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转帖]感受第六代

2002-08-27 05:36:34   来自: 小雨1980
  他们最大的共同点仅仅是年龄……
  就在四年前,台湾资深影评人焦雄屏在她的《风云际会---与当代中国电影对话》一书中,尚把最重的笔墨给予了第五代导演。在那本书中,张元、王小帅、何建军这些年轻的名字处于刚刚够格被提一提的位置。而今,仅仅四年时间,重新审视中国当代电影导演的主流人群,恍惚间已然改天换地。在又一部关于中国当代电影人的书稿---《我的摄影机不撒谎》(作者:程青松、黄鸥)--中,1960年以后出生的导演呼拉拉站成一排二十几个,王小帅、贾樟柯、娄烨、姜文、张元……作为其中的代表人物站在前排,他们每个人身后都背负着自己艰辛的成长史与成名史。
  我们终于发现,麦田里稀稀拉拉的过往,只因为我们并未注意到种子正在萌发,曾经独自生长的力量并非我们所惯常想象的落寞的、隐隐约约的、三三两两的个体,他们才是中国电影麦田中新的主流力量。 这些中国电影的新的主流力量尚未成形时即已被急急忙忙地捆绑打包,定义为"第六代"。而今,第六代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他们风格各异的类型与个性的束缚,并渐渐淡出电影命名体系。如戴锦华所说,第五代以后,中国导演应该脱离代的束缚与"落网",进入个人命名时代。然而,由于第六代成长之初的幼嫩,失去耐性的人们曾经轻率地扬言第六代依然逃不?quot;代"的束缚。自去年以来,这种轻率的言论终于被重量级的电影作品击穿,贾樟柯以《站台》、王小帅以《十七岁的单车》、娄烨以《苏州河》……得以立足,他们的名字已经挣脱第六代的集体命名,不可遏止地喷薄而出。
  在这种时候,为这无代的一代作一个集体描述恰逢其时。(郝建/南方周末)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