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从《日日夜夜》说开去

2005-10-03 03:40:47   来自: 房囚 (北京海淀)
  

  在众多以拍独立电影出名的人当中,王超应该是最受争议的一个。听闻早年就独立电影在网上出现过一场很大的论战,起因就是因为他的《安阳婴儿》。不少叫得出名字的独立电影创作者、评论者、爱好者参与了这次讨论,还听闻因为这件事情伤了不少人的心。其实这件事情的始末我完全不清楚,那时候我还小,还在象牙塔里读着普鲁斯特,但后来的确有不止一人跟我提到过它,他们说的时候仍然心有余悸,他们说那不仅仅只是独立电影与外部的争论,还有独立电影内部间的争论。或者说,那是一场泛精英主义者的争论。
  有意思,电影本身就不应该有派别之分,奈何会有派别之争?也许用派别这个词严重了些,应该叫小圈子更合适,书面一点说,是某些因相同审美观念通过作品、人际、网络甚至说酒桌集合在一起的人。
  在我看来,电影只有喜欢与不喜欢之分,没有绝对的好坏,独立电影更是如此。一年前,我曾怀着某种尊敬买了张《安阳婴儿》的盗版碟(前提是我没法在其他地方看到),遗憾得是,我没有将它看完,我发誓我是带着一种看完的坚持去看它的,但是,我还是得说抱歉。在看到一半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换了张香港的三级片《剑奴》,更要命的是,我竟然觉得朱延平拍的《剑奴》比它更艺术更好看。从碟机里把《安阳婴儿》取出来的那一刻,我隐约有种感觉,我很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些人骂这部电影。后来那张碟被我送给了我的一个朋友,他拿到的时候满脸欢喜,而我送出去却一身轻松。
  一年后,我还是忍不住又买了这张《日日夜夜》。同《安阳婴儿》一样,在这部电影与观众见面前又是风风雨雨的,南特三大洲电影节的三项奖项的殊荣的确让它有些如雷贯耳。而且这部电影的名字确实让我有兴趣,所以,我还是买了。我想在此有必要提下我对电影片名的独特审美嗜好,我是一个非常热衷于以名取片的人,在我看来,一个好的电影名字能够给影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会因为一个好的名字去收藏一部本身不甚好的影片,甚至会推荐它,相反,一部好的影片如果没有好的名字就很有可能被我遗忘。所以,你能理解这种近似于买椟还珠的爱好经常会让我与很多优秀的电影擦肩而过,到最后它也未能成为我的朋友或是知己。
  又开始扯淡了,我总是喜欢这样,这不是个好习惯,还是回来。
  《日日夜夜》,这个名字还是有感觉的,它很抽象,也很美。但是,我看到这个名字的第一感觉却不是这样,或许跟我学的是汉语言有关,我总爱玩一些引申通假的把戏,例如,我会把第一个“日”理解为一种动词,把第一个“夜”通假成“也”,那么合起来就是“日日也夜”,那不就成了白天“日”晚上也“日”,不分白天黑夜地“日”!
  呵呵,请不要当真,我只是在说一个笑话,没有半点不尊敬人的意思,我本身就不是一个正经的人,你们也可以把我全篇当作不正经的话,不过话说回来,影片的确跟欲望纠缠在一起,这点看过的人都知道。
  总之,我喜欢这个名字,我买了这张碟,我想看这部电影。
  可第一次依然以失败告终。我还是没能完全看完它。后来,我突然想写点关于它的东西,没看完一部影片就去随便评论是件不道德的事情,所以,我又逼着自己看了第二遍。请注意,我说的“看”不是电视里一边放,一边背对着在网络上聊天的那种,我说的是“目不转睛”!这里打引号,是为了强调。
  谢天谢地,我第二遍终于看完了,看完后我才发现,原来要把一件你认为你做不到的事情做到其实也不是那么难,又不是杀人放火,不应该有那么多的心里负担。这是我看这部影片的最大收获。
  于是我的写作终于有了光明正大的理由,说片子吧。
  影片跟《安阳婴儿》出奇地像。我并不是指故事,事实上,故事早就大相径庭,我说的是拍片手法,我说的是讲故事的方式,我说的是影片的节奏影片的镜头语言影片的演员表演等等等等。这些总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安阳婴儿》。这种风格上的东西,说好听点,我们可以叫做延续,说不好听点就是重复。其实延续也好,重复也罢,我所理解王超导演创作美学上的一个重要元素就是:符号。在这两部影片中出现最多的就是这鬼东西,在他影片中,人物被符号化了,场景被符号化了,连生活本身也被符号化了。这应该是源于法国新浪潮时期某位或者几位大师的审美倾向。但这种符号化的意义是什么?我不敢想。
  以前我们说章明的《巫山云雨》里有很多符号化的东西,那是指影片中某些动作暗示着人物间的某层关系,它是有理有据的(但章明本人却对别人这种解读很不屑,不知道王超导演知道也有人这么解读他的作品会怎么想呢?)。但在《安阳婴儿》和《日日夜夜》这两部电影中,我却找不到根据,可以说,王超本人在影片中虚构出了一些表象,但是却没有把表象背后的东西说出来。即使他拍片有他想说的话,但这些话语只停留在文字层面,只关乎故事本身,而不是影像载体。所以很多人会觉得《安阳婴儿》的剧本含金量大大超过影片本身。
  中国独立导演向来喜欢用现实主义的糖衣炮弹轰炸海外电影节,王超导演也不是例外。只是他玩得这种现实主义却不是很纯粹的东西,它应该说是现实主义外包装下的一种幻想主义才对,《日日夜夜》里不就出现了超现实的东西吗?当然,这只是一个具体表象,我说的还不仅仅是这个,它主要是指现实生活在王导那双手的剥离下已经支离破碎,在他的主观臆想下变成为一种不生活的生活,而他却制图用这些不生活的生活去表现生活或是营造生活。这种自以为上帝似的姿态很要不得,而王导演却在他的作品中一再延续(重复?)这种姿态。对不起,我想我又要说到贾樟柯,虽然很多人曾把他们进行比较,虽然王导也很不愿意跟他比较,但是我还是想说,在这点上,贾樟柯要比王超真诚得多。
  至少贾樟柯对得起自己要讲的人物,对得起自己想一心表现的生存状态,所以《小武》才会那么有感染力,才会那么深入人心。而在王导的电影里,我找不到,他的影片只有他自己。为什么所有人物一定要这么呆板?为什么所有场面一定要这么做作?为什么一定要在一个镜头里让一个人把一碗面吃完?为什么一定要让两个人躺在床上呆呆地看着天花板,而镜头总是给近景?还有太多为什么了,这些为什么让我觉得恐慌。
  前不久和一位韩国的朋友见面,她是韩国政府下面一个电影研究所的研究员,她比我们自己还要热爱我们国家的电影,并一直在韩国推广着中国电影。就是这么热爱中国电影的一个人,她还是很不好意思地对我说,我觉得中国现在有些导演的确有些问题,他们太自我,他们的作品放给很多同事看他们都不愿意看。她说得我无语。
  我想我有些激动了,让我喝口水先,真该死,我本不是那么忧国忧民的。
  看《日日夜夜》的晚上,还有一个朋友陪同。他比我年长,也拍过自己的作品。他看完后说了句,王超不懂电影。这话有些偏激,也有些讽刺,但是我发誓它不是我说的,我绝不会说出这么不人道的话,天做证!:)
  据闻王超导演又开始在拍他的新戏了,在武汉拍,主演是今年金像奖最佳新人田原妹妹,这个名字总是在我周围蹦来蹦去。我想我应该还是会看王导的第三部作品的,但我很明确地说绝对不是因为王超本人,而是因为田原。
  

2005-10-03 16:18:24  zy69

  哈哈,这片子,我连买的兴趣都没有:)
  

2005-10-03 19:16:29  hooxi (庄)

  恰好也是在前段时间“看”了,但没看下去。
  这个电影有非常别扭的东西:贫穷的场景、肮脏的欲望、做作的表演、苦大愁深的编导态度。。。我怀疑这一切是否来自导演“本人”的内心,还是这一切都是被训练出来的?——应该如此?或者应该“极端”如此?
  楼主说到几个为什么,其中几个问题我在看的时候也在问:为什么吃一碗面条要那么长的镜头?为什么?
  这个镜头绝对和《小武》里小武和吴梅梅唱歌的长镜头有本质的区别。
  欢迎大家讨论。
  

2005-10-05 02:00:17  爵色丽影 (零度时空)

  晚上在房囚家看了,我觉得这是一部很新颖的电影。
  这部电影,每个人物充满着思想和高深的文化层次。用现实的眼光来看,一切都是虚假的,做作的。但是在这部电影里,我看见了中国电影一直以来未被触及的物性,我看见了土地和生命的关系。我喜欢里面的关于土地的描述,虽然我没看懂故事,虽然土地被薄层化 。但我期待他延续下去。
  老贾关心内心的真实,王超关心土地和生命的关系,我认为无法进行对比。
  老贾和王超都是挣中国电影大师的位置的人,可惜至今还没有一个导演能一直坚持自己的良心,这是个很奇怪的现象,希望他们能挺到最后。不过我认为李玉相当不错。
  

2005-10-10 19:07:09  野猪

  很多时候,我总有种感觉:其实,看影评比看电影本身有趣多了;很多电影其实很无趣,大家都憋着无聊劲看完的,但很多兄弟写的影评就很有趣的多,很多姿多彩的多。
  房囚的影评让我又有这种感觉了,很感谢
  有时候觉得,电影还有人看,是因为有这么执著的影评人在做这么有趣的影评,不是因为有这么无趣的电影
  有一天,各位弟兄不用边聊天就能看完电影,那就大家有福了,恭喜¥—……%(—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