常限于个人兴趣,“个我”完全悖离了大众的审美倾向,《边走边唱》和《孩子王》几乎就是看不出来有多少尊重大众的味道。——中国老百姓最喜欢没有真才实学但从表面看来很上进的女性,一脸的清纯质朴,让你觉得所有高深的内涵都是她的绿叶。是以这一次陈凯歌其实是真妥协了,可惜他妥协的不是地方,他不该一边自恃清高,一边又低估观众的智慧。——把诸如张柏芝的两段激情甩给观众简直就是打发臭要饭的行径。虽然我们中国人的习惯是定义一部电影,往往更关注与主题无关的东西,但是很显然张柏芝枯槁的身材很难惹起另一部分观众更大的生理需求,即便陈凯歌是多么倾其心血构筑于别处。——《无极》虚掩的媚俗反倒不及《刺秦》完全的自我来的纯粹。
    由此可见,《无极》的两面受过证明陈凯歌并不是一位优秀的商人,即便陈意识到了完美的电影只存在少数人的想象中——这一点,大众更现实。而市场需要尝试,虽然陈凯歌的尝试未免悲壮意味逾加浓烈,但是这种“普罗米修斯式”的失败仍然值得我们尊敬!
  [/watermark]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nGpIzyDPdgt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