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原创]简单谈谈《蒸汽男孩》

2005-11-14 05:59:23   来自: 春萧
  [watermark]  简单说一下大友克洋的《蒸汽男孩》。
   仔细看罢,大概本片应该算是大友商业性和娱乐性最强的一部。大友本身特有的犀利几乎不见,随之带来更多是视觉上的堆垒,这或许是大友为美国市场所做的妥协;不过本片偶尔还是会情不自禁的发作一下“大友式的暴力美学”:譬如各国元首参观博物馆,台上歌舞升平,谈笑风声;场下硝烟弥漫,死伤无数。——这一点大友延续了《记忆三部曲》中的特色(最臭兵器):人类总是在不知不觉间毁于自己构建的文明。而那个发动蒸汽的“球”更是“阿基拉”的另篇别奏,“阿基拉”拥有近乎绝对的力量,只看力量的持有者如何应用,《蒸汽男孩》中的“球”所指类似,即本为造福人类的发明,永远被服务于去满足人类的私欲,所以才会有本片中的战争;只不过表述上照《阿基拉》要肤浅的多。
   而《大炮之街》中的大炮,也终究开火了——虽然我认为就深度而言,“有所指”比“无所指”是落了下成。前者局限了后者的无限遐思……
   这次大友的尝试应该说还是成功的,它既直观的承接了过去作品中那些艰深晦涩的理念;又将过去的一些想法汇总到了本片中来,虽然这种“合集”的结果使本片在思想的深度和批判的力度无疑下降很多;除却已经包装的“美国化”的外壳,其对于人物的感觉依然如旧:缺少宫崎和押井对于自身的思考、但是却热衷于行动的主人公。这种近乎单线程行动造成的反作用是使事态只能导向一级的结果,而按大友的习惯,则喜好在其负面效应上大做文章:于是工业革命带来的恶的一面造成的悲剧几乎是无可避免的。
   而主人公缺乏使命支撑的行动也最多只不过是做出简单的正邪判断,所以才会有雷在本片结尾抖出我认为最具讽刺意义的一句话:“科学的时代才刚刚开始,而他们两个也会回来的”(暗喻人类文明在进步的同时,这种破坏永远不会停止)——两个对自己的行为并无清醒认识的孩子,竟然是带着喜悦的心情去审视这一悲哀的结局,这是何其绝望和严酷的现实!也或许,人类只有欺骗自己,相信将来会更好,所以才能活下去。——如同《怪物》所说:“人类真是自私的生物,悲伤被逐渐淡忘,只剩下快乐的记忆,人类总能因时制宜,所以才能活下去。”
   但是,像这样并无真正意义上的是非观念的并非仅仅这两个孩子,在本片中,被科学的威力震慑到盲从的人众近乎全部(除了零的爷爷),给本片的结局所谓的希望更像是一则夙命悲剧的预言。不过就本片的时代性选择在两个世纪前而言,因为毕竟人类通过自身的努力已经走到了今天,以历史为依托的题材在对未来探索的负载力肯定不如重建秩序的《阿基拉》或模型化秩序的《大炮之街》那般令人信服,但是就画面一途,本片也许是大友至今为止最大气磅礴的一部了。
   当然,大友妥协的成分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本片题材的表现手法上依稀可见“大友风格”仍在;但是在表现尺度上却已经开始贴近于宫崎骏所谓“化繁为简的平衡”,从众的代价固然会遭到一部分大友迷的反对;但是对于市场而言,本片不啻为大友的一次雅俗共赏式的尝试和摸索。虽然我个人更喜欢他之前的一些大胆的实验风格(PS:非常渴望看到《童梦》动画化),但同时也很肯定的认为:在将动画推向世界的过程中,大友克洋做出了非常积极的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功。[/watermark]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