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原创]狼始终是狼——姜文《鬼子来了》

2005-09-04 16:05:33   来自: 死在当下
  [这个贴子最后由死在当下在 2005/09/05 00:08am 第 1 次编辑]
  
  [watermark]开场:
  1、(固定,远景)一轮明月居于画面正中。字幕:一九四五年 华北 日军占领区。声音:  一对男女的喘息声
  2、(固定,远景)山上炮楼的探照灯扫射着山坳里的村子。声音:同上
  3、(推,全景)一间瓦房。声音:同上
  4、(特写)一只燃烧着的油灯。声音:同上(越来越强)
  5、(近景)一只左脚不停地蹬着。声音:同上
  6、(近景)一只右脚不停地晃着。声音:同上
  7、(从上往下摇)一男的盖着被子,趴在一女的身上起伏着。男:让我看看。女:看啥呀?
  8、(固定,特写)一只手想把油灯的火苗拨大点,另一只手阻止它,并把火苗拨小点。两  只手交替着去拨油灯。男:让我看看。女:看啥呀?别看了!男:让我看看,来!哎   呀,快点儿。女:别歇着!
  故事梗概:
   马大三及村民将日本俘虏花屋小三郎及翻译官送还日军,却遭屠杀。
  结尾:
  1、(仰视,近景)花屋小三郎举刀。
  2、(特写)刀缓缓放到马大三的脖子上。
  3、(仰视,近景)花屋小三郎将刀举过头顶。
  4、(特写)一只蚂蚁在马大三的脖子上爬,一只手入画,将它弹开。
  5、(仰视,近景)花屋小三郎再次举刀。
  6、(特写)马大三抬起头看着花屋小三郎。(他的嘴被捂着,血从额头上流下,使他只能  睁着一只眼睛)
  7、(仰视,近景)花屋小三郎呈惊恐状。
  8、(特写)马大三看着花屋小三郎。
  9、(仰视,近景)花屋小三郎大叫一声,挥刀斩下。
  10、画面快速地翻转,伴随着人头落地的声音。黑白画面逐渐转变为彩色画面。
  11、(仰视,主观,全景)花屋小三郎将刀插进刀鞘。(红色块从上至下覆盖画面,随即从  上方出画面)花屋小三郎从左边出画面。
  12、(平视,特写)马大三的头颅,眨了一下眼睛,闭上了。画面逐渐变为红色。
   剧终
   电影看完了,我躺到床上吐了口气,然后盯着天花板,眼前仍是日军残酷地屠杀村民的画面。怎么会这样呢,它让我心里很不好受,想驱赶它,闭上眼仍然能看见。我想这部电影触及到了我很久没被打扰的心境。
   影片讲述的是抗战时期,日军占领区的故事。从日军给村民小孩发放糖果,“谁想当我的好孩子”日军的台词中,已然预示着这是一部荒诞剧。日军在这里不再是穷凶极恶的嘴脸,而是和村民打成一遍,建立了很和谐的“感情”。在此基调上延续着剧情的发展,村民们先是为了自己的性命安全看管着两个战俘,后来为了粮食愿意和日军交换。当得知两车粮食变成了六车,马大三发自肺腑的狂喜,明显能感觉对朴实的村民来说,唯一希望就是得到粮食。这种喜悦带到了村民和日军的联欢会上,其乐融融,倒象是和共产党在搞一家亲。村民的蒙昧没让他们看清身边坐着的不是共产党,而是狼,是恶魔。当刺刀刺进村民身体时,他们似乎醒悟了,但为时已晚。
   导演在前半段用了大量荒诞的元素。我们之所以感觉到荒诞,是因为用歪理解释的世界,始终是我们熟悉的世界,而让人和生活分离,一种荒诞感便突显。当感情在一种习惯中继续进行时,一种内在潜伏的激动带来的是一种真实的震撼。屠杀一场戏拍得甚为惊骇,与先前的铺陈形成鲜明的对比,日军的残暴在这里得到放大、彰显,彻底揭穿日军的真面目。我想这正是导演所想表达的。
   看电影也需技巧,如果不能客观地认识电影本身,不能调整正确的观影态度,对影片是不利的。切不可以蠡测海,以管窥天。
   这部电影无疑是成功的,崔健、李海鹰等人的作曲,尤凤伟、姜文等人的编剧,顾长卫的摄影指导,叙事结构、剪辑等等都无可挑剔,其中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不过,有一处我有不同意见:日军沦为阶下囚,仍然表现得理直气壮,似乎在维护着日本军国主义的威严,亦有复辟之嫌。就算事实如此,是不是可以加些艺术处理从而淡化那种错觉呢?
  人物:
  马大三——他算够倒霉的,“寻思事”时让人丢两个战俘给他,要他看管好并录口供,出了差错要他的命。这本是他一人的事,他也够聪明,把这话转述成“出了事要全村人的命”,这样,村民们人人自危,系在了一起。原本和寡妇鱼儿过着惬意地生活,却被这两个战俘打扰了,自然想尽快地了结这件事,不惜付出“借一还八”的代价。然而事情并没结束,寄放者并没有如约来取人。本应由马大三活埋两个战俘,却因他胆小而作罢;迫于生存的压力,曾打算一走了之,失去面对的勇气;当得知日本人愿意以粮换人,在大家质疑的时候,他坚决同意。“我给你人,你给我粮食,我对得起你……你还能对不起我?人心不是肉长的?”只能说马大三朴实率直,不能识别敌我的本质,局限于自己对人性的理解上。在村庄葬身火海,目睹日军的暴行后,胆小怕事的他选择的是报仇,而不是逃避。由此证明他也是一名血性汉子,深怀民族大义。<波茨坦公约>要求善待战俘,不得枉伤性命。马大三感到不能寄望于政府,只能靠自己。然而亦有其它途径将罪魁祸首绳之以法,由于他的蒙昧、鲁莽,从而丢了自己一条性命。
  鱼 儿——尚未改嫁,带着儿子小碌碡,和公公在一起。与马大三苟合,还怀上了孩子,是为不齿。现在村子摊上战俘的事儿,村民们也没多加理会他们的事,不过都心知肚明。她也摆脱不了蒙昧无知,仍相信“鬼胎”一事。立场上当然是和马大三站在一起,是个遇事冷静、行事大胆的女性。
  五舅老爷——村里辈分最高的人,村民遇事都与他商量。是个认命的人,“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是他挂在嘴上的话。审问战俘时,“论岁数我也是你们爷爷辈的……我看哪,你们也都是孩子”在他没有民族仇恨,倒多了些人性情怀,显得愚昧无知。
  八 婶——“他敢动我一根毫毛?我行得端,走得正,脚正不怕鞋歪”她一直坚信着,最后仍死在了日本人的刺刀下。
  七 爷——鱼儿的公公,双腿有残疾,患有轻度精神病。“我一手一个掐巴死俩,刨坑埋了”在我看来,只有他从头到尾是清醒的,无奈只被村民当作神经病。最后也只有他对鬼子采取了反抗,是影片中不可缺少的配角。
  花屋小三郎——日本武士道精神鼓吹杀身成仁,舍身取义。作为俘虏或失败者,“切腹自 杀”是“最高的合理行动”,以此维护所谓“荣誉”。在日本军人眼里,没有“将功补过”一说。他们只是道义上的执行,内心其实是惧怕死亡的。所谓“英雄色彩”,是花屋小三郎为求生找的借口。自然在其他鬼子眼中,花屋是个懦夫。“大哥大婶过年好,你是我的爷,我是你的儿”让鬼子更加颜面扫地。当花屋从酒醉中清醒过来时意识到鬼子的“尊严”,致使他恢复本性。
  印象:
  一、对比的运用。
   汉奸董汉臣和花屋小三郎被审问一场戏,两人并置于画面中,董汉臣不断地坦白,花屋小三郎不断地求死,语言上形成鲜明的对比。急促的语速赋予影片节奏变化。最后两人同时喘气使两者保持联系。
  二、吸引观众的手段。
   一群人围坐在一起商议着怎样处理两个战俘,当中插入七爷先拍柜子,然后大骂的镜头,自有用意。这场戏以台词为主,易让观众产生精神疲劳,注意力有所下降。因此,导演安排在这场戏中插了两次七爷的镜头,先声夺人,将观众“拉”回来。试想如果没有先拍柜子的设计,直接就是七爷在大骂,效果自然不如前者。
  三、幻境的插入。
   花屋小三郎听到马大三来了,产生了幻境:村民们扮成武士模样向他们走来,武士服是用棉被做的,头上扎着花布。扮相固然可笑,我认为插入这段折射出花屋小三郎忠诚于武士道精神,也有讽刺日本武士的意味。导演安排了七个人,是否又是向《七武士》“致敬”?
  四、驴子、蚂蚁和猪。
   驴子从片头到片尾,出镜率算蛮高的。特别是有两次让人印象深刻:1、驴子去干日本人的马。2、马大三临死前学驴叫时,背景特意安排了一只驴。驴子给人的印象是勤劳、愚蠢、温顺……这不就是村民的写照吗?马大三最后学驴叫,让人顿悟:他不就是一只待宰之驴吗?“啥叫仰天长啸,这便是仰天长啸”;蚂蚁出现在马大三待宰的脖子上,被人用手弹开了。马大三的生命和蚂蚁的生命形成对比,他连蚂蚁都不如?至于猪,出现在喊了“酒冢猪吉”之后,自然是对日本人很好的讽刺。
  导演:姜文 原著:尤凤伟(小说《生存》) 编剧:述平、史建全、姜文、尤凤伟 主演:姜文 姜鸿波 陈强 陈述 香川照之 泽田健野 片长:162分钟 拍摄时间:2000年 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夏威夷电影节Netpac奖
  [/watermark]
  

2005-09-05 17:53:12  刘兵

  "不过,有一处我有不同意见:日军沦为阶下囚,仍然表现得理直气壮,似乎在维护着日本军国主义的威严,亦有复辟之嫌。就算事实如此,是不是可以加些艺术处理从而淡化那种错觉呢? "
  他们的理直气壮是对中国人的,但在美国人面前则是卑躬屈膝(因为他们从心里认为打败自己的是美国,是原子弹),这在电影里主要通过两处表现,一是吴大维扮演的国民党军官开车进城时日本战俘对他的蔑视和戏耍,而当同车的美军呵斥时则马上必恭必敬,另一处就是在公审大会上,国民党军官背后始终有两个美国佬站立身后,是一种壮胆,同时也是一种挟持,颇能让人想起那个成语,狐假虎威.
  

2005-09-05 22:27:10  死在当下

  呵呵,同意
  

2005-09-06 14:59:32  杰米琼丝

  里面不是还有一段台词,表现了日本兵的怕 吗?从一开始日本兵的 倔强到后来一慢慢的转变
  过年时日本兵和翻译学中国话, 等他们来了后 日本兵说道:"大哥,大嫂,过年好!你是我的爷,我是你的儿!"
  我电影中唯一想不明白的是 电影结尾选择了开放式 最后马大三死的时候 笑了 是 应了电影前面中 一刀仙 的"含笑九泉" 
  那个笑放在最后 确实能让观众产生无限的联想.我想导演的意图可能是一种鄙视的笑或是笑自己当年的愚昧,相信日本人
  但是严格按照剧本的铺垫 那个一刀仙 说的什么:" 用刀技术好,砍了的人脑袋在地上滚九圈,走的时候个个微笑"(具体台词是记不准确了,我当是看的是国际版 没有中文字幕)
  要按照剧本推理的话  就成了 说日本兵砍头的技术好了
  所以我认为结尾是不好的 或是我没看明白
  

2005-09-08 00:41:05  死在当下

  当初所谓“含笑九泉”是马大三用来对付花屋的,现在却是花屋用在了马大三身上,通过两者的角色互换达到一种讽刺意味,我想。
  

2005-09-08 09:15:54  刘兵

  所谓"含笑九泉",就我理解更多的意指应该是指生逢乱世,人命贱如草芥,但蝼蚁尚且偷生,而人却可能生不如死,对于马大三来说,死更象是一种解脱,所以他才会笑啊!
  

2005-09-08 11:47:34  言岩 (北京海淀)

  深有感触!
  

2005-09-08 21:11:38  馒头庵 (北京)

  电影中姜文醒悟以后举着斧头砍小日本的一场戏太酷了,当时的音乐低沉委婉,崔健的作品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