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寻找苦难 -——《乡村牧师的日记》
2005-09-27 03:03:16 来自:
karency
经历耶稣受难之夜,迎接耶稣复活之晨。
——《乡村牧师的日记》
“经历耶稣受难之夜,迎接耶稣复活之晨。”
《乡村牧师的日记》这是一部彻底的对话灵魂,寻找苦难的片子。我喜欢所有彻底的东西。
一个牧师,他把教区中,人们的生活弄得一团糟。本来,大家生活在自慰和谎言中,相安无事。因为他的存在,人们相形见拙。于是,对他充满敌意。
他所提出的任何建议,都不被支持。因为不合时宜。错误的时间,空间,向错误的人提出的,即使是善良的建议,依旧不可能实施。这个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异。他又想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很多的事情。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较量,根本不堪一击,必败。
他只吃面包,拒绝肉类和蔬菜。他用对肉体的折磨,对应着内心的磨难。
身体日益虚弱,灵魂也未必能够更坚强。尽管寻找着精神和健康上的平衡。
但,这只能使他更敏感,体质更差。诗人般的敏感与脆弱
他的病情随着心情的沉重而更加严重。最终得了胃癌。
受伤的灵魂被抛弃。
他就是耶稣的化身。
他的一生如此短暂,又经历目睹着自己的死亡,活生生地,有意识地面对。
他的一生,就是用身心,彻底地,去体验苦难。最终安详地死去,没有遗憾。
诗人,最美丽的结尾方式
————————————————————————————————
伯爵夫人:
孩子的过世让她变得冷漠,不再关心周边的世界。(谁又不曾因为失去一样挚爱的东西而绝望呢)而牧师,让她回到了现实中,使她不在有戾气。得到了心灵的平静,不再抱怨上帝了。
在最后的崩溃中得到了真正的平静。她走得很安详,是一种解脱。
在爱的世界里,它有它自己的法则。
只是,她曾说:“如果我犯了错,用这样的罪孽(孩子的死亡)来惩罚,是不是太过分了。上帝把孩子从我身边夺走。它还可以惩罚我什么呢?我已经不怕他了。”
我也已经不怕他了。
————————————————————————————————————
关于教会与牧师:
其实,此片中的牧师只是个活在自己世界中的人。他高贵灵魂的敏感,让常人无法触及。
他无法与居民同吃同住,他无法面对现实来曲线救国。
教会对人的教育,就是束缚。它会告诉你很多真理,告诉你很多法则,如同我们所受到的学校教育一样。
在无数西方的电影中,教会是被嘲讽的对象。因为它一方面承载着培养高尚灵魂的目的,另一方面,它根本做不到。它的阴暗面,如此肮脏。
真正的教父是不会被尊重的,真正的老师,也一样。
他们会被人嘲讽。
他们也高高在上,没有了俗人的快乐。
————————————————————————————————————
片中的对白,就象导演不断和内心中的若干个自己对话。它们有时相互反驳,有时为了安慰加强观点认同,而给自己鼓励
一直纠缠!
这是部黑白片,但呈现出的内心世界,是如此丰富。只是,色彩并不缤纷,苦难偏多。解释着各种安宁与痛苦。
我们何尝没有经历过如同电影中的绝望。纸和笔,从虚弱的指尖滑落.....
但依旧有人在以不同的方式寻找着苦难。尽管这个世界已经改变
死亡并不痛苦,它给人带来安详。进入了另外一个空间
有什么关系呢,一切都是慈悲的。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2005-09-28 22:02:30
hooxi
(庄)
布勒松的另外一个电影更象一个受难的故事,就是《巴尔塔扎尔的遭遇》,一头驴子的故事。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wdURxKlX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
——《乡村牧师的日记》
“经历耶稣受难之夜,迎接耶稣复活之晨。”
《乡村牧师的日记》这是一部彻底的对话灵魂,寻找苦难的片子。我喜欢所有彻底的东西。
一个牧师,他把教区中,人们的生活弄得一团糟。本来,大家生活在自慰和谎言中,相安无事。因为他的存在,人们相形见拙。于是,对他充满敌意。
他所提出的任何建议,都不被支持。因为不合时宜。错误的时间,空间,向错误的人提出的,即使是善良的建议,依旧不可能实施。这个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异。他又想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很多的事情。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较量,根本不堪一击,必败。
他只吃面包,拒绝肉类和蔬菜。他用对肉体的折磨,对应着内心的磨难。
身体日益虚弱,灵魂也未必能够更坚强。尽管寻找着精神和健康上的平衡。
但,这只能使他更敏感,体质更差。诗人般的敏感与脆弱
他的病情随着心情的沉重而更加严重。最终得了胃癌。
受伤的灵魂被抛弃。
他就是耶稣的化身。
他的一生如此短暂,又经历目睹着自己的死亡,活生生地,有意识地面对。
他的一生,就是用身心,彻底地,去体验苦难。最终安详地死去,没有遗憾。
诗人,最美丽的结尾方式
————————————————————————————————
伯爵夫人:
孩子的过世让她变得冷漠,不再关心周边的世界。(谁又不曾因为失去一样挚爱的东西而绝望呢)而牧师,让她回到了现实中,使她不在有戾气。得到了心灵的平静,不再抱怨上帝了。
在最后的崩溃中得到了真正的平静。她走得很安详,是一种解脱。
在爱的世界里,它有它自己的法则。
只是,她曾说:“如果我犯了错,用这样的罪孽(孩子的死亡)来惩罚,是不是太过分了。上帝把孩子从我身边夺走。它还可以惩罚我什么呢?我已经不怕他了。”
我也已经不怕他了。
————————————————————————————————————
关于教会与牧师:
其实,此片中的牧师只是个活在自己世界中的人。他高贵灵魂的敏感,让常人无法触及。
他无法与居民同吃同住,他无法面对现实来曲线救国。
教会对人的教育,就是束缚。它会告诉你很多真理,告诉你很多法则,如同我们所受到的学校教育一样。
在无数西方的电影中,教会是被嘲讽的对象。因为它一方面承载着培养高尚灵魂的目的,另一方面,它根本做不到。它的阴暗面,如此肮脏。
真正的教父是不会被尊重的,真正的老师,也一样。
他们会被人嘲讽。
他们也高高在上,没有了俗人的快乐。
————————————————————————————————————
片中的对白,就象导演不断和内心中的若干个自己对话。它们有时相互反驳,有时为了安慰加强观点认同,而给自己鼓励
一直纠缠!
这是部黑白片,但呈现出的内心世界,是如此丰富。只是,色彩并不缤纷,苦难偏多。解释着各种安宁与痛苦。
我们何尝没有经历过如同电影中的绝望。纸和笔,从虚弱的指尖滑落.....
但依旧有人在以不同的方式寻找着苦难。尽管这个世界已经改变
死亡并不痛苦,它给人带来安详。进入了另外一个空间
有什么关系呢,一切都是慈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