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原创]《独自等待》——青春的淡然展示
2005-09-24 14:56:33 来自:
春萧
[watermark]
《独自等待》这类电影是我向来喜欢的结构模式,虽然情节简单,并且更像《阳光灿烂的日子》把文革知青拽到现在重新体验一把,但是就影片内容所反应出的生活化的真实感,还是能让人从情绪上产生普遍认知;而夏雨对于这类痞气十足的角色也可谓是轻车熟路,两位女演员本色的完成了她们的任务,即便并不十分出彩,但是决不至如花瓶一般碍眼。导演伍仕贤很知道自己在干吗,毕竟创造力在无处不剽窃的新世纪影坛实在太过奢靡,思路枯竭的华语电影如今根本莫说创新,即便继承和发扬都是农民上前线——冲的囫囵半片,撤的仓皇无地。本片在很多地方都似曾相识,不过却因为少了故弄玄虚,而让人颇感亲切实在——就像那种你特别想见到的那个人,见了一面,还想约她在不同地方见面。
单线程的好处是简单却容易把握,电影把重点放在了对节奏张弛的控制,游刃有余的缓缓道来显示了导演对本片整体布局的得心应手,外加轻松幽默的细节雕琢,让人感觉虽然本片可能在内涵上略显空乏,但是这样一部形式不错的轻喜剧足以为少年轻狂过的人们提醒记忆。当岁月只能成为三秋过后的珍馐,电影这个造梦的平台就是代入自我的最佳途径。当然,电影也分成多种代入模式:很多题材因为远离生活,使厌倦了有心无力的平庸生活的我们着实意淫了下激情飞扬;而《独自等待》这类关注众生疾苦的温情小品,则是我们人生中某段发生的集中放大;对于前者,你可能惊叹其鬼斧神工的奇思妙想,但惊叹于人类的丰功伟业之余似乎与实际关联甚微;后者会如一汪清水缓缓流入你的心间——它不是在交代什么,它只是一种生活的提示与反思。
万物总有其两面性,青春的魅力在于它把自身的矛盾充分构筑在最简单的人生观上——爱情即是青春的第一顺位,之后才是生活的回归。一往无前的冲动外加不切实际的憧憬,所以无知而无畏。即便事后回味,往者不可追之感跃然——依旧无法判断当初的取舍是否正确,青春总要付出代价,所以才会长大成人。夏雨的角色基本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个体,片中的“爱情”指向颇广,它不单纯对夏雨追求完美情侣的憧憬破灭,还暗示人生的理想随年龄的增加同样只会越行越近;当然,《独自等待》在诠释这一过程并非一概而论,对于脚踏实地者,导演给他们的结果是肯定的。如果人的最初的梦想和最终的结果完全一致,那至少说明奋斗二字并不是上下嘴唇一碰的产物,但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始终是我们最初也是最终人生价值的两难抉择。
一个小男孩的梦遗说明他春情初动,一个大男孩的性幻想总有点憋出来的情绪,对于爱情的骚动和种种不安,等待与追逐实际上是并行发生的:在追逐中等待追逐,在等待中追逐等待。于是被放大的各种情绪颠来倒去的折腾起来,放弃比坚持更需要勇气,李冰冰在这里的象征意义是代表夏雨最初的理想——各项指标完美,他有着非她不娶的执着(虽然这个形象其实是他潜意识里塑造出来的);对完美爱情的理想与他自身的理想(做一个小说家)并行展开,但并无交叉;而当他对她的幻想终于破灭了之后,并认清了“我们追求的东西不一样”时,所谓“爱情的理想”和“自身的理想”孰轻孰重的问题已是跃然纸上。导演的镜头比较客观,毕竟这个问题始终难分对错,因为无论是李冰冰,夏雨,或是暗恋夏雨多年的龚蓓苾他们在最后所选择的都是自己,这种淡然的处理方式正是真实的生活结果——生活不论有多少个起落,有多少次沉浮,最终还是要各安天命的;没有什么轰轰烈烈至死不渝,那不是生活,那是戏剧!
对于自身理想的最终投射竟与周润发的那条内裤挂钩,不知导演是否在向吴宇森(伍仕贤出场和兜售盗版盘,均来自《变脸》)和周润发致敬,“人要么好好活着,要么现在就死”大约是算的上是这部电影对于人生最直截了当的概括,也算夏雨对于自己这一段人生总结性的顿悟;而“好好活着”的决心却偏偏以梦想中的周润发来取内裤做结,这一光明的结局除了黑色幽默的颠覆正是说明人生不过如此,无论有多少个卓有成效的想法,都不如真正用心哪怕一次的去做一件事,点滴积累才可至江海——成功属于那些厚积薄发者。
听说伍仕贤用了三年的时间搜集各地追女资料,取其精华汇总到了电影之中,现在看来倒感觉只是宣传广告,片中各种勾女妙法看起来根本不高明,而穿梭其中演员的表演却令这种平庸变的真实可爱;最近国内一些故弄玄虚的电影,把演员搞的神经兮兮的。——似乎大陆年轻演员近年养成了一个坏毛病,就是不管什么样的角色只要用力的演下去就好了,五官挪移的越夸张,演技越高明。早前的章子怡以及现在的张静初的表演都很有些神经症发作前兆的歇斯底里。这也涉及到一个表演尺度的问题,为什么很多老演技派诠释一些激情洋溢的角色时我们会觉得他们感情充沛,感染力强;而轮到某些年轻演员的时候就变成了故做娇喘,生搬硬套了?当然,这个基本靠的是先天的戏感加上后天的努力,而后天的努力可能占的成分更大——譬如刘青云,黄秋生,吴镇宇这样的大器晚成者;而我们不少演员估计开始根本没想做好一个演员,他(她)们以脸混饭,混时间长了恐怕也有点良心上的负疚,觉得担待观众了;于是套现了些老片中的人物脸谱,结果驴唇不对马嘴;我觉得《独自等待》为国内年轻演员树立了一个榜样,即表演的优劣不在于你模仿的是哪位经典前辈,重要的是你虽然可能只懂演自己,但是生活化从另一个角度讲正是表演的本来面目!
这点对于电影同样适用,少耍点华而不实的花枪,多在电影本身下功夫;一部电影画面绚烂的一塌糊涂,剧情却滥的同样一塌糊涂,这样的电影至少观众们很难接受。放眼今年喧嚣尘起的华语电影市场,表面的热闹难掩内里的空洞乏味。而“反璞归真”虽然说来容易,但实际行动只是从一种俗气回到另一种俗气上——今年真正做的到朴实中见精神的华语电影,暂时大概只有这一部《独自等待》了!
[/watermark]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独自等待》这类电影是我向来喜欢的结构模式,虽然情节简单,并且更像《阳光灿烂的日子》把文革知青拽到现在重新体验一把,但是就影片内容所反应出的生活化的真实感,还是能让人从情绪上产生普遍认知;而夏雨对于这类痞气十足的角色也可谓是轻车熟路,两位女演员本色的完成了她们的任务,即便并不十分出彩,但是决不至如花瓶一般碍眼。导演伍仕贤很知道自己在干吗,毕竟创造力在无处不剽窃的新世纪影坛实在太过奢靡,思路枯竭的华语电影如今根本莫说创新,即便继承和发扬都是农民上前线——冲的囫囵半片,撤的仓皇无地。本片在很多地方都似曾相识,不过却因为少了故弄玄虚,而让人颇感亲切实在——就像那种你特别想见到的那个人,见了一面,还想约她在不同地方见面。
单线程的好处是简单却容易把握,电影把重点放在了对节奏张弛的控制,游刃有余的缓缓道来显示了导演对本片整体布局的得心应手,外加轻松幽默的细节雕琢,让人感觉虽然本片可能在内涵上略显空乏,但是这样一部形式不错的轻喜剧足以为少年轻狂过的人们提醒记忆。当岁月只能成为三秋过后的珍馐,电影这个造梦的平台就是代入自我的最佳途径。当然,电影也分成多种代入模式:很多题材因为远离生活,使厌倦了有心无力的平庸生活的我们着实意淫了下激情飞扬;而《独自等待》这类关注众生疾苦的温情小品,则是我们人生中某段发生的集中放大;对于前者,你可能惊叹其鬼斧神工的奇思妙想,但惊叹于人类的丰功伟业之余似乎与实际关联甚微;后者会如一汪清水缓缓流入你的心间——它不是在交代什么,它只是一种生活的提示与反思。
万物总有其两面性,青春的魅力在于它把自身的矛盾充分构筑在最简单的人生观上——爱情即是青春的第一顺位,之后才是生活的回归。一往无前的冲动外加不切实际的憧憬,所以无知而无畏。即便事后回味,往者不可追之感跃然——依旧无法判断当初的取舍是否正确,青春总要付出代价,所以才会长大成人。夏雨的角色基本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个体,片中的“爱情”指向颇广,它不单纯对夏雨追求完美情侣的憧憬破灭,还暗示人生的理想随年龄的增加同样只会越行越近;当然,《独自等待》在诠释这一过程并非一概而论,对于脚踏实地者,导演给他们的结果是肯定的。如果人的最初的梦想和最终的结果完全一致,那至少说明奋斗二字并不是上下嘴唇一碰的产物,但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始终是我们最初也是最终人生价值的两难抉择。
一个小男孩的梦遗说明他春情初动,一个大男孩的性幻想总有点憋出来的情绪,对于爱情的骚动和种种不安,等待与追逐实际上是并行发生的:在追逐中等待追逐,在等待中追逐等待。于是被放大的各种情绪颠来倒去的折腾起来,放弃比坚持更需要勇气,李冰冰在这里的象征意义是代表夏雨最初的理想——各项指标完美,他有着非她不娶的执着(虽然这个形象其实是他潜意识里塑造出来的);对完美爱情的理想与他自身的理想(做一个小说家)并行展开,但并无交叉;而当他对她的幻想终于破灭了之后,并认清了“我们追求的东西不一样”时,所谓“爱情的理想”和“自身的理想”孰轻孰重的问题已是跃然纸上。导演的镜头比较客观,毕竟这个问题始终难分对错,因为无论是李冰冰,夏雨,或是暗恋夏雨多年的龚蓓苾他们在最后所选择的都是自己,这种淡然的处理方式正是真实的生活结果——生活不论有多少个起落,有多少次沉浮,最终还是要各安天命的;没有什么轰轰烈烈至死不渝,那不是生活,那是戏剧!
对于自身理想的最终投射竟与周润发的那条内裤挂钩,不知导演是否在向吴宇森(伍仕贤出场和兜售盗版盘,均来自《变脸》)和周润发致敬,“人要么好好活着,要么现在就死”大约是算的上是这部电影对于人生最直截了当的概括,也算夏雨对于自己这一段人生总结性的顿悟;而“好好活着”的决心却偏偏以梦想中的周润发来取内裤做结,这一光明的结局除了黑色幽默的颠覆正是说明人生不过如此,无论有多少个卓有成效的想法,都不如真正用心哪怕一次的去做一件事,点滴积累才可至江海——成功属于那些厚积薄发者。
听说伍仕贤用了三年的时间搜集各地追女资料,取其精华汇总到了电影之中,现在看来倒感觉只是宣传广告,片中各种勾女妙法看起来根本不高明,而穿梭其中演员的表演却令这种平庸变的真实可爱;最近国内一些故弄玄虚的电影,把演员搞的神经兮兮的。——似乎大陆年轻演员近年养成了一个坏毛病,就是不管什么样的角色只要用力的演下去就好了,五官挪移的越夸张,演技越高明。早前的章子怡以及现在的张静初的表演都很有些神经症发作前兆的歇斯底里。这也涉及到一个表演尺度的问题,为什么很多老演技派诠释一些激情洋溢的角色时我们会觉得他们感情充沛,感染力强;而轮到某些年轻演员的时候就变成了故做娇喘,生搬硬套了?当然,这个基本靠的是先天的戏感加上后天的努力,而后天的努力可能占的成分更大——譬如刘青云,黄秋生,吴镇宇这样的大器晚成者;而我们不少演员估计开始根本没想做好一个演员,他(她)们以脸混饭,混时间长了恐怕也有点良心上的负疚,觉得担待观众了;于是套现了些老片中的人物脸谱,结果驴唇不对马嘴;我觉得《独自等待》为国内年轻演员树立了一个榜样,即表演的优劣不在于你模仿的是哪位经典前辈,重要的是你虽然可能只懂演自己,但是生活化从另一个角度讲正是表演的本来面目!
这点对于电影同样适用,少耍点华而不实的花枪,多在电影本身下功夫;一部电影画面绚烂的一塌糊涂,剧情却滥的同样一塌糊涂,这样的电影至少观众们很难接受。放眼今年喧嚣尘起的华语电影市场,表面的热闹难掩内里的空洞乏味。而“反璞归真”虽然说来容易,但实际行动只是从一种俗气回到另一种俗气上——今年真正做的到朴实中见精神的华语电影,暂时大概只有这一部《独自等待》了!
[/water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