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原创]何以《千杯不醉》

2005-09-06 06:30:30   来自: ly884
  [watermark]尔冬升导演,杨千嬅和吴彦祖主演的《千杯不醉》,故事讲述“啤妹”杨千嬅和法国华侨厨师吴彦祖之间的情感纠葛,故事轻松幽默,再加上有酒这个线索的加入,更让电影有其独特的老道与醇香。
  现在评论香港电影,可是欲发困难了,有朋友将《千杯不醉》和之前的《神经侠侣》并列为今年最打动人的电影,我没有异议。对于《神经侠侣》,我说其是“打擦边球”,那么《千杯不醉》呢?
  尔冬升的电影给人的感觉颇为温和,即使是一部喜剧。故事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给人以安全感。不过,看完电影后,我在想,这样一部电影和TVB的剧集,到底有多大的区别?在香港,由于有分级制,能够以不同的题材,尺度来划分,而在内地,只有一个“大众”,电视的标准来衡量,所以,电影的很多“优势”都消失殆尽了。编电影如同编剧集一般,更要命的是,要在100分钟里,把故事讲得圆满,而在各个情节点上又不能走得太远,着实不易。
  《千杯不醉》的创作初衷,相信和《杯酒人生》类似,以酒为线索,牵出对于人生的思考,不过,《千》中人物与酒的关系,只是职业上的相近,而无不同“酒品”,内在气质的妥帖。尔冬升在故事中想塞入很多元素,无奈时间的限制,每一个都没有走的很远,比如香港市井文化的“俗”,法国饮食文化的“雅”,吴彦祖周游列国的理想和鄙视物质,崇尚内心自由的理念,饮食集团的女老板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经营理念……如果单独拿出来,都很别致,但是全炒在一个锅里,不但串味,而且生熟难两全。
  爱情应该还是家常“大”菜的主菜,其实一般的爱情电影在创作上总是存在着一个悖论,就是虽然当事人和观众都在常理上,接受爱情并不需要理由,而在实际的情感历程,情节安排和照顾观众认可度时,编导不可能只是简单罗列,恋爱过程中的生活片段,在情感转折,回心转意处,总要有意无意的设置些,比如一语惊醒梦中人,或是过去画面的闪回,而这样处理或多或少的显出做作与斧凿来。
  《千杯不醉》的结尾虽然设置了吴彦祖诈醉这样一个小惊喜,而回味全片中引发的酒与真情表白,酒后失言之间的关系,多多少少是有点入俗套,总的说来,导演并未充分利用好,酒这个道具,特别酒对于“爱情并不需要理由”这个理论的独特注脚。
  当然,尔冬升也承认,此片的风格,以及两位主演的选用,更多的是出于商业上的考虑,所以你会惊声尖叫于吴彦祖的小裤衩,杨千嬅的胸罩玩笑,而不可能看到《杯酒人生》中迈尔斯那样的粗糙,朴实的角色设置。
  [/watermark]
  

2005-09-07 09:35:07  danbar

  尔冬升最好的电影还是旺角黑夜。
  《神经侠侣》也非常不错。
  他擅长在一部影片中囊括很多的“人物”,他们有各自的经历,有各自的故事,他们有悲有喜,有痛苦有失落,有坚持有放弃,他们不仅仅是角色……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