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德 国 短 片 现 状
2005-09-16 07:08:32 来自:
辣椒
(四川成都)
德国短片现状
"简捷是智慧的灵魂"一语看来在九十年代的德国电影中已经失效了。虽然,不时地还会在故事片之前放映些短片,因而也有不少观众,但这已经越来越成为特例了。自从七十年代中期,德国短片便在德国电影院中结束了其短短的生涯。
原因非常简单:为了逃避"娱乐税"(Amusement Tax)的缴纳。这一税收始于魏玛共和国时期。当时,如果在放映一部未经"电影审查委员会"定级的故事片之前加映一部已经评级的短片便可免税。然而由于行政的开支越来越大,致使这一税收在七十年代渐渐被废止。在那些依然征收的联邦州,如Bremen, Saarland, 北Rhine-Westphalfa的部分地区,以及一些又重新征收的地区,该税竟可高达影院业主开支的25%。因此,甚至今天,电影发行商仍旧购买短片,从而使自己的名字出现在那些即便是需要缴纳娱乐税的电影院中所放映故事片的副题说明中。
撇开娱乐税之外,纯粹独立制作的短片通常出自鲜有机会与那些既短小又赢利的广告商业短片抗衡的年轻导演之手。因此,电影院中完全不能反映出目前德国断片制作的现实,因为在德国,每年大约有800部短片成品。它们大多出自慕尼黑,波兹坦-Bablesberg,柏林,Ludwigsburg等地的电影学院以及大量艺术和综合媒介研究机构中。这里是那些打造德国电影天才的中心。这里也是电影制片人的第一次演习,也是新一代电影导演产生经典巨制的地方。因此,短片也通常被看作电影工业未来的滥觞地。在德国,电影学院的重要性首先在于技术训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学生结束学业之后胜任工作。同时对电视业而言也是供不应求。
在德国,得益于电影学院,短片在九十年代经历了一个大发展。出片量激增,并获得了国际影响。四部德国短片曾在这十年中荣获奥斯卡奖:劳恩斯坦兄弟的《平衡》(Balance by Lauenstain brothers), Pepe Danquart的《黑骑士》(Black Rider), Tyron Motgomery和Thomas Stellmach 的《探索》(Quest)和Raymond Boy的《一个简单的使命》(A Simple Mission)。其它在全球各大电影节上频频亮相并获得多项奖项的Veit Helmer的《惊讶!》(Surprise!)。
德国短片本当在电影院中放映,可事实上很少如此。其实,象Wim Wenders, Werner Herzog, Rainer Matsutani以及 Tom Tykwer这样一些在故事片中成就卓著的大导演,也都是从制作短片开始其生涯的。不过,短片得以露面的还是那些形形色色的大小电影节,如"Oberhausen国际短片节",由"汉堡艺术电影社"(Hamburg KurzFilmAgentur)主办的"汉堡国际短片节","德莱斯顿电影节"以及其它小型电影节,如"Regensburg短片周","Bamberg短片节"以及"斯图加特冬季电影节"。这些电影节和 "汉堡艺术电影社", 这一德国最大的短片发行机构,一同为德国短片得以在海外广泛放映作出了卓越贡献。而如今,大型电影节中,如"柏林电影节",专为短片所辟出的空间也在不断扩大。电影短片主要在亚文化种群中生长。那些整宿呆在电影节中的年轻人或是些习惯于在邻街电影院中看短片的人们也越来越多。
这里所甄选的短片旨在从智性的层面愉悦于观众。四个主题组成部分依照完全不同的理由进行安排:《奇趣德国》(Tricky Germany)是高水准的动画片;《命运讽喻》(Irony of Fate)则是喜剧,因其倍受观众青睐所以也是制片人们所热衷发掘的题材;《爱和其它残酷》(Love and Other Cruelties)中的浪漫题材比之其它国家来更加忧郁,也更多地涉及受挫的爱情;《政治?政治!》(Politics? Politics!)的政治片在德国如今已经更多地与战争术语和哲学论著中的概念等同。总之,这一电影观摩计划提供了一个德国短片水平的切片,反映了德国在九十年代后期的状态.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2005-09-16 20:46:46
老猪
(暫住中國)
你在德国,还是做什么研究?
2005-09-17 15:16:30
房囚
(北京海淀)
有个朋友在做一本短片方面的书,没准你们能聊聊
2005-09-17 18:06:05
辣椒
(四川成都)
只要是电影就可以谈,呵呵,我个人喜欢法国和意大利的片子。希望加我交流 19165345
2005-09-17 19:36:12
sunwudage521
我喜欢法国电影
2005-09-19 17:37:07
言岩
(北京海淀)
我也喜欢法国的 !!!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简捷是智慧的灵魂"一语看来在九十年代的德国电影中已经失效了。虽然,不时地还会在故事片之前放映些短片,因而也有不少观众,但这已经越来越成为特例了。自从七十年代中期,德国短片便在德国电影院中结束了其短短的生涯。
原因非常简单:为了逃避"娱乐税"(Amusement Tax)的缴纳。这一税收始于魏玛共和国时期。当时,如果在放映一部未经"电影审查委员会"定级的故事片之前加映一部已经评级的短片便可免税。然而由于行政的开支越来越大,致使这一税收在七十年代渐渐被废止。在那些依然征收的联邦州,如Bremen, Saarland, 北Rhine-Westphalfa的部分地区,以及一些又重新征收的地区,该税竟可高达影院业主开支的25%。因此,甚至今天,电影发行商仍旧购买短片,从而使自己的名字出现在那些即便是需要缴纳娱乐税的电影院中所放映故事片的副题说明中。
撇开娱乐税之外,纯粹独立制作的短片通常出自鲜有机会与那些既短小又赢利的广告商业短片抗衡的年轻导演之手。因此,电影院中完全不能反映出目前德国断片制作的现实,因为在德国,每年大约有800部短片成品。它们大多出自慕尼黑,波兹坦-Bablesberg,柏林,Ludwigsburg等地的电影学院以及大量艺术和综合媒介研究机构中。这里是那些打造德国电影天才的中心。这里也是电影制片人的第一次演习,也是新一代电影导演产生经典巨制的地方。因此,短片也通常被看作电影工业未来的滥觞地。在德国,电影学院的重要性首先在于技术训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学生结束学业之后胜任工作。同时对电视业而言也是供不应求。
在德国,得益于电影学院,短片在九十年代经历了一个大发展。出片量激增,并获得了国际影响。四部德国短片曾在这十年中荣获奥斯卡奖:劳恩斯坦兄弟的《平衡》(Balance by Lauenstain brothers), Pepe Danquart的《黑骑士》(Black Rider), Tyron Motgomery和Thomas Stellmach 的《探索》(Quest)和Raymond Boy的《一个简单的使命》(A Simple Mission)。其它在全球各大电影节上频频亮相并获得多项奖项的Veit Helmer的《惊讶!》(Surprise!)。
德国短片本当在电影院中放映,可事实上很少如此。其实,象Wim Wenders, Werner Herzog, Rainer Matsutani以及 Tom Tykwer这样一些在故事片中成就卓著的大导演,也都是从制作短片开始其生涯的。不过,短片得以露面的还是那些形形色色的大小电影节,如"Oberhausen国际短片节",由"汉堡艺术电影社"(Hamburg KurzFilmAgentur)主办的"汉堡国际短片节","德莱斯顿电影节"以及其它小型电影节,如"Regensburg短片周","Bamberg短片节"以及"斯图加特冬季电影节"。这些电影节和 "汉堡艺术电影社", 这一德国最大的短片发行机构,一同为德国短片得以在海外广泛放映作出了卓越贡献。而如今,大型电影节中,如"柏林电影节",专为短片所辟出的空间也在不断扩大。电影短片主要在亚文化种群中生长。那些整宿呆在电影节中的年轻人或是些习惯于在邻街电影院中看短片的人们也越来越多。
这里所甄选的短片旨在从智性的层面愉悦于观众。四个主题组成部分依照完全不同的理由进行安排:《奇趣德国》(Tricky Germany)是高水准的动画片;《命运讽喻》(Irony of Fate)则是喜剧,因其倍受观众青睐所以也是制片人们所热衷发掘的题材;《爱和其它残酷》(Love and Other Cruelties)中的浪漫题材比之其它国家来更加忧郁,也更多地涉及受挫的爱情;《政治?政治!》(Politics? Politics!)的政治片在德国如今已经更多地与战争术语和哲学论著中的概念等同。总之,这一电影观摩计划提供了一个德国短片水平的切片,反映了德国在九十年代后期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